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江戶港——


    作為全江戶最大的港口,每日出入江戶港的人流,可謂阜盛。


    雖然而今的江戶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但此地仍然是江戶最熱鬧的地區之一。


    不過,今日倒是與以往略有不同。


    並不是說人流變少了,正好相反,今日的人流太多了。


    打從今日一早起,江戶港上就聚集了大量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他們伸長著脖頸,踮起著腳尖,眺望著遠方的江戶灣。


    他們並不是在欣賞著什麽美景,而是在等待著青登……或者說是等待著“幕英談判”的結果。


    細碎的談話聲,此起彼伏:


    “仁王大人出發了嗎?”


    “早就出發了。”


    “他怎麽還沒有迴來啊……”


    “今天談得好久啊。”


    “唉……真是造孽啊……堂堂的德川幕府,怎麽就淪落到了被西夷威脅的窘迫境地……”


    “如果真的打仗了,那該如何是好啊……”


    “還能怎麽辦?當然是抄起刀劍,與西夷決一死戰了!”


    “你說得倒輕巧!西夷可是有槍炮的啊!”


    “力戰而死,總好過被西夷嚇死!”


    ……


    “英方以6月12日為限,若不在此之前給他們一個交代,他們就炮轟江戶”的消息,早就傳遍了江戶的大街小巷。


    此次的“幕英談判”,由不得江戶的老百姓們不去關心。


    畢竟,這次可是真的有“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他們的頭頂上。


    談判的成敗與否,直接關係到了全城士民的身家性命。


    還是那句老話:艦炮之下,眾生平等。


    一發艦炮過去,管你是什麽人,都得灰飛煙滅。


    那些達官貴人能夠收拾細軟,逃到外地,但他們可搬不走房子,帶不走土地。


    江戶若是毀於戰火,這些達官貴人一樣會遭受巨大的打擊。


    因此,全江戶上下,上至幕府高官,下到穢多非人,全都寄希望於青登的“出陣”——希望仁王大人能像往常那般創造奇跡,拯救江戶。


    盡管自知無用,但為了稍稍撫平心中的不安,還是有著不少士民聚集在江戶港上,期待著青登的凱旋。


    距離鹹臨丸啟航、青登等人奔赴尤裏亞烏斯號,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時間每過去一秒,等候於港口處的士民們的心情就隨之沉重一分……


    便在這個時候……某人倏地大喊道:


    “喂!你們快看!西夷的戰船好像撤退了!”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全場震動!


    霎時間,一顆顆腦袋猛地抬起,一束束目光投向遠方的江戶灣。


    放眼望去——橫亙在江戶灣上、如夢魘般折磨了江戶士民們近一個多月的那9顆“黑點”,緩緩地移動起來。


    它們噴出厚重的黑煙,然後開始變換陣型。


    先是從“t”字的那一橫,變為了那一豎,然後嗚叫著、航行著、一點點地駛離江戶灣。


    蒸汽船的速度很快。


    僅須臾,這9艘英艦就消失在了遠方,被渺遠的天際所吞沒。


    望著這副場麵,港口上的士民們無不睜圓雙目,臉上堆滿不敢置信的神色。


    安靜得可怕……無人說話,唯有粗重的唿吸聲像鐵匠鋪裏的風箱一樣,“唿哧唿哧”地反複響動。


    就這麽過去了好一會兒……這仿佛靜止的時間,才總算是開始流動。


    “西夷撤退了!”


    某人喊道。


    “他們都撤了!”


    某人附和道。


    有了這二位的起頭後,港口上的士民們紛紛麵露狂喜之色,扯著嗓子,發狂般地吼叫著。


    “西夷撤退了!撤退了!”


    “我們安全了!”


    “仁王大人成功了!”


    ……


    頃刻間,整個江戶港充滿了樂不可支的空氣。


    極個別人甚至喜極而泣。


    冷不丁的,又有一人叫道:


    “快看!是鹹臨丸!”


    江戶灣上,撐滿帆布、噴吐黑煙的鹹臨丸筆直地駛來


    自知是青登歸來的眾人,漸漸屏住唿吸,聚起精神。


    未及,鹹臨丸穩穩地停靠入港。


    那道高大的身影出現在眾人的眼前。


    青登麵掛淡淡的笑意,大踏步地站上廊橋。


    在眾人的殷切期待下,他朗聲道:


    “諸位,想必你們應該都已經看見了吧!”


    “所以,我也就不廢話了!”


    “是的!一切盡如你們所看到的!英艦撤退了!”


