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朕是仁慈的


    兩人本來就要接著往下說,可聽了李乾的話後卻紛紛一愣,猶如見鬼一般望著皇帝陛下。


    讓蔡京自己請辭?


    陛下莫非在開玩笑?


    這一刻,兩人不約而同地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疑惑。


    “陛下,蔡京此人權欲心甚重,且為良知泯滅之輩。”


    嚴嵩忍不住沉聲提醒道:“若貿然令其得知謀劃泄露之事,恐非但無法嚇退此人,反倒會助長其氣焰,令其行狗急跳牆之舉。”


    “若再鬧出些風波,恐怕於前線戰事不利。”


    眼下的局勢差不多已經明朗,隻要朝廷的大部分力量聚集在一起,任憑蔡京有通天之能,恐怕也難逃一個黯然收場。


    剩下的就是瓜分蔡京留下的遺產。


    但這份數額龐大,收獲豐富的遺產究竟要如何分配,也是個問題。


    誰都知道,如今的朝局需要的是穩定,不可能剛除掉蔡京,就再掀起一場爭奪尚書仆射、侍郎等等諸多官位的爭鬥。


    所以在蔡京倒台的過程中,誰出力大、誰出力小就成了一種分配的依據。


    方才和珅與嚴嵩爭著搶著要打前站,就是為了能在後續的分配中獲得優勢。


    “朕自然知道蔡京秉性如何。”


    李乾搖搖頭:“但如今冀州危急,朝局已經經不起太大的動蕩。”


    他本來也想利用蔡攸和蔡卞,以掀起一場朝局鬥爭的激烈方式,先將蔡京的部分羽翼減除掉,削弱其力量,最後再名正言順地將其處置掉。


    但方才的那封軍報卻讓他改變了注意。


    無他,那樣做實在是太慢了。


    而且一旦起了爭端,蔡京肯定會有所警覺,說不定就會再做什麽喪心病狂的舉動,幹擾冀州的戰事。


    所以,李乾決定直接將蔡京解決,隻要他沒了,剩下的蔡黨便會群龍無首。


    就如上次蔡京被封鎖在貢院中那時一樣,雜亂不堪,被一一清理掉。


    看似非常不錯的想法,但李乾之前之所以一直沒考慮此事,就是因為這麽做不僅風險大,甚至還有可能留下不小的後患。


    但眼下已經是當斷則斷的時候了,否則必受其亂!


    “可是陛下……”


    兩人欲言又止,不明白皇帝陛下究竟掌握了何等底牌,竟然有這等底氣,可以讓蔡京那個老王八自己請辭?


    他們不明白,兩人在滎陽的這段時間裏,京城裏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二位卿家不用擔心。”


    李乾暫時不打算和他們說什麽,隻是道:“朕也是念在蔡京為朝廷效力多年,願意給他一個機會。”


    說著他幽幽歎了口氣:“畢竟也是朝廷的老臣,即便是最後下場不好,朕也願意給他留下最後一點體麵。”


    我信你個鬼……


    和珅嚴嵩兩人暗中腹誹,但麵上卻不敢表現出來,而是一副大受感動的模樣:“陛下實乃仁聖之君,恕照四海,臣等敬拜。”


    “行了,不必再多禮了。”


    李乾擺擺手:“朕願意給蔡京一個機會,就看他願不願意把握住,若他還是執迷不悟,不肯認清現實……那也怪不得朕了。”


    和珅當即俯身迴道:“若蔡京還不願迷途知返,那此人便真是十足的十惡不赦之輩了,臣即便縱九死之身,也要為陛下前驅,攘除此賊。”


    嚴嵩也馬上就要表一句態,但又被李乾打斷了。


    “好了,不管成與不成,二位卿家都要好好關注著朝中局勢,切莫讓人趁機鬧出亂子來。”


    李乾看著這兩人頓了頓,隨後又挪開麵前的飯碗,向老太監要來紙筆,在兩張紙上分別寫下十來個名字,分給嚴嵩、和珅兩人。


    “這些人雖不在京中任職,但都是與蔡京關係極其親密之人。”


    李乾盯著他們二人,沉聲道:“等蔡京折戟的消息傳開,其中必然有些人還不死心,打算負隅頑抗。二位卿家要讓人盯緊他們,莫要令其在地方上鬧出亂子來。”


