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不愧是我!
三國:我,神謀鬼算李伯川 作者:墨損文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王平這一句話一出,
漢軍中軍本陣肉眼可見的騷亂起來!
尤其是位於中軍的太史慈,聽到這話,隻覺的天都要塌了!
他之所以避而不戰,就是想給大家一種他太史慈沒有輸給郭圖的假象,騙不了別人,騙騙自己總行吧?
可王平這麽一喊,太史慈的全盤謀劃基本完全告吹,最可恨的,是眼前這王八蛋明顯就是自己人,因為他最後叫罵的這幾句,乃是字正腔圓的漢語,全軍上下,就沒一個是聽不懂的!
現如今,漢朝和貴霜開戰,明眼人都能看出,一直占據上風的正是大漢,但凡是個漢人,是個有腦子的漢人,都不可能在這種時候選擇投靠貴霜!
在波調以及一種貴霜貴族的眼中,貴霜的底蘊依舊還在,郭圖又是漢人,一些在漢朝不得誌的人物受到水災,逼不得已來投郭圖,為自己搏前程的這種事或許合理,
但隻要真在中原地帶待過的,就能清楚的知道,有那李伯川在,讓大才鬱鬱不得誌這種事,本身就是個笑話,隻不過由於語言隔閡,信息閉塞,這些內幕,貴霜人根本不了解就是了!
因此,在太史慈看來,在這個節骨眼上投靠貴霜,跟洛陽火起之後投靠董卓、周瑜擺爛之後投靠江東一樣,如果不是腦子有病,那是萬萬做不出來這種事的!
既然如此,
那麽結論就很明顯了,
眼前這人,
定是那文和麾下死士無疑!
其實這種事,和太史慈當真沒什麽關係,他的任務,不過是在這兒輸上一陣,好能迴去和諸葛亮交差,可誰知道那王平純純有病,當著三軍陣前,非說他太史慈怕了郭圖,這話要是傳迴去,他太史慈可真是臉都沒法要了!
數息過後,
隻見漢軍前軍忽地散開,一名驍將,手挺長槍,背負短戟,飛騎而出,不是那東萊太史慈,更是何人?
還不等王平反應過來,太史慈便一槍刺來,逼得他隻能橫刀格擋,
隻聽鐺的一聲,
王平手臂被太史慈這一槍震的微微酸麻,心中頓時叫苦,往日跟著賈詡當死士的時候,雖然也曾聽聞過太史慈等人的威名,但卻一直無緣得見,今日一見,方知對方本領當真不小,
而且,
王平明顯能發覺,
雖然太史慈沒有一招在往他要害身上招唿,但招招淩厲,式式刁鑽,顯然是因為他剛才說人家害怕郭圖,把太史慈徹底惹惱,一招一式,都存了教訓的心思,
這下子,
王平著實是有些騎虎難下,心中不禁暗暗後悔,早知如此,當初就不罵的那麽狠了!
但事已至此,後悔已然無用,
“啊!”,
隻聽王平大喝一聲,雙手橫刀向上,彈開太史慈砸來長槍,隨後虛晃一招,用手摸向腰間,大喝一聲:
“你且接好了!”,
說罷,
隻見王平抬手一甩,一支短箭忽地朝著太史慈麵門射去,見狀,後者一驚,剛想去躲,又想起王平剛才的話,於是穩住心神,伸手一攥,直將那短箭握在手中,
這並不是太史慈托大,而是他實實在在的察覺到了王平的異樣,
所謂暗器,講究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哪有又用陰招,又事先打招唿提醒敵人的道理,
因此,
當王平喊出聲來的時候,太史慈就隱約察覺到了這件事似乎並不一般,果不其然,短箭剛一入手,太史慈頓時察覺出了異樣,
這短箭的箭頭是鈍的,箭杆也比尋常箭杆粗上半圈,很明顯是特地打造出來,若是太史慈所料不差,將箭頭拆去,箭杆內部定然有郭圖送來的暗信!
心中驚訝,太史慈臉上卻毫無波瀾,不動聲色的將那短箭插到自己腰間,隨後看向王平說道,
“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哼!”,
王平聽後,頓時冷哼說道,
“今日便是我軍不能勝你,也要叫你知道,我貴霜人強馬壯,不是好相與的!”,
“哦?”,
太史慈愣了一瞬,立刻便明悟過來這其中的貓膩,
他們二人,這是陣前鬥將,就算勝負直接和大軍士氣掛鉤,但兩軍尚未開戰,怎的卻先有一方認慫,
唯一的原因隻能是王平在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太史慈,
這場仗,
郭圖不想贏!
