第209章 自投羅網
漠然迴首時,終不負流芳 作者:you菜you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文淵閣內的書案上。
寶月“皇帝”正坐在桌前,專注地讀著一本史冊。
薑紹禮走上近前:“皇上,華萊齋那邊都準備好了,您點的‘十麵埋伏’是出好戲,隨時都可以開場。”
短暫地眼神交匯,“皇帝”站起了身,輕撫上明黃色的龍椅扶手:“好,今天這出戲,朕等了很久。”
華萊齋並非是普通的宮院,而是一座總共三層的氣派戲台。第一層掛匾“華實相稱”,第二層上書“蓬萊清淺”,“皇帝”今日選的是題字“齋心滌慮”的第三層,向宮人們吩咐道:“去上頭海棠雕漆幾那邊,就放三五個攢盒,連同爐瓶和琺琅杯,其他的都免了。”
琵琶錚錚,隨著“孑然仗劍,獨立淮水邊”的伴唱,《十麵埋伏》的大戲開場。
不起眼的角落,麵部不很柔和的一個太監,對著身邊另一個同樣打扮的人,用蠻語低聲提醒:“腰帶勒緊、步子放小、身子弓著、把頭低下,看不見別人是怎麽走路的?”
被教訓的那人麵上略過不悅:“我們乃堂堂淵濟國金刀勇士,你是怎麽搞的,在哪裏找的這身窩囊廢衣服?”
“皇帝老兒聽戲,都是宮女太監伺候,難道我還得為你專配一身衣裳?”先前那人警告道,“二王子可看著呢,你少耍脾氣。要是裝的不像壞了事,沒你好果子吃!”
聞聽此言,原本滿腹牢騷的家夥收了戾氣。他仔細盯著真正的太監觀察,又捏著蘭花指模仿著走了幾步,果然比方才好了許多。
“定乾坤,待淮陰少年,空懷壯誌薄雲天......”
“別淮水,離楚鄉,行千裏,投漢王......”
“戰神從天降,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到烏江,垓下大決戰,十麵埋伏滅楚王!”
正值高潮迭起的一幕,“皇帝”似是沉浸在了戲中。幾個托著銀盤的太監都悄悄騰出了一隻手,默默抓緊了袖中的短刀。
趁著“皇帝”拍手叫好,周圍有一些人目露兇光。倏爾幾支迴型鏢破風而來,“皇帝”抓起手邊的玉骨折扇輕鬆擋掉。
銀盤打翻的聲響伴隨著尖銳的怪叫,四周的殺手不約而同衝向雕花幾案。
而侍衛們似乎早有準備,紛紛手持兵刃,阻擋刺客上前。
“皇帝”抬頭,隻見還有一個黑影從房梁上躍下,手持利刃,向他刺來。
此時,薑紹禮直接由“皇帝”身後的屏風後出現:“禁軍衛聽令,保護毅親王殿下!”
潛伏於高處的黑衣人正是淵濟國的二王子,他聽了薑紹禮的唿喝心中一驚,又見“皇帝”佩劍翻飛、身手矯健,斷然不像是五六十歲的老者,便心知中計了。
“撤退!”二王子在慌亂中下令。
薑紹禮焉會放過他們,一聲令下,門窗外埋伏好的弓弩手已經蓄勢待發。待戲台中央豎起高盾,將君璟承和寶月兵士牢牢護住,周圍頓時萬箭齊射。
淵濟國派出的刺客猶如甕中之鱉,在箭雨中毫無招架之力。他們幾番試圖衝破防線,卻始終無法得逞。
淵濟皇子的近身侍衛甘願化身肉盾,給自己的主子爭取一條生路。故而弓弩手停下來時,淵濟國的一夥,隻剩下了腿部受傷的二王子一個活口。
戲台歸於平靜,宮人們湧入,撤走了染血的幔帳、地毯,清理掉破碎的杯盞、器皿。
很快,“齋心滌慮”裏煥然一新,不看廊柱和地麵上密集的箭孔,方才的一切,似是沒有發生過一樣。
真正的君之棟由外踱入,而君璟承已經摘掉了人皮麵具、脫下了龍袍,捂著肩膀立於一旁。
“朕知道你會說寶月的語言,當初率領淵濟的使臣前來問候,朕對你印象深刻。”君之棟朝下邊溜了一眼,“隻是身為淵濟國的王子,如今這副尊容,實在是丟臉。”
被侍衛壓成跪姿的二王子強忍腿上的劇痛:“故意設局引我們過來,寶月國主真是好陰險的手段!”
