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當麵嘉獎
穿越七零,帶著妹妹下鄉插隊 作者:偏愛年代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老笑得雲淡風輕,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隻有他自己知道,提議讓楊白衣遠赴倭國執行任務,不過是為了不讓彭老他們發動戰爭而采取的手段而已。
就像陳老說的那樣,倭國都把天朝的臉皮踩在地上摩擦了,總不能什麽也不做吧!
原本想要仗著楊白衣實力強橫,在倭國弄出點動靜,挽迴一下天朝的麵子,給主戰派一個交代也就是了。
誰知道楊白衣這個小同誌,一出手就把倭國給搞殘了。
神廁盡毀,皇室團滅,高官政要也死了個七七八八。
高層職位出現這麽多空缺,那些有野心的人,肯定會為了權力而陷入無盡的內鬥。
以後的倭國,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天朝造成不了任何威脅。
“楊局長明天就要到達滬市,我要親自去碼頭接他。
說來慚愧,楊副局長上任一年多,我還沒有見過他,實在是不該!”
作為楊白衣的直屬領導,朱老無疑是在場最高興的。
楊白衣是國安局的副局長,如今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朱老也與有榮焉。
“一起去,我要好好感謝一下楊局長。”
“元首,楊局長立下潑天大功,有沒有什麽嘉獎啊?我們一並帶過去,就當是給楊局長的見麵禮了。”
幾位老人,都想去見見楊白衣,欣賞一下少年英雄的風姿。
初次見麵,總不能空口白牙畫大餅,幾人開始為楊白衣請功。
“晉升中將軍銜,享受中將的工資以及福利待遇。
蘇省現在還有一個副省長的空缺,蕭青陽同誌工作能力突出,工作成績卓越,就讓他兼任吧!”
坐在上首的那一位略微沉思了一下,給出了對楊白衣的嘉獎。
其實以楊白衣這次的功勞,連升三級晉升大將也足夠了。
可楊白衣還太年輕,以後還不知道會立下多少功勞,如果一次性升到頂,以後將會麵臨封無可封的尷尬境地。
而提拔蕭青陽,就是對楊白衣作出的補償。
幾位老人各個身處高位,對這件事看得都很透徹,所以也都沒說什麽。
第二天,貨輪剛一靠岸,就有人上了貨輪,找上了楊白衣。
“楊局長,幾位領導現在就在滬市,想要見您一麵。”
年輕的便衣軍人,眼神狂熱的看著楊白衣。
這個看起來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的楊局長,居然立下了如此不世之功,是軍方所有人學習的榜樣和崇拜的目標。
“好,前麵帶路。”
領導就在滬市,也不繞什麽路,這個麵子還是要給的。
楊白衣看了一下年輕人的證件,確認沒有問題以後,坐上了他開來的紅旗轎車。
轎車一路行駛到市內,在一大片歐式花園別墅群附近停下。
“楊局長,我們到了。”
年輕的警衛員,幫楊白衣打開後排的車門。
“周公館。”
一棟別墅的門口,掛著的牌子上寫著周公館三個字。
這是全麵勝利以前,周老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後來周老去了京城,這裏就被暫時封存了。
楊白衣在年輕警衛的帶領之下,拾階而上,負責警戒的軍人,等楊白衣走近以後,紛紛敬禮,表達著自己內心的崇敬。
在公館的會客廳裏,楊白衣見到了幾位老人,報紙上經常能看到的幾位老人。
“各位領導好。”
楊白衣表現的榮辱不驚,沒有因為見到核心高層的局促,也沒有剛剛立下功勞的倨傲。
“好一個少年英雄,雄姿英發,神采風揚,頗有我當年的風采。”
一個個頭不高,卻滿麵殺伐之氣的老人一見到楊白衣,目光中滿是讚許。
“彭老,剛一見麵,你怎麽就罵人呢?”
