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忽然冒出個孫尚書
神醫嫡女:冷王溺寵囂張妃 作者:藍冰倩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90章 忽然冒出個孫尚書
王忠的話說完,剛才跟在那個老頭身後的官員都往後悄悄的退了一步,拉開和老頭的距離。
老頭也是個不怕死的,他仗著自己是刑部尚書,兩朝元老,不喜歡皇後娘娘就是不喜歡。
“哼,生孩子是每個女人的職責,微臣身為男人,當然沒有這個功能。可是微臣為了大晉是盡心盡力,雖然沒有什麽大的建樹,可是在刑部也是小有名氣的。”老頭執拗的認為自己的功勞很大,說話就應該有分量。
王忠對著老頭笑了笑,露出了雪白的牙齒,看著特別的滑稽。
風無邪差點沒有忍住笑了,王忠這次是被太陽曬的厲害,皮膚黑的跟鍋底一樣,襯托的牙齒就特別的白,一黑一白所以讓人覺得很滑稽。
“好,孫尚書說的很好,在場的所有官員,肯定都是有功勞的,最起碼幾十年都沒有被罷免官職,那就是一種成功。
這次本官去江北市,改造水利工程,想請問各位,功勞算不算大?”
王忠問文武百官。
“大,肯定大。”
“當然大!”
“......”
“好,那麽本官想問一下,這功勞比孫尚書的功勞怎麽樣?”王忠又問。
“這沒法比了,孫尚書的那些跟王大人的差遠了。”
“是啊,簡直不值一提。”
“......”
文武百官都是牆頭草,覺得往哪裏好就往哪裏倒。
王忠然後對著慕容宸恭恭敬敬的鞠了個躬。
他再次的看著文武百官,手裏拿出了一張工程圖。
“好,既然大家都覺得本官的功勞大,那麽本官就來給孫尚書說一下,這些改造水利的圖紙都是皇後娘娘畫的。
在皇上還是寧王的時候,就接到江北水患的奏折,那個時候就是每年去賑災,去發放糧食。
那個時候是皇後娘娘是寧王妃,她覺得賑災隻是治標,並不能緩解江北的災情,要緩解就必須要從根本上治理。
所以她就親自去了江北查看了地勢,迴來之後畫了圖紙,和本官商討。
隻是後來因為一些兒事情耽誤了,等到皇上繼位後,本官才把這個圖紙又拿出來,主動請纓去改造江北的水利工程。
其他的話本官也就不說了,你們自己想想,這些功勞可比得過孫尚書。”
王忠把圖紙拿給身邊的人看,上麵的字的確是皇後娘娘的,因為上一次有人陷害皇後娘娘的時候,也是用的筆跡。
文武大臣看過皇後娘娘的筆跡,所以這次一看,就認識。
“我們的皇後娘娘真是太厲害了,居然可以想到如此的好辦法。”
“是啊,我聽說上次沈大元帥用了最快的速度退大梁兵的時候,也是皇後娘娘出的主意。”
“皇後娘娘的功勞好大!”
“......”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又開始議論起了皇後娘娘。
孫尚書的臉紅了一下,不過他並不承認皇後娘娘有多厲害。
“哼,就算是皇後娘娘有如此的功勞,可是她害人也是很厲害的,要不後宮的那些嬪妃都 怎麽死的?她敢站出來給大家解釋嗎?”
孫尚書咬著一個問題不放。
“有什麽不能解釋的?誰規定的後宮不能死人了?一死人就是皇後娘娘害的?那後宮還有那麽多的人,咋就不懷疑呢?”慕容和站了出來。
他平日裏都是屬於那種話很少的,一般的事情都不摻和。
這說到後宮嬪妃的問題,他不得不站出來澄清,那些嬪妃去了什麽地方,他心裏很清楚,自己家裏就有一個。
皇後娘娘多好的人!怎麽能讓這些人汙蔑。
“怎麽就不能懷疑了?皇後娘娘不是把我們的功臣張遼的妹子也給弄死了嗎?”另外一個官員也站了出來。
“沈侍郎的女兒沈貴妃不是也被驅逐出宮了嗎?這些都說明皇後娘娘的心裏容不下其他的女人,我們的國母怎麽能讓這樣的一個善妒的女人來當?”
