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迴頭一看,這人是韓老將軍家的老二的獨子韓卓,父親戰死,他被舅舅押著去國子監上過學。
那段時間剛好是顧清的同僚告假她去國子監助教的時候,所以這聲夫子,倒也不算喊錯。
“韓二,我這一去可不知多久才能迴來,可不是出城郊遊啊。”顧清實在是不想帶上他。
這家夥在國子監的時候可是個小魔王,連顧清這麽好心態的人都被他氣到過。
他平日裏不學兵法也不學那種文人風雅之事,整天就是舞槍弄棒,總想離了京城效仿那前朝的遊俠兒。
在國子監時,就纏著顧清給他畫那些演義裏的英雄好漢。
因為他給的錢多,顧清還真給他畫過幾次。
隻不過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這家夥就不怎麽跟她來往了,反倒一見到她就避開,讓顧清想掙點外快都掙不到。
“我知道的,就是因為這樣我才要跟你出去嘛。我已經跟舅舅說了,是去護衛你的,順便跟你學畫畫,他已經同意了。”
“張大人居然能同意你?”顧清有些不敢相信。
“因為我那表弟開蒙了,他自然是沒時間管我了唄。”韓卓這話也不知道是悲是喜。
“那也不行,你這種嬌嬌公子,我們出去還不知道誰照顧誰呢?我的錢可請不起你這樣的護衛。”顧清依舊拒絕。
“哎呀,好夫子,你就答應我嘛。我保證吃穿自理,不給你添麻煩。”
“那行吧行吧,我隻管按我的想法走,你跟得上就跟吧!”顧清禦使著馬車在官道上疾馳而去。
“好嘞好嘞!夫子你第一站去哪兒?”韓卓也策馬跟了上來。
“筆仙,你想去看看哪裏?”顧清在腦中問筆仙。
“我隨意啊,如果單論我自己的想法的話,待在京城是最好的。這大江大河我都看膩了,倒是京城的市井百態讓我更新鮮些。”
“那我們先去往西北邊塞走走吧,那邊有長煙落日,也有不同的風土人情。”顧清將這句話說了出來,既是迴答筆仙,也是迴答韓卓。
“好啊,那我們去玉門關那邊吧,剛好我想去看看我的祖父了。”
“玉門關嗎?那確實可以。說起來,既然決定同行,我車裏東西多,我們到了車馬驛把馬車改成二駕的吧。”
表麵上說了是來采風,顧清除了生活所需的物品和自己臨時買的一把放生的劍,是還帶了一些畫具的。這些家夥什兩匹馬拉起來總歸是省力些。
“好,聽顧夫子的。”
兩人到了最近的車馬驛,把馬車稍微改裝了一下,又準備了兩人份的幹糧,開始慢慢悠悠往玉門關方向去。
行至中途,在放兩匹馬吃草,自己也歇歇腳的時候。韓卓問向顧清:“顧夫子,我很好奇啊。你一個女子開始就準備一個人上路,不怕嗎?”
靠坐在樹邊的顧清睜開自己半眯的眼睛:“為什麽要怕?我很厲害的。”
“啊?可你畢竟是女子啊!”韓卓繼續迷惑。
他之前覺得顧夫子敢身為一介女子都入畫院,隻是因為得了聖上的青眼有恃無恐。
可現在出了這京城,她為何還能如此自信。這女子,到底是何許人?
“女子怎麽了?說實話我覺得這京城就怪怪的,為何很多事情男子做得,女子去做就要受風言風語?”
