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老二家在縣城開鋪子”?
小黃氏失聲喊了出來。
劉氏嗤道,“陳繼銘去做工的那個雜貨鋪子就是老二家開的,在荒地幹活的人都知道,就瞞著咱家”。
陳貴河兄弟倆臉色變換扭曲,“好一個陳老二,以前以為他老實,現在看,這是一直防著咱們呐”。
陳大樹懶管他們,自從把陳貴山過繼後,他就更不說話了,每天跟老兄弟下象棋,眼不見為淨。
“那雜貨鋪子生意好的很,姚家也開雜貨鋪子,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劉氏又拋出大雷,“雜貨鋪子算啥,縣城新開的茗裳紡,也是陳繼銘那個小子開的,可掙錢了”。
陳貴河臉色陰沉,不行這富貴日子不能讓他陳老二得了。
養蠶法子,要是養蠶法子被官家看上了,你還憑什麽掙錢。
陳景銘每天迴家還是會教陳曉芸和陳瑤識字,買來的韓夢舟也得學。
“二公子,我不敢,讀書不是我這種人能學的”。
陳景銘………
“你怎麽能不識字呢,你看,賣瓜要算賬,你得識字吧,收蠶繭你的會記賬吧,往鋪子送貨你得記賬吧”?
韓夢舟被陳景銘說服了,每天抽時間識字,在地上寫寫畫畫,陳景銘還給了他紙筆,讓他有時間就練字。
韓夢舟做夢都沒想到,他被賣做奴籍竟然有機會識字。
陳家現在人少,因為住在陳家村,除了農活以外,沒想著讓人伺候,不可能買很多下人。
韓夢舟陳景銘觀察多時了,人品沒問題,腦子也靈活,就是不識字,以後要是出門辦事就有些欠缺。
不就是認字嗎,又不是讓他讀四書五經,學一下千字文三字經差不多夠用就行了吧?
嗯,要是這家夥爭氣,多讀點也沒啥。
王氏肚子已經顯懷,去過百草堂古大夫看過,懷像很穩,不要吃的太好,當心孩子太大不好生,少吃多餐沒啥問題。
家裏有錢了,兒子有出息,丈夫老實能幹又貼心,王氏竟然看著年輕好多。
這讓陳貴山心裏有些慌,他本來就比媳婦大,他整天在下地曬得黑不溜秋的,媳婦倒像二十多歲樣子,不會嫌他老吧?
所以陳貴山每天都在媳婦身邊晃悠,體貼入微就怕媳婦嫌棄他。
陳景銘看破不說破,爹娘感情好,他們做兒女才能更好啊!
陳繼銘開了成衣店後,賣的蠶絲被和蠶絲暖衣,張縣令夫人聽到消息,親自過來買暖衣蠶絲被。
蠶絲質量也好,綢緞料子很舒服。
有了張縣令夫人做例子,其他人家紛紛過來采購,縣令夫人都來買了,質量肯定不差。
一時蠶絲被蠶絲暖衣賣的脫貨。
陳繼銘感歎,一村之力到底不夠看。
陳繼銘不知道,張縣令夫人買去蠶絲被迴去,是因聽到一些消息。
那天張夫人的大丫鬟去廚房給夫人拿燕窩,聽到廚房裏的下人說閑話。
說是他家親戚嫁到陳家村,本來家裏窮的緊,今年忽然養了好多毛毛蟲,後來一問才知道是蠶。
那蠶他不吃桑葉,吃的柞樹葉,養兩個月就結繭子,一年能養兩次。
還說那養蠶法子是哪家的,就給他們村子養,還必須賣給他家,不然明年就不給養了。
七嘴八舌的說了會,就聽那人道,“咱縣裏新開一家成衣坊,你們想不到,裏麵有賣蠶絲被,聽說可暖和了,皮子都比不上那個暖和,你們說是不是哪家人開的店”?