又有幾位官位都是三品四品的官員出來指證皇後娘娘。
朝堂之上就出現了三派,一派是認為皇後娘娘是好人的,一派是要讓把皇後娘娘給打入冷宮的,還有一派,就是像上官大人這樣,女兒死了保持中立的。
鬧的不可開交。
“好了,你們都把朕當死的嗎?”慕容宸聽的鬼火冒,韓雨墨在皇宮裏是得罪了誰?為什麽這些人會一致的認為皇後娘娘不夠格?
慕容宸的話說完,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了下來。
支持皇後娘娘的反而落在了下風,就算是皇後娘娘有功勞,那都是過去的事情。
現在麵臨的就是後宮嬪妃的死,還有就是沈夫人自殺的事情也是一個導火索。
“剛才愛卿們說的事情,朕都會給你們一個交代。隻是現在這個問題先放到一旁,今年的賦稅問題,哪位愛卿有好的建議?”慕容宸把話題轉移。
他轉移的話題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話題,每年的賦稅都是難題。
大晉是一個富庶的國家,但是賦稅比較重,引起了怨聲載道,老百姓都覺得這個賦稅咋減來減去都還是很重。
所以有一萬多名老百姓聯名上書,要求國家給他們減免稅賦。
慕容宸很頭疼,每年都讓農部的人把賦稅提出來,經過審核已經是降低,可是為什麽老百姓都沒有得到實惠?
慕容宸登基四年來,算出減免的賦稅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為什麽老百姓沒有察覺?
對於皇上提出的這個話題,在場的百官都沉默了,其實慕容宸不知道,下麵的很多官員都是知道的。
報給皇上的是國家稅收,國家的稅收是減免了很多,可是地方官員卻把地方稅給提高了。
所以落到老百姓的頭上,就根本沒有減免,有些地方還增加了一些兒。
都是在朝為官,誰又會去斷了自己同仁的財路,凡是知道其中貓膩的,都不做聲。
而慕容宸手下的風無邪,王忠,慕容玨等人又不知道地方上的貓膩。
武將沈將軍和蔣將軍之類的,也不懂地方上的這些問題。
所以他們被蒙蔽了。
有的官員想說,可是自己的官位低,也怕得罪人,所以不敢說。
“各位愛卿,你們對朕的家事倒是說的頭頭是道的,為什麽談到國家大事的時候,就沒話可說了呢?孫尚書,劉侍郎,李尚書......”
慕容宸見他們不說話,就一個一個的點名。
王忠的話說完,剛才跟在那個老頭身後的官員都往後悄悄的退了一步,拉開和老頭的距離。
老頭也是個不怕死的,他仗著自己是刑部尚書,兩朝元老,不喜歡皇後娘娘就是不喜歡。
“哼,生孩子是每個女人的職責,微臣身為男人,當然沒有這個功能。可是微臣為了大晉是盡心盡力,雖然沒有什麽大的建樹,可是在刑部也是小有名氣的。”老頭執拗的認為自己的功勞很大,說話就應該有分量。
王忠對著老頭笑了笑,露出了雪白的牙齒,看著特別的滑稽。
風無邪差點沒有忍住笑了,王忠這次是被太陽曬的厲害,皮膚黑的跟鍋底一樣,襯托的牙齒就特別的白,一黑一白所以讓人覺得很滑稽。
“好,孫尚書說的很好,在場的所有官員,肯定都是有功勞的,最起碼幾十年都沒有被罷免官職,那就是一種成功。
這次本官去江北市,改造水利工程,想請問各位,功勞算不算大?”
王忠問文武百官。
“大,肯定大。”
“當然大!”
“......”
“好,那麽本官想問一下,這功勞比孫尚書的功勞怎麽樣?”王忠又問。
“這沒法比了,孫尚書的那些跟王大人的差遠了。”
“是啊,簡直不值一提。”
“......”
文武百官都是牆頭草,覺得往哪裏好就往哪裏倒。
王忠然後對著慕容宸恭恭敬敬的鞠了個躬。
他再次的看著文武百官,手裏拿出了一張工程圖。
“好,既然大家都覺得本官的功勞大,那麽本官就來給孫尚書說一下,這些改造水利的圖紙都是皇後娘娘畫的。
在皇上還是寧王的時候,就接到江北水患的奏折,那個時候就是每年去賑災,去發放糧食。
那個時候是皇後娘娘是寧王妃,她覺得賑災隻是治標,並不能緩解江北的災情,要緩解就必須要從根本上治理。
所以她就親自去了江北查看了地勢,迴來之後畫了圖紙,和本官商討。
隻是後來因為一些兒事情耽誤了,等到皇上繼位後,本官才把這個圖紙又拿出來,主動請纓去改造江北的水利工程。
其他的話本官也就不說了,你們自己想想,這些功勞可比得過孫尚書。”
王忠把圖紙拿給身邊的人看,上麵的字的確是皇後娘娘的,因為上一次有人陷害皇後娘娘的時候,也是用的筆跡。
文武大臣看過皇後娘娘的筆跡,所以這次一看,就認識。
“我們的皇後娘娘真是太厲害了,居然可以想到如此的好辦法。”
“是啊,我聽說上次沈大元帥用了最快的速度退大梁兵的時候,也是皇後娘娘出的主意。”
“皇後娘娘的功勞好大!”
