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往百花園的這條路,應該是這個植物園裏最漂亮的一條道路了。


    看那道路兩側整齊的行道樹,虎永剛一開始還以為是棕櫚樹,等看到標牌才知道,那是蒲葵。


    隻見那蒲葵高大挺拔,修長高聳,葉大如扇,蔭濃如蓋,在筆直地通向遠處的柏油小路的映襯之下,那如哨兵般陣列的樹幹,更是拉長了景深。


    這讓剛從太陽底下走到這陰涼小徑的虎永剛夫妻兩人,頓時覺得舒暢無比,恨不得一直徜徉其間,正所謂:“林深便靜坐,徑淺卻幽深!”


    這條蒲葵小道快到百花園入口處時,與另一條通往植物園北門的道路交匯,而那裏有一座號稱是西雙版納第一吊橋的羅梭江鐵索吊橋。


    而這吊橋,有了60年的曆史,幾經周折、幾經磨難,才有了現如今這個模樣。


    自古以來,地處羅梭江大拐彎的猛侖鎮,就是商貿跨江渡口的好地方。來往於普洱茶之源地易武鎮、邊城猛臘,以及南下老撾和泰國的商隊,均要在此登船渡江,再通過騾馬和牛,把普洱茶等商貿物資運輸到其它地方。


    所以,現在吊橋所在的大體位置,就是當年茶馬古道的古渡口之一。


    50年代末,國家決定成立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植物園,受命創建的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帶領一批科技人員來到這裏。


    他看到這羅梭江一衣帶水,環繞而成形成一個世外桃源般的葫蘆島,恰逢易武縣(當初名稱)被撤銷,留出空地,因此便決定選址於此。


    在建園之初,島上尚有七戶傣族人家,專門從事擺渡的營生,傣語叫做“曼擺乃”。


    吊橋頭的老酸角樹,便是當初古渡口的傣族人家所植,而植物園小區內的古榕樹,則是當年商隊歇腳之地。


    中科院植物園進駐葫蘆島之後,進出一直都是依靠渡船擺渡,出行非常不便,遇到急事或人員突發疾病等,就隻能冒險遊泳渡江。


    曆史上曾有好幾位建設邊疆的職工,淹死在羅梭江兇猛的波濤之中。


    1965年,有位國家領導人來訪,一位外出買菜的職工,又一次不幸葬身江中。在領導人的督促下,中科院才撥款修建了此橋。


    時隔一年,一座現代化的鋼索橋跨江飛架南北,從此可謂天塹變通途,一時成為佳話。


    因為這是西雙版納曆史上第一座跨江鐵索橋,每有貴賓遊客到訪,都會到橋上合影留念。


    如著名的作家丁玲、電影明星白楊、兩彈一星科學家周光召等都曾在這吊橋上拍過照、留過影。


    然而,此橋的命運多舛,在1985年4月的時候,一場罕見的龍卷風襲擊猛侖,這座鐵索吊橋被狂風掀翻,掉入江水之中。


    雖經過全園職工的奮力搶修,也隻保住了柱墩。


    之後,植物園設計建立了一座竹子浮橋,可隨著江水上浮或下沉,不再懼怕風浪,就這樣簡短的熬了一段時間。


    現在虎永剛他們看到的,是植物園在1987年2月,經過再次規劃,又重新修建的鐵索吊橋。


    夫妻兩人站在吊橋之上,抬頭遠望是孔明古茶山,低頭俯視為傣鄉羅梭江,隻覺得時光荏苒,逝者如斯!


    想一想當年那些渡船的馬幫,念一念擺渡的傣族人,還有開疆辟土的先輩們,心頭不禁有幾分感慨、幾許讚歎!


    走到吊橋的中間,兩人就原路返迴了。走過橋,就是植物園的北大門,一來他們的車停在西門,二來還有最大的百花園沒有玩呢,可不能辜負了那80塊錢的門票啊。


    下得橋來,沒多遠就走進了百花園。


    這裏是整個植物園內最大的一個園區,也是號稱西雙版納植物園第一景的所在。


    百花園植物布景應該是請了名人大家設計規劃的,主要利用了各種花卉植物與園內的地形、水域等巧妙結合,形成了不同的賞景空間,像 “天女散花”、“層林盡染”、“五彩繽紛”和“花開花落”等景觀,都讓虎永剛他們讚不絕口、歎為觀止!


