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武被家裏人問也不說話,蒙著被子不吭聲。
怎麽說,自個貪心,坑了幾個夥計錢,被攆迴來了,他也丟不起這個臉。
要不是想給未婚妻買首飾,他也不用鋌而走險,現在賬房工作丟了,臉也丟了。
心裏恨得不行,不就幾文錢嗎,至於趕他走,又不是拿的酒樓錢,這個劉掌櫃真是多管閑事。
老黃氏心疼孫子,一個勁的罵那些人,“缺德鬼,打人這麽狠生兒子沒屁眼”。
等知道陳從武賬房工作沒了,陳貴河不幹了,就要去找酒樓,為啥打了人工作還沒了。
陳從武不讓去,“爹,以後我找個更好的,你別去酒樓了,我不想再見那些人”。
陳大樹攔住大兒子,“聽從武的別去了,好好養傷等著娶媳婦”。
大孫子一直不說被辭工緣由,這裏邊肯定有隱情。
陳貴河心有不甘,一個月有一兩銀子呢,現在沒了,家裏少了一大進項。
下午聽說陳繼銘迴來,和陳貴山交好的人家過來看了看,問長問短好一陣熱鬧。
陳繼銘拿了點心去陳家老宅看過爺奶,隻說點心是東家賞的。
又帶些點心去看了二爺爺和幾個本家爺爺和族長。
陳景銘晚上和他哥一起睡的,陳繼銘看弟弟拿出來的蠶繭,眼裏都是驚喜。
“小石頭這是你發現的”?
“嗯”陳景銘驕傲不已,“我在桑樹葉子上抓得,剛開始隻有三條,後來出了蛾子就孵出來好多”。
陳景銘指著自己棉衣,“還有橡樹上也有,我用那些蠶絲做了棉衣,好暖和的,明年讓爹娘多養些”。
陳繼銘是去過江南見過世麵的,見過南方養蠶,抱著弟弟哈哈笑。
他弟弟太可愛了。
“小弟你太厲害了”。
蠶繭養多了可以賣,也可以製成絲綢,還能做棉衣棉被。
陳繼銘心裏還有個想法,他家有養蠶方法,如果加大投入多養蠶,收獲的蠶絲可以織成絲綢賣,再不行也能做蠶絲棉衣棉被,隻要家裏不是太貧窮,都會備些過冬禦寒。
想想都激動。
陳繼銘抱著弟弟心情激動,第二天給他爹娘說了自己想法。
陳繼銘道,“小弟能養蠶是其一,發現橡樹葉這能養蠶這可是了不得的發現,咱青雲山可以大量養殖橡樹蠶”。
陳景銘眨眨眼,還得是他哥,就是有想法,昨天剛給的提示,沒想到他哥就全想到了。
他哥是個有經商頭腦的。
“哥哥叫橡樹蠶好像不好聽,不如給它取個名字吧,叫柞蠶咋樣”?
“柞蠶?為何叫柞蠶,橡樹上生的,叫橡樹蠶不好嗎”?
陳景銘心裏吐槽,因為他就叫柞蠶啊,嘴裏卻道,“橡樹不是也叫柞樹嘛,而且叫柞蠶一般人不知道是那種樹葉喂的蠶”。
陳繼銘若有所思,揉揉弟弟腦袋,“好,既然如此就叫柞蠶吧”。
至於陳貴山,他就覺得兒子好有主意,讀書就是好,想的和他們也不一樣,小兒子必須讀書。
陳景銘一家去了一次青雲縣城,這次去是為了給陳繼銘挑衣服。
陳繼銘自己有錢,本來是他想給爹娘妹妹花錢的,結果陳貴山告訴兒子,他家有好幾百兩銀子。
當聽說家裏發現了五百多年靈芝後大吃一驚,看一眼小弟,弟弟比自己有福氣。
既然有錢了,陳繼銘就提議去縣城買個鋪子,再買些田地地,買頭牛耕地。
他以後還想繼續讀書。
陳景銘對買鋪子是讚同的,一開始沒買,是他爹想不到,也做不來,他哥有這個想法不奇怪。
見兩個兒子同意,陳貴山夫妻也點頭同意了。
到了縣城找了牙行,祁牙郎介紹了幾個臨街鋪麵,問了價錢,價錢從四十兩到兩百兩銀子不等。
看了兩個中型鋪子,陳繼銘挑了一個兩間的,後麵一個小院帶有兩間正房,兩間廂房,可以住人,有水井要價六十兩,五十五兩買了下來。
又挑了一個鋪麵差不多大,就兩間鋪麵鋪麵麵積偏大,花了四十兩。
