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幾人在賓館房間裏放好行李,就上街尋找淮揚菜館。
還真沒費多大周折,就讓他們找到了一家“秦淮人家”,隻不過老板不是江蘇人,而是四川南充人。
不過廚師倒是地地道道的淮揚大廚。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在這距家鄉萬裏之遙的南疆,不僅吃到了紅燒獅子頭、幹煸黃鱔、大煮幹絲、糖醋排骨、清蒸鯿魚這樣的常見淮揚菜,居然還有銀魚炒蛋、文蛤小白菜這樣的時鮮特色。
這讓虎永剛與劉偉民兩人幹掉了一瓶m6還不過癮。
想要再來一瓶的時候,寧靜和劉太同時阻止,兩人隻得作罷。
酒足飯飽之後,他們依然是不敢晚上亂跑的。
盡管餐館老板說,阿圖什市的“克州三千年風情街”是江蘇人投資的,而且還有一個“江蘇主題館”,很適合晚上去逛逛,他們還是早早地迴到賓館睡覺了。
到了“無花果之鄉”,當然要去看看無花果長的是什麽樣子啦。
第二天,虎永剛等人的第一站,就來到了“阿孜汗無花果民俗文化旅遊景區”。
此處位於阿圖什市鬆他克鄉阿孜汗村,距離市區僅有1公裏。
(百度小知識:無花果,維吾爾族語稱之為“安居爾”,果實扁圓,早期呈綠色,成熟時為淡黃色,一年三熟,有夏果和秋果之分,該果含折光糖14-19%,味甘芳香,營養成份豐富,含多種維生素。)
到了阿孜汗村口,一根巨大的花柱四麵,寫滿了“阿孜汗無花果民俗文化旅遊景區”、“中國無花果之鄉”等等大字,都沒有當虎永剛幾人太在意。
倒是下麵“江蘇援建”四個不太起眼的小字,讓他們興奮不已。
走進了阿孜汗村,漫步在村裏的街道上,幾人都被古老的維吾爾族建築的美感與優雅所感染,仿佛時空穿越,置身於古老傳統生活的環境中。
村裏還有各種精湛的手工藝品出售,可以體驗“把幸福美滿收入饢中”的饢文化民俗風情,還可以品嚐到地道的維吾爾語美食小吃,感受到純樸淳厚的人文氛圍。
不過虎永剛幾人都覺得商業氣息太濃,走馬觀花般一路走過。
穿過一條掛滿了葡萄藤的長廊,就來到了村中最有名的無花果園。
虎永剛幾人徜徉於其中,麵對著那濃密墨綠的大葉子中,顯露出金燦燦、汁濃欲滴的無花果,既感到賞心悅目,又感到清爽溫馨。
園中采摘無花果的維吾爾族小姑娘,對川流不息的遊人已是熟視無睹、見怪不怪。
麵對虎永剛的相機鏡頭,不僅不會閃躲,而且還會擺出各種姿勢,任你隨意拍照。
拍完也不會手一伸,“十塊!”
村中除了1100畝的無花果園,還有木納格葡萄園、石榴園和桑葚園等。
虎永剛笑言,這倒省了事了。
無他,隻因為阿圖什市除了是“無花果之鄉”外,還是“木納格葡萄之鄉”。
他們原計劃從這裏離開後,就去阿圖什市絲路葡萄小鎮—阿紮克鎮,那裏有個“阿圖什木納格葡萄生態文化旅遊景區”。
據說阿紮克鎮的木納格葡萄產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有名的木納格葡萄之鎮,也是真正的“木納格葡萄之鄉”。
現在這裏一次看完,就沒有必要再過去了。
所以,他們第二站直接來到了阿圖什市阿紮克鄉庫木沙克村,這裏有個“喀喇汗王朝王庭遺址”。
遺址位於庫木沙克村外的戈壁灘上,與莫爾佛塔隔河相望。
據度娘介紹,該遺址距今約有1500年的曆史,是1000多年前“西域三十六國”中疏勒國佛教徒的遺址。
眼前的遺址長約3公裏,寬約1公裏,土城牆殘存,城內陶片遍布。
城外山坡下有廢棄的坎兒井,說明古代已運用了鑿井引水技術。
據說這裏還是公元10-13世紀宋代喀喇汗王朝王廷遺址。
這裏傲然屹立的是漢代古塔和烽火台;已經傾廢的宋代喀喇汗王朝王廷的斷壁殘垣;元代蒙古人的寺廟和佛塔殘跡;還依稀可辨的清代碉堡和哨所遺址。
虎永剛和劉偉民相視而笑,隻怪自己讀書太少,分不清子醜寅卯。
劉太說得更直接,還辨個鬼啊,風大沙多的,趕緊走吧。
小嘀嘀也是奶聲奶氣地“汪汪”兩聲,仿佛也在讚同她的提議。
好吧,那就去下一站——阿圖什天門景區。
該景區位於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距離阿圖什市區有50多公裏。
到了景區,買了門票45元\/人。
聽說從遊客中心到“天門”還有3公裏,為照顧兩大一小三位女士,虎永剛還是購買了20元\/人的遊覽觀光車票。
進到景區,坐上觀光車,這才知道,這是最坑爹的景點!
