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內外交困
漠然迴首時,終不負流芳 作者:you菜you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君之棟登基以來,一直雷打不動地於卯時一刻進行早朝。可是今日,朝臣們已經幹等了良久,皇上依舊沒有出現在金鑾殿上。
大小官員們麵麵相覷,底下議論的聲音越來越大,漸漸便有些紛亂嘈雜。
殿監督領齊申甫是雲淡風輕的口氣:“聖上勤於政務、日理萬機,今日不過是晚起了一陣子。各位大人稍安勿躁,靜候便是。”
又等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君之棟終於現身。他中氣十足地責備道:“怎麽亂糟糟的,像什麽樣子!”
眾臣慌忙跪地請罪,好在君之棟並未苛責,抬手示意早朝開始。
君璟承敏銳地察覺到,齊申甫說話的語速,較以往略快了一些。
君璟琛所站的位置離龍案近,怎麽看都覺得皇帝的麵色有異,是不太舒服的樣子。
兄弟二人短暫地對視,而後各自移開視線。
君璟琛上前一步:“啟稟父皇,兒臣有事,需要密奏。”
君璟承也隨之出列:“九弟向來謹慎,想來密報肯定是要緊的事情。兒臣願先行整理各處的奏章,稍後轉呈於父皇親閱。”
“準。”君之棟同意了。
一進養心殿,齊申甫就吩咐各人迴避:“皇上與榮親王殿下有要事相商,你們全都下去,不得打擾。”
等到殿門緊閉,君之棟再也支撐不住,身子一歪就倒了下去。
“父皇!”君璟琛急忙攙扶,“您這是怎麽了?”
齊申甫頭上沁出了汗珠:“九爺,先到後頭吧,楊太醫正候著。”
......
“皇上年輕時四處征戰,新傷疊著舊傷,始終未能根治。”
“初登大寶之時,又正值寶月風雨飄零,聖上勵精圖治,不曾懈怠,久而久之便積勞成疾。”
楊太醫最清楚皇帝的身體:“榮親王殿下,聖上這次是氣血瘀滯,心脾兩虛,病情十分兇險啊。”
齊申甫也不再強裝鎮定:“這段日子以來,皇上時有頭疼乏力,連帶著心神不寧,夜裏也常常睡不踏實,偶爾還會被痰涎憋醒。”
“老奴也曾勸皇上好好休養,可聖上說朝中不大安穩,淵濟國那邊也是伺機而動,自己身為一國之主,萬萬不能有放鬆的念頭。”齊申甫急得直搓手,“今日晨起,皇上更衣時已經暈倒了一迴,方才是硬撐著上朝,為的是人心向穩。”
楊太醫又替君之棟行了一次針,龍榻上的人終於緩過來了勁兒:“璟琛還是細心的,虧你這樣直腸子的人,能想出有事密奏的障眼法。”
“六哥也看出來了,”君璟琛實話實說,“朝堂上的諸事,他正在忙著調停。”
“嗯。”君之棟淡淡應了一聲,聽不出情緒起伏。
......
晚些的時候,君璟承將重要的奏章帶到了養心殿,附帶自己整理出的手劄,以便查閱起來一目了然。
君之棟已經重新坐迴了龍案後,隻簡單地誇獎了一句“做的不錯”,便再無多言。
“這是兒臣應該做的,”君璟承隻得告退,“兒臣靜候吩咐,父皇保重龍體。”
行走至皇宮的側門,君璟承看到了紀長樂的轎子,正由另一邊匆匆入宮。
程錫勇靠近自家主子:“六爺,看來您猜的不錯,皇上應該是龍體有恙。”
君璟承一聲長歎:“猜對了又怎樣,父皇隻信任君璟琛,就連瞧病也隻肯用楊太醫和紀長樂。”
心中悲涼陡升:“方才本王去養心殿送折子,關於病情,父皇隻字未提,生怕本王會起歹念,對他和他最看重的兒子不利。”
吏部施冶被叫到毅親王府時,赫然發現薑紹禮已經等在了六皇子的書房裏。
短暫的錯愕後,施冶喜笑顏開:“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連薑大人都歸附於六爺麾下,足可見大勢所趨。”
薑紹禮並未迴話,隻對著施冶抱了抱拳,算是迴複。
“全賴各位信任,本王很是欣慰。”君璟承帶著刑部尚書和戶部侍郎緩步進入,程錫勇隨即關嚴了房門。
“父皇年事已高,做兒子的隻能主動分憂,有些事情,是時候籌劃起來了。”
......
