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威震華夏
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 作者:墨損文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侯淵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錯,但仔細想了想,似乎這樣才是合理的,
十幾艘荊州水師戰船緩緩駛入穀口,就這麽向於禁和夏侯兄弟等人駛來,進最快的一艘戰船上,隻見為首一人站在船頭,正是那關羽,關雲長!
單見那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
鎖子甲,皂羅袍,青龍偃月刀倚在肩頭,何等威風!
當關羽就這麽如身邊天降般出現在曹軍麵前時,勝負就已經確定了,其實真要較起真來,從於禁將大軍屯紮在罾口川時,勝負其實就已經沒有懸念了,隻是現在這副場景,無疑讓孰勝孰敗更加明顯,
隻見未等關羽開口,一眾曹軍皆是納頭便拜,也不嫌疼,就這麽在地上哐哐磕起頭來,
明眼人都知道,
於禁等人大勢已去,再也沒有翻盤的餘地,如此絕境,就算是兵仙韓信來了也是無可奈何,又何況他們呢?
天下人沒有傻子,
他們隻是一些殘卒,連敗將都稱不上,要是不直接投降,誰又能在乎他們的死活,
這群曹軍本來就被洪水淹的肝膽俱寒,一人跪便有十人跪,十人跪便有百人跪,很快,除了於禁和夏侯兄弟,所有的曹軍都跪在了原地,希望關羽能將其納降,饒其性命!
戰船緩緩靠向於禁等人的位置,
跨出一步,
關羽率先登岸,向於禁等人走去,
“於文則?”,
關羽輕笑一聲,毫不在意般的說道,
“今日一戰,你可服氣?”,
麵對著關羽的質問,於禁張了張嘴,終究是沒有開口說話,此時的他,連為自己找一戰敗的借口都顯得殊為艱難,
敗軍之將不足言勇,
這個道理於禁還是懂的,他確實心中不忿,但其實更多的還是對自己生出的悔恨,
他恨自己不通襄江水勢,更恨自己猶豫不決,沒有早些聽從成何的勸誡,現如今已經釀成大錯,又有什麽好辯解的?
“為何不言?”,
“輸則輸,無話可說!”,
於禁將頭撇過一旁,不願去看關羽,
“要殺要剮,何須多言!”,
於禁沒有說話,夏侯淵反倒是坐不住了,
隻見其邁上前來,瞪著關羽道:“你不過是仗著水攻,算什麽本事?”,
“這話說的倒也不錯!”,
關羽點了點頭,
“我關羽確實借用了襄江水勢,堵住水口,才淹了你們七路大軍,算不得什麽本事,”,
“隻不過......”,
關羽輕瞥了夏侯淵一眼道,
“你們明知秋雨連綿,還執意要將大軍紮在山穀之中,這就算作本事了?”,
“你......”,
夏侯淵被關羽這麽一噎,頓時有些語塞,一時之間想不出如何應對,
關羽也懶得理他,安排手下將其捆綁起來,隨後才繼續看向於禁,
“於文則,你可願降?”,
於禁沒有說話,仍是緊閉雙眼,不置可否,
可他這副樣子,反倒立刻讓關羽明白了他心中所想,
若真是那誓死不降之人,此時不是破口大罵,就是提劍自刎,哪裏有閉口不言的道理,於禁這副樣子,分明就是起了降意!
想到此處,
關羽頓時心中大定,
不怕你不說話,隻要起了降意,剩下的事,無非就是循循善誘罷了!
