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山那邊坍塌,造成大麵積滑坡和泥石流。
高麗大營被掩埋,剩下的將士隻能暫時撤軍。
不撤也不行,山火還沒滅,一路向著東南燒去。
本以為下雨可以澆滅山火,奈何雨量不夠,山火追著風跑,被雨澆的半死不活也不肯熄滅。
等到雨一停,人家又精神抖擻的繼續燒了起來。
高麗兵也怕了,趕緊往迴跑,這裏沒多遠就是三水城,裏頭守軍加常住人口,也有兩萬人。
那火就向著三水城去了。
如果風停了還好,要是風不停,不出兩天準燒到三水。
陳景銘等雨停後,又等了一天,沒看到有山洪出現,下令大軍準備渡江。
大型攻城武器拆了,軍士們抬了過去,又有木匠指導組裝起來。
他們主要是投石機多,還有兩門火炮。
這是重中之重,炮筒被大家放進船艙裏,拉著繩子運過去。
第二天陳景銘還沒渡江,收到家書一封。
信封寫的,“吾弟親啟。”
他哥寫的信?
陳景銘以為家裏出了什麽事,拆開後,看了一遍內容。
他哥先是說了家裏一切都好,他妻兒安好。
然後說了一下朝廷局勢。
“高麗境內不可再行酷政,二弟聰慧,當明白這次為兄所言。”
陳景銘坐在椅子上沉思,滅了高麗幾座城,看來讓人忌諱了。
用火燒了信件,問太叔琰,“他們都說我做事太狠?”
太叔琰覺得這話沒法接,高麗七座城,被你打的千瘡百孔。
一座城直接燒沒了,百姓也是死傷嚴重。
可是站在軍師位子上想,他是盡量避免少死一些自己人。
太叔琰安慰他,“二公子,畢竟高麗現在沒有歸順大齊,我們和他們還是對立的。”
陳景銘看他一會兒,歎氣道,“不帶兵不知道大齊將士的難處,誰也是父母生養的,能活著誰想死啊!”
宰父信催促軍師過江,看陳景銘興致缺缺,有些奇怪。
這是怎麽了?
太叔琰跟他解釋,“朝廷有些人說難聽話,二公子知道了有些不開心。”
宰父信心思轉動,書信一定不是皇上跟太子的,那是密旨,聽太叔琰的語氣,多半是陳世子來信。
陳景銘沒說什麽,帶著親衛隊過江。
大火燒過的山林,還有燒焦的味道散發。
陳景銘拿出來蕙山輿圖,按照地圖最離得近的是三山城。
陳景銘召集將領,“今天說一下軍規,以後,就去大戶人家募捐軍糧和軍餉,那些小戶百姓的錢和糧食就留下吧。”
眾人好奇的看著軍師,軍師怎麽舍得不要銀子了?
陳景銘看一下眾人反應,“你們什麽眼神?”
將軍們紛紛搖頭,他們哪敢有意見。
陳景銘心裏盤算,縣衙庫銀還有糧庫的糧食,以後看來得留下一點了。
留三分之一吧。
陳景銘規定,“打下來的土地是大齊的,以前手裏的地契作廢,按照人口重新分配土地,下人和佃農都可以恢複平民身份。”
“那要是那戶人家與人為善,還要搶嗎?”
陳景銘恨鐵不成鋼,“什麽搶,我們是募捐軍糧和軍費。”
陳景銘開完會,就離開了,留下一頭懵逼的將軍們。
“我聽說軍師家裏來書信了,不迴是……”
公孫雷悄悄道,“我聽說是軍師大哥寫的信,軍師看完就心情就不太好。”
剛返迴來的陳景銘……
“都這麽閑,那就都分兵去打三水跟甲山。”
“………!”