朱老略有不滿的說道。
“我哪裏罵人了?我這是在誇小楊同誌呢!”彭老趕緊解釋。
“咱們倆是同鄉,年輕時就認識,你年輕時長得還真是……哎!這是我聽過最髒的髒話了。”
陳老也在一旁打趣的說道。
“這話說的,就像你們年輕時長得有多好看似的,咱們大哥別笑話二哥。”
楊白衣解決了倭國這個心腹大患,幾位老人的心情都很輕鬆,當著楊白衣的麵,就開起了玩笑。
這幾位都是新秩序的奠基者,不管是功勞還是資曆,都是自己無法相比的。
楊白衣也不好插嘴,隻能在一旁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著。
“都七八十歲的人了,也不怕小楊同誌笑話。”周老的話,讓大家結束了幾人的互相調侃。
“小楊同誌,我們這次過來,一來是想見一見咱們的少年英雄,二來是為你帶來這次的嘉獎。”
周老拿起了桌子上大紅色的證書,宣布了對楊白衣這次的嘉獎。
“二十二歲的中將軍官,小楊同誌前途不可限量。
我們都在漸漸老去,天朝的未來以後就交給你們這些年輕同誌了。”
周老把證書和新的軍官證,交到楊白衣手裏,兩人用力的握了握手。
“幾位領導精神矍鑠,年富力強,天朝還是在幾位的掌舵下,才能夠穩步前行。”
楊白衣接過證書和軍官證,內心有些無奈。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職位越高,事情也就越多。
為了國家和人民,楊白衣願意付諸於努力,可又怕有一天俗務纏身,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在滬市盤桓了一天,晚上和幾位大領導一起吃了飯,楊白衣給每人都送了一根上了年份的野山參。
第二天,幾位大領導迴了京城,楊白衣也返迴了蘇城。
一來一去,再加上在倭國停留的五天,十幾天已經過去,距離自己結婚的日子,已經不足半個月了。
楊白衣剛一到家,蕭複興趕緊關上了屋門,暮雪拉著楊白衣在沙發上坐下。
“大外孫,快跟姥姥說說,你在倭國都做了什麽。”
國外的媒體,國內看不到,可新華社的報道,天朝人民都有關注到。
所有人都在議論,都在說倭國多行不義必自斃,遭受了上天的懲罰。
隻有蕭家人知道,哪裏有什麽上天的懲罰,不過是大外孫在替天行道罷了。
“大外孫,如果涉及到機密,就當我們沒問過。”
蕭青陽軍旅出身,自然知道部隊的保密條例。
隻有他自己知道,提議讓楊白衣遠赴倭國執行任務,不過是為了不讓彭老他們發動戰爭而采取的手段而已。
就像陳老說的那樣,倭國都把天朝的臉皮踩在地上摩擦了,總不能什麽也不做吧!
原本想要仗著楊白衣實力強橫,在倭國弄出點動靜,挽迴一下天朝的麵子,給主戰派一個交代也就是了。
誰知道楊白衣這個小同誌,一出手就把倭國給搞殘了。
神廁盡毀,皇室團滅,高官政要也死了個七七八八。
高層職位出現這麽多空缺,那些有野心的人,肯定會為了權力而陷入無盡的內鬥。
以後的倭國,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天朝造成不了任何威脅。
“楊局長明天就要到達滬市,我要親自去碼頭接他。
說來慚愧,楊副局長上任一年多,我還沒有見過他,實在是不該!”
作為楊白衣的直屬領導,朱老無疑是在場最高興的。
楊白衣是國安局的副局長,如今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朱老也與有榮焉。
“一起去,我要好好感謝一下楊局長。”
“元首,楊局長立下潑天大功,有沒有什麽嘉獎啊?我們一並帶過去,就當是給楊局長的見麵禮了。”
幾位老人,都想去見見楊白衣,欣賞一下少年英雄的風姿。
初次見麵,總不能空口白牙畫大餅,幾人開始為楊白衣請功。
“晉升中將軍銜,享受中將的工資以及福利待遇。
蘇省現在還有一個副省長的空缺,蕭青陽同誌工作能力突出,工作成績卓越,就讓他兼任吧!”