跟著祁牙郎到縣衙辦了過戶地契,這兩家鋪子就是陳貴山家的啦。
王氏拿著房契激動不已,以後他們家就是有家業的人家了。
當然還是得瞞著老宅人,要是被陳老大他們知道了,估計會來鬧事。
陳景銘眼睛亮晶晶,他哥鋪子挑的地段好,鋪子主人都不是胡攪蠻纏的人。
一家在西街雖不是繁華地段,客流量也不差,因兒子去府城發展,父母不得不跟去,陳繼銘盤下來想開個雜貨鋪子。
還有一家是家裏急需用錢,就是那兩間鋪子主人,兩戶都簽了永不反悔書,過了衙門印鑒,以後這家鋪子就跟以前主人沒關係了。
陳繼銘找了人過來重新裝修,陳貴山也時常過來看著。
陳繼銘在臘月初十雜貨鋪開業,那天周辰軒過來道賀,也見過了陳貴山夫妻和陳景銘。
對於陳家周辰軒是好奇的。
陳繼銘雜貨鋪子賣的多半是陳繼銘帶迴來的貨物,本來他是想著賣給當地商販的,既有了店麵自然是自己開鋪子。
批發零售都可以賣。
縣城出現了賣幹海味的雜貨鋪子,人們出於對山珍海味向往,吸引了縣裏一些富裕人家關注。
幹鮑魚,瑤柱,幹海參等這些高級貨主要客戶是富裕人家,用於過年宴請或者送禮。
沒錢的一般人家選擇海米、海帶,配上煮肉燉了也好吃。
陳家村人聽說了,也去買,就碰到陳繼銘在雜貨鋪子裏忙活。
“繼銘你在這裏幹活呐?不是都說你在酒樓做工”?
陳繼銘微笑迴答,“杜嬸子,東家讓我打理雜貨鋪子生意”。
杜嬸子誇讚,“繼銘就是有本事,小小年紀就能掙錢,繼銘啊,要是你們店裏招人記得你福林哥”。
陳繼銘……
“杜嬸子福林哥是個有本事的,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
杜嬸子迴去在村子裏一說,陳家村人都知道,陳繼銘在雜貨鋪子做工。
倒是沒人懷疑那是陳老二家開的。
轉眼臘月十九,陳從武娶媳婦。
陳景銘跟著爹娘去老宅吃酒席,陳從武娶媳婦前,陳貴河又來陳貴山家借錢,陳貴山沒借。
今天陳家親戚都來了,陳大奎夫妻,陳柄源老兄弟,加上貴字輩的叔伯,出嫁的姑姑堂姑姑家裏孩子,陳景銘感覺都要記不住人了。
“二嫂,小籬沒迴來”?
陳景銘小姑姑問王氏。
“繼銘去縣城了店裏做工,再說他小孩子也幫不上忙”。
小姑不樂意,“二嫂,小籬雖然小,畢竟是從武親堂弟,哪能不在家”。
王氏,“他人還小讓他迎親去不了,讓他上酒菜怕他撒地上,雖說不來吃酒席,我家禮可沒少上。
陳玉娥不樂意了,“還不是他自己選的,你這一說像是咱娘不讓他來似的”。
聊不下去了,本想著刺二嫂幾句,沒想到二嫂如今嘴皮子也不饒人了。
老黃氏看老二家不順眼,除了做飯其它都沒二房什麽事,陳景銘吃了一把花生瓜子,就等著新娘子迴來了。
小黃氏娶兒媳婦,在王氏跟前很是得意,“你家不借銀子我兒媳婦照樣進門”。
王氏,“爹娘家底厚,別說娶一個孫媳婦,就是五個都娶也是夠的”。
不想看小黃氏得瑟樣,王氏去找本家媳婦說話,都是叔伯妯娌,嘮嗑吃瓜。
“你知道嗎,孫家大媳婦病了,聽說神誌不清了,應該是讓孫占元氣的”。
“唉,那麽多錢都讓他男人輸沒了,不瘋才怪”。
“咱們女人就指著男人活著,男人靠不住又敗家,四個孩子都還小,可不是受不了嘛”。
王氏跟著聽了幾句,聽說新娘子接來了,一起去看新媳婦。
新郎新娘拜過天地祖宗進了洞房,院子裏開席了,席麵還行有肉有雞,幾種涼菜配饅頭。
陳景銘吃過酒席就跟著虎子跑了,大人在的地方太無聊。
他也不擔心爹娘被老宅為難,今天大喜日子,想也不會再今天找事。
過了陳從武喜事,就該買年貨了,聽說今年縣城有海貨過來,有點閑錢的都想買些嚐嚐。