養心殿內,紀長樂替皇帝診過脈後蛾眉緊蹙,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跟朕較勁兒的時候精神十足,現在不過是看個病而已,怎麽欲言又止?”君之棟批完了一本奏折,又翻開另一本,“你且實話實講,朕又不是承受不住。”
“久視傷血,久坐傷骨,氣逆傷肝,憂思傷神。長年累月的勞心費力,已經讓皇上體內的髒器不堪重負。”紀長樂低語,“這種病沒有辦法治愈,需要自此開始靜心調養。”
“嗯,跟楊太醫的說法差不多,”君之棟泰然處之,仿佛病中的不是自己,“身在帝位,怎麽可能說歇就歇。好歹身死後史冊留名,朕也是個篤行不怠的國主。”
“父皇,”君璟琛心裏難過,“病了就該醫治,雲上藥穀不乏調養的好藥,肯定有助於您身體恢複。”
“藥得吃,折子也得批,誰叫朕還沒有立下太子。”君之棟意有所指,“璟琛,你還是不願意替朕分憂麽?”
“兒臣當然願意分憂,”君璟琛放低了聲音,“六哥是入主東宮的不二人選,其他事情,兒臣聽從差遣,絕不推辭。”
“唉,你啊你,”君之棟無奈,“算了,得先把淵濟國的事情解決,其他的容後再議。”
原來,淵濟國貞淑公主的陪嫁侍女,前陣子借故離宮,一去不返。還是淑妃主動來報,說那侍婢熟悉宮中的地形,行事如此反常,恐怕遺禍無窮。
君之棟急忙派出聖火軍全力拿人,最終在通往淵濟國的關隘活捉了淑妃的侍婢。
幾番拷打之下,那婢女受刑不過,不得不承認,她已經將皇宮的布置圖交給了淵濟國的暗探,有幾波身手不錯的刺客,已然喬裝混進了京城。
“潛伏的刺客還沒能找到,他們的目標不外乎是朕。且淵濟國養兵蓄勢,進犯寶月的意圖明顯。”君之棟憂心忡忡,“惡戰一觸即發,可寶月的兵士尚未做好萬全準備,國庫也實在算不上充盈。”
皇帝直接給榮親王夫婦下旨:“璟琛得去軍中布防操練,籌措糧餉就交給榮親王妃。”
君璟琛出言道:“父皇,守土衛國,兒臣義不容辭。可是那麽大一筆開銷,長樂她變不出銀子。”
“不要小瞧了你的王妃,”君之棟拍了拍君璟琛的肩膀,“紀長樂可要比你的腦子好使,她會有辦法的。”
大小官員們麵麵相覷,底下議論的聲音越來越大,漸漸便有些紛亂嘈雜。
殿監督領齊申甫是雲淡風輕的口氣:“聖上勤於政務、日理萬機,今日不過是晚起了一陣子。各位大人稍安勿躁,靜候便是。”
又等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君之棟終於現身。他中氣十足地責備道:“怎麽亂糟糟的,像什麽樣子!”
眾臣慌忙跪地請罪,好在君之棟並未苛責,抬手示意早朝開始。
君璟承敏銳地察覺到,齊申甫說話的語速,較以往略快了一些。
君璟琛所站的位置離龍案近,怎麽看都覺得皇帝的麵色有異,是不太舒服的樣子。
兄弟二人短暫地對視,而後各自移開視線。
君璟琛上前一步:“啟稟父皇,兒臣有事,需要密奏。”
君璟承也隨之出列:“九弟向來謹慎,想來密報肯定是要緊的事情。兒臣願先行整理各處的奏章,稍後轉呈於父皇親閱。”
“準。”君之棟同意了。
一進養心殿,齊申甫就吩咐各人迴避:“皇上與榮親王殿下有要事相商,你們全都下去,不得打擾。”
等到殿門緊閉,君之棟再也支撐不住,身子一歪就倒了下去。
“父皇!”君璟琛急忙攙扶,“您這是怎麽了?”
齊申甫頭上沁出了汗珠:“九爺,先到後頭吧,楊太醫正候著。”
......
“皇上年輕時四處征戰,新傷疊著舊傷,始終未能根治。”
“初登大寶之時,又正值寶月風雨飄零,聖上勵精圖治,不曾懈怠,久而久之便積勞成疾。”
楊太醫最清楚皇帝的身體:“榮親王殿下,聖上這次是氣血瘀滯,心脾兩虛,病情十分兇險啊。”
齊申甫也不再強裝鎮定:“這段日子以來,皇上時有頭疼乏力,連帶著心神不寧,夜裏也常常睡不踏實,偶爾還會被痰涎憋醒。”
“老奴也曾勸皇上好好休養,可聖上說朝中不大安穩,淵濟國那邊也是伺機而動,自己身為一國之主,萬萬不能有放鬆的念頭。”齊申甫急得直搓手,“今日晨起,皇上更衣時已經暈倒了一迴,方才是硬撐著上朝,為的是人心向穩。”
楊太醫又替君之棟行了一次針,龍榻上的人終於緩過來了勁兒:“璟琛還是細心的,虧你這樣直腸子的人,能想出有事密奏的障眼法。”
“六哥也看出來了,”君璟琛實話實說,“朝堂上的諸事,他正在忙著調停。”
“嗯。”君之棟淡淡應了一聲,聽不出情緒起伏。
......