“你們說要是養蠶法子讓大家都學會了,青雲縣百姓不就有錢了”。
有人反駁,“你說什麽呢,人家掙錢的路子,憑什麽白給他人”。
“就是你做個糕點還藏著掖著,更別說人家養蠶法子”。
………
大丫鬟迴去後就說起這事,讓張縣令聽到了。
不吃桑葉的蠶,還有蠶絲做的蠶絲被,都讓張縣令好奇。
派人去陳家村打探消息,又去買了一床蠶絲被子迴來查看。
被芯真是蠶絲做的,就是蠶絲不夠白,摸上去暖暖的,不像桑蠶絲涼涼的。
等去陳家村打探消息的人迴來,張縣令找來師爺商談陳家村養蠶一事。
“大人學生以為,陳家村既然是第一個開始養蠶的人,那麽必然得了這養蠶法子,其二,聽說這戶人家把養蠶法子告訴村裏人後,所養的蠶繭五十文錢一斤收購,免得村民養蠶賣不出去,這是利民之舉”。
張縣令眉頭微皺,“那要是讓那家人把養蠶法子交出來,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同意”。
要是他把養蠶之法推廣,讓青雲縣多戶養殖,也能讓百姓增加收入,這可都是政績。
師爺覺得還是要招那個養蠶那人過來問問,“大人,這畢竟這是人家謀生營生”。
陳貴山聽到縣令大人要見他時,人是懵的。
王氏叫韓夢舟,“快去縣裏找繼銘,讓他打聽出什麽事了”。
韓夢舟不敢耽擱,借了驢車一路趕往縣城茗裳紡。
陳繼銘還在縣城鋪子,陳貴山可沒見過見官的場麵,心裏直打鼓,雖然衙差挺客氣,那也害怕啊!
陳繼銘接到消息,急忙找去縣衙,還好跟他爹還在大街上遇到。
陳繼銘一邊把銀子遞給衙差,一邊低聲打探。
“這位差大哥,您受累,不知縣令大人為何要見家父”?
李強虎一瞧眼熟啊,這不是陳氏雜貨鋪子小東家嘛,也不是什麽不能說的事情,就小聲提點幾句。
陳繼銘,原來是柞蠶惹得禍。
陳繼銘告訴陳貴山,“咱家養蠶法子已經教會村裏人,大人真要提及,這也是造福一方的好事。要是那些鄉親養蠶無處賣繭,咱家就收蠶繭,至於做被子一事,就說江南養蠶興盛一探即知”。
張縣令等到陳貴山,見他不過一個三十多歲樸實漢子,像普通百姓一樣見官有些拘謹。
問了柞蠶,知道是他小兒子養著玩的,後來大兒子從南方迴來,才知道這是蠶繭能賣錢,這才生了養蠶心思。
知道陳家沒有藏私心思後,張縣令問了柞蠶種有多少,厚著麵子讓多留了蠶繭,明年分給其他村,好讓村民養殖。
陳貴山自然沒有反對,按著兒子教的說了一遍,把張縣令說的心花怒放。
陳家不但教給養蠶法子,還收購蠶繭,直接解決了售賣難處,好,好,好。
“陳家乃大善之家”。
張縣令提議,教給其他村子養蠶法子的事,很容易就達成了。
張縣令勉勵誇獎了陳貴山一番,直道開年春天讓他家準備好出蠶,縣衙不會讓他白出力雲雲。
陳貴山離開縣衙長舒一口氣,找到兒子後把事情說了一遍,好讓陳繼銘心裏有數。
陳貴山被縣衙帶走後,陳柄修陳柄權,陳大奎老兄弟擔心不已,陳貴川堂兄弟安撫好家裏幫工做活的人。
族長帶人坐牛車去縣城打探消息,碰到陳繼銘才知道是縣令召見。
陳繼銘告訴陳貴川,“讓家裏不要慌,是好事,就是推廣養蠶法子而已,縣令也是為了青雲縣百姓”。
