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荀攸認同吞並上庸的提議,劉璋並無意外,蓋因天下大亂,四海不寧,當下除卻基本的道德準則需要遵守外,至於他事,就看己方的拳頭硬不硬,比起友方或敵方大不大。


    荊州牧劉表一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垂垂老矣,坐守而已,說難聽點就是一條守戶之犬,既無遠圖,也沒有什麽折騰的能力。


    所以劉璋不必顧忌劉表的態度,可以直接揮軍吞並西城、上庸、房陵三縣,將上庸之地吞入口中,咽入肚中。


    當然,作為盟友來說,劉璋吞並下上庸,並不意味著他對荊襄之地有所圖謀,不管怎麽說,背後給盟友捅刀子的事情,他是做不出來的。


    太下作了!!!


    籌畫已定,接下來具體吞並上庸的事宜,劉璋交給了荀攸,讓荀攸擬定一份方案,著令鎮北將軍、漢中太守黃權去執行。


    建安六年,二月,南鄭。


    在草長鶯飛的二月天,去歲冬季降下的冰雪大半消融,化作了絲絲水珠滋潤起了大地,惟有牆角堆積起來的積雪,到如今還未融化徹底,還需時間和烈日去一點點消磨。


    漢中太守黃權,在收到長安遞來的一封文書後,他召集起了漢中的文武臣子,準確宣讀長安傳下來的命令。


    不多時,成公英、閻行、陰溥、李休等人匯聚在了南鄭的縣寺當中,依著身份地位入席,而後靜候人員到齊。


    等待文武人員齊備後,黃權宣讀了長安的命令:“秦王有令,著我等順漢水而下,將上庸之地從張魯手中接收下來……至於張魯,其人將前往長安居住,為秦王府從事。”


    “早當如此了。”陰溥感慨了一聲,對於近在漢中咫尺的上庸之地,他很早就認為應當拿下,不應該放任張魯盤踞在上庸。


    隻不過前麵的時候,張魯還沒有歸降的意願,陰溥的想法就需要動刀動槍,不如現在張魯願意歸降,他們隻用帶兵去接收而已,用不上動刀動槍。


    列席的李休聞言,他麵色含喜,看上去有些開心,早先年於張魯麾下擔任軍司馬的他,雖是因故歸降了秦王劉璋,但他對張魯的知遇之恩還是有些感激的。


    而今張魯有意歸降秦王,就不用他這位舊臣去和張魯廝殺拚鬥,自是不免讓李休開懷在心,更何況張魯歸於秦王麾下,得以安享,他由衷的為張魯這位舊主感到高興。


    成公英和閻行聞言隻頷首表示明白,作為反賊韓遂麾下的臣子,他二人自投效到秦王麾下,一直以來是寡言少語,勤勤懇懇做事,上麵交代什麽,他們就執行什麽。


    接下來,就是行軍向著上庸,去接收西城、上庸、房陵的事宜。


    由於漢中方麵,黃權很早就做好了侵吞上庸的準備,舟船、甲胄、軍械一應俱全,至於糧草輜重,少經兵災的漢中戶口充實,糧草方麵自是也不缺的。


    於是,隻在接到長安命令的第三天,作為先鋒的李休就領著麾下部曲開拔,向著上庸而去。


    至於為何由李休擔任先鋒,蓋因黃權考慮到李休之前侍奉過張魯,有個兩邊都能說上話的體己人,從張魯手中接收上庸的事宜,就當一帆風順了,不至於因為兩邊往來交流不暢,導致接收上庸一事失措。


    就在漢中這邊發兵的時候,上庸方麵,張魯一一理清了西城、上庸、房陵三縣的戶數、丁口、庫藏的錢糧、在冊的兵丁數等等等等,做好了被漢中太守黃權接收的準備。


    “兄長,當真要棄上庸之地,往長安而去嗎?”張衛,張魯之弟,他對歸降劉璋一事還有些不太情願,畢竟他們是被劉璋從漢中驅逐,流落到的上庸。


    可如今自家兄長張魯竟是要歸降劉璋,讓張衛情感上既不情願,動作上也不願接受。


    正在清點厘清庫藏的張魯,他麵色輕鬆,仿佛卸下了千鈞的擔子,麵對身側張衛的問話,他笑了笑道:“自是當真,如今漢中太守黃權不日就到,你我大小家當又收拾齊全,如何能做得假。”


    “可…”張衛有些情急,他瞧著張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追問一句道:“若是棄上庸而居長安,日後你我兄弟就要看劉璋的眼色行事,何如在上庸割據一方來的快活。”


    張魯搖了搖頭,他望著有些憤憤不平的張衛,反問道:“以西城、上庸、房陵三縣區區萬餘人馬,可否能擋住蜀軍?以你我兄弟的才具,可是秦王的敵手?以我帳下之文武,比之秦王麾下文武,可有能比及者?”


    張魯一個問話接著一個問話,張衛在一個個問話中逐漸沉默了下來,他有心爭辯,可張魯所言乃是事實,而事實就是事實,容不得他去詭辯,詭辯成功也沒有什麽意義。


    “所以。”瞧著沉默的張衛,張魯笑了:“即是不敵,早降晚降都是歸降,而早歸降者,能拿到的封賞多,晚歸降者,能拿到的封賞隻怕就少了。”


    “為家族計,為天師道計……”張魯頓了頓,而後繼續言道:“為老母計,今宜早降秦王,不然等到蜀軍攻伐上庸,臨陣而降,你我將不得禮遇也。”


    “可是…”張衛一時間沒有說話後,忽的想到了什麽,他開口道:“兄長為何要歸順劉璋,而今宇內英雄,有河北袁紹,中原曹操,皆是禮敬賢士,愛慕遠人,兄長緣何不歸順他人,反倒是歸降秦王劉璋這位同我們有舊怨的人。”


    張魯聞言,他露出狡黠的笑色,一雙敦厚的眉毛拉的細長了起來:“就是因為你我同秦王有舊怨,所以更應該投效歸順秦王。”


    “嗯?”張衛不明所以,神色惑然了起來。


    “我等同秦王有舊怨,天下皆知。”張魯為愚蠢的弟弟張衛剖析道:“如今我們歸順秦王,給了秦王一個樹立典型的機會,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他秦王不是念舊怨的人,而是一個寬宏仁德之君。”


    “我等即是早降,有獻上上庸三縣之功,又可作為一張招牌為秦王增添光彩,秦王定當禮遇你我,倍加賞賜,你我此生將大享富貴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季漢劉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花家的太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花家的太歲並收藏三國:季漢劉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