坐在上首的那一位略微沉思了一下,給出了對楊白衣的嘉獎。
其實以楊白衣這次的功勞,連升三級晉升大將也足夠了。
可楊白衣還太年輕,以後還不知道會立下多少功勞,如果一次性升到頂,以後將會麵臨封無可封的尷尬境地。
而提拔蕭青陽,就是對楊白衣作出的補償。
幾位老人各個身處高位,對這件事看得都很透徹,所以也都沒說什麽。
第二天,貨輪剛一靠岸,就有人上了貨輪,找上了楊白衣。
“楊局長,幾位領導現在就在滬市,想要見您一麵。”
年輕的便衣軍人,眼神狂熱的看著楊白衣。
這個看起來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的楊局長,居然立下了如此不世之功,是軍方所有人學習的榜樣和崇拜的目標。
“好,前麵帶路。”
領導就在滬市,也不繞什麽路,這個麵子還是要給的。
楊白衣看了一下年輕人的證件,確認沒有問題以後,坐上了他開來的紅旗轎車。
轎車一路行駛到市內,在一大片歐式花園別墅群附近停下。
“楊局長,我們到了。”
年輕的警衛員,幫楊白衣打開後排的車門。
“周公館。”
一棟別墅的門口,掛著的牌子上寫著周公館三個字。
這是全麵勝利以前,周老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後來周老去了京城,這裏就被暫時封存了。
楊白衣在年輕警衛的帶領之下,拾階而上,負責警戒的軍人,等楊白衣走近以後,紛紛敬禮,表達著自己內心的崇敬。
在公館的會客廳裏,楊白衣見到了幾位老人,報紙上經常能看到的幾位老人。
“各位領導好。”
楊白衣表現的榮辱不驚,沒有因為見到核心高層的局促,也沒有剛剛立下功勞的倨傲。
“好一個少年英雄,雄姿英發,神采風揚,頗有我當年的風采。”
一個個頭不高,卻滿麵殺伐之氣的老人一見到楊白衣,目光中滿是讚許。
“彭老,剛一見麵,你怎麽就罵人呢?”
朱老略有不滿的說道。
“我哪裏罵人了?我這是在誇小楊同誌呢!”彭老趕緊解釋。
“咱們倆是同鄉,年輕時就認識,你年輕時長得還真是……哎!這是我聽過最髒的髒話了。”
陳老也在一旁打趣的說道。
“這話說的,就像你們年輕時長得有多好看似的,咱們大哥別笑話二哥。”
楊白衣解決了倭國這個心腹大患,幾位老人的心情都很輕鬆,當著楊白衣的麵,就開起了玩笑。
這幾位都是新秩序的奠基者,不管是功勞還是資曆,都是自己無法相比的。
楊白衣也不好插嘴,隻能在一旁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著。
“都七八十歲的人了,也不怕小楊同誌笑話。”周老的話,讓大家結束了幾人的互相調侃。
“小楊同誌,我們這次過來,一來是想見一見咱們的少年英雄,二來是為你帶來這次的嘉獎。”
周老拿起了桌子上大紅色的證書,宣布了對楊白衣這次的嘉獎。
“二十二歲的中將軍官,小楊同誌前途不可限量。
我們都在漸漸老去,天朝的未來以後就交給你們這些年輕同誌了。”
周老把證書和新的軍官證,交到楊白衣手裏,兩人用力的握了握手。
“幾位領導精神矍鑠,年富力強,天朝還是在幾位的掌舵下,才能夠穩步前行。”
楊白衣接過證書和軍官證,內心有些無奈。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職位越高,事情也就越多。
為了國家和人民,楊白衣願意付諸於努力,可又怕有一天俗務纏身,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在滬市盤桓了一天,晚上和幾位大領導一起吃了飯,楊白衣給每人都送了一根上了年份的野山參。
第二天,幾位大領導迴了京城,楊白衣也返迴了蘇城。
一來一去,再加上在倭國停留的五天,十幾天已經過去,距離自己結婚的日子,已經不足半個月了。
楊白衣剛一到家,蕭複興趕緊關上了屋門,暮雪拉著楊白衣在沙發上坐下。
“大外孫,快跟姥姥說說,你在倭國都做了什麽。”
國外的媒體,國內看不到,可新華社的報道,天朝人民都有關注到。
所有人都在議論,都在說倭國多行不義必自斃,遭受了上天的懲罰。
隻有蕭家人知道,哪裏有什麽上天的懲罰,不過是大外孫在替天行道罷了。
“大外孫,如果涉及到機密,就當我們沒問過。”
蕭青陽軍旅出身,自然知道部隊的保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