兩天後,郭鳳儀帶著兩萬人去打三水,這邊宰父信派了一個楊姓將軍去打甲山。
這兩個都是小城,就是剛剛逃走的高麗兵,可能會去那裏。
將士們在大營北邊安營,這裏樹木不是很茂盛,而且前方是地勢平坦的坡地和良田。
剩下的人都在整頓,等待元帥命令。
陳景銘等到所有攻城利器都弄好了,才開始行動。
郭鳳儀那邊傳來消息,山火燒過三水城,老百姓都跑了,留下空城一座。
甲山城的官吏聽說高麗十萬五大軍慘敗,決定舉城投降大齊。
楊將軍覺得,他的把軍師的條件講清楚,要不然軍師來了要錢要糧,他們不願意那可不行。
楊將軍淡淡道,“上交一半國庫銀兩,還有一半庫存糧食,所有書籍全部焚毀,穿漢衣,說漢話,不許再說高麗語,土地全部重新規劃。”
官員聽得一怔,可是他也知道大齊軍隊有多狠,十五萬大軍被大火燒死大半。
甲山城官員點頭應下,他沒有拚死抵抗,因為他怕死。
楊將軍輕笑,“你可以好好活著,就是不能再做官了。”
“都同意了,我就放過這一城人,要不然,咱們就打一場。”
甲山城官員摘下官帽,情願做平民。
楊將軍進城快速的占據各個城門,官衙,有人拿刀殺過來,就被將士斬殺。
楊將軍清點人數,知道甲山城一共有多少富戶,連夜去募捐了一些軍餉和糧食。
好在沒有給人家搬空,留下一成讓人生活。
富戶欲哭無淚,他的家產。
楊將軍拍拍人家肩膀,“算你們識時務沒打仗,知道甘勿城嗎,現在想要找個全乎的房子都難。”
富戶嚇得腿抖,楊將軍心情挺好,“好好學說漢話,三代以後,就能去參加科舉了。”
富戶掐指一算,“我重孫子就能參加大齊朝科舉?”
看楊將軍點頭,喜極而泣,“一定好好學習,早日讓我重孫子考科舉。”
大齊可是宗主國,做大齊官員,可比做高麗官員身份尊貴。
山火一路往東南燒了過去,那裏都是山脈叢林,隻能等下暴雨熄滅。
陳景銘等到兩人消息,知道甲山城投降大齊,覺得有意思。
“不用守城,讓人迴來吧。”
宰父信等人,“軍師……?”
陳景銘點著輿圖,“那些被火燒退的高麗兵一旦返迴,難保甲山城不會背刺,不如放棄。”
………
安排好甲山城,兵戈指向黃策和吉州。
陳景銘心道;我還是喜歡打下來,那樣他們才會臣服。
可惜了!
不出五天,連破黃策和吉州兩座城池,他們來到大海邊。
海浪追逐者水鳥,天水一色,涼涼的海風吹到臉上,帶著愜意。
宰父信望洋興歎,“軍師,你不是說你要了二十艘戰船,你都來了三個多月了,船在哪裏?”
陳景銘心裏想著東珠,嘴裏答複,“船,估計要等我們打到黃海才能見到。”
(感謝讀者打賞的用愛發電,小花,點讚,催更符謝謝支持!)
高麗大營被掩埋,剩下的將士隻能暫時撤軍。
不撤也不行,山火還沒滅,一路向著東南燒去。
本以為下雨可以澆滅山火,奈何雨量不夠,山火追著風跑,被雨澆的半死不活也不肯熄滅。
等到雨一停,人家又精神抖擻的繼續燒了起來。
高麗兵也怕了,趕緊往迴跑,這裏沒多遠就是三水城,裏頭守軍加常住人口,也有兩萬人。
那火就向著三水城去了。
如果風停了還好,要是風不停,不出兩天準燒到三水。
陳景銘等雨停後,又等了一天,沒看到有山洪出現,下令大軍準備渡江。
大型攻城武器拆了,軍士們抬了過去,又有木匠指導組裝起來。
他們主要是投石機多,還有兩門火炮。
這是重中之重,炮筒被大家放進船艙裏,拉著繩子運過去。
第二天陳景銘還沒渡江,收到家書一封。
信封寫的,“吾弟親啟。”
他哥寫的信?
陳景銘以為家裏出了什麽事,拆開後,看了一遍內容。
他哥先是說了家裏一切都好,他妻兒安好。
然後說了一下朝廷局勢。
“高麗境內不可再行酷政,二弟聰慧,當明白這次為兄所言。”
陳景銘坐在椅子上沉思,滅了高麗幾座城,看來讓人忌諱了。
用火燒了信件,問太叔琰,“他們都說我做事太狠?”
太叔琰覺得這話沒法接,高麗七座城,被你打的千瘡百孔。
一座城直接燒沒了,百姓也是死傷嚴重。
可是站在軍師位子上想,他是盡量避免少死一些自己人。
太叔琰安慰他,“二公子,畢竟高麗現在沒有歸順大齊,我們和他們還是對立的。”
陳景銘看他一會兒,歎氣道,“不帶兵不知道大齊將士的難處,誰也是父母生養的,能活著誰想死啊!”
宰父信催促軍師過江,看陳景銘興致缺缺,有些奇怪。
這是怎麽了?
