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關火箭問題被公開後,德國雖然表麵上與庫斯特搞對立,但實際上卻在暗地裏偷偷更換材料,把鋼材換成最好的。
庫斯特得以騰出手來管理其他事物。現在最值得他關心的莫過於飛機了。
世界是立體的,戰爭自然也是立體的,不能隻揪著陸軍和海軍這種潛力較小的基礎作戰單位,有遠見的人都會看到飛機上的價值。
目前的飛機都是雙翼機,性能和防護都極差,光是步槍子彈就能打爛。
至於要開發什麽飛機,毫無疑問最重要的是轟炸機。
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哪,都沒有防空設施,常處於萬米高空上的轟炸機自然就成為了最好的對敵手段。
當然,為了確保能夠施展立體化的進攻,必須要保證飛機能夠把精兵運輸到敵後,承擔這類任務的運輸機也不可少。
如今普遍使用的雙翼機有巨大缺陷,木頭機翼被打一下就粉身碎骨,糟糕的結構也難支撐飛機能夠在墜毀前抵達降落點,至於兩個翅膀的設計更是糟糕,讓飛機變成飄在空中的活靶子。
飛機使用雙翼設計的主要原因就是動力不足,進而使飛機升力欠缺。
雙翼機可以有效增大機翼與空氣的接觸麵積,提高飛機的升力。
然而缺陷也集中在這,增大與空氣接觸麵積後,升力是提高了,但阻力也一塊提高了。
這就導致雙翼機可以飛起來,但速度一直拉不上去,處於十分尷尬的窘境。
然而庫斯特不是一般人,他不會有在科技上的局限,他有黑科技!他帶來的引擎完全能夠使用原始的巨大推力使飛機上天。
所以也就無需多慮了。轟炸機方麵,庫斯特決定開發一種適於同盟國處境的機類——俯衝轟炸機。
雖然俄國已經投降,陸地上的封鎖已經被解開,他們無需擔憂資源問題。
但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麽先進的東西,沒有能力讓飛行員知道自己水平投放的炸彈到底會落到哪。
遠距離飛行也是別想了,除非飛行員有著和陸軍一樣或是更勝一籌的戰鬥力,就像紅海軍那樣,否則還是老實點,確保航程距離在飛行員可以迴來的範圍內吧。
針對這一類需求,和時代的局限性,致使飛機最多停留在戰術轟炸階段,而最能夠勝任戰術轟炸的無疑是俯衝轟炸機。
短小而又精悍,危險而又精準。這無疑是形容這類飛機的最好詞語。
庫斯特打算研發的俯衝轟炸機是負有盛名的ju-87,說是斯圖卡更貼切些。
它的能力在戰爭中就已經被肯定,無論是在哪個方麵都極其優秀,理應成為最佳選擇。
運輸機相比於俯衝轟炸機,開發時間就相對早很多了。畢竟最早的滑翔機也能列入運輸機的行列。
ju-87的同宗兄弟——ju-88能夠勝任運輸的需求。擁有穩定的機身和堅固的結構,以及強悍的四引擎驅動的它,能夠支撐飛機在高空安全飛行。
準確來說,被用於運輸使用的是ju-90,這種由ju-88改裝而來的飛機型號。但這並不妨礙庫斯特把它混為一談。
相比於什麽都開發,隻開發ju-88有個顯著的好處,那就是可以極大地減輕後勤壓力,讓地勤隻需關心一個型號的需求。
而且這種萬金油完全可以勝任所有任務,執行完轟炸任務就可以卸下掛載去當個民航。
需要的飛機型號已經準備好了:ju87和ju88,庫斯特準備直接把它們抄過來。
但他不需要直接把飛機圖紙交給生產商們,畢竟還隻是個空殼子。
想要這些空中棺材驅動起來,飛行員是不可少的。然而這個時期飛行員屈指可數,就算有,想要開新式飛機也需要一定訓練。
訓練一個飛行員至少要數把月,沒有三個月就想出來簡直是異想天開。
與其直接生產飛機,把圖紙暴露給老大哥德國,莫不如忍個幾天,等合適的飛行員練出來了再說。
