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軋軋,頂著一陣陣寒風而行。


    車廂中的溫度比外麵好不到那裏去,但坐在這車裏的要麽是壯漢、要麽是稍微練過的人,怎麽也不會在乎這點寒冷。


    李乾依舊在笑嗬嗬地安撫著鄭冠。


    實際上,鄭家這麽一個強力的臂助,誰見了不眼饞?蔡京定然也眼饞的緊。


    隻不過,邀請有邀請的招攬法,不邀請也有不邀請的招攬法。


    蔡京對他的招攬便是後一種。


    如今鄭冠已經得罪了蔡黨之一的禮部右侍郎,宋喬年。


    而會試又稱春闈、禮闈,因其是禮部主辦,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禮部在其中的分量是多麽重。


    如今所有人,包括鄭冠自己,都定然以為他這個會試肯定過不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蔡京在會試中將鄭冠取中,那必然會形成強大的落差感。


    眾多考生們肯定會稱讚他蔡京蔡大人海納百川,不計前嫌,愛護後輩……他在士林中的評價將會更上一層。


    而原本沒有希望的鄭冠驟然中試,異常欣喜,肯定也會非常感激蔡京,或許就會因此投入到他的門下。


    而且就算不如此,之後的鄭冠也很難再跟蔡京站在對立麵上。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鄭冠是他蔡京不計前嫌取中的,蔡京對鄭冠也有知遇之恩。


    這種情況下,若鄭冠還公開和蔡京作對,那別人會怎麽想他?


    士林風評會不會說他是個忘恩負義的人??


    所以,隻要蔡京在會試中提拔了鄭冠,這就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但經過李乾這麽一攪和之後,就不是了。


    鄭冠再無感激蔡京、投入其門下的可能,而是把這筆恩情記在了李乾頭上。


    這一招妙手不僅截胡了蔡京,還收獲了鄭冠一個大人情,簡直是一箭雙雕。


    而且鄭冠還是鄭家人,李乾要想攪黃了鄭觀音和李建成的親事,正可以讓他幫忙。


    不得不說,真是贏麻了。


    不過,截胡蔡京這件事兒,算不算一種變相的牛頭人呢?


    蔡京不計前嫌,取中鄭冠,而鄭冠卻感激李乾。


    如果牛別人,李乾心裏多少還有點愧疚感,但是牛蔡京……隻能說那沒事兒了。


    馬車內的氣氛無比熱烈,拒絕了鄭冠要給錢的想法,李乾又叮囑他,千萬不要把消息泄露出去。


    最好還是依舊和原先那樣,對外人說自己考不上。


    “李兄你放心,我都懂!”鄭冠嗬嗬地笑著:“不管如何,這種事兒都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的。”