    設計師還借助區內大量花卉植物,通過挖掘花卉與人們日常生活、信仰和情感的關聯,以及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以花卉植物創作出的傳說、故事、詩歌等文學作品,以對聯、字畫、牌匾等形式展示於園區內,遊客到這裏,不僅能欣賞各種花卉植物的美麗與神奇,更能深刻體驗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


    整個百花園區麵積很大,被汩汩流淌的羅梭江所環繞,被各種姹紫嫣紅的奇花異草所鋪滿,又被那飛蝶野禽所簇擁。


    虎永剛兩人漫步其間,隻覺得身邊花飛蝶舞、一步一景,滿眼的花團錦簇、花開不謝,切實感受了一把“熱帶天堂”的神奇魅力。


    虎永剛看了一下園內指示牌,這裏還細分了幾個小園區,像什麽龍腦香園,野生薑園、百竹園、野生蘭園、野生蔬菜園等等。


    他覺得那些花花草草的小園區,隻不過是從大園區裏細分了一些出來,沒有必要再去看了,唯獨到現在還不見到竹子,應該要去百竹園去看它一看。


    等到了那裏,虎永剛才發現,竹子的種類居然有那麽多!


    且不論全世界有多少品種,單是這百竹園裏收集的就有250餘種之多。


    那些日常所見的毛竹、翠竹、箭竹就不提了,隻說幾種他之前根本沒有見過的珍貴的竹種。


    比如竹竿粗達25厘米的巨龍竹;


    竹節間凸出似佛肚的佛肚竹;


    竹竿顏色黃綠相間的黃金間碧竹;


    竹枝上長滿了鉤刺的刺竹;


    還有當地傣族人用來做竹筒飯的糯米香竹;


    更有罕見的攀樹纏枝的藤竹;


    不得不提的是那具有濃鬱傣族風情的鳳尾竹!


    看完竹子出來,虎永剛感歎道:“不知那位愛竹如命,‘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東坡先生,見到過幾種竹子啊?”


    寧靜笑道:“那你去問他一下唄!打電話、微信、發e-mail都行啊。”


    虎永剛一本正經地說道:“他們那邊好像不通網絡,還是等我晚上做夢、或者百年之後再去問他吧!”


    寧靜問:“那現在才五點鍾,總不能現在就出去吃晚飯吧?”


    虎永剛說:“那是不能!姑且不談現在吃晚飯早不早,我們80塊錢的門票還能在裏麵玩一小時呢!”


    寧靜說:“那我們就去那什麽野菜園去看看吧。”


    虎永剛有些奇怪:“你什麽意思?怎麽想去那裏玩呢?你們女人不是喜歡看花嗎?”


    寧靜笑得很有意圖:“我是這樣想的啊,這邊的野菜這麽多,我們去看看到底有多少是可以吃的,以後在路上看到了,就自己挖來煮了吃。”


    虎永剛連忙打消了她這個念頭:“算了吧!你以為這裏的野菜,和我們老家的薺菜一樣,可以隨便吃的啊!很多和野蘑菇那樣,是有毒的!”


    寧靜沒有輕易放棄,還循循善誘:“所以啊,我們要去學習一下,看看哪些野菜是可以吃的。”


    虎永剛堅決不去:“還是不學的好!我現在一無所知,對它是敬而遠之,隻吃飯店裏或菜市場賣的,那肯定是安全的。


    我去了,學會了、學精了還好,當然,這麽短的時間根本不可能,最多也就弄個一知半解。萬一哪一天心血來潮,要試驗一下自己學的知識,你就不怕危險嗎?”


    寧靜笑道:“我不怕!反正你先吃,等你吃了沒事,我再動筷子。”


    虎永剛說:“生命這麽可貴,我們要尊重她,不能隨隨便便地拿她來試錯!”


    寧靜本來也是半開玩笑,並不是非去不可:“那你說吧,我們去哪裏,把這個一小時消耗掉。”


    虎永剛指了指前麵不遠處的紅頂建築:“就去那裏吧。剛剛看到指示牌上說,那是個博物館,估計一小時也剛剛好。”


    兩人走到跟前才發現,剛剛看到的建築並不是房子,而是一個巨大的雨篷,旁邊的牌子上寫著“熱帶雨林民族森林文化博物館”。


    這是一個集公共教育、科學研究和文物保護等功能為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係統介紹熱帶雨林及其居住在該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展館總麵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熱帶雨林廳和民族森林文化廳兩個主要展廳,向進來的人們展示了該館館藏展品1000多件,各種民族風俗圖片1000多張。


    虎永剛卻認為,這裏不應該叫做博物館,而稱為博物園林更為合適。


    因為它這裏的展廳不過2000平方米,而周圍的園區竟達到了上百畝!


