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退兵?”
李承乾先是疑惑,隨後就反應過來,應該是說西域大軍退兵的事。
不過他沒想明白為什麽突然崔少宇要來和他說這事。
畢竟長孫無忌是他舅舅,想法和崔少宇差不多,都是想等到他順利登基之後再撤兵,不是怕李世民反悔,而是做出一個態度,畢竟關東世家都還沒走,他們走了,太不像話。
“嗯,不止是關中各家,還有那些草原各部,以及江南東西兩道的大軍,都一並退去。”
崔少宇直接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絲毫沒有忌諱,什麽這些軍隊撤走了後七家就是長安最大的威脅,他完全沒考慮過這一點。
李承乾也沒考慮這一點,比起關東世家作亂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的事,他更關心發生了什麽事。
“姐夫,是出現什麽問題了嗎?”
“糧食不夠了,得讓這些大軍撤離,然後將他們的補給留下,當然,我們會出錢購買。”
崔少宇實話實說,以他和李承乾的關係,遮遮掩掩反而不美。
說實話,他也沒想過自己這邊會缺少糧食,畢竟引進了高產的各種糧食,但好像北方的百姓更傾向於出手,自己吃的反而不多。
而小麥作為北方的主食,目前可沒有什麽高產作物,和以往的幾百年都差不多,自然是經不起這樣的消耗的。
至於稻米,土豆之類的,幾天吃一次還行,一直吃,北方絕大部分士兵和民夫都接受不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七家也不敢輕易更換主食。
“原來如此,可以,我去和舅舅說。”
李承乾點點頭表示明白,長安畢竟地處關中,關中門閥雖說將根基都搬去西域,但關中依然有巨大的影響力,補給上,自然是比完全依靠從中原運輸的七家要強出幾個檔次的。
恰好阿拉伯人不是要迴去麽,他還愁安排哪一些軍隊‘護送’。現在也不糾結了,就西域大軍護送迴去了,順便將那些草原人也一起‘護送’迴去。
“好,盡快吧,早一天解決,早一天安心。”
“王玄策,去尚書省請長孫司空來東宮一趟。”
李承乾自無不可,當即就命令在門外聽命的王玄策去請人。
“是,殿下。”
聽到門外的應答,李承乾才笑著繼續去崔少宇攀談,絲毫沒有擔心這些大軍退軍之後長安會不會有危機,可以將信任一詞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東宮距離尚書省並不遠,都是在皇城中,也不過兩刻鍾左右,長孫無忌就已經抵達。
“見過...”
“舅舅不必多禮,今日找舅舅前來,是想請舅舅退兵的。”
李承乾阻止長孫無忌行禮,也不想浪費時間,學著崔少宇直接將話題接入主題。
“退兵?”
長孫無忌疑惑的看著崔少宇,目光中帶著詢問。
“糧食不夠,長安周邊大軍太多,我們也買不到麥子。而且剛好阿拉伯人要走,不如一並將這些異族人都送走。”
崔少宇可是聽李承乾說了阿拉伯人要走的事,也才反應過來當初讓哈裏發來大唐當留學生的事情,走就走吧,影響不大,剛好可以讓關中世家的大軍護送草原各部,一起走。
還有那二十萬的波斯都督府的大軍,也一並迴去,他們也隻能算半個自己人,李承乾為了照顧這些人,這一次迴來,這些波斯都督府的軍隊真就是一次戰鬥都沒有參與過,全程當啦啦隊。
“冰天雪地的讓他們離開,是不是有些不妥?”
長孫無忌一樣沒有想過他們走後七家會不會作亂,在他看來,江南大軍作亂的可能性都比七家要高,不過他沒相信崔少宇說沒糧食的話。
中原自古以來都是糧倉,他們都沒糧食,那別的地方更沒有了,他完全沒有想過,七家為了保證冬日大軍的用度,後勤人員從以往的一比三變成了一比五,巨大的民夫數量極大的消耗了糧食儲備。
“沒有什麽不妥的,若是有人不服,盡管讓他們來找我就好,至於關中各家的事,就麻煩舅舅了。”
李承乾大手一揮,略帶霸氣的說道,統領大軍這些年,氣勢上比起十年前大了許多,而且他十分認同七家學派的說法,自己人可以商量,對異族,命令就好。
至於什麽是自己人,那就是文化認同,隻要自己打心眼裏認為自己是大唐人,那才是自己人。
“承乾不必如此,我是你舅舅,自然是會幫你的,也罷,我今日下值後便去找他們商議,明日便給你答複。”
以前長孫無忌雖說是最大的太子黨,但比較含蓄,可如今崔少宇都毫無顧忌的站隊李承乾,他再含蓄下去,那就落後於人了,這樣的事,他肯定不會允許。
“那就好,對了,大軍退去後,糧食供給不要停,繼續送來長安,姐夫說他都買了。”
“不是,少宇,你們是真缺糧了?”
