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內部盡顯繁榮之象,市井街巷中彌漫著祥和的氣息。


    清晨,陽光溫柔地灑在長安城的青石板路上,街邊的店鋪陸續開張,夥計們忙碌地擦拭著櫃台,準備迎接新一天的生意。


    百姓們的生活安穩,笑容在他們的臉上逐漸綻放。


    孩子們在巷子裏嬉笑玩耍,手裏拿著自製的竹馬,你追我趕,歡笑聲此起彼伏。


    老人們坐在門口曬著太陽,嘮著家常,講述著過去的故事,臉上的皺紋裏藏滿了歲月的痕跡。


    婦女們挎著籃子,精心挑選著新鮮的蔬果,與攤主討價還價,聲音清脆而響亮,生活充滿了平淡而真實的幸福。


    然而,遙遠的邊境之地卻被戰爭的陰霾重重籠罩,時刻不得安寧。


    匈奴,這個剽悍的遊牧民族,常年在廣袤的草原上遷徙。


    狂風唿嘯著掠過一望無際的草原,匈奴人的營帳在風中搖曳。


    他們因其生產生活物資的極度匱乏,對富饒豐腴的中原始終虎視眈眈。


    那一雙雙貪婪的眼睛裏燃燒著無盡的欲望,像餓狼看到了肥美的羔羊。


    他們渴望著掠奪中原的人口、充裕的糧食和數之不盡的財富,以填補自身的匱乏,滿足發展的需求!


    每當新的單於即位,為了樹立起至高無上的政治和軍事權威,便毫不猶豫地將鋒利的矛頭指向中原。


    匈奴單於曆經冒頓、老上,政權的更迭讓匈奴內部的權力鬥爭愈發激烈。


    各部落之間為了爭奪資源和權力,明爭暗鬥,矛盾重重。


    為了轉移內部的矛盾,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大漢的侵擾也愈發頻繁。


    他們深知大漢初建,國力尚在恢複之中,根基未穩。


    於是,試圖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來試探漢朝的軍事實力、防禦部署以及應對策略,妄圖在未來的交鋒中搶占先機,這既是他們的狡黠,也是他們膨脹的野心。


    漢文帝前元三年,那是一個令人揪心的年份。


    春風尚未吹綠中原大地,依舊帶著絲絲寒意。


    冒頓單於當政時,匈奴右賢王率領數萬鐵騎,如狂暴的旋風般唿嘯而來。


    馬蹄聲震碎了邊疆的寧靜,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瞬間,他們如洶湧的洪水般衝破了邊境的防線,侵占了河南地,並進襲上郡。


    百姓們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陷入極度的驚恐之中。


    白發蒼蒼的老人緊緊拉著年幼的孩子,粗糙的手因為恐懼而顫抖,臉上寫滿了絕望與無助。


    婦女們背著沉甸甸的行囊,慌亂中顧不上整理淩亂的發絲,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人們四處奔逃,哭聲、喊聲、唿救聲交織在一起,震徹天地。


    村莊在熊熊烈火中燃燒,黑煙滾滾升騰,農田被踐踏得一片狼藉,綠油油的麥苗被馬蹄碾碎。


    曾經安寧的家園瞬間變成了人間地獄,到處是殘垣斷壁,鮮血染紅了土地。


    文帝前元十四年的寒冬,更是讓人心驚膽寒。


    凜冽的寒風如鋒利的刀刃,刮在人的臉上生疼。


    在這冰天雪地之中,老上單於親自統率十四萬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洶洶而入北地郡。


    他們的戰馬嘶鳴,旌旗蔽空,一路勢如破竹!


    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火光衝天~


    朝那、蕭關、彭陽相繼淪陷,百姓們慘遭屠戮,房屋被付之一炬。


    其前鋒如鬼魅般直抵岐州雍、甘泉,距離長安僅僅二百裏!


    整個大漢朝廷為之震動,人心惶惶。


    朝堂之上,大臣們麵色凝重,焦急地商議對策。


    有人主張求和,認為大漢此時不宜與匈奴硬拚,應當以和為貴,繼續和親,避免生靈塗炭!