    走進熱帶雨林展廳內,第一眼看到了一個像屏風一樣的巨大宣傳欄,上麵是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對“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介紹。


    虎永勇的英文水平很差,26個字母分開來,他都認識;如果組合成單詞,那就隻有字母認識他了。


    不過,中文他還是基本認識的,隻見上麵寫著:西雙版納位於東經99°58′,北緯21°09′-22°36′之間。遠古時,它是古老地中海的一部分,由於地質曆史上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青藏高原隆升、古地中海西退,“滄海桑田”的變遷使這個地區形成了高溫高濕的季風氣候。分布著大片的熱帶雨林,具有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被譽為雲南“動植物王國”的“皇冠”。


    進入展廳內,有電視屏幕在播放著科普錄像,牆上懸掛著的圖片,展櫃裏擺著的實物,都是在向人們揭示熱帶雨林裏的一些秘密。


    比如,“老莖生花(結果)”現象,就是熱帶雨林中的一些中小喬木,其花(果)開(結)在樹幹或者大樹枝上;


    又如,“獨樹成林”的景觀,就是因為熱帶雨林內十分潮濕,一些植物能在大枝條上長出氣生根,並長大如樹幹,支撐著不斷擴大的樹冠而形成的;


    再如,“巨藤飛舞”景觀,雨林中那些木質藤本植物,或攀爬,或懸垂,或纏結,在林中看起來就像是在跳舞;


    還有“空中花園”特殊生態景觀,是在雨林陰濕的環境中,一些樹木的樹幹、枝條、葉片上附生了眾多的有花植物、蕨類、苔蘚、地衣等而形成的……


    另外就是生活在熱帶雨林裏的各種魚類、鳥類、靈芝、菌類、蝴蝶、樹蛙、飛龍、蟒蛇、五花八門的昆蟲等等,殘酷的絞殺、兇猛的蟒蛇、最珍貴的蝴蝶、最長的豆子、最重的種子一一雨林中各種獨特的動植物標本呈現在眼前,其數量和精美程度,都讓虎永剛和寧靜歎為觀止。


    在通往民族森林文化展廳的連接走廊中,擺了一個巨大的“絞殺王”——榕樹的屍體。


    這玩意兒虎永剛他們在東區的雨林中,已經見過了活物,對它的形成原因也已知曉,為了趕時間,隻是匆匆而過,並未停留,直接去了文化展廳。


    在展廳內,他們囫圇吞棗似的了解了一下,有關西雙版納所居的少數民族—傣族的傳統民居、飲食文化、嗜好植物、山地的刀耕火種的農業、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傣族的醫學和醫藥文化、民族服飾與文學藝術、宗教植物文化等相關知識,就往周圍園區裏參觀了。


    這裏分為民族藥用植物區、食用植物區、宗教植物區、文學藝術植物區等4個小區。


    兩人有選擇地去了之前沒有看到過的宗教植物區。


    這裏又分為了佛教信仰植物和原始多神教信仰森林及其植物兩個分區。


    其中佛教信仰植物分區,以釋迦牟尼一生的三個關鍵時期—出生、成道、涅磐與植物關係的藝術浮雕為中心,展示了佛教庭園必須栽培的“五樹六花”、傳說中的佛教二十八代佛主的“成道樹”,以及與佛事活動有關的植物;


    原始多神教森林及植物信仰區,則是以一個山丘為中心,人工營造了一片“龍山林”和一些“神樹”,並通過山丘森林與水塘的聯係,進一步說明了傣族傳統“沒有森林就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農田,沒有農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人就不能活命”的樸素生態觀。


    看完了宗教植物區,看看還有十分鍾就到閉園時間了,但虎永剛一秒也不想浪費,又去了文學藝術植物區。


    時間期限將至,他們也隻夠看了一下,傣族“讚哈”(歌手)產生的與熱帶雨林密切相關的 “滴水成歌”、“鳳蝶啟示”和“小鳥傳言”等富有詩情畫意的傳說,參觀了一些傣族青年男女在談情說愛時,通過情歌歌詞向對方表達愛慕時,用於比喻的花卉和樹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房車環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虎成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虎成貓並收藏房車環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