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怎的如此記仇!”,


    宋謙有些埋怨道,


    “我之前雖然言辭上有些衝撞先生,但也是為了守住城池,先生可不要因私廢公啊!”,


    好家夥,


    諸葛瑾在心底裏暗自不屑,


    讀書人,哪裏有不記仇的,可讀書讀到諸葛瑾這個份上,還要多明白一層道理,那便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相比於一時的口舌之快,諸葛瑾更在意真正的勝負,


    他之所以展露出這樣一種記仇的姿態,其主要目的還是要在思維上對宋謙進行誘導,畢竟他諸葛瑾的身份確實特殊,有個在敵軍手下任高官的親弟弟,換了誰都會不太放心,


    可諸葛瑾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故意端起姿態來,


    這麽一鬧,


    反倒會讓宋謙覺得他確實有妙計,而不是故意出餿主意陷害他,


    果不其然,


    諸葛瑾的態度立刻便讓宋謙開始覺得,人家肚子裏是真有辦法,但是就是記他之前和丁奉逼他出謀劃策的仇,所以不願意開口教他!


    為了能夠完成周瑜的守城之命,


    宋謙立刻便降低姿態道,


    “先生莫要同我生氣,之前我那是急昏了頭,還請先生快些教我,等到真正將張遼擊退之後,在向先生奉茶認錯!”,


    “先生!”,


    “先顧大局啊!”,


    諸葛瑾裝作一愣,有些不敢置信的看向宋謙道,


    “是瑾淺薄了!”,


    諸葛瑾故作歎息的說道,


    “想不到將軍竟然如此大義,反倒是顯得我心胸狹隘,好,既然是以大局為重,那我便為將軍再出一計!”,


    諸葛瑾抿了下唇,


    繼續說道,


    “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條山路,張遼能斷得,將軍自然也能斷得!”,


    “廬陵山隻有兩道山口,一道正東,一道正西,那張遼從正東方向進入山中,後續的糧草也隻能從那道山口向其軍營中運送!”,


    “那山口之道並不算寬敞,將軍隻需要先派出一隊人馬,在城外潛伏,等到張遼全軍進入山口之後,便囤積一些滾木落石在山上,而城內的我軍則做出閉城不出的死守之態,堅守上十天半月,等到其糧草消耗的差不多之時,立刻讓這支奇兵用些石塊從山上滾下,將山口徹底堵死!”,


    “這山道經過那一場大火,已經破爛不堪,再用巨石堵死,短時間內,想要清理幹淨根本就不可能!”,


    “那張遼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那些巨石變沒,我們隻需將那山口徹底毀去,張遼勢必要陷入糧草不足的內亂之中,而將軍則是在城中以逸待勞,等到時機一到,便立刻開城進攻!”,


    “到時候,其士卒連飽腹都做不到,又如何能與將軍抗衡,不但廬陵城能守住,一旦事成,沒準將軍還能生擒張遼,怎麽看都事大功一件啊!”,


    “這......”,


    宋謙越聽,眸子裏的光亮便愈發濃烈,不為別的,隻因他想了又想,實在是覺得諸葛瑾這計策無懈可擊,


    身為守將,那山道他當然有所了解,用落石堵住簡單,想要清理開可就難上加難了,沒有十天半個月的功夫,絕對清理不出一條能夠讓糧車通過的道路來,光是這一點,他便知道,諸葛瑾的計策絕不是無的放矢,


    而且這條計策的試錯成本及其低廉,


    隻需放出一個小隊在城外隱藏起來,若是成功了,那張遼軍中斷了糧草,必然成為甕中之鱉,若是失敗了,最多便是折損一支小隊而已,這點人馬,他宋謙還折損的起!


    想來想去,


    宋謙實在想不到諸葛瑾坑害自己的可能性,不管怎麽看,這都是一條能夠讓張遼束手就擒的妙計,這讓宋謙如何能夠不喜?


    “先生果然大才!”,


    宋謙連忙恭維道,


    “若是一切真能如先生謀劃一般,待我生擒張遼,必然要為先生請功!”,


    “那我就提前多謝將軍了!”,


    諸葛瑾依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老樣子,絲毫沒有任何的情緒波動,隻是靜靜的看著宋謙對他道謝,


    “先生!”,


    宋謙再一次喚了諸葛瑾一聲道,


    “既然有先生妙計,那麽便事不宜遲,我這就下去挑選信得過的士卒,讓他們出去潛伏!”,


    “自然!”,


    淡淡迴應一聲,


    諸葛瑾看著宋謙離去的背影,臉上第一次露出了一種憐憫的神色,


    他這計策,看上去一切都天衣無縫,但唯獨有一點是他未曾說,宋謙也未曾想到的,


    山路一旦封死,張遼就成了沒有糧草的孤軍,而被圍困在城中的宋謙同樣如此,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他們兩現在就像一對生活在山上的樵夫,互為鄰居,但都憎恨彼此,


    突然有一天,大雪封山,其中一個樵夫起了歹意,趁著隔壁樵夫不在,將其糧食全部順著雪山扔了下去,找不迴來,


    那麽問題來了,


    難道那個樵夫會甘願餓死嗎?


    當然不會,


    他會瘋了一般的搶奪另一個樵夫的糧食!


    這個例子很抽象,並且很不恰當,但事實就是如此,


    若是尋常攻城,一旦攻城的一方糧草被斷,勢必會士氣低迷、軍心渙散,這是無可避免的!


    但這必須要有個前提,


    那就是缺糧之事沒有任何的解決辦法!


    廬陵城,防禦工事本就不足,守城器械也嚴重缺失,


    最重要的,


    是這廬陵乃江東運糧的重地,張遼之所以拚了命的進攻廬陵,就是要截斷周瑜的糧道,所以廬陵城什麽都缺,就是不缺糧食!


    諸葛瑾對自己的計策頗有信心,不出意外的話,張遼大軍的糧草是斷定了,


    可當那群士卒知道自己糧草不足的同時,又在眼前發現一個糧草充足並且漏洞百出的糧倉,那會如何?


    宋謙沒想到這一層,


    但是諸葛瑾卻想到了,


    當攻下廬陵城成了他們吃飽飯的唯一條件時,


    城外就不是張遼的大軍了,而是一群餓紅了眼的狼!


    想到此處,


    諸葛瑾微微一笑,


    低聲呢喃道,


    “瑾,不善軍略!”,


    “但給那張文遠軍中士氣添上一把柴的小事,”,


    “還尚且能做!”,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損文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損文香並收藏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