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迴退到稍早時刻。


    此時天色漸黑,雲月皆隱。


    “起身了,起身了,校尉大人有令,爾等還不速速起身,待用完飯食,便集合待命。今夜便是我等首次出征之時。”隨著一聲聲嗬斥推搡的聲音響起,很快,飽睡了一整日的柴桑營軍士便有條不紊立即聽命行事起來。


    經過月餘操練,唯一孫策滿意的也就是紀律這一條了。


    而折衝校尉營主帳內,甲胄齊備的一眾長官們也在進行著最後一次的戰前商討。


    “報!啟稟校尉大人!我軍將士具已用食完畢,全軍皆已列隊待命。”守候在帳門之外的周升,探簾入內,打斷了孫策等人的議事。


    孫策為了此次出兵,機關算盡,早已成竹在胸。此時的議事,不過是借此緩和一下終將初次上陣激動不已的心情而已。


    “好!既如此,眾將聽命!”孫策撫掌大笑一聲後,正色命令道


    眾人連忙整頓衣甲,分立左右,皆神色興奮激動的看向孫策。


    “潘璋何在?”孫策明知故問,厲聲喝問道。


    “潘璋在此!”潘璋亦是非常配合的半跪抱拳而答。


    “命爾率五什軍士充為先鋒,沿途清掃我軍路徑,旦遇行人一律虜獲待事後再放置,不得走漏了風聲!”孫策於案上拾出塊軍令遞與其人,鄭重其事道。


    “諾!潘璋領命!”潘璋立即上前恭敬的雙手接過軍令。


    “鄧當何在”孫策又喝到。


    “鄧當在此!”鄧當亦半跪在孫策麵前答道。


    “命爾率五什精銳充作先登,屆時,悄悄探上姚堡,打開大門。接應我軍殺入其中。”孫策又拿起一塊軍令交予鄧當。


    “諾!鄧當領命!”鄧當亦上前恭敬接過孫策手中的軍令。


    “若是此戰,你二人拔得頭籌,取了這頭功,這軍候之位,我必不吝賜之!”孫策同時誘惑道。


    “多謝校尉大人,末將必不辱命!”二人亦是激動欣喜不已。


    “孫河何在!”孫策又道。


    “孫河在此。”孫河亦出列半跪而答,私下孫策對其一直以兄禮相待,但是在軍中,二人皆非常明智的以上下級相處。


    “命你同率五什人馬,充作督戰隊,清掃我軍路徑,不得走漏了風聲!”孫策亦遞出一塊軍令。


    “諾!末將領命!”孫河領命而迴。


    “呂範何在?”孫策接著又道。


    “呂範在此。”呂範雖喜愛錦衣華服,常做風流文士打扮,但是其人亦是能文能武,此刻甲胄在身,顯示出不一樣的雄壯之態。


    “命你率孫河餘部留守大寨,看護輜重,不得有誤。”大寨關係到大軍的根本,若大寨丟失,霎時間便可盡失軍心士氣,由不得孫策不慎重。


    “諾!寨在人在,寨亡人亡!”呂範自然明白孫策的顧慮,為了讓其放心出征,便立即斬釘截鐵道。


    “好,軍中無戲言,若大寨有失,爾便提頭來見!”孫策語氣雖惡。但是臉上卻滿是讚許之意。顯然是對呂範的上道十分的欣賞。


    “餘等皆居我中軍,隨本校尉開赴姚堡。”孫策


    “諾!”一旁的蔣幹聞言也立即答道。


    “今夜必鏟平姚氏,以雪我等前日之辱。”孫策拔劍指天氣勢洶洶,貌似從容不迫。


    隻是其背於身後,因為初戰的緊張和興奮而微微顫抖的左手暗示出了其內心或許亦不甚不平靜。


    很快,早已經暗中摸清了柴桑道路的折衝校尉營便乘著夜色悄悄的來到了姚堡近前,馬裹蹄(孫策等人的馬),人含枚之下,並沒有發出一點聲息。而且,為了不走漏了風聲,與他們同來的還有幾個路上偶遇的倒黴蛋,在這場戰事沒有分出勝負之前,他們注定是無法迴到家人身邊,隻能暫時忍耐了。