    李乾笑眯眯地點點頭,他主要是不想讓蔡京知道。


    等會試放榜之後,再把消息散出去,說鄭冠能中進士,其實是和珅為他說了請,讓蔡京不要卡著他。


    那時候鄭冠也就不必受那些亂七八糟輿論的困擾,隻有到那時候,他才更能知道這個人情的珍貴之處。


    至於和大人為何要幫鄭冠說情……


    外麵的說法的可能會眾說紛紜,要麽是鄭冠使了錢財,要麽是和珅在滎陽賑災的時候,與鄭家交好,鄭家人請他這麽做的……


    但隻有鄭冠和顏真卿知道,這是李乾幫他的忙。


    隻可惜,這樣的法子不能經常用。


    李乾倒是知道,那四個文官首領之間,也是有些個陰私交易的。


    就比如在這會試上,這次我主考,下次就是你主考,大家輪流著來,每次有什麽忙也就幫一幫了。


    比如說這次我有什麽親戚、朋友、黨羽要會試,剛好輪到你主考,你得幫忙過了才行。


    要是這次你卡我脖子,下次我不整你?那樣誰也討不了好。


    聰明的文官們自然不會互相拚個兩敗俱傷,而是選擇你幫我,我幫你,大家精誠合作。


    所以,往常隻要打過招唿的人,一般就能過會試。


    但這樣的名額也不會的太多,每個人一般也就一兩個而已,要不然李乾非得讓和珅把他心念的那些人都填進去才行。


    車廂中,鄭冠仿佛放下了什麽心事一般,也同另外幾人有說有笑起來。


    被李乾幫了這麽大的忙,他雖然麵上沒說什麽,可卻像是牢牢地記在了心中,對李乾的態度也更加親密起來。


    馬車在寒風中漸漸減速,前方也傳來了一陣陣喧嘩聲。


    “老爺,到會館了。”車夫的聲音從前方傳來:“就是這兒好像出了點亂子。”


    “出了亂子?”


    正在同鄭冠談笑的呂布一愣,率先下車,左右看了看沒事兒之後,這才轉頭對車裏道:“老爺,好像是有幫舉人圍在外麵看熱鬧。”


    李乾早就從窗戶裏看到了圍在豫州會館門口的一小撮舉人,心中也有些好奇,跟著鄭冠、顏真卿兩人下了馬車。


    會館這東西,其實大乾各地都有,但用途不一。


    其他地方的會館都是商用,大多為單獨商人、商會或者同鄉商人出資建設,為的就是商人們之間相互交流感情,談生意的地方,相當於李乾前世的俱樂部之類的。


    這一類會館通常以商會的名字、或者地方命名,比如說聚通會館、洞庭會館等等。


    但唯獨京城這邊的幾個會館用途不同。


    每次春闈之前,大乾各地都會有舉人進京,而這些會館就是無償提供給舉人們住宿用的,一般是由當地的商人,或者各諸侯國出資集建,比如說什麽豫州會館,齊會館等等。


    而驅使他們這麽做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給自家的舉人老鄉們提供一個更好的休息環境,防止因為別的亂七八糟的原因,致使會試發揮失常。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也太小題大做了,那些人是不是有錢沒處花,才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北買地,花這麽大功夫建會館,無償地幫著那些同鄉。


    有這想法的人可能不知道進士的重要性,和大乾人的地域抱團性。


    進士為何?如今滿朝的文官、地方上的主政者,幾乎都是科舉一途出身,而科舉的最終點,就是進士。


    也隻有進士,才具備踏入最高廟堂的資格。


    一個地方進士數量的多少,就直接決定了未來這個地方在朝堂上能發出多大的聲音,能謀取多大的利益。


    這年頭兒交通不便,一個人一輩子也不見得能跑出去多遠。


    正因如此,從同一個地方出來的人麵對外人時,就格外具有親切感,同鄉之間的抱團的現象也更加厲害。


    從前的大乾朝堂上還有齊黨、楚黨、徽黨等等同鄉官員抱團而成的黨派,隻不過後來因為某些原因,這樣的黨派漸漸消弭了。


    但即便如此,每個地方的百姓、商人還是盼著自己當地能多出進士。


    這不僅是榮譽感的問題,還代表著切切實實的利益,進士官員們會反哺家鄉,努力地為家鄉的父老謀福利。


    就算你不主動謀福利,也有許多其他隱形的好處。


    就拿最直白的來說,嚴嵩出身於分宜。


    他在朝中任左相時,分宜的知縣、郡守定然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們絕不敢在左相大人的老家肆無忌憚、魚肉百姓。


    這不就相當於百姓的生活變相地上了一個台階嗎?


    李乾也知道一個很經典的例子,還是前世的改革家張居正,他未曾入內閣時便看到了明朝的漕運弊病,曾好幾次提出過要將漕糧海運,緩解朝廷壓力。


    但他入了內閣、當了首輔,有能力辦成此事之後,就決口再也不提此事,甚至還出手打壓堅持漕糧海運的官員。


    原因便是,想要在海上運糧,河上的漕船太小,必須要經得住風浪的大船才能走海路。


    但造大船就得要大木材,當時全國隻有張居正的老家——湖廣適合取用大木,但要那麽砍樹、再將樹木運出省,必然會極大地勞民傷財,讓百姓多服徭役,苦不堪言。


    再加上當時漕運集團的阻力等等,張居正便打消了海運的想法。


    想想便知,若換一個別的地方出身的、手段強硬的首輔,必然不會在意你湖廣百姓的死活,由此可見,在朝中有個位高權重的同鄉是多麽重要。


    這還隻是對地方的好處,對諸侯國來說,其中的好處更是數不勝數。


    有了這些好處,他們怎麽可能不熱衷幫助同鄉的舉人?