族長………
小黃氏失聲喊了出來。
劉氏嗤道,“陳繼銘去做工的那個雜貨鋪子就是老二家開的,在荒地幹活的人都知道,就瞞著咱家”。
陳貴河兄弟倆臉色變換扭曲,“好一個陳老二,以前以為他老實,現在看,這是一直防著咱們呐”。
陳大樹懶管他們,自從把陳貴山過繼後,他就更不說話了,每天跟老兄弟下象棋,眼不見為淨。
“那雜貨鋪子生意好的很,姚家也開雜貨鋪子,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劉氏又拋出大雷,“雜貨鋪子算啥,縣城新開的茗裳紡,也是陳繼銘那個小子開的,可掙錢了”。
陳貴河臉色陰沉,不行這富貴日子不能讓他陳老二得了。
養蠶法子,要是養蠶法子被官家看上了,你還憑什麽掙錢。
陳景銘每天迴家還是會教陳曉芸和陳瑤識字,買來的韓夢舟也得學。
“二公子,我不敢,讀書不是我這種人能學的”。
陳景銘………
“你怎麽能不識字呢,你看,賣瓜要算賬,你得識字吧,收蠶繭你的會記賬吧,往鋪子送貨你得記賬吧”?
韓夢舟被陳景銘說服了,每天抽時間識字,在地上寫寫畫畫,陳景銘還給了他紙筆,讓他有時間就練字。
韓夢舟做夢都沒想到,他被賣做奴籍竟然有機會識字。
陳家現在人少,因為住在陳家村,除了農活以外,沒想著讓人伺候,不可能買很多下人。
韓夢舟陳景銘觀察多時了,人品沒問題,腦子也靈活,就是不識字,以後要是出門辦事就有些欠缺。
不就是認字嗎,又不是讓他讀四書五經,學一下千字文三字經差不多夠用就行了吧?
嗯,要是這家夥爭氣,多讀點也沒啥。
王氏肚子已經顯懷,去過百草堂古大夫看過,懷像很穩,不要吃的太好,當心孩子太大不好生,少吃多餐沒啥問題。
家裏有錢了,兒子有出息,丈夫老實能幹又貼心,王氏竟然看著年輕好多。
這讓陳貴山心裏有些慌,他本來就比媳婦大,他整天在下地曬得黑不溜秋的,媳婦倒像二十多歲樣子,不會嫌他老吧?
所以陳貴山每天都在媳婦身邊晃悠,體貼入微就怕媳婦嫌棄他。
陳景銘看破不說破,爹娘感情好,他們做兒女才能更好啊!
陳繼銘開了成衣店後,賣的蠶絲被和蠶絲暖衣,張縣令夫人聽到消息,親自過來買暖衣蠶絲被。
蠶絲質量也好,綢緞料子很舒服。
有了張縣令夫人做例子,其他人家紛紛過來采購,縣令夫人都來買了,質量肯定不差。
一時蠶絲被蠶絲暖衣賣的脫貨。
陳繼銘感歎,一村之力到底不夠看。
陳繼銘不知道,張縣令夫人買去蠶絲被迴去,是因聽到一些消息。
那天張夫人的大丫鬟去廚房給夫人拿燕窩,聽到廚房裏的下人說閑話。
說是他家親戚嫁到陳家村,本來家裏窮的緊,今年忽然養了好多毛毛蟲,後來一問才知道是蠶。
那蠶他不吃桑葉,吃的柞樹葉,養兩個月就結繭子,一年能養兩次。
還說那養蠶法子是哪家的,就給他們村子養,還必須賣給他家,不然明年就不給養了。
七嘴八舌的說了會,就聽那人道,“咱縣裏新開一家成衣坊,你們想不到,裏麵有賣蠶絲被,聽說可暖和了,皮子都比不上那個暖和,你們說是不是哪家人開的店”?
