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軒點頭,陰差陽錯便宜陳家了。
周慶,“公子咱家有莊子,也能種瓜”。
周瑾軒白他一眼,“以前種了那麽多次,不是死了苗就是不結瓜,要麽長得小,要麽歪瓜裂棗”。
周慶小心賠笑,“二公子您看您和四公子都是陳公子朋友,讓陳公子指點一下,咱也能種出來不是”?
周瑾軒低頭看一眼周慶,一臉恭順的模樣。
“周慶,不要自作主張”。
周慶臉色一白,“公子小人知錯,以後沒您指示小的不敢去做”。
………
陳貴山荒地瓜田西瓜,還是讓陳家村人長了見識,西瓜,聽說過人都不多更沒見過,如今見著了。
“陳貴河當初你不敢要荒地,你看貴山在哪種出來的瓜,多好賣,人家買主都跑來看了”。
陳狗剩奚落陳貴河,陳狗剩家裏窮,人有些邋遢,陳貴河就看不起他。
從陳貴山過繼出去,陳狗剩時不時就拿這事諷刺幾句陳貴河一家。
陳貴河冷哼,不就是會種瓜,能賣多少錢。
陳狗剩嘲諷他,“你隻能過繼兄弟賺銀子,要是銀子花完了,你是不是該過繼兒子賺銀子了?哈哈哈”!
陳貴河舉手就奔著陳狗剩去了,“我讓你胡說八道”。
兩人頓時扭打起來,一群小孩子在旁邊起哄。
陳小田在一旁尤為賣力。
有八卦講給小石頭聽了,尤其是陳二寶家的八卦。
小石頭會不會給我西瓜吃?
這麽想著口水都要流出來,吸溜,“使勁打,狗剩叔最厲害”。
“打他,我哥說要把我過繼出去,都怪陳老大”。
現在陳家村人對陳大樹一家都不待見,不是他欺負陳貴山一事,是因為家裏小孩子。
現在都是這麽教訓弟弟的。
“你再敢惹我,我就把你過繼出去,你還得給我二百兩銀子”。
聽聽,多糟心,三觀不正了。
多少小孩子說了這話,被爹娘混合雙打。
小孩子也是記仇地,陳貴河挨打,就在一起起哄。
七月中下旬,西瓜已經不剩多少了,隻有一些還沒長成的小瓜。
陳景銘一顆瓜秧留了二到三顆瓜,所以瓜不大,就四五斤大,個別兩個分叉的就讓一股留一個西瓜,能長到五六斤。
瓜少了,已經不再送去京城賣了,京城本地西瓜也快成熟了。
剩下的西瓜甜瓜都在附近幾個府城售賣,產量也沒多少了。
陳繼銘雜貨鋪也賣西瓜,除了一些個大戶人家來買過,一般人吃不起,他又不敢降價,怕影響周瑾軒賣瓜。
康王府舉辦過酒宴後,西瓜還沒用完,康王世子魏淵喜歡吃西瓜。
沒幾天又送來白玉蘭瓜,瓜香撲鼻甘甜不膩,清新爽口的白玉蘭瓜成了魏淵新寵,就尋問負責麥瓜管事。
“這瓜是德州府賣的,他們的瓜怎麽熟的這麽早”?
管事還真不知道,這次買西瓜和白玉蘭瓜兩種瓜,就花了兩百多兩銀子,還是人家有心巴結康王府,打折賣的。
昨天他去林陽府大街走了一遭,那西瓜都賣到二兩銀子一個了。
那個頭跟王府買的一樣大。
聽說稍大點就得三兩銀子,這是吃瓜嗎?這是吃銀子。
還有那個白玉蘭瓜,那就更貴了,瓜不大可是它香甜好吃啊,賣的死貴。
聽說各大茶樓,酒樓,都當做金貴物賣。
就連青樓都用西瓜和白玉蘭瓜來提升待客規格了。
魏淵詫異,“沒想到我康王封地還有這等能人”。
魏淵九歲,他爹是當今皇上第三子,不怎麽受皇帝爹待見,他祖父登基後沒多久就給他爹封了康王,給了一塊封就把他攆出京城。
還好不是去的邊境之地,不過皇帝可能不放心兒子守邊關,找了一個不富裕也不算太貧瘠之地給了他。
皇帝登基時就四十多了,現已嘉和四年,皇帝身體健康,底下一幫子皇子也都安分。
魏淵每天不是讀書習武,就是跟一些官家子弟在一起,從來沒有獨自外出過。
“肖管事你說,能種出如此好吃的瓜,那地方是何等的人傑地靈”?
“世子爺您是想賞那人”?