“是啊,我可沒否定過啊。”
崔少宇雙手一攤,表示自己從沒騙過人。
“你....哈哈,果然還得是你,罷了罷了,老夫先行一步,少宇你也會去安排人準備接手吧。”
長孫無忌好笑地說道,果然啊,崔少宇的形式套路他還是看不懂。
之後幾天,城外安靜了幾個月的大軍再一次動了起來,先是江南大軍返迴,然後就是安西都護府的大軍與那些仆從軍拔營離開。
倒也不是全走了,不管是草原各部還有波斯都護府的人都留下了數量不少的人員,都是些貴族精英分子來參加這一次的科舉,以求能高中後榮歸故裏。
在大軍開拔離開後,七家的糧食危機算是解決,時間一晃而過,幾個月後,冰雪消融,春耕在即,和繁忙的農民不一樣,長安中,已然是聚集了數量龐大的學子,這一次,不止是各州府送來的學子數量多了幾倍,其中女子的數量更是不少。
哪怕是科舉改革了許久的今天,學子給高官送拜帖的風氣依然沒有停止,比如崔少宇這些日子收到了拜帖比之十年前要多出許多倍。
而今日,就是科舉開始的日子。
“珝姐,今年進士要取四百名,你說我有沒有機會?”
狄仁傑在崔少宇府中和武珝談論著今年科舉的事。
“不知道,看你平日有沒有好好讀書了,今年雖說進士取四百,但往年考生也不過數千人,但今年,近五萬人。”
武珝搖搖頭,看似錄取人數變多,但實際上更難,更卷。
“哎...早知道學福畤哥了,直接舉薦多好,若是沒考中,那可是丟人丟大了。”
狄仁傑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麽要作妖自己考,看看王福畤,直接走舉薦,已經被李世民安排去林邑郡當郡守,說是提前鍛煉,將來等蘇定方打下中南地區建立中南道,說不準就是王福畤當第一任大都督,就算不是大都督,最次也是一個節度使,然後就榮耀迴長安任職。
“現在知道怕了?怕也沒用,走吧,現在去時候也差不多了,去考場。”
崔少宇走過來了白了狄仁傑一眼,這小子性格有點倔,不經曆一次失敗,怕是很難改,而這一次的科舉,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李承乾先是疑惑,隨後就反應過來,應該是說西域大軍退兵的事。
不過他沒想明白為什麽突然崔少宇要來和他說這事。
畢竟長孫無忌是他舅舅,想法和崔少宇差不多,都是想等到他順利登基之後再撤兵,不是怕李世民反悔,而是做出一個態度,畢竟關東世家都還沒走,他們走了,太不像話。
“嗯,不止是關中各家,還有那些草原各部,以及江南東西兩道的大軍,都一並退去。”
崔少宇直接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絲毫沒有忌諱,什麽這些軍隊撤走了後七家就是長安最大的威脅,他完全沒考慮過這一點。
李承乾也沒考慮這一點,比起關東世家作亂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的事,他更關心發生了什麽事。
“姐夫,是出現什麽問題了嗎?”
“糧食不夠了,得讓這些大軍撤離,然後將他們的補給留下,當然,我們會出錢購買。”
崔少宇實話實說,以他和李承乾的關係,遮遮掩掩反而不美。
說實話,他也沒想過自己這邊會缺少糧食,畢竟引進了高產的各種糧食,但好像北方的百姓更傾向於出手,自己吃的反而不多。
而小麥作為北方的主食,目前可沒有什麽高產作物,和以往的幾百年都差不多,自然是經不起這樣的消耗的。
至於稻米,土豆之類的,幾天吃一次還行,一直吃,北方絕大部分士兵和民夫都接受不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七家也不敢輕易更換主食。
“原來如此,可以,我去和舅舅說。”
李承乾點點頭表示明白,長安畢竟地處關中,關中門閥雖說將根基都搬去西域,但關中依然有巨大的影響力,補給上,自然是比完全依靠從中原運輸的七家要強出幾個檔次的。
恰好阿拉伯人不是要迴去麽,他還愁安排哪一些軍隊‘護送’。現在也不糾結了,就西域大軍護送迴去了,順便將那些草原人也一起‘護送’迴去。
“好,盡快吧,早一天解決,早一天安心。”
“王玄策,去尚書省請長孫司空來東宮一趟。”
李承乾自無不可,當即就命令在門外聽命的王玄策去請人。
“是,殿下。”
聽到門外的應答,李承乾才笑著繼續去崔少宇攀談,絲毫沒有擔心這些大軍退軍之後長安會不會有危機,可以將信任一詞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東宮距離尚書省並不遠,都是在皇城中,也不過兩刻鍾左右,長孫無忌就已經抵達。
“見過...”