晚些的時候,君璟承將重要的奏章帶到了養心殿,附帶自己整理出的手劄,以便查閱起來一目了然。
君之棟已經重新坐迴了龍案後,隻簡單地誇獎了一句“做的不錯”,便再無多言。
“這是兒臣應該做的,”君璟承隻得告退,“兒臣靜候吩咐,父皇保重龍體。”
行走至皇宮的側門,君璟承看到了紀長樂的轎子,正由另一邊匆匆入宮。
程錫勇靠近自家主子:“六爺,看來您猜的不錯,皇上應該是龍體有恙。”
君璟承一聲長歎:“猜對了又怎樣,父皇隻信任君璟琛,就連瞧病也隻肯用楊太醫和紀長樂。”
心中悲涼陡升:“方才本王去養心殿送折子,關於病情,父皇隻字未提,生怕本王會起歹念,對他和他最看重的兒子不利。”
吏部施冶被叫到毅親王府時,赫然發現薑紹禮已經等在了六皇子的書房裏。
短暫的錯愕後,施冶喜笑顏開:“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連薑大人都歸附於六爺麾下,足可見大勢所趨。”
薑紹禮並未迴話,隻對著施冶抱了抱拳,算是迴複。
“全賴各位信任,本王很是欣慰。”君璟承帶著刑部尚書和戶部侍郎緩步進入,程錫勇隨即關嚴了房門。
“父皇年事已高,做兒子的隻能主動分憂,有些事情,是時候籌劃起來了。”
......
養心殿內,紀長樂替皇帝診過脈後蛾眉緊蹙,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跟朕較勁兒的時候精神十足,現在不過是看個病而已,怎麽欲言又止?”君之棟批完了一本奏折,又翻開另一本,“你且實話實講,朕又不是承受不住。”
“久視傷血,久坐傷骨,氣逆傷肝,憂思傷神。長年累月的勞心費力,已經讓皇上體內的髒器不堪重負。”紀長樂低語,“這種病沒有辦法治愈,需要自此開始靜心調養。”
“嗯,跟楊太醫的說法差不多,”君之棟泰然處之,仿佛病中的不是自己,“身在帝位,怎麽可能說歇就歇。好歹身死後史冊留名,朕也是個篤行不怠的國主。”
“父皇,”君璟琛心裏難過,“病了就該醫治,雲上藥穀不乏調養的好藥,肯定有助於您身體恢複。”
“藥得吃,折子也得批,誰叫朕還沒有立下太子。”君之棟意有所指,“璟琛,你還是不願意替朕分憂麽?”
“兒臣當然願意分憂,”君璟琛放低了聲音,“六哥是入主東宮的不二人選,其他事情,兒臣聽從差遣,絕不推辭。”
“唉,你啊你,”君之棟無奈,“算了,得先把淵濟國的事情解決,其他的容後再議。”
原來,淵濟國貞淑公主的陪嫁侍女,前陣子借故離宮,一去不返。還是淑妃主動來報,說那侍婢熟悉宮中的地形,行事如此反常,恐怕遺禍無窮。
君之棟急忙派出聖火軍全力拿人,最終在通往淵濟國的關隘活捉了淑妃的侍婢。
幾番拷打之下,那婢女受刑不過,不得不承認,她已經將皇宮的布置圖交給了淵濟國的暗探,有幾波身手不錯的刺客,已然喬裝混進了京城。
“潛伏的刺客還沒能找到,他們的目標不外乎是朕。且淵濟國養兵蓄勢,進犯寶月的意圖明顯。”君之棟憂心忡忡,“惡戰一觸即發,可寶月的兵士尚未做好萬全準備,國庫也實在算不上充盈。”
皇帝直接給榮親王夫婦下旨:“璟琛得去軍中布防操練,籌措糧餉就交給榮親王妃。”
君璟琛出言道:“父皇,守土衛國,兒臣義不容辭。可是那麽大一筆開銷,長樂她變不出銀子。”
“不要小瞧了你的王妃,”君之棟拍了拍君璟琛的肩膀,“紀長樂可要比你的腦子好使,她會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