想到這裏,太史慈頓時有些心累,本來還以為這活計最多就是有些丟人,結果現在卻發現竟然還如此費腦,要不是他並不算笨,沒準還真要將此事搞砸!
雖然心裏發著牢騷,但太史慈終歸還是知道孰輕孰重,擺出架勢,在空中挽出一朵槍花,手腕一抖,再次朝王平攻去,
雙方在兩軍陣前又鬥了三十餘合,王平立刻虛晃一招,撥轉馬頭,向後撤去,而太史慈也立刻率大軍向著郭圖本陣進行衝鋒,
轉瞬間,
兩方人馬戰在一起,約莫這一炷香左右的功夫,郭圖便率大軍向後撤去,
自知一切不過是演戲的太史慈自然不會繼續執著,擺了擺手,道了聲窮寇莫追,便率大軍迴了原先駐地,
整頓大軍後,
太史慈獨自迴了軍帳,
扭頭環顧,
在確定四下無人後,將箭杆從腰間抽出,這段箭頭,向內看去,果不其然,箭杆中,正藏著一封書信!
將書信抽出,
太史慈立刻將其展開來看,讀過之後,心中頓時大喜,
這信上所述,就是王平之前和郭圖說過的裏應外合之計,隻要太史慈按照這個計劃行事,不但不會破壞諸葛亮的計劃,在給郭圖大功的同時,自己也能撈到一份功勞!
若是沒有變動,太史慈來此一遭,無非就是輸給郭圖一陣,除了臉上無光之外,什麽也沒有,
可現在,
一旦成功,
必能大破那婆羅門帶來的一萬五千軍馬!
想到這兒,
太史慈不由得喃喃自語道,
“本來是壞事,到我這兒卻變成了好事,看來我以前對“祥瑞”的含義,還是理解的有些淺薄啊!”,
太史慈一邊說著,一邊將燭火點起,把信件湊去燒著,
看著火光,
又呢喃了一聲,
“這事,讓興霸知道,”,
“怕是要咬碎後槽牙嘍!”,
......
漢軍中軍本陣肉眼可見的騷亂起來!
尤其是位於中軍的太史慈,聽到這話,隻覺的天都要塌了!
他之所以避而不戰,就是想給大家一種他太史慈沒有輸給郭圖的假象,騙不了別人,騙騙自己總行吧?
可王平這麽一喊,太史慈的全盤謀劃基本完全告吹,最可恨的,是眼前這王八蛋明顯就是自己人,因為他最後叫罵的這幾句,乃是字正腔圓的漢語,全軍上下,就沒一個是聽不懂的!
現如今,漢朝和貴霜開戰,明眼人都能看出,一直占據上風的正是大漢,但凡是個漢人,是個有腦子的漢人,都不可能在這種時候選擇投靠貴霜!
在波調以及一種貴霜貴族的眼中,貴霜的底蘊依舊還在,郭圖又是漢人,一些在漢朝不得誌的人物受到水災,逼不得已來投郭圖,為自己搏前程的這種事或許合理,
但隻要真在中原地帶待過的,就能清楚的知道,有那李伯川在,讓大才鬱鬱不得誌這種事,本身就是個笑話,隻不過由於語言隔閡,信息閉塞,這些內幕,貴霜人根本不了解就是了!
因此,在太史慈看來,在這個節骨眼上投靠貴霜,跟洛陽火起之後投靠董卓、周瑜擺爛之後投靠江東一樣,如果不是腦子有病,那是萬萬做不出來這種事的!
既然如此,
那麽結論就很明顯了,
眼前這人,
定是那文和麾下死士無疑!
其實這種事,和太史慈當真沒什麽關係,他的任務,不過是在這兒輸上一陣,好能迴去和諸葛亮交差,可誰知道那王平純純有病,當著三軍陣前,非說他太史慈怕了郭圖,這話要是傳迴去,他太史慈可真是臉都沒法要了!
數息過後,
隻見漢軍前軍忽地散開,一名驍將,手挺長槍,背負短戟,飛騎而出,不是那東萊太史慈,更是何人?
