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天色還早,趙琇發了一會兒的呆,盧媽就有事情要來請示她了。
說是請示,其實隻是知會一聲。盧媽雖然滿嘴誇獎趙琇聰明能幹,但並不認為那些瑣事是小女孩應該操心的:“大姐兒,廚房要去市集采買今日三餐要用的肉菜米麵,大姐兒可有什麽想吃的?老夫人不在家,這些事都由大姐兒做主了,愛吃什麽盡管說,盧媽讓人買去。”
若是換了其他的小孩子,這時候肯定是緊著自己愛吃的菜來的。不過趙琇非常謹慎,她想起祖母平時管家時的樣子,先問:“這個時節,外頭都有些什麽時鮮菜色?”
現在正是暮春時節,即將入夏,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選擇的蔬菜種類並不多,但因為奉賢接近本朝龍興之地嘉定,跟鬆江也離得不遠,所以物產還算豐富。盧媽將家裏常買的菜色報了幾樣來:“有菜尖兒、雞毛菜、芹菜、蘆蒿、豆芽、草頭,還有韭菜,就是味道大些。市集上偶爾還有菠菜、馬蘭頭和灰灰菜。瓜果少些,肉不外乎那一兩種,魚蝦是不缺的。廚房裏還有去年曬的筍幹和葫蘆條,幹菇也有幾種。”
趙琇想了想:“沒有薺菜嗎?這個時候應該有不少人挖野菜吃吧?”
盧媽笑了:“那是鄉下人家吃的,偶爾有人拿到市集上賣,我們才能見著。其實若不是大姐兒你總是說,吃些野菜也有好處,還新鮮,老夫人也不會讓人去買。”
趙琇不好意思地笑笑,想了想,道:“買些灰灰菜和魚吧,對人身體好,其他的隨意。我隻有一個人,飯量不大,主要是你們底下人吃的飯菜,您看著辦好了。對了,盧媽您跟廚房的人說一聲,問他們都擅長做些什麽菜,照當季的擬一份單子給我,最好要有幾十道菜以上,我們商量一下,做個水牌,幾日一輪,這樣就不必每天煩惱要吃什麽了。”
盧媽笑說:“從前在京城侯府時,老夫人也這麽幹過,那時候水牌上每日都有二三十道菜呢,十日一輪,廚房雖省心,花費卻不少。後來搬到奉賢,老夫人嫌花費大,又不耐煩講究什麽排場,就讓人每日看著市集有什麽新鮮的東西,照愛吃的買來算了。”
趙琇明白了,既然是廢除了的製度,自然有廢除的理由,祖母必定是有用意的。但她現在初掌家務,其實沒什麽精力去每天想要吃什麽菜,所以還是做了水牌來比較方便,隻要控製住菜色的數量,花費也大不到哪裏去。等到換季,靈活調整水牌就是。
再說,沒有規定的套路,每日要買什麽菜全憑主人心意,主人又沒法親自監督,誰知會不會有采買上的人鑽空子,借用主人的名義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呢?她不是祖母,憑著幾十年的主婦威勢可以壓製住所有蠢蠢欲動的下人,她一個小孩子,說不定是別人眼裏人人都可以咬上一口的肥肉呢。這種時候,規矩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大不了等祖母迴家後,再把做法改迴去。
盧媽對趙琇的話沒有任何異議,隻不過是吃飯罷了,怎麽不是吃呢?她很快就擬定了今天的菜單,讓趙琇過了目,然後討了對牌,便吩咐下去,讓廚房的人拿對牌去賬房領錢了。每天采買肉菜的錢都是有固定數額的,申請流程也有套路,廚房每日一支,早已習慣了。本來今日還擔心老夫人離家,小姐隻有七歲,初次管家會費事些,沒想到就跟平時一樣,幾乎沒有延誤。
趙琇平日隻見過祖母管家時是什麽樣子,這還是頭一次自己上陣,初時有些生疏,但很快就適應了。除了聽人迴話領牌時,總是有一種想把對方的話記下來,預備做報表的衝動外,其他都沒什麽。現在她是真的很佩服祖母張氏和盧媽這位內管家,似乎無論是什麽數目的錢財支出,她們都能記得清清楚楚,不用紙筆記下,隻靠腦子,過幾天再提起來,連想都不帶想的。
趙琇隻記了幾筆,腦子就有些發昏,暗自慶幸這宅子雖大,家裏人口卻不多,因此事情也少。等聽完所有人的報告後,她立馬就拿來紙筆,將記得的事情全都用簡單的關鍵字記下來,後頭標上支出的錢數,有記不清楚的地方,就問盧媽,最後做個匯總,算出了今日一天時間預計支出的銀錢數目。
九兩八錢六分銀子。
趙琇暗暗咋舌,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多,但這隻是一天的時間,一個月下來可不得花上三百兩銀子?
