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臂劇烈顫抖,盧長清咬著牙,拚盡全力撐起身體。
「九十八!」點數的兵士語調中帶著欽佩。
話音剛落,盧長清雙臂脫力,失去支撐的身體帶著頭臉,狠狠拍在地麵。
「你沒事吧?」兵士有些擔心,但由於測驗規則,沒有上前幫扶。
盧長清掙紮著,艱難挪動才把頭一偏,使口鼻不再貼著地麵,然後大口喘息起來。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第幾次了,臉上塗滿了汗水和塵土混成的泥漿,也無法完全遮蓋那一處處的瘀痕和擦傷。
至於頭上身上,也是裹滿了泥汙,整個人看起來像個陶俑一般,一向被他珍惜的瀾衫,眼下似乎連乞丐服都不如。
兵士見他還能唿吸,稍微放心了一些,「兄弟,這次你多休息一會吧,不用急,就差兩個了……」
這時,趙孟啟陪著吳潛馬光祖在營中走了一圈,正要送他們出營,剛好經過此處。
還真是個軸書生啊。
看到這一幕,趙孟啟又感意外,倒是有些欣賞起盧長清來。
「吳公,馬相,請稍等片刻,我過去看看。」
他獨自走上前,蹲下身將盧長清扶正坐起,才發現,盧長清身下地麵都被汗水浸潤。
隨即,趙孟啟單手扶著盧長清,一屁股坐在地上,「行啊兄弟,有股子心氣!」
盧長清渾渾噩噩的,這時才意識到扶自己起來,和自己並肩坐在泥地裏的是燕王,「殿…殿下,學生慚……慚愧……」
「別說話,深唿吸,鼻吸口唿,放緩節奏,吸滿吐盡,對,就是這樣。」
幫盧長清調整好唿吸,趙孟啟扭頭喊道,「耿直,給我水壺裏加鹽,然後拿過來。」
接過銀水壺後,用力搖了搖,再用手擦了擦瓶口,遞給盧長清,「給,喝點鹽水會好點,放心,我沒病……」
盧長清先是一愣,然後哆哆嗦嗦抬起手來接。
趙孟啟一看,這連水帶壺可有三斤重呢,他這狀態哪裏拿得住,便幹脆道,「把嘴張開,我喂你。」
涼水涓涓入喉,明明是鹹的,盧長清卻覺得有種說不出的甘甜,心中更是漲滿了莫名的感動。
喂了一會,趙孟啟才察覺,這情景多少有點「基」味,不由麵皮一麻,拿開水壺,放進盧長清懷裏。
「一次不能喝太多,你慢慢喝,這水壺送給你了,當是見麵禮。」
然後,趙孟啟拍拍他肩膀,「加油,小同誌,很看好你哦。」
不遠處的吳潛和馬光祖不由相視一笑,眼中俱是讚賞。
「微小舉動,卻恩義深結,殿下這禦下之道亦是爐火純青,信手拈來了。」
「識人之術也很不錯啊,這學子性格執拗,卻擅聚人心,用得不好,便是大患,用得好,便是大助。」
趙孟啟留下一句鼓勵的話,便起身離開,繼續將兩個老臣送往營門。
在門口臨上車駕,趙孟啟想到一事,便說道,「馬相,小王讓人新研製了幾種軍器,您若是有興趣,明日不妨一起去看看。」
建康府不但屯駐著大軍,還是此時的軍器生產基地之一,督造武備也是馬光祖最為重要的職責之一。
於是他頗感興趣,「殿下這新軍器恐怕很不一般吧,那老臣肯定是要見識一番的。」
約定好後,兩個老臣才乘坐牛車離開,趙孟啟繼續迴營中「忙碌」。
其實一切都有安排,曲墨軒等軍將各盡其責,東衛的軍士訓練有素,將征兵之事進行得很順利,基本沒什麽需要趙孟啟過問的。
一天下來後,招到四千多新兵,營外還有許多人翹首以盼,隻能明
日再來。
這一次,趙孟啟打算招足三萬人,加上最早的五千多人,還有後麵陸陸續續招的一千多,算是足夠編成三個師,練成後,東衛就可以成軍了。
