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登直感到一陣狂風迎麵襲來。


    等他看清這陣“風”的真貌後,那槍頭已經到他麵門了!


    根本無暇思索。


    肢體先意識一步地展開行動!


    他以左手扶住竹劍的劍身,雙手同時發力,往上斜砍——啪——的一聲,傳出巨響。


    劍與槍,猛然相撞!空氣激蕩!


    竹劍紋絲不動。


    槍身則偏離了原先的軌道。


    掛滿風聲的槍頭,擦過了青登的鬢角。


    霎時,青登感到鬢邊傳來火辣辣的灼燒感。


    如果東城新太郎拿的是真家夥,那麽其鬢邊現在肯定已經多出一條血痕了!


    眼見一擊不中,東城新太郎不疾不徐地後撤半步。


    在撤步的同時,他將木槍拉迴至手邊,擺出攻擊架勢。


    依然是那句老話——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當東城新太郎再度架穩木槍的時候,土方歲三、近藤周助,以及在場的部分學徒,統統變了臉色。


    饒是見慣強敵的青登,也不由得蹙起眉頭,神情凝重。


    隻見東城新太郎以左手控住槍身,右手握緊槍尾,右腕抵住右腹,槍尖筆直地對準青登的腰腹。


    若用中國槍法的術語去形容……此乃最標準的握槍手法:“前手如管,後手如鎖,槍不露把”!


    這世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槍術流派,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僅以日本為例,就有“寶藏院流”、“種田流”、“本間新當流”、“鹿島神流”等諸多派別。


    至於中國,那派別就更多了。


    “楊家槍”、“嶽家槍”、“少林槍”……五花八門。


    盡管派別繁多,但是各國各派的槍法,其核心精髓都是相通的。


    究其原因,便是因為長槍的形製和攻擊方式,都是大差不大的。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在你死我活的激烈戰鬥中,誰的攻擊速度更快,誰就能笑到最後。


    此外,又因為古代社會基本不具備治療貫穿傷的技術條件,所以一旦被長槍被紮中軀幹了,除非得到上天的垂青,否則基本上就隻能等死了。


    因此,在武道的世界裏,“直刺”永遠是速度最快、威力最大的招式,沒有之一。


    長槍的優勢便是“足夠長”,同時又“便於刺擊”。


    這般一來,便奠定了長槍的基本進攻方式:刺!


    進而又奠定了它的基本進攻理念:刺得更穩!刺得更快!刺得更遠!


    幾乎所有的槍術流派,基本都是圍繞著“如何刺”來展開的。


    具體的差別,無非就是有些流派喜歡玩弄虛招、有些流派喜歡“唯快不破”、有些流派喜歡偷襲、有些流派專攻對手的下盤……


    總之,萬變不離其宗。


    不論它如何變化,始終不會脫離“更好地刺擊”的範疇。


    既然“使槍的基本原理”是大致相通的,那麽各門各派的槍術招式,自然也是大同小異的。


    日本武術深受中國武術的影響。


    這般一來,自然是使得兩國的槍術有著諸多的相同之處。


    東城新太郎刻下所擺出的動作……也就是俗稱的“前手如管,後手如鎖,槍不露把”,乃是中國槍術的經典架勢。


    完全可以從字麵意思去進行理解。


    前手像管子一樣,穩穩地控住槍杆。


    後手像鎖頭一樣,牢牢地握緊槍杆。


    槍未紮出時,槍杆一般要緊靠腰腹,右手握把在右腰側,左手向前持中,有所謂“後手著腰,前手中平”之說。


    前手僅作為一個滑動的支點,並不使力,隻有這樣才能紮得更穩、更遠。


    若是打個形象的比喻——前手是穩定彈道的“槍口”,而後手則是發射子彈的“底火”!


    至於“槍不露把”,並不是指槍尾不露出後手,而是後手不超過腰側。


    格擋防守與“攔拿”動作時,後手始終在腰側章門穴附近,不露到身後。


    通過前手滑把,腰身蓄勁,後手發力前推槍杆——如此,便是標準的紮槍!


    菜鳥常犯的錯誤,就是以雙手使力紮槍。


    雙手同時發力……此等方法似乎能將長槍紮得更快、更有力。


    可實際上,這會加大動作的幅度,平添破綻,使姿勢變得僵硬,缺少靈活性,而且紮出的距離很有限。


    “……”


    青登屏氣凝神——天賦“聚神”發動——岔開雙腳,握緊劍柄,揚高劍身,擺出霞段構式。


    劍尖遙指對麵的槍尖。


    二人雙雙進入心神專注的狀態。


    這一霎那,他們之間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氛圍。


    冷不丁的,青登倏地感到心髒用力地跳動了幾下,敲響了劇烈的“警鍾”——這是他的身體在傳導“危險”的信號!


