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零可以完全模擬出上百種,乃至上千種不同的性格特征,所需的算力極其龐大。


    根據零的初步估算,這個計算量甚至超出現在世界排名前三超級計算機的算力總和。


    這還是在後續不會繼續提升需求的情況下。


    如果王爍想要讓零在隨機生成性格特征後,依照特征編碼匹配人物的邏輯、情感、動作、語言等等外在特質,那麽所需要的算力還會呈幾何倍數遞增,到時候別說一個數據中心,就算給王爍十個數據中心恐怕都夠嗆。


    而數據中心這東西,不但建設成本高昂,建設周期很長,就算建成後,那脆弱的設備也需要投入高昂的維護費用貼心維,別的不說,單單隻是一套溫度維持設備就能讓百分之九十的公司望而卻步。


    沒有至少百億計的投入,根本搞不起來。


    而最坑爹的是,所有的服務器都是耗能大戶,如果王爍要搞的隻是一個普通的企業級服務器集群那也就算了,如果要搞超大型的數據中心,單隻是維持這些服務器運行消耗的能源就是個天文數字。


    所以,這玩意一般國家根本搞不起。


    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單純就是缺電。


    在華夏境內搞數據中心沒啥大問題,能源管夠,技術也不缺,產業支持也能到位,憑借王爍剛剛認識的便宜師哥的關係,說不定還能額外爭取點拿地補貼和政策優惠。


    綜合下來,製約王爍搞數據中心的因素就隻剩下了兩個。


    第一是成本。


    動輒上千億的成本投入王爍現在真心拿不出來,也不想拿出來。


    上千億隻搞一個數據中心,這簡直就是犯罪好嗎?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第二就是技術。


    別誤會,不是王爍沒有技術,而是王爍壓根就不想用現有的服務器技術搞數據中心。


    設備體積龐大,配套設施複雜,占地麵積極廣,建設維護成本極高,關鍵是:能耗超高,性能表現卻極為有限。


    可以說,這東西在王爍眼裏幾乎沒有優點,缺點倒是很多。要是手裏沒牌也就算了,現在手裏的牌眼看著就要湊齊了,誰還會捏著鼻子用這玩意?


    一步到位他不香嗎?


    超能芯片二號,由此誕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塊芯片才是真正的超能芯片,是王爍從開始創業就一直設想但沒法落實的東西。


    它和超能芯片一號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王爍完全更改了傳統芯片的底層運作方式。


    在製造超能芯片一號時,由於製造設備屬於魔改,很多地方不如原裝設計,加上王爍為了匹配現有芯片體係,以便更好的進行測試,所以沒有貿然啟用三維晶體管的製造路線,基本沿用了現有的光刻技術原理和製造工藝,隻是在芯片設計上略微做了簡單修改。


    即便這樣,超能芯片一號的性能就已經超越了美利堅各大巨頭發布的最新一代芯片一個層次,更是讓華能集團看到了希望,直接貢獻了數百億的資金。


    現在,超能芯片一號沒用到的技術,王爍準備用在超能芯片二號身上。


    喝了口水漱了一下口,王爍將自己的目光集中在電腦屏幕上,開始仔細思索。


    現有的計算機邏輯體係,都是基於硬件體係而構建,那麽計算機最核心的部分是什麽?當然是芯片。


    芯片最核心的部分是什麽?當然是底層。


    晶體管,就是現今世界上所有芯片的最底層。


    它的作用很簡單,就是一個開關,切斷或者允許電流通過。


    但當有人將晶體管有電流通過的狀態定義為1,將沒有電流經過的狀態定義為0,再結合萊布尼茨計算法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晶體管,一躍成為計算機世界的奠基者,它的運算邏輯直接決定了所有芯片的基礎指令,指令集,進而影響到計算機匯編語言和程序運行邏輯。


    這套邏輯一直統治了整個信息時代,直至今天,超能芯片二號出現。


    不同於現有的芯片底層,超能芯片二號底層完全由三維晶體管構建。


    這也就意味著,相比於一般晶體管隻能顯示開和關兩個狀態,三維晶體管可以顯示的狀態多了一個,達到了三個。


    多了一個顯示狀態,計算機就多了一位選擇,由隻能識別0和1,到能夠識別-1、0、1。


    聽上去似乎沒什麽決定性的進步,但如果將真正了解計算機的人放在現在的王爍麵前,他絕對會驚唿一聲:“我曹!”