“文則這是何苦?”,
關羽搖了搖頭,
在李憂多次磨礪下,關羽的性子可謂早已經天翻地覆,即便麵對走投無路的於禁依然沒有任何輕視傲慢的神色,隻聽他一字一頓的分析道,
“文則將軍,你可知那二人為何如此硬氣?”,
說著,
關羽輕抬下巴,指向了那夏侯兄弟,
“那是因為他們是曹操親信,是那種有血緣關係的親信,你於文則就算給曹操當牛做馬一百年,憑他那多疑的性格,你捫心自我,你要多久才能取得和那夏侯兄弟一樣的待遇?!”,
“夏侯惇、夏侯淵,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勝仗沒打過多少,但高官厚祿,曹操哪一樣短了他們的?”,
“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可以在戰敗之後誓死不降,那是因為他們的命值錢,曹操願意花大筆的銀錢糧草,隻為將他們二人贖迴!”,
“你覺你自己也值這個錢嗎?”,
於禁被關羽說的緊咬牙關,
其實關羽這話確實有失偏頗,曹操雖然性格多疑,但心胸寬廣,就算真讓曹操用錢糧兵馬來換於禁迴去,曹操也絕對會點頭應允,
就算退一萬步,即便是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曹操也絕不會在這種事上厚此薄彼,隻贖迴夏侯兄弟而棄於禁於不顧,
可人並不總是能夠保持理智的,更何況此時的於禁還處於如此困境當中,自然是隻能跟著關羽的話頭思考,這麽一來二去,竟然還真讓於禁對曹操產生了一絲懷疑,
懷疑的裂縫一旦出現,就隻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廣,
隻見關羽繼續說道,
“文則將軍,你且看看,這三萬曹軍將士現在十不存一,此皆因你之故,”,
“就算退一萬步,假設那曹操真將你贖迴,你且仔細想想,到時候你在許昌,又當如何自處?”,
“你就真能如此確信,那生性多疑的曹操,對你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嗎?!!!”,
“我......唉!”,
於禁歎了口氣,當即單膝跪了下來,拱手說道,
“於禁,”,
“願降!”,
“好!”,
關羽點了點頭,伸手將於禁扶起,這人練兵的本事他是知道的,也算是個人才,此番願降,自然是意外之喜,
一眾曹軍降卒,皆被關羽押入戰船之上,
迴味著勝利的喜悅,
關羽竟突然想到了初見李憂之時,後者對他說過的一句話,
“天不生我關雲長,大漢萬古長如夜!”,
這種時候,
似乎真應當說上這麽一句才算應景,
“嘶!”,
“還是算了吧......”,
......
203年8月,
關羽水淹於禁七路大軍,降服於禁,活捉夏侯兄弟,兵不血刃而滅三萬曹軍,
自此,
羽,
威震華夏!
......
十幾艘荊州水師戰船緩緩駛入穀口,就這麽向於禁和夏侯兄弟等人駛來,進最快的一艘戰船上,隻見為首一人站在船頭,正是那關羽,關雲長!
單見那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
鎖子甲,皂羅袍,青龍偃月刀倚在肩頭,何等威風!
當關羽就這麽如身邊天降般出現在曹軍麵前時,勝負就已經確定了,其實真要較起真來,從於禁將大軍屯紮在罾口川時,勝負其實就已經沒有懸念了,隻是現在這副場景,無疑讓孰勝孰敗更加明顯,
隻見未等關羽開口,一眾曹軍皆是納頭便拜,也不嫌疼,就這麽在地上哐哐磕起頭來,
明眼人都知道,
於禁等人大勢已去,再也沒有翻盤的餘地,如此絕境,就算是兵仙韓信來了也是無可奈何,又何況他們呢?
天下人沒有傻子,
他們隻是一些殘卒,連敗將都稱不上,要是不直接投降,誰又能在乎他們的死活,
這群曹軍本來就被洪水淹的肝膽俱寒,一人跪便有十人跪,十人跪便有百人跪,很快,除了於禁和夏侯兄弟,所有的曹軍都跪在了原地,希望關羽能將其納降,饒其性命!
戰船緩緩靠向於禁等人的位置,
跨出一步,
關羽率先登岸,向於禁等人走去,
“於文則?”,
關羽輕笑一聲,毫不在意般的說道,
“今日一戰,你可服氣?”,
麵對著關羽的質問,於禁張了張嘴,終究是沒有開口說話,此時的他,連為自己找一戰敗的借口都顯得殊為艱難,
敗軍之將不足言勇,
這個道理於禁還是懂的,他確實心中不忿,但其實更多的還是對自己生出的悔恨,
他恨自己不通襄江水勢,更恨自己猶豫不決,沒有早些聽從成何的勸誡,現如今已經釀成大錯,又有什麽好辯解的?
