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淡風輕就是很好的應對辦法,裝沒事人。


    倒也不是偷懶,有時候,什麽都不做,恰恰就是最好的做法。


    做得多,錯得多。


    那麽多的傳統方式,自然有其存在必然性。


    本來就知道,但是隻是想,沒有感受,有了實踐之後,才發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沒有那麽多的花裏胡哨,也就沒有那麽多的成本,一切都比較好控製。


    也不知道咋迴事,總之前人已經實踐過很多次,就說明了傳統的方式,就是很好用。


    比如蓋房,是不是可以用木頭呢?塗上防腐的油。


    木頭雖好,成本也不小,不過對青集來說不是事,隻是木頭不能隨便多用,要用在最緊要的地方。


    剩下的很多樹不能砍,隻能少量用。


    還可以用薄的鐵皮吧,竹靈雖然可以搞定,產量也不會太多,石頭和土建好了的話,也很安全。


    東海這塊區域,是極其少見地震的,青集總不能用樹葉來搭房子,下雨的時候怎麽辦。


    從官府到涼亭,還有仙名山莊,都是用石頭做得,石頭就算是比較低成本的材料了。


    現實就得考慮這些。


    不是法力能解決的,在凡間,雖然可以跟凡人更加拉近距離,同在一起交談,在一個房間相處,那還仍然需要喬裝外形。


    但並不能造太多神奇的東西,應急的食物還可以,如果是別的物件,還是會擾亂凡間的總體平衡。


    可別小看這個平衡。


    大海之所以是大海,大地之所以是大地,都是因為有平衡存在。


    凡間的規則已經建立,要加新的東西,肯定還是要具備凡間事物的特性最好。


    畢竟東西是要給凡人用,房屋也是給凡人住。


    因為青集想要很多的人舉行一些活動的時候,有個方便的場地。


    別說仙名山莊和縣衙了,空地也沒有很多,還得考慮在哪找塊空地。


    這樣想下去,又是延展開太多東西的節奏。


    那是不是要建的綜合場地,連墓地都要包括啊。真頭疼。


    從哪開始做起呢?


    也不能利用居民現有的場地,都不夠大。


    可能青集找不到一個圓形的大場地,他可能就得找一個長形的,他也不能全建成樹屋那樣的,實現不了。


    雖然海邊那裏的村落,離著遠海的人要過去是很遠,但那的確是最空曠的地方。


    遠好解決,馬車每天來迴很多趟,就是簡易的班車。


    先模擬一下那個場景。


    最終青集想要達到,就是在一個包括了學堂飯堂的地方,裏麵可以讓小孩老人住宿洗澡學習聊天,應該叫什麽呢?


    青集還不知道,他現在隻是先隨便一想。


    想一會,就休息一會。


    既然他想自稱東蛇老爺,那他的建築應該也這樣命名,叫東蛇學院之類,或者叫幫會,現在也都沒有想好。


    隻是隨便先試著想象一下玩玩。


    並沒有什麽實踐的意義,現在沒法實踐。


    青集的時間不夠,也還沒有具體想明白,究竟該如何一步一步去做,這啊,可絕絕對對是個大工程。


    要是天界的神仙也想來療養度假和品嚐美食,也是個產業鏈來著。


    怎麽會有這種變化呢?前兩天青集都快愁得,想得腦子累死了,大概熬出來了,該承受的難也已經過去了,現在好了。


    現在都是新想法,感覺好像快把很多因素串聯起來了,一件事做起來以前,實在是一言難盡。


    那是多方麵的難。


    開頭充滿了不確定,然後需要思考的地方多精力投入也多,還要麵臨各種不好的壓力。


    這些還不是全部,首先一件新的事,當還是零碎材料,沒有組裝好的時候,純粹就是一團亂麻。


    誰能把一團亂麻,編織成美麗的織品呢?那需要技術。


    青集起碼願意做這些需要操心的''編織''活。


    煩歸煩,煩完了,還是想操心一點事,因為在操心的過程之中,青集還是能感受到樂趣所在。


    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


    對,就是樂趣。


    因為有樂趣,所以有動力。


    就能源源不斷輸送力量,讓操心的事不停幹下去,需要真的想去做,需要一直想去做,需要積極有益,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丙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丙無並收藏仙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