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城內,


    政務廳中,


    李憂正聚精會神,逐字逐句的將文字撰寫在竹簡之上,


    汗水從其額角滑落,可李憂卻絲毫沒有將其拭去的意思,視線集中在竹簡之上,其用功程度可見一斑,


    竹簡並不同於紙張,截竹為筒, 破以為牒,這是商周傳下來的法子,雖然到了東周有了筆墨,不用再辛苦纂刻,可若是一字錯了,還是要推倒重來,實在麻煩的緊。


    “唿~”,


    手中毛筆放在硯上,李憂打了個哈欠,用力伸了個懶腰,


    “伯川,怎麽自己辛苦改良的紙張不用,倒是用上這竹簡了?”,郭嘉走近,打趣著說道,這李伯川平日裏連處理政務都未必有這等勤勉,令他不由得有些驚奇,


    撈起一卷竹簡,郭嘉讀了不到兩行,便瞪大雙眼,


    這竹簡上寫的不是別的,正是有著禍亂天下之名的《太平要術》!


    “好家夥,”,


    郭嘉倒吸一口涼氣,隨後俯身彎腰,鬼鬼祟祟的湊到李憂耳邊,聲若蚊蠅般的說道:“你要造反啊?”,


    “滾一邊去,”,


    李憂沒好氣的白了郭嘉一眼,


    “你要是真讀過,就能知道這書無非是記載了些求道之術、問醫之法,又不是什麽反書,哪裏有你說的那麽邪乎!”,


    這《太平要術》李憂雖談不上書讀百遍,但十幾二十遍還是有的,


    他並沒有什麽過目不忘之能,要是讓他一字不差的將原文默寫下來,屬實是有些難為人,但根據書中之意,用他自己的話複述下來,


    他還是能做到的。


    李憂雖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但知恩當圖報的道理,他還是曉得的,以後當如何自由他日後再說,但眼前能做之事,還是先做為好。


    這也是李憂警醒自己的一種方式,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得了他人大恩,總覺得要在心底裏牢牢記著,等到日後有機會再湧泉相報,


    可往往想著想著,這份恩情就在無形中消去不少,再到了後來,甚至連自己都覺得這恩情未必就真算得什麽大恩,


    由此可見,想的那麽多也未必是好事,低下頭,靜下心,有多少力出多少力,這便是他李憂自己的道理。


    “原來如此,”,


    郭嘉默然頷首,不再打趣,他雖放浪形骸,可也曉得這天下間唯有恩情不容取笑的道理,


    “等你寫完,不如就由我先來通讀此卷,如何?”。


    “哪裏用的著那麽麻煩,”,


    荀攸停下筆來,說也奇怪,好似他荀公達手中總有著處理不完的公務,


    “既然這《太平要術》並非反書,是好是壞,端在為人之用,何不換個名字,多印幾本出去,沒準還能多出幾個治病救人的赤腳醫生,豈不美哉?”,


    “妙啊,公達先生果然大才!”,


    李憂身旁的諸葛亮連忙舉雙手讚同,他對這太平要術確實頗有興趣,


    即便他諸葛家藏書頗豐,經史子義,奇門遁甲之類的書,他自小便讀過不少,可要說這《太平要術》,李憂手裏這卷還真就是天下間獨一份!


    這不,


    諸葛亮一直候在李憂身邊為其磨墨,李憂寫一個字他看一個字,眼睛都快陷進去了!


    “就是不知換成什麽名字比較合適......”,


    諸葛亮遲疑說道,偷偷瞥了一眼正在擦汗的李憂,


    給這本傳奇色彩如此濃鬱的《太平要術》換個名字,莫說這小小的平原政務廳內,就是放眼天下,恐怕也隻有他李伯川才有此資格!


    “我還沒有想好,”,


    李憂看著諸葛亮一臉期盼的神色,泛起苦笑,


    “容我再想想吧......”,


    “報!”,


    一名士卒飛奔而至,還未停穩,便單膝跪地,甚至還在地上滑行了一段,看的眾人咧嘴皺眉,真是想想都疼!


    “啟稟諸位先生,鄴城方向集結了五萬大軍,由高幹統領,已經到了陰安,直逼樂平!”,


    “高幹?”,


    李憂皺著眉頭,一時之間還真想不起來是誰,


    “可有隨軍謀士!”,


    “有!”,士卒連忙點頭,“荀諶!”。


    嘶~,


    李憂倒吸一口涼氣,揮手令士卒先行退下,高幹是何人他還真記不太得,可要說這荀諶,他可是印象深刻到不能再深刻了,


    昔日讀三國時,每逢讀到荀諶三問韓馥,兵不血刃騙取冀州,總是對其膽色和辯才欽佩有佳,


    可到了官渡之戰後,荀諶突然憑空消失,好似這世上本不存在這人一般,


    這麽一個能臣、功臣,不管是袁紹,還是後來得勝的曹操,都絕無放過之理,可偏偏卻毫無記載。


    李憂不知真相,隻能做出些許猜測,


    若荀諶是真死於亂軍之中,書中未表,也就罷了,


    李憂最怕的,就是這荀諶算準了袁紹必敗於官渡,找了個法子金蟬脫殼,溜之大吉,那此人的眼力、魄力、恐怕都遠非常人所及啊!


    “公達,這荀諶的本事如何?”,


    李憂直勾勾的盯著荀攸,同時荀家之人,荀攸定知這荀諶根底。


    “哦?”,


    荀攸似是有些驚疑,沒有答話,反倒是先跟郭嘉對視一眼,弄得李憂滿頭霧水。


    “這天下還有你李伯川不識之人,真是怪哉!”。


    李憂冷哼一聲,提起筆,哼著小調,寫起書來,可是把荀攸給憋壞了。


    “咳咳,”,


    咳嗽兩聲,荀攸主動緩解尷尬,


    “友若素識大體,辯才過人,一眼可斷天下形勢,內政也是一把好手,就是這兵法謀略一道,尚且差些火候!”,


    說著,荀攸將青、冀兩州地形圖鋪在案上,隨即嚴肅起來,


    “事出不常必為妖,這袁紹突然來攻,實在蹊蹺!”。


    郭嘉走到案邊,伸出手指,正點在東光城上,


    “這袁紹突然進攻平原,估計是想跟我們打消耗戰,誘奉先將軍迴援,然後再從南皮一舉攻下東光城,挽迴頹勢。”


    “可惜嘍,”,


    郭嘉嘖了下嘴,


    “要是早上幾年,咱們家奉先將軍估計還會中此計,”,


    “現在,”,


    “太看不起人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損文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損文香並收藏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