怎麽說,自個貪心,坑了幾個夥計錢,被攆迴來了,他也丟不起這個臉。
要不是想給未婚妻買首飾,他也不用鋌而走險,現在賬房工作丟了,臉也丟了。
心裏恨得不行,不就幾文錢嗎,至於趕他走,又不是拿的酒樓錢,這個劉掌櫃真是多管閑事。
老黃氏心疼孫子,一個勁的罵那些人,“缺德鬼,打人這麽狠生兒子沒屁眼”。
等知道陳從武賬房工作沒了,陳貴河不幹了,就要去找酒樓,為啥打了人工作還沒了。
陳從武不讓去,“爹,以後我找個更好的,你別去酒樓了,我不想再見那些人”。
陳大樹攔住大兒子,“聽從武的別去了,好好養傷等著娶媳婦”。
大孫子一直不說被辭工緣由,這裏邊肯定有隱情。
陳貴河心有不甘,一個月有一兩銀子呢,現在沒了,家裏少了一大進項。
下午聽說陳繼銘迴來,和陳貴山交好的人家過來看了看,問長問短好一陣熱鬧。
陳繼銘拿了點心去陳家老宅看過爺奶,隻說點心是東家賞的。
又帶些點心去看了二爺爺和幾個本家爺爺和族長。
陳景銘晚上和他哥一起睡的,陳繼銘看弟弟拿出來的蠶繭,眼裏都是驚喜。
“小石頭這是你發現的”?
“嗯”陳景銘驕傲不已,“我在桑樹葉子上抓得,剛開始隻有三條,後來出了蛾子就孵出來好多”。
陳景銘指著自己棉衣,“還有橡樹上也有,我用那些蠶絲做了棉衣,好暖和的,明年讓爹娘多養些”。
陳繼銘是去過江南見過世麵的,見過南方養蠶,抱著弟弟哈哈笑。
他弟弟太可愛了。
“小弟你太厲害了”。
蠶繭養多了可以賣,也可以製成絲綢,還能做棉衣棉被。
陳繼銘心裏還有個想法,他家有養蠶方法,如果加大投入多養蠶,收獲的蠶絲可以織成絲綢賣,再不行也能做蠶絲棉衣棉被,隻要家裏不是太貧窮,都會備些過冬禦寒。
想想都激動。
陳繼銘抱著弟弟心情激動,第二天給他爹娘說了自己想法。
陳繼銘道,“小弟能養蠶是其一,發現橡樹葉這能養蠶這可是了不得的發現,咱青雲山可以大量養殖橡樹蠶”。
陳景銘眨眨眼,還得是他哥,就是有想法,昨天剛給的提示,沒想到他哥就全想到了。
他哥是個有經商頭腦的。
“哥哥叫橡樹蠶好像不好聽,不如給它取個名字吧,叫柞蠶咋樣”?
“柞蠶?為何叫柞蠶,橡樹上生的,叫橡樹蠶不好嗎”?
陳景銘心裏吐槽,因為他就叫柞蠶啊,嘴裏卻道,“橡樹不是也叫柞樹嘛,而且叫柞蠶一般人不知道是那種樹葉喂的蠶”。
陳繼銘若有所思,揉揉弟弟腦袋,“好,既然如此就叫柞蠶吧”。
至於陳貴山,他就覺得兒子好有主意,讀書就是好,想的和他們也不一樣,小兒子必須讀書。
陳景銘一家去了一次青雲縣城,這次去是為了給陳繼銘挑衣服。
陳繼銘自己有錢,本來是他想給爹娘妹妹花錢的,結果陳貴山告訴兒子,他家有好幾百兩銀子。
當聽說家裏發現了五百多年靈芝後大吃一驚,看一眼小弟,弟弟比自己有福氣。
既然有錢了,陳繼銘就提議去縣城買個鋪子,再買些田地地,買頭牛耕地。
他以後還想繼續讀書。
陳景銘對買鋪子是讚同的,一開始沒買,是他爹想不到,也做不來,他哥有這個想法不奇怪。
見兩個兒子同意,陳貴山夫妻也點頭同意了。
到了縣城找了牙行,祁牙郎介紹了幾個臨街鋪麵,問了價錢,價錢從四十兩到兩百兩銀子不等。
看了兩個中型鋪子,陳繼銘挑了一個兩間的,後麵一個小院帶有兩間正房,兩間廂房,可以住人,有水井要價六十兩,五十五兩買了下來。
又挑了一個鋪麵差不多大,就兩間鋪麵鋪麵麵積偏大,花了四十兩。
跟著祁牙郎到縣衙辦了過戶地契,這兩家鋪子就是陳貴山家的啦。
王氏拿著房契激動不已,以後他們家就是有家業的人家了。