再一查具體支出的項目,全家人要吃的米麵肉菜是省不了的,一百多口人呢,據盧媽所說,平時張氏在時,花費也差不多是這個數目,可見水份不大;另外還有夜裏的燈油火蠟,插瓶用的鮮花,佛堂裏供奉的鮮果,燒的香,出門用的船、轎子和馬車的保養;老宅裏某些院子年久失修,需要修葺,但因為現在雨水多,不是修房子的好時節,隻能用木頭簡單地支撐一下,這買木頭的錢也是一筆支出,如果家裏男仆技術不夠,也許還要花錢雇傭工匠……
這些都是不能節省的花費,而且不能拖延,趙琇歎氣之餘,也隻能感歎一番養家不易了。哪怕是家裏已經鎖起了用不著的院子,刪減了不必要的仆人,畢竟還有個架子在,一個月幾百兩銀子的支出真是沒法省。
這還是日常生活所需呢,趙家每月要花的錢,可不僅僅是這些,親友間逢年過節走禮且不算,遇到紅白喜事,自然要表現一番,這一條的對象極廣,因為趙家名頭響,縣裏有些八杆子打不著的人,也不能漏下,而且出手還不能降低了郡公夫人的格調;家裏四時換季要做的新衣裳新鞋子,無論是主人還是仆人們的;族裏外九房有些家境不大好的族人,張氏慣常是每月都要送錢糧過去貼補的;趙瑋學堂裏的花費,給先生的束脩與孝敬,還有兩位家境不好的同學,張氏也看在孫子的麵上時不時貼補一番;縣裏幾個比較有名的佛寺庵堂,每逢重大節日或是舉辦法會,張氏都一定會添香油……
趙琇頭都要暈了,她以前怎麽沒發現,家裏有這麽多要花錢的地方?有一些支出其實都是沒必要的吧?無奈張氏管家時,就留下了這些規矩,盧媽是斷不會更改的,而趙琇也隻是代管幾個月而已。她一個小女孩,實在沒必要擅改祖母留下的章程,真想改,也得等她再大幾歲,擁有了更多的威望再說。
管家真是個技術活呀,不過趙琇慶幸的是,自家真的不缺銀子,日常一個月花費四五百兩,一年也不過是六千兩左右,而他們家光是田地上的收入就遠遠超過這個數了,還沒到需要精減支出的地方。但花費這麽大,也不是長久之計。趙琇苦惱地想著,是不是該仔細調查一番,想點節省的法子呢?如果實在沒法節省,那就想辦法開源吧。
就在趙琇煩惱的時候,沈氏帶著女兒清姐兒過來了。
她們是來陪趙琇吃午飯的,沈氏親自下廚做了幾樣精致小菜,燉了一盅湯,送來給趙琇吃。她在張氏麵前答應過,會好好照應趙琇,自然不敢怠慢。她還覺得趙琇小孩子獨自在家,雖有仆人侍候,卻沒個玩伴,一定會寂寞的,因此打算讓女兒每日過來相陪,要是趙琇願意,她甚至可以讓清姐兒搬過來住些日子。
這個決定已經得到了宗房煜大老爺和宗子趙璟的同意,煜大老爺甚至提議讓兒媳婦也暫時搬過來二房住一段時間,幫忙二房料理家務。他可不認為趙琇一個小女孩能管什麽家,盧昌秀夫妻是仆人,仆人沒有主人看著,就一定會忍不住偷懶耍滑,沈氏可比盧昌秀夫妻可靠多了。
對於公爹的話,沈氏不置可否,其實她明白公爹的私心,但那種事她是做不出來的。張氏欣賞沈氏,可不僅僅是因為她表現得足夠賢良淑德而已,人品靠得住,才是張氏願意將孫女托付給她的最大原因。
趙琇對沈氏母女挺有好感,但她覺得自己並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其實真的不需要這樣的照顧。清姐兒與趙瑋同年,已經十一歲了,差不多算得上是大姑娘,其實早已開始跟著母親學習針鑿女紅和管家技能。記得過年的時候,沈氏都已經開始在親戚間打聽合適的人家,預備給女兒說親事了。這個年紀的小姑娘,待在趙琇身邊,其實挺尷尬的。
趙琇就對沈氏說:“這樣怎麽好呢?璟大嫂子不是正在教清姐兒管家嗎?她要是天天在這裏陪我,豈不是耽誤了她的功課?”