    李乾邊想邊走,不一會兒幾人就來到了人群的外圍。


    即便是大冬天,依舊有許多舉人套著拉風的圓領黑綢袍,彰顯著自己的身份,當然黑綢袍下麵肯定還要套棉衣的,要不然就真是“要風度不要溫度”了。


    “這位兄台,裏邊有啥熱鬧事兒?”


    外麵的圍觀的一個舉人被鄭冠扒拉過來,臉上的熱情和嘴角的笑卻肉眼可見地冷化下來。


    可他見到鄭冠的臉時,卻直接一愣,似乎是認出了鄭冠:“你莫不是鄭冠?鄭兄?”


    “是在下。”鄭冠越過他好奇地往後麵打量了一眼:“兄台,不知這裏麵發生了什麽事兒?”


    這舉人似乎是京城的舉子,又認出了後方的顏真卿,麵上的冷淡又火速融化,燃起了熱情的笑。


    “不是別的什麽大事兒,就是今科的豫州解元來了,正巧和人杠上了,這不來湊熱鬧看看嗎?”


    “杠上了?”


    李乾頓時來了興趣,忍不住問道:“和誰杠上了?”


    那舉人雖不認識李乾,但見他能同鄭冠、顏真卿同行,而且還隱隱為首,卻不敢懈怠,急忙迴道:“好像是蔡大人府上的一個管事。”


    李乾點點頭,原來是這麽有話題性的事兒,怪不得這麽多人都圍在這看。


    他們談話的時候,會館裏麵也隱隱傳來一陣憤怒的喊聲:“你知道你在做什麽嗎?姓包的,相爺三番五次地來請,你不要不知所謂!”


    從大門前擠進去,李乾順勢向內望去,遠遠見到一個穿著黑錦棉袍的中年男子正氣的臉通紅,在一座單獨的小院前氣的直跳腳。


    但真實情況也和旁邊那舉子所說的也有幾分出入。


    這不是兩人杠上了,而是這管事單純的怒不可遏。


    包拯似乎就住在那小院子裏,但此刻院門緊閉,根本沒有要理會他的意思。


    門外還有兩個豫州會館的管事人物,此刻正急的滿頭大汗,幫著蔡京府上的管事叫門吧,似乎對不住裏麵的這位解元。


    而且幫著外人對付自家舉人,萬一傳出去,名聲臭了,可就沒人敢來他們這兒了!


    可要是反過來勸這位蔡府管事離開,他們又沒這膽量。


    就算不提蔡京蔡大人的權勢、黨羽多麽多麽牛逼,他還是今科會試的主考官呢!


    要是得罪了蔡大人,萬一人家針對起你豫州的考生來,誰擔待的起?


    “包拯,你太無禮了!”


    那蔡府管事漲紅著臉,又氣衝衝地砸了兩下門,但裏麵還是一聲不吭。


    他怒極而笑,看樣子恨不得把牙都咬碎了,轉身對後方的一眾學子高聲叫道:“諸位,你們都看見此獠究竟是多麽無禮了吧?”


    “我家大人派我來請他做客,隻有頭一次來時見到了他的麵兒,他推脫說要複習經義,備考會試,不便出門,我當時還信以為真了!”


    “後來我一連來了三次,態度誠懇地邀請他,這已經是第四次了,可此人卻無禮到連麵都不出來見!”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那管事恨恨地轉身望了一眼緊閉的院門:“就這種無禮之輩,還想考上進士?”