    “橘君,我上了。”


    東城新太郎淡淡地說。


    就在他語畢的這一瞬間,那長大的槍杆自其前手中淩空射出!閃電般刺向青登的軀幹!


    速度實在太快了!


    除了土方歲三、近藤勇等極少數人之外,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看不清他是如何出招的!


    青登的眸光微凝。


    東城新太郎的槍速,終究是不抵天賦“鷹眼+5”的動態視力!


    就在對方紮槍的幾乎同一時間,他暗使一股狠勁兒,猛地將刀往上一揮。


    竹劍與木槍,再度在半空中互擊作一塊兒。


    青登的這一刀,並不是單純的防守。


    看似普通的上揮,蘊藏著兇悍的力道與淩厲的招法。


    青登的目的很單純——就是“以力破力”!


    揮出強而有力的斬擊,直接擊飛東城新太郎的木槍。


    可沒承想……待到劍槍互擊的這一瞬間,青登順著劍身所感受到的“厚重”,遠超其預想!


    盡管他已使出不少的力氣,但東城新太郎依舊牢牢地握緊木槍。


    前半秒鍾,那包著布團的槍頭還在青登的跟前。


    等到後半秒鍾的時候,他的後手便如捋虎須一般,向後一撥拉——赫然已經收迴了長槍!複歸“待發射”的狀態!


    再過半秒鍾,猶如迫擊炮一般的兇悍刺擊,再度刺向青登!


    青登就像是打棒球一樣,反複做出“揮棒”的動作,一下接一下地擊飛迎麵襲來的“白色布團”。


    東城新太郎則跟個無情的“發球機器”似的……或者說是跟個“炮台”似的!反複射出恐怖的“炮彈”!


    他這肥碩巨大的身軀,更是落實了其“炮台”的形象。


    刺破空氣的出槍聲。


    砍破空氣的揮劍聲。


    交戰雙方的衣裳因強力的風壓而發出細微的摩擦聲。


    反複蕩漾的衝擊與轟鳴,震徹道場!


    那迅疾猛烈的長槍,像極了起伏不定的波濤!像極了騰雲駕霧的遊龍!


    在場的諸位學徒,皆被東城新太郎的出神入化的槍術所折服!


    隻不過,像他們這樣的外行人,也就隻能看到“表麵”了。


    他們隻瞧見東城新太郎的槍速很快、槍力很猛。


    反觀青登、土方歲三、近藤周助等內行人士,他們便看出了“東城之槍”的“實質”——恐怖至極的腰腹力量!


    如果說,青登剛才所迎戰的對手們,都擁有著相當的毛病,即腰身力量不足。


    那麽,東城新太郎就是這些人的相反麵了——他的腰腹力量實在是太強悍了!


    槍術是一種極度依賴腰力的武術。


    腰身功夫是槍術的根本。腰身無勁,槍就緩慢無力——這是絕對的,不可能會有例外。


    若是仔細觀瞧,便能發現東城新太郎的每一個動作——挺槍也好,收槍也罷——都是借助腰力來實現的。


    他的動作幅度極小……甚至可以說是基本就沒有什麽動作。


    雙腳緊紮地麵,穩若磐石。


    端槍的前手始終不動。


    挺槍的後手則是反複做著“前推”的動作。


    從臂腕的肌肉狀態來看,他的後手並未大力挺槍——他完全是借助腰身來發勁!


    明明是極小的動作幅度,卻發出無比駭人的威力……這正是腰身功夫紮實的具體表現!


    此外,每當其長槍刺出後,長槍前部的三分之一的位置都會劇烈地晃動,抖出花兒般的殘影,進而從各個方向攻向青登!


    時而刺向青登的頭部,時而刺向青登的胸口,時而刺向青登的肩膀,時而刺向青登的下盤……使人防不勝防。


    光憑腰力就抖出槍花——這種事情若是傳揚出去,準叫無數武人驚掉下巴!


    實在是很難想象……東城新太郎的仿佛塞著兩個遊泳圈的肥胖腰身,竟然蘊藏著如此可怕的力量!


