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發幹縣一處貧窮的陋室內,未來生擒關二爺,身為江表十二虎臣之一,如今年僅十七歲的潘璋,此刻卻為了自己接下來的生計發起了愁來,按照漢代的年齡計算,他已經算是一個大齡待業青年,現在卻沒有工作,依然在家啃老,這讓他頗為汗顏。


    正所謂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如此以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潘璋那當了半輩子大頭兵沒有什麽積蓄的父親,自然對其的態度好不到哪兒去,甚至到了看到潘璋就忍不住要數落他的地步。


    這晚,兩父子又借著並不明亮的月光開始友好交流起來。


    “你這個混小子,你爹我像汝如此大時,就已經跟著孫堅將軍東征西戰了,孫將軍用兵如神,戰無不勝,你爹那時候別提多威風了。”潘璋之父數落了其一句後,砸吧了兩下嘴,似乎緬懷起往昔的崢嶸歲月,眼神向往之間,嘴吧也不由大大的咧了開來。


    “哎,隻是可惜,天妒英才呀!孫將軍征戰一生,難嚐敗績,卻想不到在陰溝裏翻了船,死於賊將黃祖之手。”可接著,想到了孫堅的早逝,潘璋之父深深的向往又轉變成深深的遺憾:“孫將軍一死,你爹我的兵也就當到了頭,不然也不會天天和在汝這混小子一起在家中挨餓。”


    “要是孫將軍不死,憑借你爹我為其立下的功勞,把你帶入軍種也不算什麽難事。”潘璋之父又深深的歎息一下後,看向也同樣麵露可惜的潘璋:“汝小子雖混,但還是倒有有幾分行軍打仗的悟性,若能從軍的話相信以汝的本事,在軍中不難出頭。”


    “孫將軍已經人死燈滅,如今還提這些做什麽。”潘璋嘟囔了一聲,顯然天天被父親數落沒有一點點怨氣那也是不可能的。


    “汝還敢頂嘴!”潘璋之父上前就往潘璋屁股上用力踹了一腳,氣唿唿的說道。


    “爹,您消消氣,兒錯了!”潘璋不敢頂撞,連忙跪地認錯。


    “兒子……?”到底是自己的親兒子,片刻之後潘璋之父也消了,看著自己跪在地上年輕的兒子,不知為何,一個年輕人英武的身影從他腦中閃現出來,使得他渾濁的雙眼猛然為之一亮:“對了,孫將軍雖然死了,但是他的還有公子孫策呀!”


    “我曾經見過孫公子,他不僅生的相貌堂堂,還頗有勇武,極類孫堅將軍,想來也必然會做出一番不下於孫將軍的功業的。”潘父連忙將兒子從地上拽起,激動的抓住他的肩膀連道:“如今,算算日子,孫堅將軍的孝期也該過了,孫公子可能正在招兵買馬,你何不前往依附?如此必可富貴一場。為父也好沾沾汝的光呀。”


    “孫策……?”而潘璋聽到父親所言,雙眼不由得也為之一亮,他緊緊攢緊雙拳,心中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握這次機會,這樣吃不飽的苦日子,我一日也不願再過了!”


    一時之間陷入了遐想之中。沉思之中。不由得兩眼一亮。拳頭緊握。


    而位於廬江舒縣與發幹縣相距甚遠的一處巍巍學府中,同樣有一個青年正在為自己的前程而煩惱不已。


    “公瑾,如今你我二人學業已成,不可久居學院。”一個消瘦的青年頗為煩惱的樣子,不停向身旁的同伴大吐苦水:“唉,天下雖之大,然,不知何處乃蔣幹之容身之所呀?”


    “子翼兄,何須如此煩惱?你我二人同窗一場,在這舒城地界,我周瑜還能讓汝露宿街頭不成?”蔣幹身旁,一名英氣勃發與孫策不相上下的俊俏青年忍不住翻了個白眼,笑嗬嗬的調笑起前者起來。


    與孫策英勇無畏的氣質不同,這名俊俏青年卻更偏向於英姿颯爽,帶著儒雅和親切,讓人隻是看著便能生出如沐春風之感。


    “汝出身於官宦之家,富豪之名享譽廬江,卻是不差幹這一間屈身之陋室。”蔣幹卻擺擺手,做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然,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能鬱鬱寄人籬下?”


