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國在高加索的戰事進行的很順利,可在其他戰線就不太好了。再加上他們內部的隱患,從而使得總體上的劣勢。


    協約國想要緩解俄國的壓力,於是強令希臘參戰。


    希臘國王並不願意,可英國人把艦炮架在了雅典城外,他不得不接受這個要求。


    3月5日,希臘秘密與英法聯軍達成協議。


    3月7日,希臘正式參戰。不出人所料,他們的軍隊優先進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這或許順應希臘民眾的需求。可在戰略上,進攻土耳其無疑是敗筆。


    他們早已將色雷斯割讓給保加利亞,而保加利亞在此部署重兵。僅憑希臘軍隊,想要突破是很困難的。


    希臘的戰略縱深也不夠。隻要同盟國隨便抽調一些軍隊,就能輕輕鬆鬆打到伯羅奔尼撒。


    好在,協約國借助雅典港口,源源不斷向這裏運輸兵力,這才緩解了希臘緊張的兵力。


    英國人表示他們會通過登陸的方式協助希臘攻占伊斯坦布爾,並要求他們牽製住同盟國主力。


    希臘人從未聽說過這種作戰方式,對此沒有任何信心。不過人為刀俎,隻好同意。


    保加利亞得知希臘參戰後,撤掉了其他戰線的部隊,把他們全部調迴巴爾幹戰線。


    這是極為正確的。畢竟保加利亞就是一個巴爾幹國家,由他擔任巴爾幹戰線的主力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他同盟國成員也認為保加利亞足以壓製住希臘,便沒有往這裏派任何援兵。


    不過,高加索上的庫斯特卻惶惶不安。


    他擔心巴爾幹重新開辟,會導致同盟國壓力驟增。土耳其也會迫不得已抽調其他戰線的部隊迴援巴爾幹。


    而被抽調兵力的戰線也包括了高加索。


    現在庫斯特成功攻占了整個高加索山的南部地區,基本上高枕無憂。所以,土耳其也會最優先抽調他的部隊。


    那時候土耳其隻會讓他們的數量與俄軍持平,從而基本喪失了對俄的進攻能力。


    3月8日,應俄國沙皇的請求,一支龐大的運輸艦隊從雅典啟航。


    在護航隊的掩護下,他們一路暢通無阻地穿過愛琴海。


    距馬爾馬拉海不遠,即將逼近達達尼爾海峽重鎮——恰納卡萊。


    船上的協約國軍官知道不能夠再往前通航了。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登陸加裏波利半島附近的一個又一個島嶼。


    與曆史上的磨磨蹭蹭不同。在確保基本控製了沿岸島嶼後,最終在3月13日發起總攻。


    澳新軍團在艦炮的掩護下,登陸加裏波利半島西岸。


    英國人主力選擇了南麵的地方登陸,還有一部分支援澳新軍團。


    法國人就比較直接,他們選擇的地方是小亞細亞西岸。


    協約國的進攻打得土耳其軍隊措手不及。他們從未想到會有人敢從這裏來,今天屬實開了眼。


    在陸地作戰的同時,一直擁有製海權的同盟國也不忘他們的優勢。


    他們命令一些快速機動艦船進入海峽內,企圖強行攻占恰納卡萊。


    待行駛到狹窄地段時,幾艘艦船因觸碰水雷而沉於海中,最終無功而返。


    協約國意識到了想要從海上強闖是不可能的,於是加大了路上的攻勢。


    土耳其岸防軍隊遭到如此猛烈的進攻,紛紛拋棄陣地,向內地撤離。


    消息傳到伊斯坦布爾皇宮後,造成了不小的混亂。土耳其人深感戰爭無望,畢竟他們正處四線作戰(巴爾幹、高加索、阿拉伯、達達尼爾海峽)。


    幸虧德國派來的軍事顧問臨陣不亂,依托複雜的地形,建立起較為強悍的防線,這才給了土耳其一劑強心針。


    可協約國依舊源源不斷往此增兵,乃至派了22個師都尚未停止。


    而對麵的土耳其僅10多個師。除非他們的防線在天上,否則英國人遲早都會踏過防線。


    在形成優勢後,協約國發起總攻。


    法軍在盡可能在牽製土軍主力的同時,伺機尋找擴大戰果的機會。


    英軍向北推進,而目標正是恰納卡萊。


    澳新軍團嚐試向東推進,企圖與英軍建立聯係,並配合他們的行動。


    進攻很順利,路上幾乎沒遇到什麽抵抗。


    這是因為德國的軍事顧問通過情報得知協約國龐大的軍隊,於是令軍隊集體撤往恰納卡萊,在確保海峽的同時,嚐試集中優勢兵力並建立牢固的防線。


    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成功震懾住了英軍,讓他們的行動變得遲疑。


    3月14日,在得知加裏波利順利的戰事後,英國議會又征調不少殖民地軍隊前往那裏。


    英軍指揮官得到後方的肯定後,加足馬力繼續進攻。


    3月18日,在經過晝夜不斷的進攻,土耳其軍隊終於扛不住壓力,放棄了恰納卡萊,連夜撤出加裏波利半島。


    達達尼爾海峽的控製權完全為協約國所有,他們的艦隊也趁機駛入馬爾馬拉海。


    英國人嚐到了登陸作戰的甜頭,他們一定會再發動一次這樣的進攻。


    而下一次的目標,無疑是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高層得知戰事不利後一陣惶恐。最高掌權人恩維爾向德奧請求支援,但此刻同盟國所有成員都深陷戰爭的泥沼中,根本沒有心思去幫助他。


    德國僅派來了幾個臨時征召師;奧匈隻把他們製作的先進裝備讓給他們一部分。


    至於保加利亞,它能夠抗住巴爾幹戰線的壓力就不錯了,希望它給支援簡直是在做白日夢。


    身處困境的土耳其不得不放棄他們對蘇伊士運河的追求,開始由攻轉守。


    多餘出來的部隊全部投入到加利西亞戰役中,以保衛首都。


    同時,他們抽調了20萬支高加索部隊,同樣投入到馬爾馬拉海沿岸。


    英國議會沒有給土耳其休息的機會,馬上命令殖民地軍隊聯合埃及軍隊對阿拉伯半島發起攻勢。


    他們希望俄國的高加索方麵軍發起進攻,牽製住迴援的部隊。


    沙皇尼古拉二世得知即將打通貿易航道後,非常激動。不顧西線的不利,反而往高加索增兵,並開始反攻。


    這對庫斯特是極其不利的。俄國人居高臨下,想要反攻不用費多大力氣。


    在加裏波利戰役進行的同時,庫斯特也一直嚐試從高加索兩翼深入俄國,畢竟那裏較為平緩。


    可他也忽略了大高加索山這一戰略要地,僅在這一帶部署了填線師。


    再加上土耳其抽調了不少部隊,讓這一帶的防禦更加空虛。


    但俗話說得好:“包抄者亦被包抄。”


    俄國人在推進的時候,他的兩翼也必然會暴露出來,從而增加了被包圍的風險。


    接下來,高加索戰役將會進入反攻階段。最終誰能取勝,那就得看兩軍的指揮官水平如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十字烈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方雄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方雄師並收藏鐵十字烈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