    不論是誰。


    何塵光為什麽願意扔下數百萬的年薪,跑到王爍這個剛剛成立一窮二白公司裏拿著不到五十萬的年薪打白宮?


    因為三維晶體管。


    王爍為什麽有信心在搞出超能芯片二號之後,讓零可以有充足的算力?


    同樣因為三維晶體管。


    但如果三維晶體管隻是簡單的提升效率的話,何塵光還不至於這麽火急火燎的辭職。


    三維晶體管更大的意義,是人工智能的適用。


    舉個簡單例子,同樣一段程序,在二進製模式下,輸出的結果隻有0或者1,對應到邏輯學,它隻能表示為“真”或者“假”,沒有第三種選擇。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真實世界中人類的邏輯判斷和計算機的邏輯判斷產生了誤差,因為所有的問題在人類這裏,並不隻是隻有真、假兩種答案,它還同時存在多種情況。


    為了匹配這種誤差,計算機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設計算法,達到用戶感官上的隨機性,但即便如此,本質依然沒有變化。


    但三維晶體管不一樣,在真和假兩種答案之外,它還同時表示出了第三種,也就是由“0”代表的“不知道”。


    “-1”代表假,“0”代表不知道,“1”代表真。


    這是更為接近人類的邏輯思維方式,這種邏輯處理機製,可以讓工程師們隻用簡單的代碼就創造出原本極為複雜,或者幹脆無法實現的計算機智能。


    這樣的東西,怎能不讓何塵光心動?


    現在,基礎技術有了,製造工藝有了,設備正在準備過程中,資金也基本充足,剩下的,就是如何設計出塊合用的超能芯片二號出來了。


    這也是王爍不惜將何塵光吸引過來的原因。


    隨著前沿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經營的範圍越來越大,他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親自去做,他需要人,尤其是學習能力出眾的人。


    何塵光是如此,王傑他們是如此,趙城如此,就連學校裏那些尚顯青澀的學弟學妹、學長學姐們他也沒準備放過。


    啥?不來?


    給你實習期每個月六千的工資,你不來?


    轉正後直接提升到一萬,你還不來?


    年底獎金再給你發基礎工資的至少百分之三十,上不封頂,你來不來?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


    至少這個條件要是給沒有得到核心之前的王爍自己,估計得偷著樂好久,說不定還得擺桌飯請幾個朋友慶祝一下。


    微微搖頭,王爍開口道:“零,幫我打開何塵光提交的eda設計文件。”


    零沒有迴複,但電腦屏幕上已經打開的窗口裏多出了一個新的界麵。


    密密麻麻的線條相互疊加、覆蓋,看起來十分複雜。


    這是何塵光向王爍提供的由他自己構想的基於三維晶體管設計的芯片圖紙,采用三進製方式進行運算,整體結構精簡了不少。


    當然,何塵光也十分謙虛的說明了這隻是一個初步方案,詳細的方案預估還得至少半年才能基本完善。


    說白了,這就隻是一個小樣,它距離可以直接進入生產線的程度還差著十萬八千裏。


    但對於王爍來說,已經足夠了。


    “零,篩查電路,計算最優路徑,進行邏輯編譯。”


    “好的,先生。正在檢測,預估時間:18小時。”


    “運行中會占據部分資源,可能會導致不可測結果,是否確認執行?”


    “執行。”


    王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吐出一口濁氣,淡淡道。


    目光不經意間掃過電腦屏幕右下角,時間清晰可見。


    23:59。


    就在王爍目光掃過的時候,時間跳動了一下。


    24:00。


    新的一天,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科技:我繼承了全宇宙科技遺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怪味花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怪味花生豆並收藏黑科技:我繼承了全宇宙科技遺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