太叔琰跟他解釋,“朝廷有些人說難聽話,二公子知道了有些不開心。”
宰父信心思轉動,書信一定不是皇上跟太子的,那是密旨,聽太叔琰的語氣,多半是陳世子來信。
陳景銘沒說什麽,帶著親衛隊過江。
大火燒過的山林,還有燒焦的味道散發。
陳景銘拿出來蕙山輿圖,按照地圖最離得近的是三山城。
陳景銘召集將領,“今天說一下軍規,以後,就去大戶人家募捐軍糧和軍餉,那些小戶百姓的錢和糧食就留下吧。”
眾人好奇的看著軍師,軍師怎麽舍得不要銀子了?
陳景銘看一下眾人反應,“你們什麽眼神?”
將軍們紛紛搖頭,他們哪敢有意見。
陳景銘心裏盤算,縣衙庫銀還有糧庫的糧食,以後看來得留下一點了。
留三分之一吧。
陳景銘規定,“打下來的土地是大齊的,以前手裏的地契作廢,按照人口重新分配土地,下人和佃農都可以恢複平民身份。”
“那要是那戶人家與人為善,還要搶嗎?”
陳景銘恨鐵不成鋼,“什麽搶,我們是募捐軍糧和軍費。”
陳景銘開完會,就離開了,留下一頭懵逼的將軍們。
“我聽說軍師家裏來書信了,不迴是……”
公孫雷悄悄道,“我聽說是軍師大哥寫的信,軍師看完就心情就不太好。”
剛返迴來的陳景銘……
“都這麽閑,那就都分兵去打三水跟甲山。”
“………!”
兩天後,郭鳳儀帶著兩萬人去打三水,這邊宰父信派了一個楊姓將軍去打甲山。
這兩個都是小城,就是剛剛逃走的高麗兵,可能會去那裏。
將士們在大營北邊安營,這裏樹木不是很茂盛,而且前方是地勢平坦的坡地和良田。
剩下的人都在整頓,等待元帥命令。
陳景銘等到所有攻城利器都弄好了,才開始行動。
郭鳳儀那邊傳來消息,山火燒過三水城,老百姓都跑了,留下空城一座。
甲山城的官吏聽說高麗十萬五大軍慘敗,決定舉城投降大齊。
楊將軍覺得,他的把軍師的條件講清楚,要不然軍師來了要錢要糧,他們不願意那可不行。
楊將軍淡淡道,“上交一半國庫銀兩,還有一半庫存糧食,所有書籍全部焚毀,穿漢衣,說漢話,不許再說高麗語,土地全部重新規劃。”
官員聽得一怔,可是他也知道大齊軍隊有多狠,十五萬大軍被大火燒死大半。
甲山城官員點頭應下,他沒有拚死抵抗,因為他怕死。
楊將軍輕笑,“你可以好好活著,就是不能再做官了。”
“都同意了,我就放過這一城人,要不然,咱們就打一場。”
甲山城官員摘下官帽,情願做平民。
楊將軍進城快速的占據各個城門,官衙,有人拿刀殺過來,就被將士斬殺。
楊將軍清點人數,知道甲山城一共有多少富戶,連夜去募捐了一些軍餉和糧食。
好在沒有給人家搬空,留下一成讓人生活。
富戶欲哭無淚,他的家產。
楊將軍拍拍人家肩膀,“算你們識時務沒打仗,知道甘勿城嗎,現在想要找個全乎的房子都難。”
富戶嚇得腿抖,楊將軍心情挺好,“好好學說漢話,三代以後,就能去參加科舉了。”
富戶掐指一算,“我重孫子就能參加大齊朝科舉?”
看楊將軍點頭,喜極而泣,“一定好好學習,早日讓我重孫子考科舉。”
大齊可是宗主國,做大齊官員,可比做高麗官員身份尊貴。
山火一路往東南燒了過去,那裏都是山脈叢林,隻能等下暴雨熄滅。
陳景銘等到兩人消息,知道甲山城投降大齊,覺得有意思。
“不用守城,讓人迴來吧。”
宰父信等人,“軍師……?”
陳景銘點著輿圖,“那些被火燒退的高麗兵一旦返迴,難保甲山城不會背刺,不如放棄。”
………
安排好甲山城,兵戈指向黃策和吉州。
陳景銘心道;我還是喜歡打下來,那樣他們才會臣服。
可惜了!
不出五天,連破黃策和吉州兩座城池,他們來到大海邊。
海浪追逐者水鳥,天水一色,涼涼的海風吹到臉上,帶著愜意。
宰父信望洋興歎,“軍師,你不是說你要了二十艘戰船,你都來了三個多月了,船在哪裏?”
陳景銘心裏想著東珠,嘴裏答複,“船,估計要等我們打到黃海才能見到。”
(感謝讀者打賞的用愛發電,小花,點讚,催更符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