    說罷也不顧兩個會館管事哭爹喊娘般的勸阻,噔噔地踏著步子,排開人群,氣衝衝而走。


    見他走遠,在場的舉人們紛紛開始議論起來:“這位包解元,未免有些太……太死腦筋了吧?”


    “是啊,這時候還複習什麽經義啊?去蔡大人府上拜訪一次,不比什麽經義都管用?”


    “唉,真是想不開,得罪了蔡大人,這下估計再怎麽複習,都沒用了……”


    舉人們紛紛歎氣,大家不隻是看衰包拯,同時對他的觀感也很複雜。


    京城中的舉子,有多少人想進蔡大人的府上拜會都沒門路??


    可他倒好,除了第一次,後麵這幾次連麵都不見,真是……讓人不得不服。


    “你們懂什麽,人家包解元這叫為人正直!會試之前不見主考,此乃避嫌也!”人群中突然傳出這樣一道聲音。


    李乾抬頭望去,發現說話的是一個約莫二十來歲,身著青衣絹布棉袍、頭戴貂裘帽子的年輕舉人,約莫二十來歲,正昂首望著方才說話的那幾個舉人。


    不隻是李乾他們,在場的所有舉人幾乎都轉頭望了過去。


    如果這些舉人已經經過了十幾年,幾十年的官場沉浮,他們可能會對此發出一聲嗤笑,年輕人,你還太嫩了。


    但如今他們還隻是嫩生生的小舉人,心中還保留著禮義廉恥這種東西。


    所以這些舉人隻是看了一眼說話的人,便羞愧的臉上發紅,三三兩兩的掩麵而去了。


    李乾也隻是看了他一眼,便望向包拯小院的大門,無奈道:“看來今天咱們是夠嗆能見到這位包解元了。”


    看包拯這架勢,根本就是不想見客、不想被打擾的啊!


    呂布也不想吃這閉門羹,望著大門躍躍欲試地道:“老爺,要不我去把這門踹開?”


    “算了。”李乾無奈擺擺手。


    蔡京府上的管事那麽牛筆哄哄,那麽不是人,都沒強踹人家的門,要是自己讓呂布去踹了,豈不是說明自己比蔡京更不堪?


    不過他除了無奈之外,還有幾分擔憂。


    果然和李乾想的不錯,以包拯的性格,他根本就不會甩蔡京那些人。


    可蔡京那邊怎麽辦?他的會試要怎麽辦??


    難不成真的眼睜睜地看著他落榜?


    李乾知道,若包拯這種人都在當朝權貴的打壓下,被迫落第,那天下間敢於直言的正直之人將會越來越少。


    大家都知道,保持正直,就會被打壓,而諂媚逢迎,就會有光明的未來。


    時間一長,人們會如何選擇也就知道了。


    到時候一代又一代,敢於直言的人都被打壓下去,爬上來的就都是些隻會無恥鑽營的人了。


    皇帝身邊都是這種貨色,這不是亡國的先兆是什麽?


    他幽幽歎了口氣,包拯隻是一個縮影,或者說一個代表性人物。


    李乾覺得,自己必須要保住這些不畏強權,敢於直言的人。


    “拜訪不到便迴去吧。”


    顏真卿在一旁感慨地看了一眼緊閉的大門,仿佛受到了什麽刺激和啟發:“同是解元,這位包兄就如此勤奮,會試在即也絲毫不急躁,而是獨自在房中溫書。”


    “倒是我,近來卻有些鬆懈了。”


    他搖頭感慨道:“實在不應該啊,還是應當速速迴去溫書才對。”


    鄭冠也被激起了奮鬥心:“你們兩個解元都如此,那我就更不能落下了!”


    他現在已經有了中試的希望,自然要重視起來。


    李乾有些傻眼,隻得也跟著幹笑道:“既然你們都這樣,那我也要迴去溫書,打磨文章了,等三年之後再考。”


    ~~


    另一邊,氣衝衝迴去的蔡府管事向蔡京蔡大人稟報了這事兒。


    蔡府,書房中,管事本以為蔡京會怒氣衝衝,直接把那不知死活的混賬黑小子直接“封殺”掉。


    可沒想到,蔡京隻是揮了揮手,說了句知道了,就沒了下文。


    管事自然不敢質問自家老爺,躬了躬身子便自行告辭。


    待他離開後,臉色發黑的宋喬年豁然站起身,怒氣衝衝地來迴踱步道:“反了,反了!真是反了!”