當然還是得瞞著老宅人,要是被陳老大他們知道了,估計會來鬧事。
陳景銘眼睛亮晶晶,他哥鋪子挑的地段好,鋪子主人都不是胡攪蠻纏的人。
一家在西街雖不是繁華地段,客流量也不差,因兒子去府城發展,父母不得不跟去,陳繼銘盤下來想開個雜貨鋪子。
還有一家是家裏急需用錢,就是那兩間鋪子主人,兩戶都簽了永不反悔書,過了衙門印鑒,以後這家鋪子就跟以前主人沒關係了。
陳繼銘找了人過來重新裝修,陳貴山也時常過來看著。
陳繼銘在臘月初十雜貨鋪開業,那天周辰軒過來道賀,也見過了陳貴山夫妻和陳景銘。
對於陳家周辰軒是好奇的。
陳繼銘雜貨鋪子賣的多半是陳繼銘帶迴來的貨物,本來他是想著賣給當地商販的,既有了店麵自然是自己開鋪子。
批發零售都可以賣。
縣城出現了賣幹海味的雜貨鋪子,人們出於對山珍海味向往,吸引了縣裏一些富裕人家關注。
幹鮑魚,瑤柱,幹海參等這些高級貨主要客戶是富裕人家,用於過年宴請或者送禮。
沒錢的一般人家選擇海米、海帶,配上煮肉燉了也好吃。
陳家村人聽說了,也去買,就碰到陳繼銘在雜貨鋪子裏忙活。
“繼銘你在這裏幹活呐?不是都說你在酒樓做工”?
陳繼銘微笑迴答,“杜嬸子,東家讓我打理雜貨鋪子生意”。
杜嬸子誇讚,“繼銘就是有本事,小小年紀就能掙錢,繼銘啊,要是你們店裏招人記得你福林哥”。
陳繼銘……
“杜嬸子福林哥是個有本事的,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
杜嬸子迴去在村子裏一說,陳家村人都知道,陳繼銘在雜貨鋪子做工。
倒是沒人懷疑那是陳老二家開的。
轉眼臘月十九,陳從武娶媳婦。
陳景銘跟著爹娘去老宅吃酒席,陳從武娶媳婦前,陳貴河又來陳貴山家借錢,陳貴山沒借。
今天陳家親戚都來了,陳大奎夫妻,陳柄源老兄弟,加上貴字輩的叔伯,出嫁的姑姑堂姑姑家裏孩子,陳景銘感覺都要記不住人了。
“二嫂,小籬沒迴來”?
陳景銘小姑姑問王氏。
“繼銘去縣城了店裏做工,再說他小孩子也幫不上忙”。
小姑不樂意,“二嫂,小籬雖然小,畢竟是從武親堂弟,哪能不在家”。
王氏,“他人還小讓他迎親去不了,讓他上酒菜怕他撒地上,雖說不來吃酒席,我家禮可沒少上。
陳玉娥不樂意了,“還不是他自己選的,你這一說像是咱娘不讓他來似的”。
聊不下去了,本想著刺二嫂幾句,沒想到二嫂如今嘴皮子也不饒人了。
老黃氏看老二家不順眼,除了做飯其它都沒二房什麽事,陳景銘吃了一把花生瓜子,就等著新娘子迴來了。
小黃氏娶兒媳婦,在王氏跟前很是得意,“你家不借銀子我兒媳婦照樣進門”。
王氏,“爹娘家底厚,別說娶一個孫媳婦,就是五個都娶也是夠的”。
不想看小黃氏得瑟樣,王氏去找本家媳婦說話,都是叔伯妯娌,嘮嗑吃瓜。
“你知道嗎,孫家大媳婦病了,聽說神誌不清了,應該是讓孫占元氣的”。
“唉,那麽多錢都讓他男人輸沒了,不瘋才怪”。
“咱們女人就指著男人活著,男人靠不住又敗家,四個孩子都還小,可不是受不了嘛”。
王氏跟著聽了幾句,聽說新娘子接來了,一起去看新媳婦。
新郎新娘拜過天地祖宗進了洞房,院子裏開席了,席麵還行有肉有雞,幾種涼菜配饅頭。
陳景銘吃過酒席就跟著虎子跑了,大人在的地方太無聊。
他也不擔心爹娘被老宅為難,今天大喜日子,想也不會再今天找事。
過了陳從武喜事,就該買年貨了,聽說今年縣城有海貨過來,有點閑錢的都想買些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