於是庫斯特又給弗蘭茲那送了一封信,要求他們派幾百名個子不高的、想上天的薩爾茨堡當地有誌青年。同時再搞來幾名土生土長的奧地利工程師,和幾名退役或負傷殘疾的飛行員。
這麽做的目的是想秘密生產飛機,並用現成的飛機來訓練飛行員。
然而在德國眼皮底下搞這一出並不容易,警察和憲兵都在監視這位老神經病,他心底也清楚,於是就準備了幾百上千個請假理由。
當然,想要這麽做,前提是德國同意給奧匈軍事通行權,畢竟幾百號人都快趕上一個營了,是不可能忽視的。
德國身為陣營老大哥,往巴爾幹、達達尼爾海峽派兵情有可原,而你一個巴爾幹病夫往我這派兵,還就派這一點人,雞毛都算不上,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不過不需要擔心,奧匈隻要願意,完全可以冠以防護庫斯特的名義,毫無阻礙前來柏林,給庫斯特當後援隊。
雖然之後他可能不太好過,但他完全有能力帶領他的老鄉跟柏林老容克打一仗——那一定是個勁爆新聞,說不準皇帝和市民都挺愛看這倆東西砍個你死我活的。
大概三天過後,庫斯特就收到了兩個好消息。
德國即將成立一個新集團軍——“皇帝”集團軍,集團軍總共兩個軍,皆交於他管控,隻需聽從德國皇帝的旨意作戰。
奧匈方麵,弗蘭茲向帝國內閣陳述請求,並把庫斯特的幾張飛機圖紙一並上貢。
奧皇弗朗茨當機立斷,提拔庫斯特為元帥,並授予他僅次於卡爾大公和歐根親王等古代奧地利名將的榮譽頭銜,將他由平民升至公爵。稱“卡利爾韋德公爵”。弗蘭茲也被提拔至上將,獲封男爵。
同時,他們還把軍人的最高榮譽——他的步兵團給他。命名為“庫斯特步兵團”。其成員是庫斯特所要求的,由工程師、退役飛行員、樸實年輕農民組成的隊伍。
外界對這次突如其來的提拔津津樂道,成為在殘酷戰爭中難得的娛樂時刻。人們都在討論,德國會不會因此而對奧匈的看法產生動搖。
但總而言之,獲利最大的無疑是庫斯特本人,以及他的萬年好兄弟弗蘭茲。
庫斯特得以騰出手來管理其他事物。現在最值得他關心的莫過於飛機了。
世界是立體的,戰爭自然也是立體的,不能隻揪著陸軍和海軍這種潛力較小的基礎作戰單位,有遠見的人都會看到飛機上的價值。
目前的飛機都是雙翼機,性能和防護都極差,光是步槍子彈就能打爛。
至於要開發什麽飛機,毫無疑問最重要的是轟炸機。
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哪,都沒有防空設施,常處於萬米高空上的轟炸機自然就成為了最好的對敵手段。
當然,為了確保能夠施展立體化的進攻,必須要保證飛機能夠把精兵運輸到敵後,承擔這類任務的運輸機也不可少。
如今普遍使用的雙翼機有巨大缺陷,木頭機翼被打一下就粉身碎骨,糟糕的結構也難支撐飛機能夠在墜毀前抵達降落點,至於兩個翅膀的設計更是糟糕,讓飛機變成飄在空中的活靶子。
飛機使用雙翼設計的主要原因就是動力不足,進而使飛機升力欠缺。
雙翼機可以有效增大機翼與空氣的接觸麵積,提高飛機的升力。
然而缺陷也集中在這,增大與空氣接觸麵積後,升力是提高了,但阻力也一塊提高了。
這就導致雙翼機可以飛起來,但速度一直拉不上去,處於十分尷尬的窘境。
然而庫斯特不是一般人,他不會有在科技上的局限,他有黑科技!他帶來的引擎完全能夠使用原始的巨大推力使飛機上天。
所以也就無需多慮了。轟炸機方麵,庫斯特決定開發一種適於同盟國處境的機類——俯衝轟炸機。
雖然俄國已經投降,陸地上的封鎖已經被解開,他們無需擔憂資源問題。
但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麽先進的東西,沒有能力讓飛行員知道自己水平投放的炸彈到底會落到哪。