“......”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又開始議論起了皇後娘娘。
孫尚書的臉紅了一下,不過他並不承認皇後娘娘有多厲害。
“哼,就算是皇後娘娘有如此的功勞,可是她害人也是很厲害的,要不後宮的那些嬪妃都 怎麽死的?她敢站出來給大家解釋嗎?”
孫尚書咬著一個問題不放。
“有什麽不能解釋的?誰規定的後宮不能死人了?一死人就是皇後娘娘害的?那後宮還有那麽多的人,咋就不懷疑呢?”慕容和站了出來。
他平日裏都是屬於那種話很少的,一般的事情都不摻和。
這說到後宮嬪妃的問題,他不得不站出來澄清,那些嬪妃去了什麽地方,他心裏很清楚,自己家裏就有一個。
皇後娘娘多好的人!怎麽能讓這些人汙蔑。
“怎麽就不能懷疑了?皇後娘娘不是把我們的功臣張遼的妹子也給弄死了嗎?”另外一個官員也站了出來。
“沈侍郎的女兒沈貴妃不是也被驅逐出宮了嗎?這些都說明皇後娘娘的心裏容不下其他的女人,我們的國母怎麽能讓這樣的一個善妒的女人來當?”
又有幾位官位都是三品四品的官員出來指證皇後娘娘。
朝堂之上就出現了三派,一派是認為皇後娘娘是好人的,一派是要讓把皇後娘娘給打入冷宮的,還有一派,就是像上官大人這樣,女兒死了保持中立的。
鬧的不可開交。
“好了,你們都把朕當死的嗎?”慕容宸聽的鬼火冒,韓雨墨在皇宮裏是得罪了誰?為什麽這些人會一致的認為皇後娘娘不夠格?
慕容宸的話說完,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了下來。
支持皇後娘娘的反而落在了下風,就算是皇後娘娘有功勞,那都是過去的事情。
現在麵臨的就是後宮嬪妃的死,還有就是沈夫人自殺的事情也是一個導火索。
“剛才愛卿們說的事情,朕都會給你們一個交代。隻是現在這個問題先放到一旁,今年的賦稅問題,哪位愛卿有好的建議?”慕容宸把話題轉移。
他轉移的話題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話題,每年的賦稅都是難題。
大晉是一個富庶的國家,但是賦稅比較重,引起了怨聲載道,老百姓都覺得這個賦稅咋減來減去都還是很重。
所以有一萬多名老百姓聯名上書,要求國家給他們減免稅賦。
慕容宸很頭疼,每年都讓農部的人把賦稅提出來,經過審核已經是降低,可是為什麽老百姓都沒有得到實惠?
慕容宸登基四年來,算出減免的賦稅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為什麽老百姓沒有察覺?
對於皇上提出的這個話題,在場的百官都沉默了,其實慕容宸不知道,下麵的很多官員都是知道的。
報給皇上的是國家稅收,國家的稅收是減免了很多,可是地方官員卻把地方稅給提高了。
所以落到老百姓的頭上,就根本沒有減免,有些地方還增加了一些兒。
都是在朝為官,誰又會去斷了自己同仁的財路,凡是知道其中貓膩的,都不做聲。
而慕容宸手下的風無邪,王忠,慕容玨等人又不知道地方上的貓膩。
武將沈將軍和蔣將軍之類的,也不懂地方上的這些問題。
所以他們被蒙蔽了。
有的官員想說,可是自己的官位低,也怕得罪人,所以不敢說。
“各位愛卿,你們對朕的家事倒是說的頭頭是道的,為什麽談到國家大事的時候,就沒話可說了呢?孫尚書,劉侍郎,李尚書......”
慕容宸見他們不說話,就一個一個的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