    “你呀!你呀!得了便宜還要賣乖!瑜豈能不知汝蔣幹蔣子翼之為人唿?”周瑜哈哈一笑,也不和他爭辯。


    周瑜熟悉蔣幹的性格,若與他爭辯起來,那就是不是一時半會能了結的了的。


    “汝等富家子弟,自然不知道吾等寒窗之苦!再者說……”蔣幹怒瞪著一雙三角眼,裝出一副受辱的樣子怒道:“吾乃大丈夫也!豈能受爾蹉來之食?”


    雖然這蔣幹號稱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但周瑜何等多智而近妖,豈能是蔣幹之流配與之饒舌的?


    周瑜笑意不減剛想要出言再調笑幾句自己這個好與人爭辯的同窗,忽然,不知為何,一個英武的年輕身影從他腦中閃現出來,使得他黑白分明的清冽眸子猛然為之一亮,更舔一份光彩之色,一時之間讓喋喋不休的蔣幹都閉上了嘴巴,有些自慚形穢起來。


    “幹兄既然不願食瑜蹉來之食,不若自食其力唿?”


    “自食其力?”蔣幹眼中精光閃爍,不停地琢磨著周瑜的建議,但是片刻之後卻泄氣了起來:“幹之意亦如周郎所言,唉!奈何不遇明主呀!”


    蔣幹裝模作樣的說完,卻不見周瑜迴應,抬頭看去,隻見其仍舊一副成竹在胸的笑吟吟的樣子,心中不由得一動:“莫非,周郎有明主相薦唿?”


    “正是如此。”周瑜笑容一擴,臉上則浮現出迴憶的神色:“我有一義結金蘭之兄長,此人乃諸侯之子,其人素懷英雄之誌,心有城府,胸懷韜略,且身具霸王之勇,敢為人之不敢為,能為人所不能!”


    “哦,何人竟能當得公瑾如此評價?”蔣幹聞言來了興致,本來準備與周瑜論上三天三夜的打算也被他瞬間拋之腦後。


    “其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現暫居袁公路麾下,任揚州薄曹從事史之職。”周瑜嘴角掛著神秘莫測的笑容,侃侃而言。


    “莫不是,孫破虜之子,孫策孫伯符是也?”蔣幹聯想了一陣,猛然醒悟道。


    “正是其人。”周瑜笑容更甚。


    “可是……。”剛才還一副向往神色的蔣幹聽到是孫策之後,反而眉頭緊皺起來:“可是,我聽說孫策為任期間得罪了壽春不少權貴,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此事豈能善了?”


    “唉,子翼此言差矣。”周瑜正色一擺手,十分不讚同蔣幹之語:“我兄孫策如今雖因父喪而聲勢大不如前,雖有一時之不得誌,亦非壽春這幫酒囊飯袋之流所能輕辱。”


    “須知,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若子翼兄此時去投,我兄孫策苟富貴之時,豈能相忘望子翼兄之大義唿?”周瑜先是用一種極具誘惑力的語氣蠱惑著,見蔣幹神色之間出現了動搖,接著又話鋒一轉,帶著淡淡的警告:“再者,我觀其人此時乃落於平陽之幼虎,陷於淺談之遊龍,隻是缺少機遇,待來日風雲有變,必能成就一番大業。屆時,子翼兄再去相投,豈能如願?”


    即使是善於舌戰的蔣幹,此刻也不得不承認,論辯才他遠非周郎一合之敵。


    “哦?若果如公瑾所言,幹定當前往依附之。”不過三言兩語之間,蔣幹就被周瑜說動了心思。


    而蔣幹投奔孫策的心思一但動了起來,急切之間,卻再也難以壓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體風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體風秀並收藏霸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