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接客!
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 作者:墨損文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
清晨,
諸葛亮一大早便埋鍋造飯,整軍列陣,在代城下方叫陣!
送女裝這件事,說到底還是有些太過侮辱人了,即便是麵對鮮卑這樣的異族,諸葛亮也不想在最開始就用上這種招數,
當然,
這並不是諸葛亮心慈手軟,關於對異族的態度,其實劉備麾下一直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李憂、趙雲等人為首的激進派,他們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對於異族,若是教化無用,就算屠族滅城也算不上什麽殘忍手段,用李憂的話說,寧背一世不仁之名,也要讓子孫萬代再也不受異族之亂,這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而另一派,則是以賈詡、張飛等人為首的保守派!
他們認為李憂等人對於異族的態度過於保守!
所以即便是諸葛亮,
也從來不會覺得有什麽不能用來對付異族的手段,畢竟這群鮮卑鐵騎劫掠他們大漢子民的時候,可從未考慮過什麽手下留情!
區區一個激將法,
跟那些死去的大漢百姓比起來,
根本就不值一提!
諸葛亮之所以先來叫陣,隻是想先看看這寇婁敦的城府,雖然他也沒什麽把握,但試一試總歸不會有什麽損失,
若是那寇婁敦能被他輕易的激出城來,簡直是再好不過,就算他真能忍住,龜縮不出,再用上那件女子服飾也為時不晚!
策馬在前,
手握著那杆方天畫戟,諸葛亮不急不緩,畫戟一甩,破空之聲響起,
諸葛亮氣沉丹田,
衝著代城上方大喝一聲,
“寇婁敦!”,
“可敢下來一戰?!”,
即便諸葛亮已經喊得足夠大聲,可落在城牆上寇婁敦耳中,卻平白多了一絲清秀的意味,
“這個小白臉是誰?”,
“迴大人話!”,
隻見一披甲士卒單膝跪在寇婁敦身側,左手握拳至於右肩,恭敬的迴道,
“這人名喚諸葛亮,乃是那呂布的隨軍謀士!”,
“謀士?”,
寇婁敦張了張嘴,看向城牆下方的諸葛亮,
此時的諸葛亮,披百花戰袍,著銀鎧,腰係獅子吞天金蠻帶,手持一杆方天畫戟,這樣的裝扮實在讓寇婁敦有些難以下達定論!
你要說這諸葛亮是個武將,確實麵目太過清秀,實在不像是常年在外領兵征戰的將領!
但你要說這諸葛亮是個謀士,他看上去又實在太過年輕,十七八歲的年紀,哪有能當謀士的?
寇婁敦疑惑不止,但其實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對於烏丸來說,智者往往就等同於長者!
大漢朝屹立這麽多年,靠的就是世家積累下來的財富和智慧,而獲取智慧最好的方式,定然是讀書,
所以問題來了,
那些大漢子民尚且不能個個識字,人人讀書,更何況他們這些偏遠異族!
書籍在烏丸,
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詞匯!
所以能在烏丸被人當成智者之人,通常靠的並不是學識,而是閱曆!
也正因如此,
在烏丸,
智慧往往可以和年長具有相同的含義!
憑借寇婁敦有限的見識,他實在不能理解,這樣一個比他大不了兩歲的人,憑什麽能成為大漢的謀士?!
寇婁敦不明白,
也自然看不透諸葛亮的深淺!
“大人!”,
士卒看著愣神的寇婁敦,提醒問道,
“我們該如何應對是好?”,
“恩......”,
寇婁敦應了一聲,左手摸向了自己胸口,他雖然不覺得自己會輸給諸葛亮,但胸口傳來的隱隱陣痛似乎一直在提醒他,千萬不要再草率行事了!
“今早派出去的斥候可傳來過什麽消息?”,
“迴大人,確實有消息傳來!”,
那鮮卑士卒的頭顱深深低下,一字一頓的的說道,
“昨日來城下叫陣的那名喚張繡的將領,盡早領著一支萬人隊離開此地,往雁門去了!”,
“那呂布呢?”,
聽到張繡離去的寇婁敦剛鬆下一口氣,突然想起來最麻煩的那人似乎還在附近,於是連忙追問道,
“迴大人,那呂布還沒撤去,仍然在城外二十裏處駐紮!”,
“恩......”,
寇婁敦點了點頭,幾番思量過後,還是決定暫且按兵不動,
一個張繡就已經夠他受的了,雖然這諸葛亮看上去弱不禁風,年少無知,但他也不願冒險!