    嚴嵩、和珅紛紛拿著手中新鮮出爐的名單,開始打量起來。


    越是看,兩人越是吃驚。


    其實誰和誰結黨這種事兒,在官場中也不是什麽大秘密。


    因為能結成一黨的人大多都沾點關係,同鄉、同窗、同年、同門……還有老師門生、恩主、親戚、老上司、老下屬等等。


    撇去這些之外,還有一些隻是單純政見相同的人結成的黨羽,不過在眼下的朝局中這種關係比較少見。


    因為政見這種東西往往牽涉到理想、信念,而如今的朝廷裏具備這種東西的人可不多……


    不過不管是高端的結黨還是低端的結黨,結黨的雙方都離不開親自相處一段時間,至少要對對方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同這個黨派的人相互有些了解,才能結成黨。


    循著這個規律下去,就能找出蔡京的大部分黨羽了。


    至於那些沒見過一麵就去上杆子攀附的人,就屬於牆頭草,不足在意。


    今日他們能覬覦權勢投到蔡京門下,明天蔡京不行了,他們就能立即轉投他人。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皇帝陛下給出來的這份名單實在是有些深入……其上的好幾個人甚至連他們都不知道。


    這份名單又是怎麽來的?


    總不可能是皇帝陛下讓欽天監的人算出來的吧?


    李乾打量著兩人的表情,又淡淡地道:“朕為你們圈出來的那些人天性惡劣,與蔡京同流合汙已久,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些害群之馬繼續在朝中任官了。”


    “至於剩下的人……隻要他們肯誠心悔過,與蔡京劃清界限,那不妨就給他們一個機會。”


    和珅與嚴嵩急忙從驚訝中迴過神,拱手應道:“是,陛下。”


    有了這麽一出,這次他們算是相信皇帝陛下有可能單槍匹馬地讓蔡京黯然收場了。


    “行了,朕要吃飯了。”


    李乾又開始對付起了桌上的飯菜:“二位卿家盡快著手去辦此事吧,留給你們的時間不多了。”


    兩人一下子聽懂了李乾話裏的意思,當即行禮道:“是,陛下。”


    走出紫微殿後,迴想起剛才的對話,兩人猶覺得有些驚訝。


    皇帝陛下究竟要如何讓蔡京自己知難而退?


    嚴嵩眉頭緊鎖,不管皇帝陛下能不能達到他的目的,嚴黨之前所做的那些準備也全都被打亂了。


    眼下還不知他那計劃會有怎樣的效果,這樣一來,變數又增加了……


    心中想著這些繁瑣的事情,嚴嵩眼角的餘光卻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猛然抬起頭向身側望去,卻發現和珅正探頭探腦的往他腰側看。


    嚴嵩眉頭一皺,順著和珅的目光向下望去,卻發現自己手中正拿著方才皇帝陛下給的那份名單。


    走在路上,風一吹,素竹紙輕輕搖晃。


    嚴嵩一愣,當即大怒,猶如觸電一般把手中的紙收了起來:“你幹嘛?”


    皇帝陛下給他們的這個名單可不是任務,而是大好處。


    這封名單上的官員有好幾個都是必須要替換的,他們可以罷免這些人,在重新選官的時候,自然也更有機會換自己的親信黨羽上去。


    除了必須要替換的,還有就是那些隻要肯誠心悔過,就能留在原位的。


    當官就如新娘子入洞房,必須得上麵有人。這些官員丟了蔡京這麽個大靠山,自然要在朝中再拜一座山頭……


    那和珅、嚴嵩兩人就可以借著先知先覺的優勢,把他們收入麾下。


    所以說這根本不是任務,而是好處。


    如今和珅偷瞧了他嚴嵩的好處,這讓他怎能不生氣?


    和珅被他甩了臉色,沒得看了也不氣惱,嘿嘿地笑著道:“嚴相這麽認真作甚?”


    “本官不過是想看看,陛下給你的和給我的是不是一樣的?”


    嚴嵩看著他這張眯著眼兒笑的胖臉,氣的牙根癢癢:“那和大人看完了沒有?是不是一樣的?”


    “還沒看完,還沒看完。”


    和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笑嗬嗬地道:“嚴相不若再把它拿出來看看。”


    嚴嵩咬著牙,非常想把袖子中的紙張拍在和珅的胖臉上。


    但眼角的餘光又注意到了周圍的宦官和值守的羽林衛,隻得深吸一口氣,強壓住這股衝動。


    “剛才和大人已經看了在下的,這次不如讓我看看你的?”