“舅舅不必多禮,今日找舅舅前來,是想請舅舅退兵的。”
李承乾阻止長孫無忌行禮,也不想浪費時間,學著崔少宇直接將話題接入主題。
“退兵?”
長孫無忌疑惑的看著崔少宇,目光中帶著詢問。
“糧食不夠,長安周邊大軍太多,我們也買不到麥子。而且剛好阿拉伯人要走,不如一並將這些異族人都送走。”
崔少宇可是聽李承乾說了阿拉伯人要走的事,也才反應過來當初讓哈裏發來大唐當留學生的事情,走就走吧,影響不大,剛好可以讓關中世家的大軍護送草原各部,一起走。
還有那二十萬的波斯都督府的大軍,也一並迴去,他們也隻能算半個自己人,李承乾為了照顧這些人,這一次迴來,這些波斯都督府的軍隊真就是一次戰鬥都沒有參與過,全程當啦啦隊。
“冰天雪地的讓他們離開,是不是有些不妥?”
長孫無忌一樣沒有想過他們走後七家會不會作亂,在他看來,江南大軍作亂的可能性都比七家要高,不過他沒相信崔少宇說沒糧食的話。
中原自古以來都是糧倉,他們都沒糧食,那別的地方更沒有了,他完全沒有想過,七家為了保證冬日大軍的用度,後勤人員從以往的一比三變成了一比五,巨大的民夫數量極大的消耗了糧食儲備。
“沒有什麽不妥的,若是有人不服,盡管讓他們來找我就好,至於關中各家的事,就麻煩舅舅了。”
李承乾大手一揮,略帶霸氣的說道,統領大軍這些年,氣勢上比起十年前大了許多,而且他十分認同七家學派的說法,自己人可以商量,對異族,命令就好。
至於什麽是自己人,那就是文化認同,隻要自己打心眼裏認為自己是大唐人,那才是自己人。
“承乾不必如此,我是你舅舅,自然是會幫你的,也罷,我今日下值後便去找他們商議,明日便給你答複。”
以前長孫無忌雖說是最大的太子黨,但比較含蓄,可如今崔少宇都毫無顧忌的站隊李承乾,他再含蓄下去,那就落後於人了,這樣的事,他肯定不會允許。
“那就好,對了,大軍退去後,糧食供給不要停,繼續送來長安,姐夫說他都買了。”
“不是,少宇,你們是真缺糧了?”
“是啊,我可沒否定過啊。”
崔少宇雙手一攤,表示自己從沒騙過人。
“你....哈哈,果然還得是你,罷了罷了,老夫先行一步,少宇你也會去安排人準備接手吧。”
長孫無忌好笑地說道,果然啊,崔少宇的形式套路他還是看不懂。
之後幾天,城外安靜了幾個月的大軍再一次動了起來,先是江南大軍返迴,然後就是安西都護府的大軍與那些仆從軍拔營離開。
倒也不是全走了,不管是草原各部還有波斯都護府的人都留下了數量不少的人員,都是些貴族精英分子來參加這一次的科舉,以求能高中後榮歸故裏。
在大軍開拔離開後,七家的糧食危機算是解決,時間一晃而過,幾個月後,冰雪消融,春耕在即,和繁忙的農民不一樣,長安中,已然是聚集了數量龐大的學子,這一次,不止是各州府送來的學子數量多了幾倍,其中女子的數量更是不少。
哪怕是科舉改革了許久的今天,學子給高官送拜帖的風氣依然沒有停止,比如崔少宇這些日子收到了拜帖比之十年前要多出許多倍。
而今日,就是科舉開始的日子。
“珝姐,今年進士要取四百名,你說我有沒有機會?”
狄仁傑在崔少宇府中和武珝談論著今年科舉的事。
“不知道,看你平日有沒有好好讀書了,今年雖說進士取四百,但往年考生也不過數千人,但今年,近五萬人。”
武珝搖搖頭,看似錄取人數變多,但實際上更難,更卷。
“哎...早知道學福畤哥了,直接舉薦多好,若是沒考中,那可是丟人丟大了。”
狄仁傑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麽要作妖自己考,看看王福畤,直接走舉薦,已經被李世民安排去林邑郡當郡守,說是提前鍛煉,將來等蘇定方打下中南地區建立中南道,說不準就是王福畤當第一任大都督,就算不是大都督,最次也是一個節度使,然後就榮耀迴長安任職。
“現在知道怕了?怕也沒用,走吧,現在去時候也差不多了,去考場。”
崔少宇走過來了白了狄仁傑一眼,這小子性格有點倔,不經曆一次失敗,怕是很難改,而這一次的科舉,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