    東漢末年,戰事更迭,群賊逆起,神州大地一片烽火狼煙。


    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許多以血脈親情為核心樞紐的大家族會吸納部分外來人口組成了一個個關係緊密又相對封閉,半軍事的小型社會——塢堡。


    這種在曆史上籍籍無名的塢堡,如今卻遍布林立於劉氏天下,許多曆史上耳熟能詳的名人名士皆出自其內,虎癡許褚就是譙國的地方豪族,據有許堡,孫吳的二代都督魯肅也同樣是東城的大地主,設有魯煲。


    塢堡卻非東漢時期特有,它起源於王莽之後,漢光武帝劉秀亦受益於此,發跡於於塢堡之中,這種社會結構能夠延續二百年而不衰,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雖然具名為塢堡,其內裏卻不盡相同,亦有大小之分,小者不過數戶百口勉勵自保類似孫策壽春那處塢d堡,而大者則聚千擁萬,幾乎可以匹敵一方諸侯。


    姚氏為柴桑豪族,力壓柴桑諸氏,其姚氏塢堡更是毫不遜色於柴桑城之固。


    高大的堡牆上,數十名堡兵持弓攜刀,手握著火把守護者姚堡的平靜。


    隻是此刻,夜已深了,看守門紛紛無精打采,困意叢生,加上姚氏的聲勢早已深入人心,許久都未有膽大之徒嫌活得久了來冒犯姚堡,自然,漸漸的看守門大多都是敷衍了事,心生墮怠。


    不時打著哈切伸著懶腰驅散著睡衣的守衛們對悄然逼近的危險一無所知。


    一家獨大的姚氏為了震懾其他七氏,時常主動散布自身的武力。加上孫策暗中搜集資料,並且派人裝作雲遊的貨郎曾進入過塢堡內粗略探查過一番,對姚氏的底細早已經是知根知底了。


    觀察了片刻後,見時機已到,孫策果斷得命令鄧當摔兵偷襲。


    姚氏約有戶近千,擁眾三千餘,堡內常駐五百戰兵,而且時逢亂世,為圖自保,姚堡其餘壯丁必然也多少受過一些訓練,堡內又不缺兵械加之輜重眾多,關鍵時刻,若是舍得重賞,輕易間可得兵千眾,豈是孫策四百未初募之新兵能啃的下來的。


    所以自一開始,孫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集中優勢兵力,乘亂攻入堡中,燒殺縱火,製造混亂,在姚氏高層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便徹底癱瘓其指揮係統,如此方能在將己方損耗降至最低的情況下一擊必勝!


    雖然,兩軍交戰沒有絕對的勝負,但是今夜孫策卻有三大要素傍身,勝率大增,幾乎穩操勝券。


    在這個科技落後,生產低下的時代,即使是盛世時人也僅能勉強果腹,而在這樣一個亂世中,底層民眾幾乎人人營養不良,而到了夜晚,這種營養不良就會表現為暫時性的失去部分視力,俗稱為夜盲症,


    而孫策早就從一開始就購買了大量的動物內髒摻雜進夥食改善了折衝校尉營中這一點。


    所以敵無我有,此為一!


    孫策一開始入主柴桑時,看到姚發如此作態,就心知將來與此人之間必有一戰,萬不能幸免,而在酒宴上,經過短暫的觀察,孫策敏銳的發現了姚發的自大和跋扈,便立即改變策略,寧願自侮聲明,自毀氣勢,故意示敵以弱,麻痹姚發,此計果然成功,不光暫時緩住了姚發,更令孫策有了充足的準備時間。


    是謂攻敵不備,此為二!


    “至於這第三點嘛”孫策卻抬頭看了看因為月陰星稀而漆黑如墨的夜空,不禁失笑。


    正如詩雲:月黑風高夜,殺人縱火天。


    此乃天助我也!此為三!


    此三要素集與一體,今夜,姚氏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體風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體風秀並收藏霸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