    和珅自然不肯,胖臉當即一板:“嚴相,是不是一樣的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盡快辦好陛下吩咐的事。”


    “陛下都說了,留給你我的時間不多了,還請嚴相顧全大局,莫要在這等小事上耽擱了。”


    說完就要往前走,但嘴角壓不住的笑容卻暴露了他的心情,一副占了大便宜的模樣。


    嚴嵩更是暗暗咬牙,向來都是他占和珅的便宜,這次竟然被這胖子反過來占了便宜,這比丟了二兩銀子還難受!


    “讓我看看!”


    ~~


    殿外發生的事自然瞞不過李乾,不過聽完老太監的匯報,他也隻是笑了笑就過去了。


    沾點便宜吃點虧都無所謂,他還不至於像調解小孩子打架一樣,什麽都管。


    “大伴,你讓人去翰林院傳諸葛修撰。”


    既然決定要提前把蔡京扒下來,那還得讓諸葛亮幫忙在把計劃查缺補漏,完善完善才行。


    越是接觸,李乾就發現諸葛亮這位大才是真的不負其千古名相的名聲。


    尤其是在大局觀方麵,簡直是拉了李乾好幾條街。


    此外,最讓李乾不解的是,他明明是初入官場一個月,但對於其中的彎彎繞繞卻看得非常清楚。


    尤其是李乾偶爾以奏章中的內容旁敲側擊的問他時,諸葛亮總是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出非常恰當的迴答,將各種官場、朝廷中特有的細節把握的非常到位。


    這種東西不入朝做官幾乎是接觸不到的,也就是說,諸葛亮可能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就飛快地學會了這麽多東西。


    或者說根本就不用學,而是無師自通了。


    這種天賦就讓李乾羨慕的眼珠子發紫了,想他辛辛苦苦批了快一年的奏章,更是在秦檜的指引下吃了不少教訓,才把那些東西體悟的差不多,勉強不被下麵的官員們糊弄了。


    可諸葛亮卻隻是花了這麽點時間,效果居然比他還好的多,這也太讓人不平衡了。


    不過李乾也沒太妄自菲薄,正常人拿自己和諸葛亮比還是多少有點自找不自在了,而且李乾占優勢的地方是創新性、跳出窠臼的思維。


    諸葛亮則是從小到大勤學不輟,讀過的書籍更是浩如煙海,這是人家幾十年的積累,如今厚積薄發出來了。


    沒經過官場熏陶,並不代表沒看過曾經曆代官員們的奏章,皇帝的詔令、臣子們的應對等等。


    這種東西還是科舉中的考試科目,隻不過不如四書五經重要。


    有的考生隻是胡亂學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但如諸葛亮這樣的人卻真是學到了精髓。


    對此,李乾心中也暗暗給自己打氣。


    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從曆史中可以知道的不僅是得失,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如果知道前麵的皇帝們是如何批奏章的,對好的情況如何迴應,對壞的情況如何迴應,比如一縣之地遭遇旱災,該不該開倉放糧?這個地方出現了亂匪,又該如何去剿……


    看完這些,就能給李乾帶來很大的啟發。


    此外,李乾還能從這些迴應的結果中學到很多東西,如果提前知道這樣迴應是錯誤的,會帶來不好的後果,他就可以提前避開這種選擇……


    心裏想著後續的學習方向,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了將近兩刻鍾。


    老太監走上前來道:“陛下,諸葛修撰已經到殿外了。”


    李乾迴過神:“請他進來。”


    不管何時見到諸葛亮,他身上仿佛都帶著一股自信,連帶著李乾也被沾染上了幾分信心,對接下來的計劃更有把握了些。


    其實之前兩人早就確定好了大概方向,對於皇帝陛下突然要變卦,加快節奏這件事,諸葛亮起初還是不怎麽理解的。


    但當他知道了延平鎮失陷之事後,沉默了良久,也察覺到了事情的緊迫性。


    李乾又同他詢問了一些細節上的事,這才敲定了整個計劃。


    現在,隻剩執行。


    (本章完)


    /68/68083/20941973.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麽當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刁民竟敢害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刁民竟敢害朕並收藏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麽當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