遠距離飛行也是別想了,除非飛行員有著和陸軍一樣或是更勝一籌的戰鬥力,就像紅海軍那樣,否則還是老實點,確保航程距離在飛行員可以迴來的範圍內吧。
針對這一類需求,和時代的局限性,致使飛機最多停留在戰術轟炸階段,而最能夠勝任戰術轟炸的無疑是俯衝轟炸機。
短小而又精悍,危險而又精準。這無疑是形容這類飛機的最好詞語。
庫斯特打算研發的俯衝轟炸機是負有盛名的ju-87,說是斯圖卡更貼切些。
它的能力在戰爭中就已經被肯定,無論是在哪個方麵都極其優秀,理應成為最佳選擇。
運輸機相比於俯衝轟炸機,開發時間就相對早很多了。畢竟最早的滑翔機也能列入運輸機的行列。
ju-87的同宗兄弟——ju-88能夠勝任運輸的需求。擁有穩定的機身和堅固的結構,以及強悍的四引擎驅動的它,能夠支撐飛機在高空安全飛行。
準確來說,被用於運輸使用的是ju-90,這種由ju-88改裝而來的飛機型號。但這並不妨礙庫斯特把它混為一談。
相比於什麽都開發,隻開發ju-88有個顯著的好處,那就是可以極大地減輕後勤壓力,讓地勤隻需關心一個型號的需求。
而且這種萬金油完全可以勝任所有任務,執行完轟炸任務就可以卸下掛載去當個民航。
需要的飛機型號已經準備好了:ju87和ju88,庫斯特準備直接把它們抄過來。
但他不需要直接把飛機圖紙交給生產商們,畢竟還隻是個空殼子。
想要這些空中棺材驅動起來,飛行員是不可少的。然而這個時期飛行員屈指可數,就算有,想要開新式飛機也需要一定訓練。
訓練一個飛行員至少要數把月,沒有三個月就想出來簡直是異想天開。
與其直接生產飛機,把圖紙暴露給老大哥德國,莫不如忍個幾天,等合適的飛行員練出來了再說。
於是庫斯特又給弗蘭茲那送了一封信,要求他們派幾百名個子不高的、想上天的薩爾茨堡當地有誌青年。同時再搞來幾名土生土長的奧地利工程師,和幾名退役或負傷殘疾的飛行員。
這麽做的目的是想秘密生產飛機,並用現成的飛機來訓練飛行員。
然而在德國眼皮底下搞這一出並不容易,警察和憲兵都在監視這位老神經病,他心底也清楚,於是就準備了幾百上千個請假理由。
當然,想要這麽做,前提是德國同意給奧匈軍事通行權,畢竟幾百號人都快趕上一個營了,是不可能忽視的。
德國身為陣營老大哥,往巴爾幹、達達尼爾海峽派兵情有可原,而你一個巴爾幹病夫往我這派兵,還就派這一點人,雞毛都算不上,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不過不需要擔心,奧匈隻要願意,完全可以冠以防護庫斯特的名義,毫無阻礙前來柏林,給庫斯特當後援隊。
雖然之後他可能不太好過,但他完全有能力帶領他的老鄉跟柏林老容克打一仗——那一定是個勁爆新聞,說不準皇帝和市民都挺愛看這倆東西砍個你死我活的。
大概三天過後,庫斯特就收到了兩個好消息。
德國即將成立一個新集團軍——“皇帝”集團軍,集團軍總共兩個軍,皆交於他管控,隻需聽從德國皇帝的旨意作戰。
奧匈方麵,弗蘭茲向帝國內閣陳述請求,並把庫斯特的幾張飛機圖紙一並上貢。
奧皇弗朗茨當機立斷,提拔庫斯特為元帥,並授予他僅次於卡爾大公和歐根親王等古代奧地利名將的榮譽頭銜,將他由平民升至公爵。稱“卡利爾韋德公爵”。弗蘭茲也被提拔至上將,獲封男爵。
同時,他們還把軍人的最高榮譽——他的步兵團給他。命名為“庫斯特步兵團”。其成員是庫斯特所要求的,由工程師、退役飛行員、樸實年輕農民組成的隊伍。
外界對這次突如其來的提拔津津樂道,成為在殘酷戰爭中難得的娛樂時刻。人們都在討論,德國會不會因此而對奧匈的看法產生動搖。
但總而言之,獲利最大的無疑是庫斯特本人,以及他的萬年好兄弟弗蘭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