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耳熟能詳的《背影》,是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創作的一篇迴憶性散文,因被初中語文課本收錄而家喻戶曉,成為散文名篇,杠鼎之作。


    朱自清飽含深情旳散文名篇《背影》,究竟鉤沉了多少潸然淚下的父愛?


    (一) 與父親曾有激烈的矛盾衝突


    文中寫道:他(父親)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


    這段話的背景源自於:朱自清22歲北大畢業迴母校揚州八中執教時,與父親發生的一次激烈的矛盾衝突。


    曾任徐州煙賣局局長的父親朱鴻鈞在48歲時失業,賦閑在家,心情可想而知,自然\"情鬱於中\"。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倫理觀念左右下,他認為老子領取兒子的薪水實屬天經地義,於是憑著與揚州八中校長的私交,未與兒子商量下,徑直取走了兒子朱自清當月的工資。


    父親此舉,讓受新思想熏陶的兒子朱自清十分不滿,於是憤而離職,相繼轉到寧波、溫州和台州執教。後來,朱自清還把妻兒接到杭州安家。父親朱鴻鈞顯然對兒子的這份\"敵對\"安排相當生氣。父子之間為此中斷交流,在這個時期父子關係降到了冰點,兩人互不聯係。


    後來,朱自清到浙江台州第六師範學校執教後,曾於1922年、1923年兩年的暑期,攜妻兒迴揚州老家看望父親,意欲與父親重歸於好,但板正莊重、不苟言笑的父親始終拉著臉,對朱自清愛理不理,朱自清自討沒趣,隻好悻悻而歸。


    1925年,朱自清轉到北大執教後,意外收到父親給他寫的信,就是《背影》中引用的話:\"我(父親)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朱自清讀到這裏,不禁迴憶起八年前自己考入北大後,父親在南京浦口火車站為他送行,拖著肥胖的身體為他買橘子的情形……頓時潸然淚下。父親其實是疼愛他的,隻是放不下家長的威嚴罷了。


    父子之間還有什麽過多耿耿於懷的呢?


    於是,朱自清感而提筆,一氣嗬成當即寫下這篇飽含熱淚的散文名篇《背影》,當年刊發於《文學周刊》,迅速引起反響,感動了無數讀者。


    (二) 父親朱鴻鈞是怎樣的舐犢之情


    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生於1869年。


    他其實對長子朱自清是疼愛有加的。隻是,這份深沉的舐犢之情深深烙上封建、傳統的色彩。


    朱自清14歲時,那時父親任著徐州煙賣局局長職務,家景還可以,他\"土豪\"似的霸氣地為朱自清訂了婚,女方是當地名醫武威三的女兒武鍾謙。在朱自清18歲考取北京大學預科班時,\"威嚴\"作主,操辦了朱自清與武鍾謙的婚禮。那時,朱鴻鈞已失去了職務,兼之母親過逝,家景趨向慘淡。也就是朱自清在《背影》中提到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就在這樣的沒落狀態,父親朱鴻鈞仍不失體麵地給兒子朱自清操辦了婚禮。


    在對待朱自清的教育上,父親朱鴻鈞更是一向嚴苟。一次,他對朱自清沒有按要求完成作文非常生氣,竟一把火把朱自清的作文本燒了。朱自清對父親這樣的管教一時很不接受,但又懼怕父親的威嚴,隻好認真求學。


    正源於此,朱自清小時候通過刻苦讀書,掌握了深厚的國學底子,這為他後來成為知名作家、高校教師夯實了基礎。


    朱自清考取北大到北京念書後,父親朱鴻鈞擔心兒子朱自清抗不住北方的冷,東拚西湊給朱自清做了一件昂貴的紫皮大衣。這在《背影》中有提及:\"我將他(父親)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


    隻是,這件紫皮大衣,朱自清在無錢購買字典時,就把它抵押了,後來也未能贖迴。


    父愛,就是這樣深沉。父親朱鴻鈞對兒子朱自清的愛,亦如此,舐犢之情,就體現在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中。


    如同《背影》中朱自清迴憶父親買橘子時的場景:他(父親)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三、《背影》之後的父愛


    朱自清寫完《背影》後,專致於執教與創作,30歲時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朱自清創作《背影》3年後,在老家揚州,已59歲的父親朱鴻鈞從報紙上看到了《背影》這篇文章。


    朱鴻鈞讀完這篇文章,老淚縱橫,理解到兒子朱自清其實對自己也是滿滿的愛。父子之間不過因所處不同的時代受新舊思想的影響缺乏有效的溝通罷了,父子之間的愛其實是永恆流淌在相連的血脈之中。


    父子之間的誤會至此冰釋。


    從此,朱鴻鈞不再責怪朱自清的\"不孝\",還不時去信鼓勵,要朱自清努力工作,勿過多牽掛於老家。他在朱物華(朱自清的弟弟)陪伴照顧下,安度晚年,1945年病逝於揚州,終年76歲。


    從此,朱自清開始躬耕於自己的事業,成為中國近代集大成的散文大家,知名的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


    朱自清33歲時留學英國,34歲迴國擔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主任,後主編《中國新文學大係》詩集。因日華侵華戰爭影響,北大、清華等高校內遷,在昆明組建西南聯大,朱自清任聯大中國文學係主任,後與葉聖陶合編《國文教學》。1945年在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等人遇難情況下,47歲的朱自清不顧個人安危,毅然發聲支持抗戰,並參加了李公樸、聞一多的追悼大會。1946年,朱自清迴到北京,參加反饑餓、反內戰的鬥爭,並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中簽字,始終堅守知識分子正直的氣節和情操。1948年,朱自清勞累過度因胃穿孔病逝,享年50歲。


    這就是潤物細無聲的偉大父愛,心意相通靜然默契下,成就了彼此,溫暖了世間血濃於水的親情,譜成千古佳話!


    四、後記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除了《背影》外,還有《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匆匆》等等上乘之作,均膾炙人口、淡雅清新,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散發出散文之美,值得領悟和學習。


    朱自清與發妻武鍾謙的婚姻雖是包辦婚姻,但朱自清不似胡適、魯迅那樣看不起原配(分別是江冬秀、朱安),朱自清是鍾愛武鍾謙的,且恩愛有加。遺憾的事,朱自清與發妻武鍾謙的這份婚姻隻有12年,武鍾謙在1928年病逝,死時30歲。朱自清曾為之寫下《給亡婦》一文深情悼念。


    1932年,留學迴來的朱自清與北平藝術學院畢業、28歲的陳竹隱相識後,才從第一段婚姻的感傷中走了出來,與之續弦,共育二子一女。朱自清不幸過世後,陳竹隱獨立地擔起家庭重任,還參與了《朱自清文集》的編撰工作,活了86歲,1990年病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樂天派流浪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樂天派流浪的貓並收藏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