多虧手中有了幾千萬貫可以自由動用的錢糧,才給了他招這麽多人的底氣。
軍隊,真是一頭吞金獸,還是一個無底洞。
粗略一算,光是三萬多人的軍餉,一年就要三四百萬貫,衣食雜用每年不少於一百萬貫,也就是一年近五百萬貫的日常支出。
置辦軍械武備的開支更嚇人,一身步人甲南渡初要三十八貫,此時七十貫左右,加上各種武器,平均每名士兵身上的裝備就價值一百貫以上,這還隻是步兵。
後世漂亮國的一名陸軍單兵裝備,大約要十幾萬軟幣,從花費上來說,宋軍也是差相仿佛了。
簡單來說,趙孟啟在一年之內就要為這支軍隊花出一千萬貫左右,這還是在不打仗的情況下。
而且,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要指望朝廷會為這支軍隊買單,實質上來說,東衛就是燕王的私軍。
於是乎,除了練兵外,賺錢依然是趙孟啟目前的頭等大事。
……
次日清晨,趙孟啟在盤門外等到了吳潛和馬光祖,接上船後,駛向太湖,中午才到達了目的地。
橫山島,位於洞庭西山島之北一裏多處,麵積不大,大約南北長三裏,東西寬一裏多一點。
島上基本是山地,原本島東沿湖住著十幾戶人家,已經被遷走。
如今這座島成為了趙孟啟的軍器研究所,有三百多名工匠,以及一個營的東衛士兵。
離著還遠的時候,就能看到小島上空濃煙滾滾,還聽到了數聲雷響,令吳潛和馬光祖越發好奇起來。
官船靠上碼頭,發現這裏守備森嚴,沿著湖邊,隔上一段距離就有一座瞭望台,到處可見巡邏的兵士。
下了船,早已等候在此的守軍官兵迎了上來。
領頭軍官握拳重重一錘胸甲,「屬下東衛暫十三營營長石呈,拜見殿下,大宋萬勝!」
石呈是東衛第一期,不過能成為營長,肯定是最為精英的人才,畢竟東衛如今最大編製才是營,總共不到二十個營。
趙孟啟平掌向下,齊胸一碰,以示迴禮,「石營長,辛苦了,華夏永昌。」
這就是東衛的新軍禮,吳潛和馬光祖在營中都見過,此時再看,依然感覺有些複雜。
吳潛搖搖頭,「雖不合禮製,但放在軍中倒也算合適,剛健幹脆,簡捷利落。」
馬光祖笑笑,沒出聲,他現在更關心的是,燕王要帶他去看什麽大寶貝。
石呈詢問道,「殿下,食堂已經準備好飯菜了,您看?」
「不用了,我們在船上吃過了。」趙孟啟擺擺手,「剛才聽到的聲音,可是在試炮?」
「迴殿下,是陳大工在試炮,都忙活一上午了,說是確保在殿下麵前不出漏子。」石呈直言迴稟。
趙孟啟直奔主題,「那就帶我們直接過去吧。」
隨即,石呈開路,帶著眾人往島中央走,進到一條山坳中。
一路上,除了巡邏隊,還看到不少崗哨,或許,還有藏起來的暗哨,這一切表明,燕王對島上正研製的軍器十分看重。
正走著,馬光祖才察覺到腳下的道路有些不對勁,不由停下腳步,用腳跟跺了跺路麵。
「奇怪,這路麵為何如此平整,堅硬如石卻毫無拚砌痕跡?」
趙孟啟迴頭,「哦,為了便於運輸新軍器,所以這路是用水泥鋪的。」
「水泥?又是什麽?」馬光祖一臉懵逼,跟上隊伍。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粉狀材料,使用上按比列混上砂石,澆水拌勻……」
趙孟啟邊走邊解釋,「最好是以鋼鐵為筋骨,不過在眼下來說,太奢侈了,所以用竹條代替,勉強能用吧。」
水浸之後變硬?
以鋼鐵為筋骨?