“喬裝混入京城不算陰險?刺殺一國之君不算陰險?”君璟承出言反駁,“當年你們淵濟主動請求與寶月結為友邦,講好的是互不侵犯。如今你們背信棄義,公然撕毀契約,刺殺不成,反而怪罪起寶月來?”
眼見長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二王子終於服軟:“請看在貞淑的份上,不要殺我。”
“現在想起了貞淑?”君之棟嗤之以鼻,“朕的淑妃已被母族傷透了心,她怕是不願再見你們這些舍棄過她的人了。”
“不過朕也可以饒你不死,隻要淵濟王還要你這個兒子,願意付贖金來換。”君之棟想到了權宜之計,“讓淑妃修書一封,送迴淵濟,十日內交付五百萬兩黃金贖人,否則就在氹州關前,等著給他們的二王子收屍!”
......
十日已過,淵濟國始終沒有任何表示。
君璟承提議道:“父皇,之前淵濟如同吸血的螞蝗,依附且覬覦寶月的地大物博,愈發貪婪。曆年來寶月對淵濟的資助,被他們當做理所當然,如今撈不到好處,就起了掠奪的歹念。”
“兒臣以為,此番淵濟理虧在先,卻遲遲不願做出補償,已是野心昭彰。正所謂失道寡助,眼下正是一舉攻下,讓他們變成附屬國的好機會。”
“璟承說得有理,”君之棟沉吟,“那麽,你可願擔任出兵淵濟的主帥?”
君璟承並不畏戰,也聽得出皇帝希望他出征。可是,今時不同往日,誰負責掛帥出兵,誰就得暫時脫離京中的權力網。
一場戰役,少說也得耗時三五個月,多則會持續上一兩年,正在立儲的節骨眼上,君之棟還是在偏袒君璟琛啊。
薑紹禮看不下去了:“皇上,前陣子圍剿淵濟國的刺客,毅親王在纏鬥中受了傷。”
君之棟皺眉:“嚴重嗎?怎麽沒聽璟承講?”
君璟承低頭:“肩膀中了一刀,已經讓太醫看過。想來休養一陣子就行,不提也是免得父皇掛念。”
君璟琛卻已做好萬全的準備:“父皇,兒臣完成了各軍的重新編排,選好了合適的督軍統領,定好了陸戰和水戰的應對策略。此番攻打不講道義的淵濟國,兒臣當仁不讓!”
寶月“皇帝”正坐在桌前,專注地讀著一本史冊。
薑紹禮走上近前:“皇上,華萊齋那邊都準備好了,您點的‘十麵埋伏’是出好戲,隨時都可以開場。”
短暫地眼神交匯,“皇帝”站起了身,輕撫上明黃色的龍椅扶手:“好,今天這出戲,朕等了很久。”
華萊齋並非是普通的宮院,而是一座總共三層的氣派戲台。第一層掛匾“華實相稱”,第二層上書“蓬萊清淺”,“皇帝”今日選的是題字“齋心滌慮”的第三層,向宮人們吩咐道:“去上頭海棠雕漆幾那邊,就放三五個攢盒,連同爐瓶和琺琅杯,其他的都免了。”
琵琶錚錚,隨著“孑然仗劍,獨立淮水邊”的伴唱,《十麵埋伏》的大戲開場。
不起眼的角落,麵部不很柔和的一個太監,對著身邊另一個同樣打扮的人,用蠻語低聲提醒:“腰帶勒緊、步子放小、身子弓著、把頭低下,看不見別人是怎麽走路的?”
被教訓的那人麵上略過不悅:“我們乃堂堂淵濟國金刀勇士,你是怎麽搞的,在哪裏找的這身窩囊廢衣服?”
“皇帝老兒聽戲,都是宮女太監伺候,難道我還得為你專配一身衣裳?”先前那人警告道,“二王子可看著呢,你少耍脾氣。要是裝的不像壞了事,沒你好果子吃!”
聞聽此言,原本滿腹牢騷的家夥收了戾氣。他仔細盯著真正的太監觀察,又捏著蘭花指模仿著走了幾步,果然比方才好了許多。
“定乾坤,待淮陰少年,空懷壯誌薄雲天......”
“別淮水,離楚鄉,行千裏,投漢王......”
“戰神從天降,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到烏江,垓下大決戰,十麵埋伏滅楚王!”
