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日報甫一發行,就引起臨安市民的轟動。


    一共印了五萬份,王應麟等人想著,能賣出一半便已經算開門大吉了。


    畢竟太史局出版的《曆日》才賣七十文,是家家戶戶都需要的,可也不過隻賣出二三十萬本,還是陸陸續續賣出的。


    小老百姓大多是能省則省,即便《曆日》能用許多年,可還是更願意隻花兩三文錢買那隻管一年的民印小曆。


    雖然宋代識字率高,臨安城中讀書人也多,可未必都願意花錢看報,在普通百姓看來,五文錢雖少,可也能買兩個菜包子吃了。


    而且這還是第一次發售,別人都不了解這日報,哪會有多少人買,銷量肯定有限。


    這麽想是沒錯,但王應麟他們還是低估了燕王詞的威力。


    不為其他,就算為了親眼看看燕王的新詞,也有無數人願意花上這五文錢。


    於是五萬份報紙在一個時辰內,就被搶購一空,甚至有一些人把報童包裏的報紙全買下來的。


    或許有人是為了帶給親朋還是收藏什麽,但更多人居然是加價轉賣,反手就小賺好幾倍,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商業意識。


    報紙買到手後,剛開始是對橫版有些不習慣,然後就發現了有標點符號的好處。


    以前不管是書寫也好,印刷也好,通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連續下去的,所以要讀懂文章,不僅僅要識字,還得會句讀,也就是自己斷句。


    蒙童即便已經學會了字詞,可讀書依然要靠老師給他們斷句。


    斷句若是不準確,就十分容易產生歧義,甚至一句話能理解出許多個截然不同的意思。


    古人也不是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或排比,或對偶,或對稱,用於幫助讀者斷句。


    還有行文中常常出現的一些特殊字詞,也是用來斷句的。


    大致上‘曰’、‘雲’用來總起下文,‘蓋’、‘夫’多在句首,‘於、而、則、以’一般在中間做承接轉折,‘也、者、鬧、衡、歲’表示停頓,句子末尾用‘哉’表示感歎,‘耶、乎’表疑問,‘矣、耳’表示結束。


    不過還是有些地方容易發生歧義,就有人會劃上一個斜杠,或者圓點、三角、方塊之類的符號,算是原始的標點符號了。


    如今隻要看完報紙上麵的說明,就能用這套規範完整的符號來很輕易地斷句了。


    “這標點符號,看似簡單,可有了它,讀文可就輕鬆太多了,妙啊!”


    “哈哈,看來兄台是初次見這標點符號吧,其實燕王府下屬的求實書局已經刊印了不少書籍,早就用上了。”


    “求實書局?都印了哪些大作名著?我也去買上幾本。”


    “呃,求實書局印的書都有些特別,都是一些實學雜學類,有新式算學、幾何初解、會計入門,還有齊名要術等等農書工書。”


    “沒有四書五經、詩選時文麽?……好吧,鄙人愛書,不管是什麽書,都去買上一些再說。”


    “這些書都很便宜,買上一些也無妨,而且應該是燕王殿下比較重視的學問,了解一些,也不是沒有好處。”


    “言之有理,多謝兄台提點……說來燕王殿下確實大才,新作這首憶秦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真是豪邁激昂啊!”


    “燕王殿下總是能夠推陳出新,就說這報紙,比尋常小報有意思多了,你看,還有演義傳奇,奇聞誌怪,話本,名人掌故……”


    “我覺得最妙的還是這朝政評論,這上麵是對經界法的利弊分析,最後還說,如有不同見解,歡迎投稿,一旦選用還有稿酬……”


    天下日報內容豐富新穎,細細品讀甚至能打發半日時光,一下子就抓住了絕大多數人的胃口,而且價格比小報便宜許多。


    於是市麵上的小報開始無人問津,讓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急得抓耳撓腮,想盡各種辦法來挽迴客戶,甚至也降價到五文錢一份,依然沒什麽效果。


    那些報攤的小販還好,轉而售賣天下日報一樣可以維持經營,但編印小報的書坊報坊就傻眼了。


    靠近下瓦子的興慶坊就有這麽一家專營小報的書坊,名為‘八閩記印坊’,東主是福建建陽人陳石林。


    福建建陽和汴京、臨安、成都是宋代四大印書中心,眼下汴京失陷,成都也是戰區,因此此時市麵上的書籍基本都是臨安官私版和建陽版。


    有句話說,“建陽版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


    雖然因為紙張和雕版材料問題,讓建陽版書籍的質量比較差,但它便宜啊。


    書的本質是傳播知識,更便宜的價格使得福建本地的教育得到了極大的促進,因此成為‘科舉工廠’。


    有宋三百年間,總共錄取了三萬多名進士,其中福建籍就占了四分之一,可見其牛逼程度。


    陳石林家早先也是在建陽開印書坊的,陳石林本人曾經通過了解試,來到臨安應考,可惜名落孫山。


    不過在臨安發現了小報這個行業很有錢景,迴家後就勸父親搬遷到了臨安來,這一幹就是三十年,成為了臨安小報業的扛把子。


    靠著小報,陳家也攢下了不小的家業,日子過得也算風生水起,但天下日報一出,將八閩記印坊推進了寒冬裏。


    十幾天過去,已經慘淡到一份都賣不出去了,即便以降價賒賣的方式分發到報攤那裏,可放上兩天後還是被退了迴來。


    望著院子裏堆積如山的退貨報紙,陳石林的臉比苦瓜還苦,口中自言自語地抱怨著,“你個堂堂燕王,放著榮華富貴不享,許多國家大事不管,幹嘛要弄個日報出來和我等小民爭利?弄就弄吧,還賣這麽便宜,根本就不給人留活路啊!”