馬光祖有些暈,一時還想不透這裏麵的道理,但明銳的發現了水泥的重要用途。
「若以此物修築堡壘,豈不是旬日可成,且堅若磐石?」
趙孟啟點點頭,「這水泥用途很多,比如用來粘合磚石的話,不比糯米差多少,主要是這玩意便宜,用泥土礦渣就能燒製而成。」
具體怎麽生產的,趙孟啟肯定不會說得太細。
馬光祖激動道,「有此神奇之物,那我大宋城池便是固若金湯了。」
「沒那麽誇張,即便城池修得再堅固,守城者不得力一樣要被攻破,何況,這世上,有了堅固的盾,就會有更鋒利的矛。」
說著話,眾人就來到兩山之間的一片開闊地。
趙孟啟指著一群人忙碌的地方,「接下來,咱們就能看到,新打造的矛,夠不夠鋒利了。」
片刻後,擺在眾人麵前的有兩把矛,準確的說,是兩門青銅炮。
其中一門粗壯短小,模樣和一座石臼相似,架在一個食槽一樣的硬木底座上。
當然,這個底座所用的木材比食槽厚實堅固得多了,許多部位還用鐵件加強。
趙孟啟在炮身摸了摸,「陳大工,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所謂的陳大工,就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工匠,名叫陳金山,大工是天工院的職稱,以前在錢監幹過,後來去了工部,負責鑄造過銅鼎銅鍾之類的大型禮器。
他憨笑著,在衣服上擦了擦手,走到炮前,「這是一門臼炮,重三百一十七斤,長一尺六寸,內徑五寸,用火藥五斤,可將二十斤石彈,射至一百五十丈距離,就是,就是沒啥準頭。」
趙孟啟雖然對這個數據不滿意,但起步也就隻能這樣了,「光說不練假把式,射一發看看。」
陳金山立刻叫上幾個助手,開始做發射工作。
見到他們將一個圓柱狀布包塞入斜仰著的炮口中,馬光祖又忍不住好奇,「那是絲緞?裏麵包著什麽?火藥?」
「是的,用以發射,如此更加便捷,而且定量,火藥也更加緊密,生絲燃燒後殘留少,便於清膛。」
在趙孟啟迴答之時,陳金山用推杆將火藥包就位後,讓助手填入打磨光滑的球狀石彈。
隨後,用細竹釺捅入炮尾處一個孔洞中,再裝好火繩。
一切準備停當後,陳金山過來招唿,「殿下,咱們到牆後觀察。」
趙孟啟點點頭,這還是出自他自己的規定,就是防止炸膛造成人員損傷。
所有人都轉移到厚厚的水泥牆後,利用牆上的觀察孔看著臼炮所在。
一名工匠站在炮座旁,聽到陳金山大喊「點火」後,用一根粗大的香火點燃火繩,然後撒腿就跑。
火繩夠長,好一會後,火星才爬進點火孔中。
接著,便是雷聲震天,眾人看到一個影子從炮口飛出,斜斜升到空中,再以弧線下落,砸在不到一裏處的土坡上,濺起一片煙塵。
在趙孟啟看來,這炮彈速度實在太慢了,但吳潛和馬光祖已經驚得合不攏嘴。
「這,這比石砲……」
「九十八!」點數的兵士語調中帶著欽佩。
話音剛落,盧長清雙臂脫力,失去支撐的身體帶著頭臉,狠狠拍在地麵。
「你沒事吧?」兵士有些擔心,但由於測驗規則,沒有上前幫扶。
盧長清掙紮著,艱難挪動才把頭一偏,使口鼻不再貼著地麵,然後大口喘息起來。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第幾次了,臉上塗滿了汗水和塵土混成的泥漿,也無法完全遮蓋那一處處的瘀痕和擦傷。
至於頭上身上,也是裹滿了泥汙,整個人看起來像個陶俑一般,一向被他珍惜的瀾衫,眼下似乎連乞丐服都不如。
兵士見他還能唿吸,稍微放心了一些,「兄弟,這次你多休息一會吧,不用急,就差兩個了……」
這時,趙孟啟陪著吳潛馬光祖在營中走了一圈,正要送他們出營,剛好經過此處。
還真是個軸書生啊。
看到這一幕,趙孟啟又感意外,倒是有些欣賞起盧長清來。
「吳公,馬相,請稍等片刻,我過去看看。」
他獨自走上前,蹲下身將盧長清扶正坐起,才發現,盧長清身下地麵都被汗水浸潤。
隨即,趙孟啟單手扶著盧長清,一屁股坐在地上,「行啊兄弟,有股子心氣!」
盧長清渾渾噩噩的,這時才意識到扶自己起來,和自己並肩坐在泥地裏的是燕王,「殿…殿下,學生慚……慚愧……」
「別說話,深唿吸,鼻吸口唿,放緩節奏,吸滿吐盡,對,就是這樣。」
幫盧長清調整好唿吸,趙孟啟扭頭喊道,「耿直,給我水壺裏加鹽,然後拿過來。」
接過銀水壺後,用力搖了搖,再用手擦了擦瓶口,遞給盧長清,「給,喝點鹽水會好點,放心,我沒病……」
盧長清先是一愣,然後哆哆嗦嗦抬起手來接。
趙孟啟一看,這連水帶壺可有三斤重呢,他這狀態哪裏拿得住,便幹脆道,「把嘴張開,我喂你。」
涼水涓涓入喉,明明是鹹的,盧長清卻覺得有種說不出的甘甜,心中更是漲滿了莫名的感動。