畢竟他已經差人將戰報快馬加鞭的傳迴了鮮卑王庭,相信不管是軻比能還是步度根,都不會將他棄之不理,
隻要等到鮮卑大軍來援,
十幾萬鐵蹄之下,
區區一個呂布,
也就沒什麽可怕的了!
“先讓這諸葛亮囂張一會,不必理會,你們切記不可擅自打開城門,若有什麽變故,速速來帳中找我!”,
“可能明白?”,
“是!”,
吩咐完畢,
寇婁敦輕蔑的看了一眼在城下叫陣的諸葛亮,揮袖離去,
有些人就是如此,
即便是他自己不敢應戰,可在他心裏,不過是不屑於出手罷了,
而有些事也是如此,
出手和出醜,
不過一字之差罷了!
城下的諸葛亮眼睜睜的看著寇婁敦轉身下了城牆,城門處卻沒有一點動靜,自然知道寇婁敦心裏的算計,
不過諸葛亮也沒說什麽,
隻是勒馬迴身,退迴了中軍之中,同時換來了一名士卒,
既然軟的不行,
那也怪不得他來硬的了,
對嗎?
“傳我軍令,將那件女子服飾送進代城!”,
“但是記住了,用布將其包裹起來,附上書信,纏在箭矢之上,射上城牆即可!”,
“烏丸可不是什麽禮節之邦,我可不敢保證那寇婁敦能遵守什麽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道理,異族就是異族,沒必要平白搭上一個使者的性命,你可明白?”,
“明白!”,
那士卒拱手答了一聲,就要下去安排,
“等一下!”,
諸葛亮連忙將其叫住,
不緊不慢的說道,
“之前師父留給我五千兵馬,讓我想辦法勝了那寇婁敦,可那時候我還沒想出這女子服飾的計謀,”,
“那寇婁敦若是看見這東西,多半要傾城而出!”,
“你且立刻差前去稟報,”,
“讓師父準備一下,”,
“接客了!”,
......
清晨,
諸葛亮一大早便埋鍋造飯,整軍列陣,在代城下方叫陣!
送女裝這件事,說到底還是有些太過侮辱人了,即便是麵對鮮卑這樣的異族,諸葛亮也不想在最開始就用上這種招數,
當然,
這並不是諸葛亮心慈手軟,關於對異族的態度,其實劉備麾下一直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李憂、趙雲等人為首的激進派,他們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對於異族,若是教化無用,就算屠族滅城也算不上什麽殘忍手段,用李憂的話說,寧背一世不仁之名,也要讓子孫萬代再也不受異族之亂,這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而另一派,則是以賈詡、張飛等人為首的保守派!
他們認為李憂等人對於異族的態度過於保守!
所以即便是諸葛亮,
也從來不會覺得有什麽不能用來對付異族的手段,畢竟這群鮮卑鐵騎劫掠他們大漢子民的時候,可從未考慮過什麽手下留情!
區區一個激將法,
跟那些死去的大漢百姓比起來,
根本就不值一提!
諸葛亮之所以先來叫陣,隻是想先看看這寇婁敦的城府,雖然他也沒什麽把握,但試一試總歸不會有什麽損失,
若是那寇婁敦能被他輕易的激出城來,簡直是再好不過,就算他真能忍住,龜縮不出,再用上那件女子服飾也為時不晚!
策馬在前,
手握著那杆方天畫戟,諸葛亮不急不緩,畫戟一甩,破空之聲響起,
諸葛亮氣沉丹田,
衝著代城上方大喝一聲,
“寇婁敦!”,
“可敢下來一戰?!”,
即便諸葛亮已經喊得足夠大聲,可落在城牆上寇婁敦耳中,卻平白多了一絲清秀的意味,
“這個小白臉是誰?”,
“迴大人話!”,
隻見一披甲士卒單膝跪在寇婁敦身側,左手握拳至於右肩,恭敬的迴道,
“這人名喚諸葛亮,乃是那呂布的隨軍謀士!”,
“謀士?”,
寇婁敦張了張嘴,看向城牆下方的諸葛亮,
此時的諸葛亮,披百花戰袍,著銀鎧,腰係獅子吞天金蠻帶,手持一杆方天畫戟,這樣的裝扮實在讓寇婁敦有些難以下達定論!