    有人主張出兵抵抗,認為大漢不能示弱,應當展現出強硬的姿態,保衛家園!


    爭論不休中,漢文帝劉恆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目光中透露出堅定和憂慮~


    他深知國家的安危係於一線,每一個決策都至關重要!


    百姓們日夜祈禱著和平的降臨,寺廟裏香火不斷,煙霧繚繞。


    人們祈求上蒼保佑大漢度過這場劫難,婦女們在家中為前線的將士們縫製棉衣,希望能給他們帶去一絲溫暖。


    麵對匈奴的頻繁進犯,漢文帝劉恆憂心忡忡,夜不能寐。


    他在寢宮的窗前久久佇立,望著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緒萬千。


    月光灑在他的臉上,映出他深深的憂慮!


    心想,這都入侵到家來了,還怎可忍讓?


    於是,他緊皺眉頭,第二日便在朝堂上果斷派了三路軍隊到長安以外抵禦匈奴!


    宗正卿劉禮率領的軍隊駐守灞上,祝茲侯徐厲屯兵棘門,而河內太守周亞夫則守衛細柳,他們肩負起了保衛長安城的千鈞重任。


    一日,陽光灑在大地上,驅散了些許冬日的寒冷。


    文帝決定親自前往犒勞軍隊,以振奮士氣!


    當文帝的車駕抵達劉禮的灞上軍營時,隻見營門大開,將士們嘻嘻哈哈,毫無警覺。


    有的士兵甚至圍坐在一起賭博,骰子在手中搖晃,口中還喊著粗俗的話語。


    對文帝的車駕視而不見,依舊沉浸在他們自己的玩樂之中。


    文帝的車駕一路暢通無阻,將士們接駕送駕也如平常一般,軍紀鬆散,讓文帝眉頭緊皺,心中滿是憂慮。


    接著,車駕來到徐厲的棘門軍營,情況亦是如此!


    士兵們懶懶散散,有的靠在營帳邊打盹,嘴角還流著口水~


    有的在閑聊說笑,手中揮舞著破舊的長槍,像是在表演雜耍。


    對文帝劉恆的到來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嚴肅和敬意,這讓文帝的臉色愈發陰沉,心中的擔憂越發沉重。


    然而,當文帝的車駕來到周亞夫的細柳軍營時,情況卻截然不同!


    前邊開道的士兵剛到營寨門口,就被無情地攔在外麵。


    軍門都尉一臉嚴肅,高聲喝道:


    “將軍有令,軍中隻聽將軍命令,不聽皇帝詔令!”


    文帝無奈,隻得派使者拿符節進去通報。


    良久,周亞夫才下令打開寨門迎接。


    剛進營門,守營士兵又嚴肅告知文帝的隨從說!


    “軍營之中不許車馬急馳!”


    為此,文帝劉恆一行人,隻得緩緩而行。


    道路兩旁的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目光堅定,身姿挺拔如鬆。


    他們手持長槍,腰佩利劍,盔甲在陽光下閃耀著冷冽的光芒,讓人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威嚴。


    終於,來到軍中大帳前,隻見周亞夫一身戎裝,威風凜凜。


    他頭戴銅盔,盔纓隨風飄動,宛如燃燒的火焰。


    身披鐵甲,甲片緊密相連,閃爍著寒芒。


    手持鋒利的兵器,刃口鋒利無比,仿佛能斬斷一切。


    周亞夫立即向前,來到文帝麵前行拱手禮,並說道:


    “介胄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下以軍中之禮拜見。”


    文帝心中雖有一絲驚訝,但更多的是深深的讚許。


    他看到了周亞夫的嚴謹和忠誠,看到了這支軍隊的紀律和士氣,也看到了大漢抵禦外敵的希望之光。


    離開細柳營後,文帝感慨萬千~


    “這才是真將軍啊!那些霸上和棘門的軍隊,簡直是兒戲一般。如果敵人來偷襲,恐怕他們的將軍也要被俘虜了。唯有周亞夫,才乃吾大漢之神將!”


    自此,文帝對周亞夫信任有加,堅信有如此治軍嚴謹之將,大漢邊境終將會迎來安寧的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劍等雲青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劍等雲青上並收藏漢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