“你們說要是養蠶法子讓大家都學會了,青雲縣百姓不就有錢了”。
有人反駁,“你說什麽呢,人家掙錢的路子,憑什麽白給他人”。
“就是你做個糕點還藏著掖著,更別說人家養蠶法子”。
………
大丫鬟迴去後就說起這事,讓張縣令聽到了。
不吃桑葉的蠶,還有蠶絲做的蠶絲被,都讓張縣令好奇。
派人去陳家村打探消息,又去買了一床蠶絲被子迴來查看。
被芯真是蠶絲做的,就是蠶絲不夠白,摸上去暖暖的,不像桑蠶絲涼涼的。
等去陳家村打探消息的人迴來,張縣令找來師爺商談陳家村養蠶一事。
“大人學生以為,陳家村既然是第一個開始養蠶的人,那麽必然得了這養蠶法子,其二,聽說這戶人家把養蠶法子告訴村裏人後,所養的蠶繭五十文錢一斤收購,免得村民養蠶賣不出去,這是利民之舉”。
張縣令眉頭微皺,“那要是讓那家人把養蠶法子交出來,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同意”。
要是他把養蠶之法推廣,讓青雲縣多戶養殖,也能讓百姓增加收入,這可都是政績。
師爺覺得還是要招那個養蠶那人過來問問,“大人,這畢竟這是人家謀生營生”。
陳貴山聽到縣令大人要見他時,人是懵的。
王氏叫韓夢舟,“快去縣裏找繼銘,讓他打聽出什麽事了”。
韓夢舟不敢耽擱,借了驢車一路趕往縣城茗裳紡。
陳繼銘還在縣城鋪子,陳貴山可沒見過見官的場麵,心裏直打鼓,雖然衙差挺客氣,那也害怕啊!
陳繼銘接到消息,急忙找去縣衙,還好跟他爹還在大街上遇到。
陳繼銘一邊把銀子遞給衙差,一邊低聲打探。
“這位差大哥,您受累,不知縣令大人為何要見家父”?
李強虎一瞧眼熟啊,這不是陳氏雜貨鋪子小東家嘛,也不是什麽不能說的事情,就小聲提點幾句。
陳繼銘,原來是柞蠶惹得禍。
陳繼銘告訴陳貴山,“咱家養蠶法子已經教會村裏人,大人真要提及,這也是造福一方的好事。要是那些鄉親養蠶無處賣繭,咱家就收蠶繭,至於做被子一事,就說江南養蠶興盛一探即知”。
張縣令等到陳貴山,見他不過一個三十多歲樸實漢子,像普通百姓一樣見官有些拘謹。
問了柞蠶,知道是他小兒子養著玩的,後來大兒子從南方迴來,才知道這是蠶繭能賣錢,這才生了養蠶心思。
知道陳家沒有藏私心思後,張縣令問了柞蠶種有多少,厚著麵子讓多留了蠶繭,明年分給其他村,好讓村民養殖。
陳貴山自然沒有反對,按著兒子教的說了一遍,把張縣令說的心花怒放。
陳家不但教給養蠶法子,還收購蠶繭,直接解決了售賣難處,好,好,好。
“陳家乃大善之家”。
張縣令提議,教給其他村子養蠶法子的事,很容易就達成了。
張縣令勉勵誇獎了陳貴山一番,直道開年春天讓他家準備好出蠶,縣衙不會讓他白出力雲雲。
陳貴山離開縣衙長舒一口氣,找到兒子後把事情說了一遍,好讓陳繼銘心裏有數。
陳貴山被縣衙帶走後,陳柄修陳柄權,陳大奎老兄弟擔心不已,陳貴川堂兄弟安撫好家裏幫工做活的人。
族長帶人坐牛車去縣城打探消息,碰到陳繼銘才知道是縣令召見。
陳繼銘告訴陳貴川,“讓家裏不要慌,是好事,就是推廣養蠶法子而已,縣令也是為了青雲縣百姓”。
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