沈氏笑道:“不過幾個月功夫,能耽誤多少?她剛學了些皮毛,還遠遠未到親身試管的地步。如今家裏挺忙的,連日有雨,地裏剛插下去的秧苗恐怕要遭殃,你璟大哥跑到地裏親自盯著底下人挖溝,公公老病又犯了,我還得請醫抓藥。這種時候,我可不敢讓清姐兒一個生手來幫忙打理瑣事,帶在身邊又顧不上,就讓她先學著看賬,等看會了再說。我聽盧媽講,妹妹如今在家也在看賬來著,算得又快又好,比你侄女強多了。她就是個榆木腦袋,讓她跟著你多學學,興許能有所進益,也未可知。”
趙琇幹笑了兩聲,看了看清姐兒的表情,清姐兒有些羞澀地笑了笑,低下頭去。
好吧,如果隻論算賬,趙琇對自己還是挺有信心的。
她微笑著對沈氏說:“既然嫂子信得過我,那就把清姐兒交給我好了,也不必每日過來,什麽時候閑了再來也不遲。我每日也有功課,就讓我和清姐兒一起努力吧!”rs
說是請示,其實隻是知會一聲。盧媽雖然滿嘴誇獎趙琇聰明能幹,但並不認為那些瑣事是小女孩應該操心的:“大姐兒,廚房要去市集采買今日三餐要用的肉菜米麵,大姐兒可有什麽想吃的?老夫人不在家,這些事都由大姐兒做主了,愛吃什麽盡管說,盧媽讓人買去。”
若是換了其他的小孩子,這時候肯定是緊著自己愛吃的菜來的。不過趙琇非常謹慎,她想起祖母平時管家時的樣子,先問:“這個時節,外頭都有些什麽時鮮菜色?”
現在正是暮春時節,即將入夏,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選擇的蔬菜種類並不多,但因為奉賢接近本朝龍興之地嘉定,跟鬆江也離得不遠,所以物產還算豐富。盧媽將家裏常買的菜色報了幾樣來:“有菜尖兒、雞毛菜、芹菜、蘆蒿、豆芽、草頭,還有韭菜,就是味道大些。市集上偶爾還有菠菜、馬蘭頭和灰灰菜。瓜果少些,肉不外乎那一兩種,魚蝦是不缺的。廚房裏還有去年曬的筍幹和葫蘆條,幹菇也有幾種。”
趙琇想了想:“沒有薺菜嗎?這個時候應該有不少人挖野菜吃吧?”
