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紅樓夢》是怎樣體現端午節的?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 作者:樂天派流浪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譽為"封建社會百科全書"的《紅樓夢》,歲時節令、飲食服飾、花草醫藥、詩詞韻文等等無所不包。單就歲時節令而言,春夏秋冬,節氣習俗均或明或隱、或詳或略地呈現,已是精彩紛呈,蘊含極重的文化價值和藝術色彩。
作為四大重要傳統節日的端午節,《紅樓夢》自然不會落下。所不同的是,《紅樓夢》中的端午節,跨度很大,散布於24迴至63迴之間,既有端午習俗的延展,又有借端午說事的特寫,以此透示《紅樓夢》這部世情小說的創作主旨。
可以說,端午節是《紅樓夢》主打的核心節日。弄明白了曹公散布其間的端午情懷,也就明白了《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世情小說何以有旨在"為閨閣女子立傳"那樣的定位結語。
一、24迴首次提及端午節
《紅樓夢》是通過賈府旁支的重要配角人物賈芸引出端午節這一核心傳統節日的。
隻因這位西廊下五嫂子的兒子家境不怎麽樣,見族下的賈芹謀到了管理家廟的活,便想著也去賈府找個差事幹幹以維持生計。
賈芸求開香料店的舅舅卜世仁幫助,卻不料受到奚落,幸得鄰居倪二拿出十多兩銀子仗義支持,方購買了一些冰片、麝香等香料,才得已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孝敬榮國府的當家奶奶王熙鳳。王熙鳳正準備購置這些香料製作端午節禮待用,見賈芸合心意地送來,便高興地收下。不久,就給了賈芸負責監種大觀園的花草樹木這一差事。
賈芸好不容易通過端午節送禮謀求活幹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由此引出《紅樓夢》中的端午節,還昭示了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佩香囊",不過,更折射出令人歎息的人物形象及人情冷暖和諄諄告誡。
賈芸在生計艱難陷入困境時,沒有得到親舅舅的支持,反倒是鄰居書中稱之為"潑皮"倪二的熱心幫助。可見:人窮了,親人也未必靠得住,這樣的世態炎涼的確是一個"勢利"了得。
更諷刺的是,王熙鳳公然利用代管的權利,坦然收受本家侄兒的賄賂才給他差事幹的交換行徑,不僅突出她斂財貪婪的本性,也為賈府的敗落埋下了伏筆。
這,其實也是《紅樓夢》給出的警示:掌權者務必要幹淨過節,做到廉潔自律,一旦伸手斂財,必然會為自己的貪婪埋單、付出慘痛的代價。
王熙鳳的悲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二、28迴元春"頒賞"端午節禮
賈府的大小姐賈元春升任賢德妃後,蒙聖恩省親,讓賈府著實風光了一迴。臨端午節,賈元春便安排宮中的夏太監向娘家人下了一道旨意"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蘸",同時還"頒賞"了端午節禮:
林黛玉和迎、探、惜三姐妹一樣,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多了二端鳳尾羅和一領芙蓉簟;太太、老爺、姨太太添了一個香如意;老太太的又加了一個瑪瑙枕……
元春的端午賜禮,讓賈寶玉喜不自勝,但一看給他的禮物與薛寶釵的一樣,給林黛玉的卻不同,不禁有些疑問:別是傳錯了吧。