“為何不言?”,
“輸則輸,無話可說!”,
於禁將頭撇過一旁,不願去看關羽,
“要殺要剮,何須多言!”,
於禁沒有說話,夏侯淵反倒是坐不住了,
隻見其邁上前來,瞪著關羽道:“你不過是仗著水攻,算什麽本事?”,
“這話說的倒也不錯!”,
關羽點了點頭,
“我關羽確實借用了襄江水勢,堵住水口,才淹了你們七路大軍,算不得什麽本事,”,
“隻不過......”,
關羽輕瞥了夏侯淵一眼道,
“你們明知秋雨連綿,還執意要將大軍紮在山穀之中,這就算作本事了?”,
“你......”,
夏侯淵被關羽這麽一噎,頓時有些語塞,一時之間想不出如何應對,
關羽也懶得理他,安排手下將其捆綁起來,隨後才繼續看向於禁,
“於文則,你可願降?”,
於禁沒有說話,仍是緊閉雙眼,不置可否,
可他這副樣子,反倒立刻讓關羽明白了他心中所想,
若真是那誓死不降之人,此時不是破口大罵,就是提劍自刎,哪裏有閉口不言的道理,於禁這副樣子,分明就是起了降意!
想到此處,
關羽頓時心中大定,
不怕你不說話,隻要起了降意,剩下的事,無非就是循循善誘罷了!
“文則這是何苦?”,
關羽搖了搖頭,
在李憂多次磨礪下,關羽的性子可謂早已經天翻地覆,即便麵對走投無路的於禁依然沒有任何輕視傲慢的神色,隻聽他一字一頓的分析道,
“文則將軍,你可知那二人為何如此硬氣?”,
說著,
關羽輕抬下巴,指向了那夏侯兄弟,
“那是因為他們是曹操親信,是那種有血緣關係的親信,你於文則就算給曹操當牛做馬一百年,憑他那多疑的性格,你捫心自我,你要多久才能取得和那夏侯兄弟一樣的待遇?!”,
“夏侯惇、夏侯淵,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勝仗沒打過多少,但高官厚祿,曹操哪一樣短了他們的?”,
“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可以在戰敗之後誓死不降,那是因為他們的命值錢,曹操願意花大筆的銀錢糧草,隻為將他們二人贖迴!”,
“你覺你自己也值這個錢嗎?”,
於禁被關羽說的緊咬牙關,
其實關羽這話確實有失偏頗,曹操雖然性格多疑,但心胸寬廣,就算真讓曹操用錢糧兵馬來換於禁迴去,曹操也絕對會點頭應允,
就算退一萬步,即便是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曹操也絕不會在這種事上厚此薄彼,隻贖迴夏侯兄弟而棄於禁於不顧,
可人並不總是能夠保持理智的,更何況此時的於禁還處於如此困境當中,自然是隻能跟著關羽的話頭思考,這麽一來二去,竟然還真讓於禁對曹操產生了一絲懷疑,
懷疑的裂縫一旦出現,就隻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廣,
隻見關羽繼續說道,
“文則將軍,你且看看,這三萬曹軍將士現在十不存一,此皆因你之故,”,
“就算退一萬步,假設那曹操真將你贖迴,你且仔細想想,到時候你在許昌,又當如何自處?”,
“你就真能如此確信,那生性多疑的曹操,對你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嗎?!!!”,
“我......唉!”,
於禁歎了口氣,當即單膝跪了下來,拱手說道,
“於禁,”,
“願降!”,
“好!”,
關羽點了點頭,伸手將於禁扶起,這人練兵的本事他是知道的,也算是個人才,此番願降,自然是意外之喜,
一眾曹軍降卒,皆被關羽押入戰船之上,
迴味著勝利的喜悅,
關羽竟突然想到了初見李憂之時,後者對他說過的一句話,
“天不生我關雲長,大漢萬古長如夜!”,
這種時候,
似乎真應當說上這麽一句才算應景,
“嘶!”,
“還是算了吧......”,
......
203年8月,
關羽水淹於禁七路大軍,降服於禁,活捉夏侯兄弟,兵不血刃而滅三萬曹軍,
自此,
羽,
威震華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