    他哀歎著,拿起桌案上的天下日報研究起來,越看越想,越百思不得其解。


    “這紙張雖然粗劣,可也比咱用的要好一些,新聞講究時效,想來也是和咱一樣用的活字,可怎麽能做到字體這麽小又清晰呢,這墨居然穩固而又不會過滲,所以一張紙兩麵都可以印……按理說,要做到這些精工細作,成本肯定遠超於咱啊,憑什麽還能賣這麽便宜?難道燕王散財散習慣了,就是圖個樂嗬?”


    活字早就發明了,優點很明顯,但缺點也很多,大概性的總結就是木活字易變形、泥活字粗糙易碎、金屬活字著墨性差且價格昂貴。


    而且漢字結構複雜,當時製造字模的方法又是一個個手工雕刻而非鑄造,對技工的要求非常高,不比整版雕刻更節省人力。


    最主要是印出來書能看,但品質不高,毫無精美之感,不符合讀書人的要求。


    並且宋代早已具備強大的雕版印刷生產能力和相應的雕版印刷業階層,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對新印刷技術並不迫切。


    於是活字一般隻用在佛經、黃曆、小報之類的印刷上。


    趙孟啟指導著工匠們攻克了鑄字、檢字、油墨等難題,以此成型的印刷新技術,成本之低,是陳石林擠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的。


    就在陳石林愁得要把手中報紙吃下去的時候,幾個胥吏走了進來。


    “陳員外,哥幾個又給你送消息來了,今日可是有大料……”


    陳石林苦笑,“陳某目前的境地你們也不是不清楚,收了你們的消息也沒用啊。”


    胥吏們也很苦惱,訕笑起來,“員外的苦處咱們自然知道,不過看在彼此合作這麽多年的份上,您就行行好,把消息收了吧,這次隻收您半價總行吧,您家大業大,也不差這三瓜兩棗,哥幾個卻還等著錢買米下鍋呢……”


    有一說一,陳家小報能做大做強,也多虧了這些‘兼職記者’總能送來有噱頭的秘聞。


    陳石林這時也還沒完全死心,所以出於維持關係的原因,便道,“行吧,陳某就咬牙把這難處獨自抗了,也不能虧待弟兄們,說吧,是啥大料。”


    見陳石林答應下來,‘兼職記者’們都大鬆了一口氣,消息這東西,找不到賣家就一文不值,而且很快就過期了。


    “咱宮裏的朋友傳出來的,昨日下午閻貴妃秘密召了一個歌舞班子進去……”


    “這有什麽好稀奇的,宮裏不是常常和雇市井藝人麽?”


    “嘿嘿,陳員外別急啊,這次可不同尋常呢,班子是閻貴妃召的,但實際上卻是給官家獻藝表演的,而官家觀賞後十分開懷,賜下重賞,關鍵是……”


    “關鍵是什麽,你別賣關子啊。”


    “嘿嘿,關鍵是,歌舞班子在宮城落鎖前出來了,可是卻少了一人,而少掉的這個人,極可能是唐安安。”


    “唐安安!?”


    “八成就是她了,既然沒出宮,那肯定是被官家留宿了,其他,你懂的,嘿嘿……”


    陳石林不禁動容,“官家留宿伎女於內宮!?哇!確實猛料……哎,若是半月前,憑著這個消息,最少也能賺個幾百貫啊!可惜了……”


    要是把這種秘聞發布到小報上,肯定會惹怒官家的,不過要是能賺錢,冒點風險倒也無妨,但如今報紙賣不出去,這麽幹就有點傻了。


    花了五貫錢買下這個瓜,最後隻能留著自己吃了。


    等到晚上,陳石林迴到家中,他兒子陳晃一臉興奮的迎上來,“阿爹,咱家印坊有救了……”


    見到一向不著調的兒子,陳石林下意識就要開罵,卻見兒子身後跟著一個書生。


    “在下孫元正,和陳晃乃是朋友,也是閩人,冒昧請陳伯父尋一清淨處,商談一下印坊事宜。”


    陳石林心中狐疑,但聽到關於印坊,還是耐下性子,領著孫元正來到自己書房。


    三人坐定,孫元正一臉嚴肅起來,“我有辦法讓你家印坊起死迴生,但是有個前提,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我和你們的關係……”


    待陳家父子做出保證後,孫元正才緩緩說道,“明日,我會讓人送來一萬貫錢,你家印坊要做的就是繼續印小報,然後免費送給攤販們,讓他們隻賣一文錢……”


    一萬貫,按二十文一份的價錢,那便是五十萬份,已經是自家以往兩三個月的銷量了。


    陳石林一聽,自然不會不同意,可也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於是擰著眉,“一萬貫可不是小錢,不知你這麽做,要我如何迴報?”


    孫元正輕笑,“陳伯父也是通透人,在下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我要做的事也不複雜,以前你也經常做,至於具體發布什麽內容,到時候你自然會知道,放心,不會比你以前發的那些更嚴重,你現在要做的,就是保持你家小報的渠道……”


    陳石林明白了孫元正的意思,雖然還是有些忐忑,但要是咬牙道,“行,隻要到時候的內容不越線……保持渠道也不難,免費的東西攤販不可能不要,正好,我手頭捏了個大料……”


    可等孫元正問清大料內容後,卻製止了,“不行!這要是惹出事端,會影響我的計劃!”


    “好吧,反正這些報紙都被你買下了,你說了算。”陳石林聳聳肩。


    雙方又商定了一些細節,最後孫元正臨走時說,“一萬貫不夠,到時還可以再加,你家印坊隻要撐過一兩個月,必然可以起死迴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精吃俺一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精吃俺一棒並收藏不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