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幾人在雙塔公園內,看到一群服裝豔麗的年輕人,圍起圈子拉著手風琴、跳著踢踏舞,都很好奇地去吃瓜。


    交談中得知,這塔城居然是“手風琴之城”,手風琴的普及率極高,到處都充斥著藝術氣息,市民們都是能歌善舞,號稱“音樂之都”。


    為了讓塔城的手風琴文化名揚世界,塔城市還建了一座手風琴博物館,而且還是是全國唯一的一座手風琴博物館。


    在熱心市民的指引下,虎永剛幾人來到了這座手風琴博物館。


    隻見500平方米的展廳內,陳列著中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10餘個國家的一千餘架手風琴。


    其中不乏很多曆史悠久的古琴,每架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徜徉在這座手風琴的王國,一架架造型奇特的“耄耋老琴”,會讓人情不自禁停下腳步,用心去傾聽它的傳奇。


    其中有六架手風琴堪稱鎮館之寶,均為法國工匠比鬆所製,距今已有150年以上的曆史,要知道手風琴的曆史也才200年而已。


    漫步於博物館中,就好似置身於手風琴的海洋,除了能享受著視覺盛宴,偶爾還能聽到一曲激情四射的演奏,讓人眼耳並用,盡情享受手風琴帶來的美好體驗。


    虎永剛他們還有幸遇到了博物館的創始人——道吾然。


    此人在當地被人們稱為“琴癡”,是一個瘋狂而癡迷的手風琴收藏家。


    他傾其所有,從世界各地收藏了1200多台各式手風琴,成為塔城藝術圈的傳奇人物,還屢次登上央視等各大新聞媒體。


    幾個地方轉下來,不知不覺的到了午飯時間。


    在新疆待久了,虎永剛對新疆美食已沒有了當初的驚豔之感,隻感覺是大同小異。


    不過這天隨意找的一間小餐館,除了常見的大盤雞、手抓羊肉之外,還讓他們吃到了一道之前沒有吃過的美食——馬腸子納仁。


    這“馬腸子納仁”看起來有點像香腸,據餐館老板介紹,其製作的過程相當講究。


    得選上好的馬腸,經過多道工序精心處理,才能確保肉質鮮嫩、口感純正。


    這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美食,曆史悠久,味道獨特。


    一口下去,馬腸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請客口感豐富。


    在塔城當地,人們常說:“吃了馬腸子納仁,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草原美味。”


    然,這餐館老板卻不是哈薩克族人,而是達斡爾族人。


    這又是一個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少數民族,虎永剛的好奇心頓起,不惜華子一根接一根的派發,也要餐館老板講講達斡爾族的故事。


    達斡爾族,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排名比較靠後,隻有十多萬人。


    有關“達斡爾”這個名稱的來曆,最早是在努爾哈赤稱汗後,征服黑龍江中遊,當時“達斡爾”一部分以所在地區,被稱為薩哈連(滿語對黑龍江的稱唿)部;


    一部分以其進貢物的特點,被稱為薩哈爾察(滿語譯音意為黑貂)部;


    還有一部分與鄂溫克等,被泛稱為索倫部。


    到康熙初年,才出現“打虎兒”的譯名,以後又常譯為“達胡爾”、“達虎裏”、“達唿爾”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才統一定名為“達斡爾”。


    達斡爾族人的居住地,最早記載為討浯兒河(現在的洮兒河),明朝初年遷往黑龍江以北;


    17世紀中葉,因中俄邊疆戰事,清朝政府為鞏固後方,達斡爾族最初遷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外貝加爾一帶。


    後因清政府征調青壯年駐防東北和新疆邊境城鎮,所以現在的塔城就有達斡爾族人居住。


    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言,不過他們的原文字已丟失,現在使用的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如今的達斡爾族人,基本上都通曉漢語並會書寫漢文,與蒙古族雜居的達斡爾族,大部份通曉蒙古族語。


    達斡爾族能征善戰,後金為入關鞏固後方,三征索倫,故有俗語“索倫騎射甲天下”。


    清朝時期的內外戰爭中,均有達斡爾將領參與;抗日戰爭時期,達斡爾族人為東北地區抗日做出傑出貢獻。


    達斡爾族的民風淳樸,以敬老、互助和好客為佳風。


    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


    兒女外出歸來,要先給老人請安;如果有好吃的或者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部份。


    家裏如有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待;即便是家境貧困的家庭,也非常樂於想方設法地款待。


    倘若是貴客臨門,酒席上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無論誰家宰殺牲畜,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讓餐館老板引以自豪的是曲棍球。


    據他所說,曲棍球這項運動,就是從他們達斡爾族興起的。


    曲棍球在達斡爾族民間有著悠久的曆史,數百年前便開始流傳於達斡爾族民間。


    早在遼代契丹人中,曾盛行與現代曲棍球十分相似的體育活動——波列,而“波列”就是達斡爾族現代的曲棍球。


    而且中國第一支專業的曲棍球隊,也是他們達斡爾族人建立的。


    而虎永剛幾人最感興趣的,自然還是他們的婚俗習慣。


    餐館老板說,達斡爾人對男婚女嫁非常重視,形成了內容豐富、特色獨具的傳統婚姻習俗。


    很早之前,達斡爾族人中就產生了一夫一妻製婚姻,並且一直傳承到今天。


    曆史上,達斡爾族實行並不嚴格的族內婚,通婚範圍主要在本民族內部,也就是以異姓成員為通婚對象。


    後來,由於與鄂溫克族、蒙古族、滿族、鄂倫春族和漢族等民族長期相鄰而居,達斡爾族同其他民族之間的通婚也得到允許。


    氏族外婚製度,是達斡爾族婚姻習俗方麵的又一項基本製度。


    同一哈拉(氏族)、莫昆(家族)的男女因為有血緣關係、為同一父係祖先的後代而嚴格禁止互相通婚。


    為保持親戚間穩定的倫理關係,達斡爾人雖然允許部分有親屬關係的人通婚,但是要求雙方輩分必須相同,嚴格實行同輩婚。


    同時,達斡爾族入贅婚比較普遍。男人入贅女方後,所生子女仍屬父親的“哈拉”,女婿在嶽父家隻從事勞動,並無繼承女方財產的權利。


    虎永剛和劉偉民相視一笑:達斡爾族男人真是悲催,隻有日夜操勞的份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房車環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虎成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虎成貓並收藏房車環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