魏淵搖頭,“好奇罷了,你下去吧,對了不許為難種瓜人家”。
肖管事蠢蠢欲動的心安靜了,“奴才不敢”。
安德府嗎?離的並不遠,等我長大一些就去看看。
魏淵揮手讓肖管事退下,拿牙簽又吃了一口白玉蘭瓜。
白玉蘭瓜是周瑾軒起的名,他覺得成熟的白色甜瓜看著好似上好白玉,就給起了一個白玉蘭名字,但是讓陳景銘刮目,真人才。
青雲縣城周家院子,陳繼銘跟周瑾軒在算賣瓜錢。
西瓜和白玉蘭瓜還有青紋瓜,賣到現在賣了四萬三千斤,地裏還有沒成熟的若幹。
沒熟的不算。
四萬三千斤賣總共賣了七萬一千兩銀子,拋去運費和其它花項交的稅錢,還有六萬三千一百兩。
撲通,陳繼銘椅子沒坐穩,摔了一跤。
饒是陳繼銘心性成熟也受不住了,這也太多了。
分錢時候說什麽都不同周瑾軒拿三分,“周二哥應該我家拿三成,要是沒有周二哥,我還在為賣瓜發愁呢”!
周瑾軒不可能同意,他可不做一次買賣,以後還想合作呢。
“繼銘既然於心不安,那哥哥就占個便宜,四六如何,我四你六”。
陳繼銘還是不認同,堅決不要那麽多。
“周二哥我家也就出了瓜,賣瓜都是你出力,分這麽多銀子,我心中不安”。
周瑾軒心中高興,陳繼銘不是個貪心的人,不貪心好啊,不貪心才能繼續合作。
最後兩人各讓一步,五五分成。
就這樣陳繼銘覺得自己猶如在夢中,好半天才冷靜下來。
“周二哥今年就這樣,明年我們不能再這麽惹眼了,有時候太出頭是鍋非福”。
他總算明白周瑾軒聽他說,西瓜有三萬斤是為什麽失態了。
這那是西瓜,這是金瓜銀瓜,沒有身份背景會砸死人的。
周瑾軒欣賞他識時務,不自大,雖然陳繼銘賣瓜沾了周家光,但是以後還能接著合作,周家不虧。
況且這次周家連本錢都沒出。
陳繼銘自然懂,可是沒有周家幫忙,他家西瓜別說賣錢了,不招來大禍都是好的。
陳繼銘迴家後跟家裏人商量在縣城買宅子,沒說西瓜賣了多少銀子,怕家裏人不小心說漏嘴招禍。
家裏以為賣了幾百兩銀子,不知道是好幾萬兩銀子,他家就分了三萬一千五百兩。
分了那麽多銀子,不可能都運到鄉下來,隻能買宅子藏起一部分,他家農閑也可以過去住。
陳景銘才知道現在沒有錢莊。
隻有商人用的便錢,就是你要出門經商,要帶好幾千兩銀子,為了路上安全,朝廷出具一種保管措施。
需要商人把錢存進官府成立特定機構,然後官府給你開個收據證明,你到了要去的地方,到了那裏在拿著票據去當地特定機構把銀子取出來。
當然官府也不白幹,你要出一些手續費。
所以也沒有銀票出現了。
想想每個出門人背著大包銀子,銅錢。
就好像告訴山賊和小偷,我帶錢了快來打劫我呀。
。。。。。。!
既然大哥要買房子了,那還說啥,反正他家他哥當家。
他爹還不是都得聽著。
陳繼銘接受良好,安心讀自己的書,最好能考上功名,也能做家人的倚靠。
陳景銘想種瓜,隻為了讓荒地不閑著,能給他家掙點錢小錢錢,歪打正著發家致富。
在荒地幹活的人都掙了錢,除了每天二十文錢,看守瓜地,還有摘瓜加班時候會加工資。
三個月下來都掙了五六兩銀子。
現在瓜田隻有留種的瓜,和一些剩下品相不好的瓜,黑皮甜瓜枯秧了,白玉蘭瓜也不行了,剩下沒多少還掛著沒長大的。
隻有裂紋瓜(網文瓜)還沒賣多少,這次沒有白玉蘭瓜那麽打眼。
陳繼銘幹脆賣給周家,不再摻合。
剩下的西瓜,陸陸續續在安德府和青雲縣城賣掉,價錢是跟以前沒法比,但是陳家人挺知足的。
等銀子拿迴來,陳繼銘又買了一百畝地。
陳家老宅人知道後氣的不得了,真是沒想到,逼的陳貴山出了兩百兩銀子,他還有錢買地。
斷恩錢要少了,要不要想辦法再去訛一些?
剛有這個想法,去村裏說了幾句風涼話,就讓陳柄修聽到了。
“既然已經過繼,就不是你家兒子,你這樣欺負隔房侄子,不怕柄源半夜找你家裏去”?