既然談起了這件事,顧清便想起了之前自己入畫院時也受了不少風言風語。什麽其實自己畫畫很差,隻是皇帝看上了自己的美色才放進畫院之類的。
顧清都有些弄不清楚他們的想法,雖然自己的畫工是得了神筆相助,可確確實實是配得上畫院啊。
“這,因為向來如此吧。”韓卓被顧清這麽一問,也有些答不上來。可這天底下本就如此,反倒是這顧夫子,在這方麵的認知,有些不像此間的人。
之前自己在國子監以為她隻是個俊俏的少年郎,有時候跟她的來往都有些過界了,可她竟是一點反應都沒有,害自己一直沒察覺她的身份。
直到後來舅舅告訴自己,才知道顧夫子原來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娘子。從那以後,自己不敢見她好久。
畢竟問一個小娘子畫話本中的春宮圖這種事兒,他是恨不得找個地縫裝進去的。哪怕幾個月過去了,他現在迴想起來都有點腳趾抓地。
“好吧好吧。”顧清見他說不出什麽所以然,又很局促的樣子,也懶得探究了,隻安安靜靜地看著兩匹馬慢慢吃草。
兩人在往玉門關的路上走了快三個月。一路上還算順利,雖然有遇到過一些不長眼的劫匪,但都被顧清和韓卓打翻抓迴官府了。
準確來說,大部分都是顧清一個人解決的,韓卓隻負責綁人和收屍。
韓卓這才明白為什麽顧清敢一個人上路。這哪是什麽柔柔弱弱隻會畫畫的小娘子啊,殺起人來簡直就是母夜叉,眼睛都不眨的。
今日,二人到了離玉門關最近的縣城,龍門縣。
這鎮上還算繁榮,顧清準備在這休整一天。把自己這段時間畫的畫,該留的留,該賣的賣,然後再補充一些畫材。
從官驛出來,她直接往龍門鎮買賣文房四寶的地方去。
幹燥而冷冽的朔風吹著她臉有些痛,她將麵紗重新整了整,剛好在這時看到一些麵黃肌瘦的流民朝她擠了過來。
“官人,賞點吃的吧!”
“官人,救救我的孩子吧。”
“娘,我餓……”
“……”
各種各樣的聲音在顧清耳邊響起,她心中有些動容,卻隻能冷著臉說一句:“讓開!我有急事!”
這一路上她這種流民見了太多了,可她也沒什麽辦法,她隻是一個小小的畫待詔,根本救不了這麽多的人。
隻要這邊疆不平定,這流民隻會越來越多。安頓流民、處理治安,這些都應當是當地父母官該做的事兒,她沒有這個權利去越俎代庖。
流民們在她冷冽的眼神和語氣中,也知道這是個不好惹的人,識相地讓開了。
然而,顧清還沒走到賣文房四寶的地方,就看到一個士兵駕著飛馬、手舉令牌,在街上大喊。
“敵襲!戒嚴!所有人不得上街!違令者,斬!”
那段時間剛好是顧清的同僚告假她去國子監助教的時候,所以這聲夫子,倒也不算喊錯。
“韓二,我這一去可不知多久才能迴來,可不是出城郊遊啊。”顧清實在是不想帶上他。
這家夥在國子監的時候可是個小魔王,連顧清這麽好心態的人都被他氣到過。
他平日裏不學兵法也不學那種文人風雅之事,整天就是舞槍弄棒,總想離了京城效仿那前朝的遊俠兒。
在國子監時,就纏著顧清給他畫那些演義裏的英雄好漢。
因為他給的錢多,顧清還真給他畫過幾次。
隻不過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這家夥就不怎麽跟她來往了,反倒一見到她就避開,讓顧清想掙點外快都掙不到。
“我知道的,就是因為這樣我才要跟你出去嘛。我已經跟舅舅說了,是去護衛你的,順便跟你學畫畫,他已經同意了。”
“張大人居然能同意你?”顧清有些不敢相信。
“因為我那表弟開蒙了,他自然是沒時間管我了唄。”韓卓這話也不知道是悲是喜。
“那也不行,你這種嬌嬌公子,我們出去還不知道誰照顧誰呢?我的錢可請不起你這樣的護衛。”顧清依舊拒絕。
“哎呀,好夫子,你就答應我嘛。我保證吃穿自理,不給你添麻煩。”
“那行吧行吧,我隻管按我的想法走,你跟得上就跟吧!”顧清禦使著馬車在官道上疾馳而去。
“好嘞好嘞!夫子你第一站去哪兒?”韓卓也策馬跟了上來。
“筆仙,你想去看看哪裏?”顧清在腦中問筆仙。
“我隨意啊,如果單論我自己的想法的話,待在京城是最好的。這大江大河我都看膩了,倒是京城的市井百態讓我更新鮮些。”
“那我們先去往西北邊塞走走吧,那邊有長煙落日,也有不同的風土人情。”顧清將這句話說了出來,既是迴答筆仙,也是迴答韓卓。
“好啊,那我們去玉門關那邊吧,剛好我想去看看我的祖父了。”
“玉門關嗎?那確實可以。說起來,既然決定同行,我車裏東西多,我們到了車馬驛把馬車改成二駕的吧。”
表麵上說了是來采風,顧清除了生活所需的物品和自己臨時買的一把放生的劍,是還帶了一些畫具的。這些家夥什兩匹馬拉起來總歸是省力些。
“好,聽顧夫子的。”
兩人到了最近的車馬驛,把馬車稍微改裝了一下,又準備了兩人份的幹糧,開始慢慢悠悠往玉門關方向去。
行至中途,在放兩匹馬吃草,自己也歇歇腳的時候。韓卓問向顧清:“顧夫子,我很好奇啊。你一個女子開始就準備一個人上路,不怕嗎?”