    “他們放棄了對幕府的索賠!並且不會再來威脅江戶!”


    就在青登語畢的那一瞬間,由一道道歡唿所拚接而成的巨大聲浪,緊緊包圍著青登!


    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鹹臨丸上的水兵們——全都以自己所能達到的最大音量,發泄般地歡唿出聲。


    所謂的“歡聲如雷”,不過如此。


    勝麟太郎和萬次郎慢青登一步地登上廊橋。


    二人望著眼前的壯盛景象,對視一笑


    勝麟太郎長出一口氣。


    “總算是告一段落了啊……”


    萬次郎咧了咧嘴,附和道:


    “真不容易啊……說實話,我差點以為連仁王大人也要铩羽而歸了。好在到頭來,總算是得到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勝麟太郎聞言,啞然失笑:


    “皆大歡喜?薩摩那邊怕是不會這麽認為哦。”


    萬次郎的表情變得古怪起來。:


    “事到如今,我們也管不了別人了,隻能顧好自己了。”


    當你想要開窗的時候,屋內人拚命反對,當你說要把屋頂給掀飛的時候,屋內人又同意開窗了——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的共性總是如此。


    英方之所以來向幕府索賠,純粹是想借此訛上一筆。


    因此,當他們發現收入與成本不匹配後,自然會琢磨著體麵退出。


    不過,想讓當慣了強盜的英國去吃啞巴虧,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反正青登的目標就隻有一個,那就是保護江戶,然後盡可能地保全幕府的利益。


    於是乎,青登特地一上來就漫天要價,揚言“幕府和薩摩都不會索賠!”。


    等到時機成熟了,再“放軟”口氣,說“隻要別讓幕府賠錢,薩摩那邊你們想怎麽樣就怎麽樣”。


    果不其然——已經被青登的武力和話語所震懾,不願再與幕府糾纏的英方,立刻將矛頭對準薩摩。


    幕府得到安全。


    英方收貨體麵。


    皆大歡喜啊!


    隻有薩摩受傷的世界,完成了!


    對於青登的這通操作,薩摩方大概會小有意見。


    可是,這也不能責怪青登。


    但凡是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這連禍水東引都算不上。


    “生麥事件”本就是薩摩闖出來的禍事,由他們來給此事善後,實在是合情合理。


    就結果而言,幕府在此次的“幕英談判”中,落得了一個圓滿得不能再圓滿的結果,直接達成了一箭雙雕的完美效果!


    其一,江戶幸免於難,解除了戰爭風險。


    其二,削弱了薩摩的實力。


    前者很好理解。


    至於後者——就當前的政治格局來看,幕府既要嚴加打擊長州,也要適當地防範薩摩。


    雖然時下的薩摩保持著中立……說難聽點,就是在騎牆……並不像長州那樣明目張膽地跟幕府對著幹。


    但是不管怎麽說,它始終是外樣大名,而且還是實力很強大的外樣大名。


    薩摩藩內的尊攘勢力可不弱小。


    島津久光上台後,製造了血腥的“寺田屋事件”,以鐵腕手段鎮壓了藩內的尊攘勢力。


    雖然經曆了一波大清洗,但薩摩藩內的尊攘勢力僅僅隻是暫時蟄伏了起來,它仍有死灰複燃的可能性。


    天知道薩摩日後會不會掉轉槍頭,與長州藩結為共同戰線。


    因此,設法削弱其力量,很有必要。


    薩摩接下來會如何應付即將造訪其家門口的英方艦隊——而這,就不關青登的事兒了。


    不過,他對此還是有感到一絲愧疚的。


    畢竟……薩摩可是天璋院的故鄉。


    ……


    ……


    “江戶解圍!“仁王”橘青登屏退英艦”——這則消息如疾風一般,飛快地傳揚向四方。


    雖然人們常言“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但是這一次卻是例外。


    這可是令江戶的數十萬士民都解了性命之虞的天大的好事!


    壓抑了一個多月的心靈,總算是得以解放。


    江戶民眾之亢奮,江戶民眾之歡欣鼓舞,已難以用言語去表述。


    僅過了小半日的時間,江戶內外便處處在傳唱青登的豐功偉績。


    緊接著,仍然身處東海街道、尚在趕迴江戶的路上的德川家茂、天璋院一行人,也收到了青登的捷報。


    ……


    ……


    東海街道,某處——


    “大樹公怎麽了?”