周慶,“公子咱家有莊子,也能種瓜”。
周瑾軒白他一眼,“以前種了那麽多次,不是死了苗就是不結瓜,要麽長得小,要麽歪瓜裂棗”。
周慶小心賠笑,“二公子您看您和四公子都是陳公子朋友,讓陳公子指點一下,咱也能種出來不是”?
周瑾軒低頭看一眼周慶,一臉恭順的模樣。
“周慶,不要自作主張”。
周慶臉色一白,“公子小人知錯,以後沒您指示小的不敢去做”。
………
陳貴山荒地瓜田西瓜,還是讓陳家村人長了見識,西瓜,聽說過人都不多更沒見過,如今見著了。
“陳貴河當初你不敢要荒地,你看貴山在哪種出來的瓜,多好賣,人家買主都跑來看了”。
陳狗剩奚落陳貴河,陳狗剩家裏窮,人有些邋遢,陳貴河就看不起他。
從陳貴山過繼出去,陳狗剩時不時就拿這事諷刺幾句陳貴河一家。
陳貴河冷哼,不就是會種瓜,能賣多少錢。
陳狗剩嘲諷他,“你隻能過繼兄弟賺銀子,要是銀子花完了,你是不是該過繼兒子賺銀子了?哈哈哈”!
陳貴河舉手就奔著陳狗剩去了,“我讓你胡說八道”。
兩人頓時扭打起來,一群小孩子在旁邊起哄。
陳小田在一旁尤為賣力。
有八卦講給小石頭聽了,尤其是陳二寶家的八卦。
小石頭會不會給我西瓜吃?
這麽想著口水都要流出來,吸溜,“使勁打,狗剩叔最厲害”。
“打他,我哥說要把我過繼出去,都怪陳老大”。
現在陳家村人對陳大樹一家都不待見,不是他欺負陳貴山一事,是因為家裏小孩子。
現在都是這麽教訓弟弟的。
“你再敢惹我,我就把你過繼出去,你還得給我二百兩銀子”。
聽聽,多糟心,三觀不正了。
多少小孩子說了這話,被爹娘混合雙打。
小孩子也是記仇地,陳貴河挨打,就在一起起哄。
七月中下旬,西瓜已經不剩多少了,隻有一些還沒長成的小瓜。
陳景銘一顆瓜秧留了二到三顆瓜,所以瓜不大,就四五斤大,個別兩個分叉的就讓一股留一個西瓜,能長到五六斤。
瓜少了,已經不再送去京城賣了,京城本地西瓜也快成熟了。
剩下的西瓜甜瓜都在附近幾個府城售賣,產量也沒多少了。
陳繼銘雜貨鋪也賣西瓜,除了一些個大戶人家來買過,一般人吃不起,他又不敢降價,怕影響周瑾軒賣瓜。
康王府舉辦過酒宴後,西瓜還沒用完,康王世子魏淵喜歡吃西瓜。
沒幾天又送來白玉蘭瓜,瓜香撲鼻甘甜不膩,清新爽口的白玉蘭瓜成了魏淵新寵,就尋問負責麥瓜管事。
“這瓜是德州府賣的,他們的瓜怎麽熟的這麽早”?
管事還真不知道,這次買西瓜和白玉蘭瓜兩種瓜,就花了兩百多兩銀子,還是人家有心巴結康王府,打折賣的。
昨天他去林陽府大街走了一遭,那西瓜都賣到二兩銀子一個了。
那個頭跟王府買的一樣大。
聽說稍大點就得三兩銀子,這是吃瓜嗎?這是吃銀子。
還有那個白玉蘭瓜,那就更貴了,瓜不大可是它香甜好吃啊,賣的死貴。
聽說各大茶樓,酒樓,都當做金貴物賣。
就連青樓都用西瓜和白玉蘭瓜來提升待客規格了。
魏淵詫異,“沒想到我康王封地還有這等能人”。
魏淵九歲,他爹是當今皇上第三子,不怎麽受皇帝爹待見,他祖父登基後沒多久就給他爹封了康王,給了一塊封就把他攆出京城。
還好不是去的邊境之地,不過皇帝可能不放心兒子守邊關,找了一個不富裕也不算太貧瘠之地給了他。
皇帝登基時就四十多了,現已嘉和四年,皇帝身體健康,底下一幫子皇子也都安分。
魏淵每天不是讀書習武,就是跟一些官家子弟在一起,從來沒有獨自外出過。
“肖管事你說,能種出如此好吃的瓜,那地方是何等的人傑地靈”?
“世子爺您是想賞那人”?