你要說這諸葛亮是個武將,確實麵目太過清秀,實在不像是常年在外領兵征戰的將領!
但你要說這諸葛亮是個謀士,他看上去又實在太過年輕,十七八歲的年紀,哪有能當謀士的?
寇婁敦疑惑不止,但其實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對於烏丸來說,智者往往就等同於長者!
大漢朝屹立這麽多年,靠的就是世家積累下來的財富和智慧,而獲取智慧最好的方式,定然是讀書,
所以問題來了,
那些大漢子民尚且不能個個識字,人人讀書,更何況他們這些偏遠異族!
書籍在烏丸,
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詞匯!
所以能在烏丸被人當成智者之人,通常靠的並不是學識,而是閱曆!
也正因如此,
在烏丸,
智慧往往可以和年長具有相同的含義!
憑借寇婁敦有限的見識,他實在不能理解,這樣一個比他大不了兩歲的人,憑什麽能成為大漢的謀士?!
寇婁敦不明白,
也自然看不透諸葛亮的深淺!
“大人!”,
士卒看著愣神的寇婁敦,提醒問道,
“我們該如何應對是好?”,
“恩......”,
寇婁敦應了一聲,左手摸向了自己胸口,他雖然不覺得自己會輸給諸葛亮,但胸口傳來的隱隱陣痛似乎一直在提醒他,千萬不要再草率行事了!
“今早派出去的斥候可傳來過什麽消息?”,
“迴大人,確實有消息傳來!”,
那鮮卑士卒的頭顱深深低下,一字一頓的的說道,
“昨日來城下叫陣的那名喚張繡的將領,盡早領著一支萬人隊離開此地,往雁門去了!”,
“那呂布呢?”,
聽到張繡離去的寇婁敦剛鬆下一口氣,突然想起來最麻煩的那人似乎還在附近,於是連忙追問道,
“迴大人,那呂布還沒撤去,仍然在城外二十裏處駐紮!”,
“恩......”,
寇婁敦點了點頭,幾番思量過後,還是決定暫且按兵不動,
一個張繡就已經夠他受的了,雖然這諸葛亮看上去弱不禁風,年少無知,但他也不願冒險!
畢竟他已經差人將戰報快馬加鞭的傳迴了鮮卑王庭,相信不管是軻比能還是步度根,都不會將他棄之不理,
隻要等到鮮卑大軍來援,
十幾萬鐵蹄之下,
區區一個呂布,
也就沒什麽可怕的了!
“先讓這諸葛亮囂張一會,不必理會,你們切記不可擅自打開城門,若有什麽變故,速速來帳中找我!”,
“可能明白?”,
“是!”,
吩咐完畢,
寇婁敦輕蔑的看了一眼在城下叫陣的諸葛亮,揮袖離去,
有些人就是如此,
即便是他自己不敢應戰,可在他心裏,不過是不屑於出手罷了,
而有些事也是如此,
出手和出醜,
不過一字之差罷了!
城下的諸葛亮眼睜睜的看著寇婁敦轉身下了城牆,城門處卻沒有一點動靜,自然知道寇婁敦心裏的算計,
不過諸葛亮也沒說什麽,
隻是勒馬迴身,退迴了中軍之中,同時換來了一名士卒,
既然軟的不行,
那也怪不得他來硬的了,
對嗎?
“傳我軍令,將那件女子服飾送進代城!”,
“但是記住了,用布將其包裹起來,附上書信,纏在箭矢之上,射上城牆即可!”,
“烏丸可不是什麽禮節之邦,我可不敢保證那寇婁敦能遵守什麽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道理,異族就是異族,沒必要平白搭上一個使者的性命,你可明白?”,
“明白!”,
那士卒拱手答了一聲,就要下去安排,
“等一下!”,
諸葛亮連忙將其叫住,
不緊不慢的說道,
“之前師父留給我五千兵馬,讓我想辦法勝了那寇婁敦,可那時候我還沒想出這女子服飾的計謀,”,
“那寇婁敦若是看見這東西,多半要傾城而出!”,
“你且立刻差前去稟報,”,
“讓師父準備一下,”,
“接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