盧媽笑了:“那是鄉下人家吃的,偶爾有人拿到市集上賣,我們才能見著。其實若不是大姐兒你總是說,吃些野菜也有好處,還新鮮,老夫人也不會讓人去買。”
趙琇不好意思地笑笑,想了想,道:“買些灰灰菜和魚吧,對人身體好,其他的隨意。我隻有一個人,飯量不大,主要是你們底下人吃的飯菜,您看著辦好了。對了,盧媽您跟廚房的人說一聲,問他們都擅長做些什麽菜,照當季的擬一份單子給我,最好要有幾十道菜以上,我們商量一下,做個水牌,幾日一輪,這樣就不必每天煩惱要吃什麽了。”
盧媽笑說:“從前在京城侯府時,老夫人也這麽幹過,那時候水牌上每日都有二三十道菜呢,十日一輪,廚房雖省心,花費卻不少。後來搬到奉賢,老夫人嫌花費大,又不耐煩講究什麽排場,就讓人每日看著市集有什麽新鮮的東西,照愛吃的買來算了。”
趙琇明白了,既然是廢除了的製度,自然有廢除的理由,祖母必定是有用意的。但她現在初掌家務,其實沒什麽精力去每天想要吃什麽菜,所以還是做了水牌來比較方便,隻要控製住菜色的數量,花費也大不到哪裏去。等到換季,靈活調整水牌就是。
再說,沒有規定的套路,每日要買什麽菜全憑主人心意,主人又沒法親自監督,誰知會不會有采買上的人鑽空子,借用主人的名義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呢?她不是祖母,憑著幾十年的主婦威勢可以壓製住所有蠢蠢欲動的下人,她一個小孩子,說不定是別人眼裏人人都可以咬上一口的肥肉呢。這種時候,規矩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大不了等祖母迴家後,再把做法改迴去。
盧媽對趙琇的話沒有任何異議,隻不過是吃飯罷了,怎麽不是吃呢?她很快就擬定了今天的菜單,讓趙琇過了目,然後討了對牌,便吩咐下去,讓廚房的人拿對牌去賬房領錢了。每天采買肉菜的錢都是有固定數額的,申請流程也有套路,廚房每日一支,早已習慣了。本來今日還擔心老夫人離家,小姐隻有七歲,初次管家會費事些,沒想到就跟平時一樣,幾乎沒有延誤。
趙琇平日隻見過祖母管家時是什麽樣子,這還是頭一次自己上陣,初時有些生疏,但很快就適應了。除了聽人迴話領牌時,總是有一種想把對方的話記下來,預備做報表的衝動外,其他都沒什麽。現在她是真的很佩服祖母張氏和盧媽這位內管家,似乎無論是什麽數目的錢財支出,她們都能記得清清楚楚,不用紙筆記下,隻靠腦子,過幾天再提起來,連想都不帶想的。
趙琇隻記了幾筆,腦子就有些發昏,暗自慶幸這宅子雖大,家裏人口卻不多,因此事情也少。等聽完所有人的報告後,她立馬就拿來紙筆,將記得的事情全都用簡單的關鍵字記下來,後頭標上支出的錢數,有記不清楚的地方,就問盧媽,最後做個匯總,算出了今日一天時間預計支出的銀錢數目。
九兩八錢六分銀子。
趙琇暗暗咋舌,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多,但這隻是一天的時間,一個月下來可不得花上三百兩銀子?
再一查具體支出的項目,全家人要吃的米麵肉菜是省不了的,一百多口人呢,據盧媽所說,平時張氏在時,花費也差不多是這個數目,可見水份不大;另外還有夜裏的燈油火蠟,插瓶用的鮮花,佛堂裏供奉的鮮果,燒的香,出門用的船、轎子和馬車的保養;老宅裏某些院子年久失修,需要修葺,但因為現在雨水多,不是修房子的好時節,隻能用木頭簡單地支撐一下,這買木頭的錢也是一筆支出,如果家裏男仆技術不夠,也許還要花錢雇傭工匠……
這些都是不能節省的花費,而且不能拖延,趙琇歎氣之餘,也隻能感歎一番養家不易了。哪怕是家裏已經鎖起了用不著的院子,刪減了不必要的仆人,畢竟還有個架子在,一個月幾百兩銀子的支出真是沒法省。