喂了一會,趙孟啟才察覺,這情景多少有點「基」味,不由麵皮一麻,拿開水壺,放進盧長清懷裏。
「一次不能喝太多,你慢慢喝,這水壺送給你了,當是見麵禮。」
然後,趙孟啟拍拍他肩膀,「加油,小同誌,很看好你哦。」
不遠處的吳潛和馬光祖不由相視一笑,眼中俱是讚賞。
「微小舉動,卻恩義深結,殿下這禦下之道亦是爐火純青,信手拈來了。」
「識人之術也很不錯啊,這學子性格執拗,卻擅聚人心,用得不好,便是大患,用得好,便是大助。」
趙孟啟留下一句鼓勵的話,便起身離開,繼續將兩個老臣送往營門。
在門口臨上車駕,趙孟啟想到一事,便說道,「馬相,小王讓人新研製了幾種軍器,您若是有興趣,明日不妨一起去看看。」
建康府不但屯駐著大軍,還是此時的軍器生產基地之一,督造武備也是馬光祖最為重要的職責之一。
於是他頗感興趣,「殿下這新軍器恐怕很不一般吧,那老臣肯定是要見識一番的。」
約定好後,兩個老臣才乘坐牛車離開,趙孟啟繼續迴營中「忙碌」。
其實一切都有安排,曲墨軒等軍將各盡其責,東衛的軍士訓練有素,將征兵之事進行得很順利,基本沒什麽需要趙孟啟過問的。
一天下來後,招到四千多新兵,營外還有許多人翹首以盼,隻能明
日再來。
這一次,趙孟啟打算招足三萬人,加上最早的五千多人,還有後麵陸陸續續招的一千多,算是足夠編成三個師,練成後,東衛就可以成軍了。
多虧手中有了幾千萬貫可以自由動用的錢糧,才給了他招這麽多人的底氣。
軍隊,真是一頭吞金獸,還是一個無底洞。
粗略一算,光是三萬多人的軍餉,一年就要三四百萬貫,衣食雜用每年不少於一百萬貫,也就是一年近五百萬貫的日常支出。
置辦軍械武備的開支更嚇人,一身步人甲南渡初要三十八貫,此時七十貫左右,加上各種武器,平均每名士兵身上的裝備就價值一百貫以上,這還隻是步兵。
後世漂亮國的一名陸軍單兵裝備,大約要十幾萬軟幣,從花費上來說,宋軍也是差相仿佛了。
簡單來說,趙孟啟在一年之內就要為這支軍隊花出一千萬貫左右,這還是在不打仗的情況下。
而且,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要指望朝廷會為這支軍隊買單,實質上來說,東衛就是燕王的私軍。
於是乎,除了練兵外,賺錢依然是趙孟啟目前的頭等大事。
……
次日清晨,趙孟啟在盤門外等到了吳潛和馬光祖,接上船後,駛向太湖,中午才到達了目的地。
橫山島,位於洞庭西山島之北一裏多處,麵積不大,大約南北長三裏,東西寬一裏多一點。
島上基本是山地,原本島東沿湖住著十幾戶人家,已經被遷走。
如今這座島成為了趙孟啟的軍器研究所,有三百多名工匠,以及一個營的東衛士兵。
離著還遠的時候,就能看到小島上空濃煙滾滾,還聽到了數聲雷響,令吳潛和馬光祖越發好奇起來。
官船靠上碼頭,發現這裏守備森嚴,沿著湖邊,隔上一段距離就有一座瞭望台,到處可見巡邏的兵士。
下了船,早已等候在此的守軍官兵迎了上來。
領頭軍官握拳重重一錘胸甲,「屬下東衛暫十三營營長石呈,拜見殿下,大宋萬勝!」
石呈是東衛第一期,不過能成為營長,肯定是最為精英的人才,畢竟東衛如今最大編製才是營,總共不到二十個營。
趙孟啟平掌向下,齊胸一碰,以示迴禮,「石營長,辛苦了,華夏永昌。」
這就是東衛的新軍禮,吳潛和馬光祖在營中都見過,此時再看,依然感覺有些複雜。
吳潛搖搖頭,「雖不合禮製,但放在軍中倒也算合適,剛健幹脆,簡捷利落。」
馬光祖笑笑,沒出聲,他現在更關心的是,燕王要帶他去看什麽大寶貝。
石呈詢問道,「殿下,食堂已經準備好飯菜了,您看?」
「不用了,我們在船上吃過了。」趙孟啟擺擺手,「剛才聽到的聲音,可是在試炮?」
「迴殿下,是陳大工在試炮,都忙活一上午了,說是確保在殿下麵前不出漏子。」石呈直言迴稟。
趙孟啟直奔主題,「那就帶我們直接過去吧。」
隨即,石呈開路,帶著眾人往島中央走,進到一條山坳中。
一路上,除了巡邏隊,還看到不少崗哨,或許,還有藏起來的暗哨,這一切表明,燕王對島上正研製的軍器十分看重。
正走著,馬光祖才察覺到腳下的道路有些不對勁,不由停下腳步,用腳跟跺了跺路麵。
「奇怪,這路麵為何如此平整,堅硬如石卻毫無拚砌痕跡?」
趙孟啟迴頭,「哦,為了便於運輸新軍器,所以這路是用水泥鋪的。」
「水泥?又是什麽?」馬光祖一臉懵逼,跟上隊伍。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粉狀材料,使用上按比列混上砂石,澆水拌勻……」
趙孟啟邊走邊解釋,「最好是以鋼鐵為筋骨,不過在眼下來說,太奢侈了,所以用竹條代替,勉強能用吧。」
水浸之後變硬?