其實,元春的端午賜禮哪會有錯?不過是她借此表達她這個姐姐代表貴妃娘娘對弟弟賈寶玉的婚事一個明確的指向罷了:薛寶釵作為兄弟媳婦才是最佳人選。
領會其意的薛寶釵後來便很高興地帶上了這兩串紅麝香珠,於是有了迴目"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中寶黛釵之間情感糾葛的情節,又讓才戲說賈寶玉"見了姐姐,便忘了妹妹"的林黛玉拈酸吃醋了一迴,打趣寶玉是"忒兒一聲飛了"的呆雁。
還值得一提的是,元春端午賜禮中的"扇子"也是過端午的重要習俗,因古時沒有空調、風扇,端午節隨著氣溫上升,團扇、折扇之類的納涼工具便成了極好的禮物。故扇子在《紅樓夢》中頻頻出現。
賈赦看上了石呆子不願出讓的二十把古扇,卻非要弄到手,欲巴結討好的賈雨村便憑著手中權利誣陷石呆子拖欠官銀,借機將扇子沒收送給賈赦。此事讓賈赦的兒子賈鏈都看不下去,說他們為了幾把扇子,竟害得人家家破人亡。
可見,賈赦、賈雨村狼狽為奸仗勢欺人的形象是多麽令人不恥,多麽不得人心。
書中還提寫了"寶釵借扇機帶雙敲"及晴雯撕扇、襲人送扇等情節,借此彰顯賈寶玉與林黛玉兩情相悅的真實情感。
由此而言,元春的端午賜禮,用意深遠,非同一般,實乃全書借端午說事的主要看點。
三、31迴側寫賈府過端午
31迴寫了賈府過端午的情形,不過,卻是采取側寫和閑筆的方式,在寥寥數語中不經意間帶出。
一是王夫人安排端午午宴:"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係臂。午間,王夫人置了酒席,請薛家母女等賞午"。
因那時薛家母女住在榮國府,王夫人作為薛姨媽的親姐姐,便請了她們一起過端午。因古時規矩,端午節這天的中午,娘家人可以互相宴請,稱"賞午"。
也有把小孩送到外公外婆家去的,叫"躲午",這也是端午節之所以也稱"躲午"、"賞午"之故。
端午節插艾蒲、係虎符等重要習俗也由此引出。因古時五月也稱毒月,除了佩香囊驅毒外,在門上插艾蒲等香草,也可以驅趕蚊繩蟲蟻以驅邪避邪。
此外,還可用綾羅等織物製成小老虎形狀的物件,係在兒童手臂上,稱為"係虎符",亦可以避邪消災。
當然,"賞午"宴上喝雄黃酒的作用也主要是驅毒避邪。至於賞石榴花、吃櫻桃桑葚等時鮮果品,隻是過端午應時應景的生活習慣而已。
二是林黛玉的玩笑話帶出端午吃粽子這一重要習俗。
書中沒有像除夕、元宵等節那樣正麵描寫過端午的濃重,而是閑閑的不經意間帶出賈府過端午吃粽子這一重要習俗。
因端午節賈寶玉與晴雯發生了不愉快,恰好林黛玉來怡紅院看見了這一情形,便打趣道:
"大節下怎麽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
就黛玉這句玩笑話,便可感知賈府過端午其實也是很隆重熱鬧的,尤其是大觀園那一幫青春女兒,對端午節還是很在意的。
四、62迴、63迴續寫端午另外的習俗
端午節在《紅樓夢》中的作用還不僅如此。
因《紅樓夢》著力於為閨閣女子立傳,而端午節除了稱"賞午"、"躲午"、"重午"及"五月節"等等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名頭,叫"女兒節"或"端午女兒節",故《紅樓夢》對端午節情有獨鍾,在62迴、63迴又續寫了端午另外的習俗,也就是紅樓女兒們喜歡的活動方式。
62迴主要寫了香菱與芳官、蕊官等四、五個女孩在賈寶玉、薛寶琴生日前後,去園子裏"鬥百草"的情景:都滿園中玩了一迴,大家采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鬥草。
香菱等人鬥草采取的是"武鬥"遊戲,尤顯出她們這些紅樓女兒天真絢爛的生活狀態,是那樣的童真童趣,是那樣的簡單快樂,真好!