    “在看完那封加急信件後,就喜形於色地仰天大笑。”


    “我還是第一次看見大樹公這麽高興。”


    “是啊,他平日裏總是麵無表情的,讓人完全猜不透他的想法,一點兒都不像一個17歲的少年郎。”


    “那封加急信件裏應該是寫著什麽大好事吧。”


    ……


    趁著休息的工夫,德川家茂的貼身侍從們聚在一塊兒,交頭接耳,細聲探討著德川家茂適才的異樣。


    這都得從10分鍾前開始說起。


    10分鍾前,一員繼飛腳找上德川家茂的隊列,直言有一封自江戶來的加急信件要交給將軍。


    【注?繼飛腳:飛腳(江戶時代的快遞員)中的最快者,專辦公差】


    德川家茂看過這封信件後,平日裏總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他,罕見地露出激動難抑的模樣,並且還仰天大笑。


    緊接著,他迅速下令“原地休息”,然後召天璋院來他的專轎。


    二人直到現在都沒有出來。


    ……


    ……


    德川家茂的專轎內——


    天璋院反反複複地閱讀手中的信件。


    時而一目十行,時而逐字逐句,就像是要細究紙張的紋理。


    就這麽過了好一陣子後,她才慢吞吞地放下手中的信件,神情發怔地呢喃道:


    “盛晴成功了……”


    少頃,她換上更加激昂的口吻,頰間染滿不敢置信的神情,又重複了一遍:


    “盛晴成功了……!”


    坐在她對麵的德川家茂,再度彎起嘴角,不知要擺在何處的雙手,一個勁兒地拍打大腿。


    也不怪得這對母子會如此震驚、亢奮。


    他們並不是不相信青登會成功。


    隻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青登居然隻用了這麽短的時間,就擺平了江戶灣上的英國艦隊!


    從他迴到江戶後開始算起,他前後僅花了區區2日的工夫,就將先前的一眾幕府高官耗盡心神和辦法都無力對抗的英國艦隊,給驅離出江戶灣!並且說服英方不再向幕府索賠!


    如此震撼的事跡,如此顯赫的功績,真是怎麽誇耀也不為過!


    天璋院簡單地收拾好心情,隨後興衝衝向德川家茂問道:


    “家茂,盛晴又立一大功,你打算如何賞他?”


    她的話音剛落,德川家茂就不假思索地迴複道:


    “關於對青登的封賞,我早就想好了。”


    說著,他從懷裏掏出一根卷軸,遞給天璋院。


    天璋院鋪開卷軸,細細一看——僅一眼,她的表情就被強烈的震驚給支配。


    “家茂,你是認真的?你真的要將這支部隊交給他?”


    德川家茂輕輕頷首。


    “當然!除了青登以外,無人能再勝任此職!”


    ……


    ……


    3天後,幕府對又立一大功的青登的封賞,正式地昭告天下——


    增封家祿1500石!授八王子千人同心頭!


    八王子千人同心——幕府麾下最著名的鄉士集團。


    在戰國時代末期,一統天下的豐臣秀吉為了削弱德川家康的力量,將其封地從原先的三河、駿府,轉封到關東平原。


    是時的關東平原,尚未得到深度的開發,沼澤廣布。


    此外,德川家康在關東平原完全是人生地不熟,毫無根基。


    因此,豐臣秀吉對德川家康的移封,屬於經典的明升暗降。


    豐臣氏的根據地在大阪,也就是京阪地區。


    從京阪地區到關東平原,夾著麵積廣大的甲州山地。


    為了防備豐臣氏的侵略,也為了給日後的爭霸天下作準備,德川家康設立了一支半農半兵的鄉士軍團以鎮守甲州口。


    他調集了武田氏的遺臣與沒有主君的武士,命他們定居在八王子周邊。


    接著將這些人分成10組,每組約100人。


    這支鄉士軍團,便是“八王子千人同心”,也稱為“八王子千本槍眾”、“八王子千人組”。


    組員雖具有武士身份,但平時是以高持百姓——可以理解成地位較高的百姓——的身份來從事耕作。


    半農半兵,也就是所謂的“屯田兵”。


    統率這個集團的首領,便是“八王子千人同心頭”。


    如今,繼京畿鎮撫使之後,青登又得此新職。


    換言之——青登現在同時手握新選組與八王子千人同心這2支軍隊!


    *******


    *******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在史實裏,幕府是老老實實地交了10萬英鎊的賠款,才順利地渡過此劫。雖然避免了戰爭,但是財政幾近破產,幕府治下的百姓們越發窮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漱夢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漱夢實並收藏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