以鋼鐵為筋骨?
馬光祖有些暈,一時還想不透這裏麵的道理,但明銳的發現了水泥的重要用途。
「若以此物修築堡壘,豈不是旬日可成,且堅若磐石?」
趙孟啟點點頭,「這水泥用途很多,比如用來粘合磚石的話,不比糯米差多少,主要是這玩意便宜,用泥土礦渣就能燒製而成。」
具體怎麽生產的,趙孟啟肯定不會說得太細。
馬光祖激動道,「有此神奇之物,那我大宋城池便是固若金湯了。」
「沒那麽誇張,即便城池修得再堅固,守城者不得力一樣要被攻破,何況,這世上,有了堅固的盾,就會有更鋒利的矛。」
說著話,眾人就來到兩山之間的一片開闊地。
趙孟啟指著一群人忙碌的地方,「接下來,咱們就能看到,新打造的矛,夠不夠鋒利了。」
片刻後,擺在眾人麵前的有兩把矛,準確的說,是兩門青銅炮。
其中一門粗壯短小,模樣和一座石臼相似,架在一個食槽一樣的硬木底座上。
當然,這個底座所用的木材比食槽厚實堅固得多了,許多部位還用鐵件加強。
趙孟啟在炮身摸了摸,「陳大工,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所謂的陳大工,就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工匠,名叫陳金山,大工是天工院的職稱,以前在錢監幹過,後來去了工部,負責鑄造過銅鼎銅鍾之類的大型禮器。
他憨笑著,在衣服上擦了擦手,走到炮前,「這是一門臼炮,重三百一十七斤,長一尺六寸,內徑五寸,用火藥五斤,可將二十斤石彈,射至一百五十丈距離,就是,就是沒啥準頭。」
趙孟啟雖然對這個數據不滿意,但起步也就隻能這樣了,「光說不練假把式,射一發看看。」
陳金山立刻叫上幾個助手,開始做發射工作。
見到他們將一個圓柱狀布包塞入斜仰著的炮口中,馬光祖又忍不住好奇,「那是絲緞?裏麵包著什麽?火藥?」
「是的,用以發射,如此更加便捷,而且定量,火藥也更加緊密,生絲燃燒後殘留少,便於清膛。」
在趙孟啟迴答之時,陳金山用推杆將火藥包就位後,讓助手填入打磨光滑的球狀石彈。
隨後,用細竹釺捅入炮尾處一個孔洞中,再裝好火繩。
一切準備停當後,陳金山過來招唿,「殿下,咱們到牆後觀察。」
趙孟啟點點頭,這還是出自他自己的規定,就是防止炸膛造成人員損傷。
所有人都轉移到厚厚的水泥牆後,利用牆上的觀察孔看著臼炮所在。
一名工匠站在炮座旁,聽到陳金山大喊「點火」後,用一根粗大的香火點燃火繩,然後撒腿就跑。
火繩夠長,好一會後,火星才爬進點火孔中。
接著,便是雷聲震天,眾人看到一個影子從炮口飛出,斜斜升到空中,再以弧線下落,砸在不到一裏處的土坡上,濺起一片煙塵。
在趙孟啟看來,這炮彈速度實在太慢了,但吳潛和馬光祖已經驚得合不攏嘴。
「這,這比石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