靠坐在樹邊的顧清睜開自己半眯的眼睛:“為什麽要怕?我很厲害的。”
“啊?可你畢竟是女子啊!”韓卓繼續迷惑。
他之前覺得顧夫子敢身為一介女子都入畫院,隻是因為得了聖上的青眼有恃無恐。
可現在出了這京城,她為何還能如此自信。這女子,到底是何許人?
“女子怎麽了?說實話我覺得這京城就怪怪的,為何很多事情男子做得,女子去做就要受風言風語?”
既然談起了這件事,顧清便想起了之前自己入畫院時也受了不少風言風語。什麽其實自己畫畫很差,隻是皇帝看上了自己的美色才放進畫院之類的。
顧清都有些弄不清楚他們的想法,雖然自己的畫工是得了神筆相助,可確確實實是配得上畫院啊。
“這,因為向來如此吧。”韓卓被顧清這麽一問,也有些答不上來。可這天底下本就如此,反倒是這顧夫子,在這方麵的認知,有些不像此間的人。
之前自己在國子監以為她隻是個俊俏的少年郎,有時候跟她的來往都有些過界了,可她竟是一點反應都沒有,害自己一直沒察覺她的身份。
直到後來舅舅告訴自己,才知道顧夫子原來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娘子。從那以後,自己不敢見她好久。
畢竟問一個小娘子畫話本中的春宮圖這種事兒,他是恨不得找個地縫裝進去的。哪怕幾個月過去了,他現在迴想起來都有點腳趾抓地。
“好吧好吧。”顧清見他說不出什麽所以然,又很局促的樣子,也懶得探究了,隻安安靜靜地看著兩匹馬慢慢吃草。
兩人在往玉門關的路上走了快三個月。一路上還算順利,雖然有遇到過一些不長眼的劫匪,但都被顧清和韓卓打翻抓迴官府了。
準確來說,大部分都是顧清一個人解決的,韓卓隻負責綁人和收屍。
韓卓這才明白為什麽顧清敢一個人上路。這哪是什麽柔柔弱弱隻會畫畫的小娘子啊,殺起人來簡直就是母夜叉,眼睛都不眨的。
今日,二人到了離玉門關最近的縣城,龍門縣。
這鎮上還算繁榮,顧清準備在這休整一天。把自己這段時間畫的畫,該留的留,該賣的賣,然後再補充一些畫材。
從官驛出來,她直接往龍門鎮買賣文房四寶的地方去。
幹燥而冷冽的朔風吹著她臉有些痛,她將麵紗重新整了整,剛好在這時看到一些麵黃肌瘦的流民朝她擠了過來。
“官人,賞點吃的吧!”
“官人,救救我的孩子吧。”
“娘,我餓……”
“……”
各種各樣的聲音在顧清耳邊響起,她心中有些動容,卻隻能冷著臉說一句:“讓開!我有急事!”
這一路上她這種流民見了太多了,可她也沒什麽辦法,她隻是一個小小的畫待詔,根本救不了這麽多的人。
隻要這邊疆不平定,這流民隻會越來越多。安頓流民、處理治安,這些都應當是當地父母官該做的事兒,她沒有這個權利去越俎代庖。
流民們在她冷冽的眼神和語氣中,也知道這是個不好惹的人,識相地讓開了。
然而,顧清還沒走到賣文房四寶的地方,就看到一個士兵駕著飛馬、手舉令牌,在街上大喊。
“敵襲!戒嚴!所有人不得上街!違令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