    “這些舉人們當真是太無法無天了,真以為考上了舉人,就能上天了嗎?”


    他砰砰地拍著側方的四角長方紅木桌,忍不住怒道:“這個包拯、顏真卿,還有那個叫鄭冠的,有一個算一個,統統都滾迴老家種地吧!”


    “連舉人的功名都不給他們留!”


    革除舉人的功名,禮部確實有這個權力。


    蔡京沉默了片刻,緩緩歎了口氣:“不要這麽衝動,仙民。”


    “會試作為國家的掄才大典,自然要公平公正,豈有借此打壓異己,培植黨羽的道理?”


    宋喬年被噎了一下,麵色如吃了個死老鼠一般,但還是拱手道:“下官知道了。”


    蔡京搖搖頭,站起身來:“會試確確實實該提上章程了,今日老夫就進宮一趟。”


    宋喬年這才一喜:“大人出馬,必定馬到成功。”


    蔡京輕輕搖搖頭,對書房外的仆從喊道:“備轎。”


    “是,老爺。”仆從的高喊聲傳來,隨即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遠去……


    之前嚴嵩、和珅在的時候,蔡京進宮的次數還要多一點。


    可如今這兩貨都走了,蔡京先是和秦檜擺開架勢打了次對台,近來又和皇帝陛下暗戳戳地杠了一次,兩邊都有了矛盾,所以進宮的次數便少了很多。


    這次他入宮,也不是為了找秦檜或者李乾的,而是去了尚書省,禮部。


    蔡大人身著緋色官袍,頭戴一頂厚厚的烏帽,身上還披著一件赤紅色的貂裘大氅,頂著風,來到了禮部衙門之外。


    其實要說冷,也算不得最冷的時候,而且京城這邊的風也不是很大。


    而且按理說肥胖的人有脂肪禦寒,不怎麽怕冷。


    隻不過蔡大人的情況特殊,身子骨兒比較虛,所以能多裹的話,就盡量多裹一件兒。


    會試雖然隻有一處考場,但其麻煩程度卻要比鄉試多得多。


    所以從會試的前幾個月開始,禮部就要陷入連軸轉的日子,日日不休,996見了都要流淚。


    所以,當蔡京蔡大人踏入禮部的衙門時,來來往往、神色匆匆的書吏竟無一人注意到他。


    跟在蔡京身後的一個吏員麵露不滿之色,就要開口,但卻被蔡京及時製止。


    直到兩人快走到樓梯口時,才有人注意到他們倆,這才有驚唿從人群中傳來。


    “蔡大人?”


    “蔡朝端?”


    一聲聲驚唿從諸多禮部吏員口中傳來,隨後這些人紛紛見禮,而且這邊的驚唿聲似乎也驚動了其他在值房中的官員,一陣陣急促的腳步聲向著這邊趕來。


    蔡京對他們和善一笑,有些無奈地開口道:“何必如此見外?”


    “咱們禮部這陣子最忙,我本來想悄悄進去,不打擾你們,這些繁雜禮節就算了吧。”


    禮部左侍郎司馬光今日也剛好在衙,正跑出來時就聽到蔡京這麽一嘴,心中頓時無語起來。


    您老穿的像個大紅蛤蟆,從衙門裏大搖大擺地走過去,這能叫悄悄進去?就這樣誰看不到您?


    不過雖然這麽想,他還是快步上前,拱手到:“下官見過蔡大人。”


    “不必多禮。”蔡京笑嗬嗬地托起他的手:“今日我來找大宗伯有事相商,你們忙你們的就行。”


    “都迴去吧,都迴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麽當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刁民竟敢害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刁民竟敢害朕並收藏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麽當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