這還是日常生活所需呢,趙家每月要花的錢,可不僅僅是這些,親友間逢年過節走禮且不算,遇到紅白喜事,自然要表現一番,這一條的對象極廣,因為趙家名頭響,縣裏有些八杆子打不著的人,也不能漏下,而且出手還不能降低了郡公夫人的格調;家裏四時換季要做的新衣裳新鞋子,無論是主人還是仆人們的;族裏外九房有些家境不大好的族人,張氏慣常是每月都要送錢糧過去貼補的;趙瑋學堂裏的花費,給先生的束脩與孝敬,還有兩位家境不好的同學,張氏也看在孫子的麵上時不時貼補一番;縣裏幾個比較有名的佛寺庵堂,每逢重大節日或是舉辦法會,張氏都一定會添香油……
趙琇頭都要暈了,她以前怎麽沒發現,家裏有這麽多要花錢的地方?有一些支出其實都是沒必要的吧?無奈張氏管家時,就留下了這些規矩,盧媽是斷不會更改的,而趙琇也隻是代管幾個月而已。她一個小女孩,實在沒必要擅改祖母留下的章程,真想改,也得等她再大幾歲,擁有了更多的威望再說。
管家真是個技術活呀,不過趙琇慶幸的是,自家真的不缺銀子,日常一個月花費四五百兩,一年也不過是六千兩左右,而他們家光是田地上的收入就遠遠超過這個數了,還沒到需要精減支出的地方。但花費這麽大,也不是長久之計。趙琇苦惱地想著,是不是該仔細調查一番,想點節省的法子呢?如果實在沒法節省,那就想辦法開源吧。
就在趙琇煩惱的時候,沈氏帶著女兒清姐兒過來了。
她們是來陪趙琇吃午飯的,沈氏親自下廚做了幾樣精致小菜,燉了一盅湯,送來給趙琇吃。她在張氏麵前答應過,會好好照應趙琇,自然不敢怠慢。她還覺得趙琇小孩子獨自在家,雖有仆人侍候,卻沒個玩伴,一定會寂寞的,因此打算讓女兒每日過來相陪,要是趙琇願意,她甚至可以讓清姐兒搬過來住些日子。
這個決定已經得到了宗房煜大老爺和宗子趙璟的同意,煜大老爺甚至提議讓兒媳婦也暫時搬過來二房住一段時間,幫忙二房料理家務。他可不認為趙琇一個小女孩能管什麽家,盧昌秀夫妻是仆人,仆人沒有主人看著,就一定會忍不住偷懶耍滑,沈氏可比盧昌秀夫妻可靠多了。
對於公爹的話,沈氏不置可否,其實她明白公爹的私心,但那種事她是做不出來的。張氏欣賞沈氏,可不僅僅是因為她表現得足夠賢良淑德而已,人品靠得住,才是張氏願意將孫女托付給她的最大原因。
趙琇對沈氏母女挺有好感,但她覺得自己並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其實真的不需要這樣的照顧。清姐兒與趙瑋同年,已經十一歲了,差不多算得上是大姑娘,其實早已開始跟著母親學習針鑿女紅和管家技能。記得過年的時候,沈氏都已經開始在親戚間打聽合適的人家,預備給女兒說親事了。這個年紀的小姑娘,待在趙琇身邊,其實挺尷尬的。
趙琇就對沈氏說:“這樣怎麽好呢?璟大嫂子不是正在教清姐兒管家嗎?她要是天天在這裏陪我,豈不是耽誤了她的功課?”
沈氏笑道:“不過幾個月功夫,能耽誤多少?她剛學了些皮毛,還遠遠未到親身試管的地步。如今家裏挺忙的,連日有雨,地裏剛插下去的秧苗恐怕要遭殃,你璟大哥跑到地裏親自盯著底下人挖溝,公公老病又犯了,我還得請醫抓藥。這種時候,我可不敢讓清姐兒一個生手來幫忙打理瑣事,帶在身邊又顧不上,就讓她先學著看賬,等看會了再說。我聽盧媽講,妹妹如今在家也在看賬來著,算得又快又好,比你侄女強多了。她就是個榆木腦袋,讓她跟著你多學學,興許能有所進益,也未可知。”
趙琇幹笑了兩聲,看了看清姐兒的表情,清姐兒有些羞澀地笑了笑,低下頭去。
好吧,如果隻論算賬,趙琇對自己還是挺有信心的。
她微笑著對沈氏說:“既然嫂子信得過我,那就把清姐兒交給我好了,也不必每日過來,什麽時候閑了再來也不遲。我每日也有功課,就讓我和清姐兒一起努力吧!”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