魏淵搖頭,“好奇罷了,你下去吧,對了不許為難種瓜人家”。
肖管事蠢蠢欲動的心安靜了,“奴才不敢”。
安德府嗎?離的並不遠,等我長大一些就去看看。
魏淵揮手讓肖管事退下,拿牙簽又吃了一口白玉蘭瓜。
白玉蘭瓜是周瑾軒起的名,他覺得成熟的白色甜瓜看著好似上好白玉,就給起了一個白玉蘭名字,但是讓陳景銘刮目,真人才。
青雲縣城周家院子,陳繼銘跟周瑾軒在算賣瓜錢。
西瓜和白玉蘭瓜還有青紋瓜,賣到現在賣了四萬三千斤,地裏還有沒成熟的若幹。
沒熟的不算。
四萬三千斤賣總共賣了七萬一千兩銀子,拋去運費和其它花項交的稅錢,還有六萬三千一百兩。
撲通,陳繼銘椅子沒坐穩,摔了一跤。
饒是陳繼銘心性成熟也受不住了,這也太多了。
分錢時候說什麽都不同周瑾軒拿三分,“周二哥應該我家拿三成,要是沒有周二哥,我還在為賣瓜發愁呢”!
周瑾軒不可能同意,他可不做一次買賣,以後還想合作呢。
“繼銘既然於心不安,那哥哥就占個便宜,四六如何,我四你六”。
陳繼銘還是不認同,堅決不要那麽多。
“周二哥我家也就出了瓜,賣瓜都是你出力,分這麽多銀子,我心中不安”。
周瑾軒心中高興,陳繼銘不是個貪心的人,不貪心好啊,不貪心才能繼續合作。
最後兩人各讓一步,五五分成。
就這樣陳繼銘覺得自己猶如在夢中,好半天才冷靜下來。
“周二哥今年就這樣,明年我們不能再這麽惹眼了,有時候太出頭是鍋非福”。
他總算明白周瑾軒聽他說,西瓜有三萬斤是為什麽失態了。
這那是西瓜,這是金瓜銀瓜,沒有身份背景會砸死人的。
周瑾軒欣賞他識時務,不自大,雖然陳繼銘賣瓜沾了周家光,但是以後還能接著合作,周家不虧。
況且這次周家連本錢都沒出。
陳繼銘自然懂,可是沒有周家幫忙,他家西瓜別說賣錢了,不招來大禍都是好的。
陳繼銘迴家後跟家裏人商量在縣城買宅子,沒說西瓜賣了多少銀子,怕家裏人不小心說漏嘴招禍。
家裏以為賣了幾百兩銀子,不知道是好幾萬兩銀子,他家就分了三萬一千五百兩。
分了那麽多銀子,不可能都運到鄉下來,隻能買宅子藏起一部分,他家農閑也可以過去住。
陳景銘才知道現在沒有錢莊。
隻有商人用的便錢,就是你要出門經商,要帶好幾千兩銀子,為了路上安全,朝廷出具一種保管措施。
需要商人把錢存進官府成立特定機構,然後官府給你開個收據證明,你到了要去的地方,到了那裏在拿著票據去當地特定機構把銀子取出來。
當然官府也不白幹,你要出一些手續費。
所以也沒有銀票出現了。
想想每個出門人背著大包銀子,銅錢。
就好像告訴山賊和小偷,我帶錢了快來打劫我呀。
。。。。。。!
既然大哥要買房子了,那還說啥,反正他家他哥當家。
他爹還不是都得聽著。
陳繼銘接受良好,安心讀自己的書,最好能考上功名,也能做家人的倚靠。
陳景銘想種瓜,隻為了讓荒地不閑著,能給他家掙點錢小錢錢,歪打正著發家致富。
在荒地幹活的人都掙了錢,除了每天二十文錢,看守瓜地,還有摘瓜加班時候會加工資。
三個月下來都掙了五六兩銀子。
現在瓜田隻有留種的瓜,和一些剩下品相不好的瓜,黑皮甜瓜枯秧了,白玉蘭瓜也不行了,剩下沒多少還掛著沒長大的。
隻有裂紋瓜(網文瓜)還沒賣多少,這次沒有白玉蘭瓜那麽打眼。
陳繼銘幹脆賣給周家,不再摻合。
剩下的西瓜,陸陸續續在安德府和青雲縣城賣掉,價錢是跟以前沒法比,但是陳家人挺知足的。
等銀子拿迴來,陳繼銘又買了一百畝地。
陳家老宅人知道後氣的不得了,真是沒想到,逼的陳貴山出了兩百兩銀子,他還有錢買地。
斷恩錢要少了,要不要想辦法再去訛一些?
剛有這個想法,去村裏說了幾句風涼話,就讓陳柄修聽到了。
“既然已經過繼,就不是你家兒子,你這樣欺負隔房侄子,不怕柄源半夜找你家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