    青登不由得暗自咋舌:


    ——這些擅使長兵器的高手,果然很難應付啊……


    縱使是超群絕倫的強者,在碰上擅使長兵器的武人……特別是精通長槍的武人後,也會情不自禁地提高警惕,不敢鬆懈。


    隻要是在開闊的場地裏,長槍便能夠壓製一切近戰兵器。


    “百兵之王”就是如此霸道!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單論身手水平的話,原田左之助在新選組裏連前5都排不上。


    不過,倘若真要放開手腳,來場決一生死的激戰,那麽除了青登和總司之外,沒人敢打包票說自己能夠無傷戰勝原田左之助。


    原因無它——原田左之助所使的武器是長槍!就這麽簡單!


    對陣槍術高手的時候,最好使用“三段論”——也就是“劍道一段等於柔道三段,槍道一段等於劍道三段”的公式——去衡量對方的實力。


    打從剛才開始,青登就一直在尋找對方的破綻,伺機反攻。


    然而,東城新太郎的攻擊速度實在太快了。


    刺擊連綿不斷,莫說是近身對方了,光是挪動腳步都無比困難。


    如此,青登倒也不著急了。


    他一邊耐心地防守,一邊仔細地觀察對方的槍路。


    不一會兒,他逐漸發現:東城新太郎走的是“力巧兼備”的路子。


    乍一看,東城新太郎似乎是那種青睞於“一力降十會”的力量型槍士。


    可實質上,他的動作有相當的技術含量在裏麵。


    他的“技巧”主要都集中在了如何握穩長槍,以及如何將腰力送往槍身。


    又潛心觀察了一會兒後,青登斷定:東城新太郎是用一種很特殊的方法來傳遞腰力。


    這種“既有蠻橫力道,又有細膩技巧”的槍術風格,正合青登的胃口。


    一念至此,青登微眯雙目,作思考狀。


    須臾,他忽地高喊道:


    “東城先生,請暫停!”


    此言一出,全場眾人統統愣住。


    東城新太郎雖感不解,但他還是乖乖地遵照青登的要求,緩緩地收起掌中的長槍。


    同一時間,青登一邊模擬收刀的動作,一邊朗聲高喝:


    “師傅!取槍來!”


    近藤周助怔了一怔。


    青登的這則突如其來的要求,著實是驚到了他。


    土方歲三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青登的話音剛落,他當即側過腦袋,朝其身旁的師弟喊道:


    “槍!”


    這名師弟打了個機靈,隨後三步並作兩步地奔出道場。


    未及,青登的掌中多出了一根與東城新太郎同款的長槍。


    青登掄動了幾下槍杆,確認槍身的狀態。


    隨後,他威風凜凜地橫過槍身,眼望前方的東城新太郎,一字一頓地正色道:


    “東城先生,機會難得,再讓我多見識一下你的槍術吧。”


    說罷,他緩緩地壓低身形,左手居前,右手居後,平直的槍身與地麵呈兩道平行線,槍尖直指東城新太郎的胸膛。


    “我流”


    “橘青登!”


    隻見青登擺正腦袋,放平雙肩與兩腳。


    頂平,肩平,腳平,槍平……正是槍法裏最簡單、同時也最強悍的進攻架勢——中平槍!


    中平槍的起手式,貴在一個“平”字。


    槍頭直指對手的身體中心。


    如此,不論對手躲往哪個方向,都是用時最長的躲避距離。


    而已方進攻時,是“槍紮一條線”,平直刺出,其路線最短,耗時最短,快速有力,有“去如箭”之勢。使對手防不勝防。


    此外,又因槍從中路進攻,槍杆無左右上下角度,若要防開刺擊必須與杆交,故對方難以拿攔。


    除此之外,從中平槍變換成其他招式,也是距離最短、角度最小的,非常有利於槍的防守反擊。


    因為中平槍實在過於霸道,所以古人曾雲:“中平槍,槍中王,高低遠近都不防,高不攔,低不拿,當中一點難遮架”。


    東城新太郎見狀,先是挑了下眉,而後翹起嘴角,露出笑容。


    “我流”


    “東城新太郎!”


    說著,他同樣壓低身體身心,頂平,肩平,腳平,槍平……同樣也是中平槍!


    兩杆中平槍,就這麽隔空對峙!


    下一息,兩道襲向彼此的“直線閃電”,切割了道場的空間!


    *******


    *******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本章的武打情節的靈感,全部來自於電影《箭士柳白猿》裏的“柳白猿vs匡一民”的那場對決,強烈大家都去看看,見識一下真正的槍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漱夢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漱夢實並收藏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