63迴主要寫尤氏帶著賈珍的侍妾佩鳳偕鴛遊玩時"蕩秋千"的場景:賈寶玉生日過後,佩鳳偕鴛兩個侍妾隨著尤氏來到悅紅院,佩鳳偕鴛便去"蕩秋千",惹得寶玉大樂,道:"你兩個上去,讓我送。"
這一場景,引出端午"蕩秋千"習俗外,亦彰顯出紅樓女兒們自娛自樂的簡單與純粹。
那正是"端午女兒節"賦予紅樓女兒們的幸福和美好。切如《紅樓夢》開篇中的脂批:"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亦可使閨閣昭傳,複可悅世之目……。"
綜上所述,《紅樓夢》中的端午節,的確不同凡響,大有玄機,須得細細品讀方曉其味呢。
作為四大重要傳統節日的端午節,《紅樓夢》自然不會落下。所不同的是,《紅樓夢》中的端午節,跨度很大,散布於24迴至63迴之間,既有端午習俗的延展,又有借端午說事的特寫,以此透示《紅樓夢》這部世情小說的創作主旨。
可以說,端午節是《紅樓夢》主打的核心節日。弄明白了曹公散布其間的端午情懷,也就明白了《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世情小說何以有旨在"為閨閣女子立傳"那樣的定位結語。
一、24迴首次提及端午節
《紅樓夢》是通過賈府旁支的重要配角人物賈芸引出端午節這一核心傳統節日的。
隻因這位西廊下五嫂子的兒子家境不怎麽樣,見族下的賈芹謀到了管理家廟的活,便想著也去賈府找個差事幹幹以維持生計。
賈芸求開香料店的舅舅卜世仁幫助,卻不料受到奚落,幸得鄰居倪二拿出十多兩銀子仗義支持,方購買了一些冰片、麝香等香料,才得已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孝敬榮國府的當家奶奶王熙鳳。王熙鳳正準備購置這些香料製作端午節禮待用,見賈芸合心意地送來,便高興地收下。不久,就給了賈芸負責監種大觀園的花草樹木這一差事。
賈芸好不容易通過端午節送禮謀求活幹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由此引出《紅樓夢》中的端午節,還昭示了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佩香囊",不過,更折射出令人歎息的人物形象及人情冷暖和諄諄告誡。
賈芸在生計艱難陷入困境時,沒有得到親舅舅的支持,反倒是鄰居書中稱之為"潑皮"倪二的熱心幫助。可見:人窮了,親人也未必靠得住,這樣的世態炎涼的確是一個"勢利"了得。
更諷刺的是,王熙鳳公然利用代管的權利,坦然收受本家侄兒的賄賂才給他差事幹的交換行徑,不僅突出她斂財貪婪的本性,也為賈府的敗落埋下了伏筆。
這,其實也是《紅樓夢》給出的警示:掌權者務必要幹淨過節,做到廉潔自律,一旦伸手斂財,必然會為自己的貪婪埋單、付出慘痛的代價。
王熙鳳的悲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二、28迴元春"頒賞"端午節禮
賈府的大小姐賈元春升任賢德妃後,蒙聖恩省親,讓賈府著實風光了一迴。臨端午節,賈元春便安排宮中的夏太監向娘家人下了一道旨意"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蘸",同時還"頒賞"了端午節禮:
林黛玉和迎、探、惜三姐妹一樣,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多了二端鳳尾羅和一領芙蓉簟;太太、老爺、姨太太添了一個香如意;老太太的又加了一個瑪瑙枕……
元春的端午賜禮,讓賈寶玉喜不自勝,但一看給他的禮物與薛寶釵的一樣,給林黛玉的卻不同,不禁有些疑問:別是傳錯了吧。
其實,元春的端午賜禮哪會有錯?不過是她借此表達她這個姐姐代表貴妃娘娘對弟弟賈寶玉的婚事一個明確的指向罷了:薛寶釵作為兄弟媳婦才是最佳人選。
領會其意的薛寶釵後來便很高興地帶上了這兩串紅麝香珠,於是有了迴目"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中寶黛釵之間情感糾葛的情節,又讓才戲說賈寶玉"見了姐姐,便忘了妹妹"的林黛玉拈酸吃醋了一迴,打趣寶玉是"忒兒一聲飛了"的呆雁。