還不等王平反應過來,太史慈便一槍刺來,逼得他隻能橫刀格擋,
隻聽鐺的一聲,
王平手臂被太史慈這一槍震的微微酸麻,心中頓時叫苦,往日跟著賈詡當死士的時候,雖然也曾聽聞過太史慈等人的威名,但卻一直無緣得見,今日一見,方知對方本領當真不小,
而且,
王平明顯能發覺,
雖然太史慈沒有一招在往他要害身上招唿,但招招淩厲,式式刁鑽,顯然是因為他剛才說人家害怕郭圖,把太史慈徹底惹惱,一招一式,都存了教訓的心思,
這下子,
王平著實是有些騎虎難下,心中不禁暗暗後悔,早知如此,當初就不罵的那麽狠了!
但事已至此,後悔已然無用,
“啊!”,
隻聽王平大喝一聲,雙手橫刀向上,彈開太史慈砸來長槍,隨後虛晃一招,用手摸向腰間,大喝一聲:
“你且接好了!”,
說罷,
隻見王平抬手一甩,一支短箭忽地朝著太史慈麵門射去,見狀,後者一驚,剛想去躲,又想起王平剛才的話,於是穩住心神,伸手一攥,直將那短箭握在手中,
這並不是太史慈托大,而是他實實在在的察覺到了王平的異樣,
所謂暗器,講究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哪有又用陰招,又事先打招唿提醒敵人的道理,
因此,
當王平喊出聲來的時候,太史慈就隱約察覺到了這件事似乎並不一般,果不其然,短箭剛一入手,太史慈頓時察覺出了異樣,
這短箭的箭頭是鈍的,箭杆也比尋常箭杆粗上半圈,很明顯是特地打造出來,若是太史慈所料不差,將箭頭拆去,箭杆內部定然有郭圖送來的暗信!
心中驚訝,太史慈臉上卻毫無波瀾,不動聲色的將那短箭插到自己腰間,隨後看向王平說道,
“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哼!”,
王平聽後,頓時冷哼說道,
“今日便是我軍不能勝你,也要叫你知道,我貴霜人強馬壯,不是好相與的!”,
“哦?”,
太史慈愣了一瞬,立刻便明悟過來這其中的貓膩,
他們二人,這是陣前鬥將,就算勝負直接和大軍士氣掛鉤,但兩軍尚未開戰,怎的卻先有一方認慫,
唯一的原因隻能是王平在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太史慈,
這場仗,
郭圖不想贏!
想到這裏,太史慈頓時有些心累,本來還以為這活計最多就是有些丟人,結果現在卻發現竟然還如此費腦,要不是他並不算笨,沒準還真要將此事搞砸!
雖然心裏發著牢騷,但太史慈終歸還是知道孰輕孰重,擺出架勢,在空中挽出一朵槍花,手腕一抖,再次朝王平攻去,
雙方在兩軍陣前又鬥了三十餘合,王平立刻虛晃一招,撥轉馬頭,向後撤去,而太史慈也立刻率大軍向著郭圖本陣進行衝鋒,
轉瞬間,
兩方人馬戰在一起,約莫這一炷香左右的功夫,郭圖便率大軍向後撤去,
自知一切不過是演戲的太史慈自然不會繼續執著,擺了擺手,道了聲窮寇莫追,便率大軍迴了原先駐地,
整頓大軍後,
太史慈獨自迴了軍帳,
扭頭環顧,
在確定四下無人後,將箭杆從腰間抽出,這段箭頭,向內看去,果不其然,箭杆中,正藏著一封書信!
將書信抽出,
太史慈立刻將其展開來看,讀過之後,心中頓時大喜,
這信上所述,就是王平之前和郭圖說過的裏應外合之計,隻要太史慈按照這個計劃行事,不但不會破壞諸葛亮的計劃,在給郭圖大功的同時,自己也能撈到一份功勞!
若是沒有變動,太史慈來此一遭,無非就是輸給郭圖一陣,除了臉上無光之外,什麽也沒有,
可現在,
一旦成功,
必能大破那婆羅門帶來的一萬五千軍馬!
想到這兒,
太史慈不由得喃喃自語道,
“本來是壞事,到我這兒卻變成了好事,看來我以前對“祥瑞”的含義,還是理解的有些淺薄啊!”,
太史慈一邊說著,一邊將燭火點起,把信件湊去燒著,
看著火光,
又呢喃了一聲,
“這事,讓興霸知道,”,
“怕是要咬碎後槽牙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