正值高潮迭起的一幕,“皇帝”似是沉浸在了戲中。幾個托著銀盤的太監都悄悄騰出了一隻手,默默抓緊了袖中的短刀。
趁著“皇帝”拍手叫好,周圍有一些人目露兇光。倏爾幾支迴型鏢破風而來,“皇帝”抓起手邊的玉骨折扇輕鬆擋掉。
銀盤打翻的聲響伴隨著尖銳的怪叫,四周的殺手不約而同衝向雕花幾案。
而侍衛們似乎早有準備,紛紛手持兵刃,阻擋刺客上前。
“皇帝”抬頭,隻見還有一個黑影從房梁上躍下,手持利刃,向他刺來。
此時,薑紹禮直接由“皇帝”身後的屏風後出現:“禁軍衛聽令,保護毅親王殿下!”
潛伏於高處的黑衣人正是淵濟國的二王子,他聽了薑紹禮的唿喝心中一驚,又見“皇帝”佩劍翻飛、身手矯健,斷然不像是五六十歲的老者,便心知中計了。
“撤退!”二王子在慌亂中下令。
薑紹禮焉會放過他們,一聲令下,門窗外埋伏好的弓弩手已經蓄勢待發。待戲台中央豎起高盾,將君璟承和寶月兵士牢牢護住,周圍頓時萬箭齊射。
淵濟國派出的刺客猶如甕中之鱉,在箭雨中毫無招架之力。他們幾番試圖衝破防線,卻始終無法得逞。
淵濟皇子的近身侍衛甘願化身肉盾,給自己的主子爭取一條生路。故而弓弩手停下來時,淵濟國的一夥,隻剩下了腿部受傷的二王子一個活口。
戲台歸於平靜,宮人們湧入,撤走了染血的幔帳、地毯,清理掉破碎的杯盞、器皿。
很快,“齋心滌慮”裏煥然一新,不看廊柱和地麵上密集的箭孔,方才的一切,似是沒有發生過一樣。
真正的君之棟由外踱入,而君璟承已經摘掉了人皮麵具、脫下了龍袍,捂著肩膀立於一旁。
“朕知道你會說寶月的語言,當初率領淵濟的使臣前來問候,朕對你印象深刻。”君之棟朝下邊溜了一眼,“隻是身為淵濟國的王子,如今這副尊容,實在是丟臉。”
被侍衛壓成跪姿的二王子強忍腿上的劇痛:“故意設局引我們過來,寶月國主真是好陰險的手段!”
“喬裝混入京城不算陰險?刺殺一國之君不算陰險?”君璟承出言反駁,“當年你們淵濟主動請求與寶月結為友邦,講好的是互不侵犯。如今你們背信棄義,公然撕毀契約,刺殺不成,反而怪罪起寶月來?”
眼見長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二王子終於服軟:“請看在貞淑的份上,不要殺我。”
“現在想起了貞淑?”君之棟嗤之以鼻,“朕的淑妃已被母族傷透了心,她怕是不願再見你們這些舍棄過她的人了。”
“不過朕也可以饒你不死,隻要淵濟王還要你這個兒子,願意付贖金來換。”君之棟想到了權宜之計,“讓淑妃修書一封,送迴淵濟,十日內交付五百萬兩黃金贖人,否則就在氹州關前,等著給他們的二王子收屍!”
......
十日已過,淵濟國始終沒有任何表示。
君璟承提議道:“父皇,之前淵濟如同吸血的螞蝗,依附且覬覦寶月的地大物博,愈發貪婪。曆年來寶月對淵濟的資助,被他們當做理所當然,如今撈不到好處,就起了掠奪的歹念。”
“兒臣以為,此番淵濟理虧在先,卻遲遲不願做出補償,已是野心昭彰。正所謂失道寡助,眼下正是一舉攻下,讓他們變成附屬國的好機會。”
“璟承說得有理,”君之棟沉吟,“那麽,你可願擔任出兵淵濟的主帥?”
君璟承並不畏戰,也聽得出皇帝希望他出征。可是,今時不同往日,誰負責掛帥出兵,誰就得暫時脫離京中的權力網。
一場戰役,少說也得耗時三五個月,多則會持續上一兩年,正在立儲的節骨眼上,君之棟還是在偏袒君璟琛啊。
薑紹禮看不下去了:“皇上,前陣子圍剿淵濟國的刺客,毅親王在纏鬥中受了傷。”
君之棟皺眉:“嚴重嗎?怎麽沒聽璟承講?”
君璟承低頭:“肩膀中了一刀,已經讓太醫看過。想來休養一陣子就行,不提也是免得父皇掛念。”
君璟琛卻已做好萬全的準備:“父皇,兒臣完成了各軍的重新編排,選好了合適的督軍統領,定好了陸戰和水戰的應對策略。此番攻打不講道義的淵濟國,兒臣當仁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