還值得一提的是,元春端午賜禮中的"扇子"也是過端午的重要習俗,因古時沒有空調、風扇,端午節隨著氣溫上升,團扇、折扇之類的納涼工具便成了極好的禮物。故扇子在《紅樓夢》中頻頻出現。
賈赦看上了石呆子不願出讓的二十把古扇,卻非要弄到手,欲巴結討好的賈雨村便憑著手中權利誣陷石呆子拖欠官銀,借機將扇子沒收送給賈赦。此事讓賈赦的兒子賈鏈都看不下去,說他們為了幾把扇子,竟害得人家家破人亡。
可見,賈赦、賈雨村狼狽為奸仗勢欺人的形象是多麽令人不恥,多麽不得人心。
書中還提寫了"寶釵借扇機帶雙敲"及晴雯撕扇、襲人送扇等情節,借此彰顯賈寶玉與林黛玉兩情相悅的真實情感。
由此而言,元春的端午賜禮,用意深遠,非同一般,實乃全書借端午說事的主要看點。
三、31迴側寫賈府過端午
31迴寫了賈府過端午的情形,不過,卻是采取側寫和閑筆的方式,在寥寥數語中不經意間帶出。
一是王夫人安排端午午宴:"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係臂。午間,王夫人置了酒席,請薛家母女等賞午"。
因那時薛家母女住在榮國府,王夫人作為薛姨媽的親姐姐,便請了她們一起過端午。因古時規矩,端午節這天的中午,娘家人可以互相宴請,稱"賞午"。
也有把小孩送到外公外婆家去的,叫"躲午",這也是端午節之所以也稱"躲午"、"賞午"之故。
端午節插艾蒲、係虎符等重要習俗也由此引出。因古時五月也稱毒月,除了佩香囊驅毒外,在門上插艾蒲等香草,也可以驅趕蚊繩蟲蟻以驅邪避邪。
此外,還可用綾羅等織物製成小老虎形狀的物件,係在兒童手臂上,稱為"係虎符",亦可以避邪消災。
當然,"賞午"宴上喝雄黃酒的作用也主要是驅毒避邪。至於賞石榴花、吃櫻桃桑葚等時鮮果品,隻是過端午應時應景的生活習慣而已。
二是林黛玉的玩笑話帶出端午吃粽子這一重要習俗。
書中沒有像除夕、元宵等節那樣正麵描寫過端午的濃重,而是閑閑的不經意間帶出賈府過端午吃粽子這一重要習俗。
因端午節賈寶玉與晴雯發生了不愉快,恰好林黛玉來怡紅院看見了這一情形,便打趣道:
"大節下怎麽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
就黛玉這句玩笑話,便可感知賈府過端午其實也是很隆重熱鬧的,尤其是大觀園那一幫青春女兒,對端午節還是很在意的。
四、62迴、63迴續寫端午另外的習俗
端午節在《紅樓夢》中的作用還不僅如此。
因《紅樓夢》著力於為閨閣女子立傳,而端午節除了稱"賞午"、"躲午"、"重午"及"五月節"等等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名頭,叫"女兒節"或"端午女兒節",故《紅樓夢》對端午節情有獨鍾,在62迴、63迴又續寫了端午另外的習俗,也就是紅樓女兒們喜歡的活動方式。
62迴主要寫了香菱與芳官、蕊官等四、五個女孩在賈寶玉、薛寶琴生日前後,去園子裏"鬥百草"的情景:都滿園中玩了一迴,大家采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鬥草。
香菱等人鬥草采取的是"武鬥"遊戲,尤顯出她們這些紅樓女兒天真絢爛的生活狀態,是那樣的童真童趣,是那樣的簡單快樂,真好!
63迴主要寫尤氏帶著賈珍的侍妾佩鳳偕鴛遊玩時"蕩秋千"的場景:賈寶玉生日過後,佩鳳偕鴛兩個侍妾隨著尤氏來到悅紅院,佩鳳偕鴛便去"蕩秋千",惹得寶玉大樂,道:"你兩個上去,讓我送。"
這一場景,引出端午"蕩秋千"習俗外,亦彰顯出紅樓女兒們自娛自樂的簡單與純粹。
那正是"端午女兒節"賦予紅樓女兒們的幸福和美好。切如《紅樓夢》開篇中的脂批:"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亦可使閨閣昭傳,複可悅世之目……。"
綜上所述,《紅樓夢》中的端午節,的確不同凡響,大有玄機,須得細細品讀方曉其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