三公裏的路程,才走了一公裏,觀光車就不再前行,剩下的兩公裏還是要靠兩條腿走路過去。
下了觀光車,就進入了天門峽穀,一路上都是碎石,硌得腳底生疼。
加上此處海拔不高也有2800米,稍微走快一點,就會氣喘籲籲,也難怪所有的遊客罵罵咧咧(其中不包括虎永剛,因為他覺得罵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不過沿途可見約260萬年前經風雨侵蝕形成的象形山體,山上還有文字說明,如金猴守歲、日月門、天地輪迴、一線天、小天門等自然景觀。
轉過一個山體,眼前豁然開朗,天門突然出現在眾人眼前,那種感覺太驚喜了。
不過,所謂“望山跑死馬”,此處要爬到天門觀景台還需要一段距離,而且越來越陡。
好在路上有繩子,可以拉著繩子往上爬。
當眾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登上天門觀景台的那一刻,就感覺剛才走過的所有崎嶇坎坷都是值得的!
絕美的景致,總是在人跡罕至,難以到達的地方!
阿圖什天門,聳立在帕米爾高原上,呈“ n”字型,寬約120米,高約500米,厚度無法丈量。
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門,從下往上看,真如通往天堂的大門,屹立在曠野中,“欲與天公試比高”!
雖在藍天之下,大多時又在雲霧之中,形成一道天然的自然景觀,真可謂鬼斧神工、天造地設。
天門右壁上有像蜂巢的石穴,任何人在它跟前講話,都能聽到迴音;
左壁表麵像一張千姿百態的壁畫,也不知是人為斧鑿還是渾然天成。
據說這裏最早是在1932年,美國記者夏合拉格歐,在當地維吾爾族向導烏斯曼阿洪的陪同下發現的。
後來英國探險家希普頓,在1947年的時候曾遊獵於此。
他曾試圖三次登上拱頂,都以失敗告終,目前還未曾有人登頂成功。
虎永剛幾人,站在觀景台上,隻見石拱門下方是幽深狹窄的峽穀,溝壑縱橫,深不見底;
透過天門,可以看見對麵一座光禿禿的石頭山,山體猶如斧劈刀削,壁立千仞!
這一刻,再也聽不到抱怨聲,所有人都沉醉於這神奇的大自然之中……
還真沒費多大周折,就讓他們找到了一家“秦淮人家”,隻不過老板不是江蘇人,而是四川南充人。
不過廚師倒是地地道道的淮揚大廚。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在這距家鄉萬裏之遙的南疆,不僅吃到了紅燒獅子頭、幹煸黃鱔、大煮幹絲、糖醋排骨、清蒸鯿魚這樣的常見淮揚菜,居然還有銀魚炒蛋、文蛤小白菜這樣的時鮮特色。
這讓虎永剛與劉偉民兩人幹掉了一瓶m6還不過癮。
想要再來一瓶的時候,寧靜和劉太同時阻止,兩人隻得作罷。
酒足飯飽之後,他們依然是不敢晚上亂跑的。
盡管餐館老板說,阿圖什市的“克州三千年風情街”是江蘇人投資的,而且還有一個“江蘇主題館”,很適合晚上去逛逛,他們還是早早地迴到賓館睡覺了。
到了“無花果之鄉”,當然要去看看無花果長的是什麽樣子啦。
第二天,虎永剛等人的第一站,就來到了“阿孜汗無花果民俗文化旅遊景區”。
此處位於阿圖什市鬆他克鄉阿孜汗村,距離市區僅有1公裏。
(百度小知識:無花果,維吾爾族語稱之為“安居爾”,果實扁圓,早期呈綠色,成熟時為淡黃色,一年三熟,有夏果和秋果之分,該果含折光糖14-19%,味甘芳香,營養成份豐富,含多種維生素。)
到了阿孜汗村口,一根巨大的花柱四麵,寫滿了“阿孜汗無花果民俗文化旅遊景區”、“中國無花果之鄉”等等大字,都沒有當虎永剛幾人太在意。
倒是下麵“江蘇援建”四個不太起眼的小字,讓他們興奮不已。
走進了阿孜汗村,漫步在村裏的街道上,幾人都被古老的維吾爾族建築的美感與優雅所感染,仿佛時空穿越,置身於古老傳統生活的環境中。
村裏還有各種精湛的手工藝品出售,可以體驗“把幸福美滿收入饢中”的饢文化民俗風情,還可以品嚐到地道的維吾爾語美食小吃,感受到純樸淳厚的人文氛圍。
不過虎永剛幾人都覺得商業氣息太濃,走馬觀花般一路走過。
穿過一條掛滿了葡萄藤的長廊,就來到了村中最有名的無花果園。
虎永剛幾人徜徉於其中,麵對著那濃密墨綠的大葉子中,顯露出金燦燦、汁濃欲滴的無花果,既感到賞心悅目,又感到清爽溫馨。
園中采摘無花果的維吾爾族小姑娘,對川流不息的遊人已是熟視無睹、見怪不怪。
麵對虎永剛的相機鏡頭,不僅不會閃躲,而且還會擺出各種姿勢,任你隨意拍照。
拍完也不會手一伸,“十塊!”
村中除了1100畝的無花果園,還有木納格葡萄園、石榴園和桑葚園等。
虎永剛笑言,這倒省了事了。
無他,隻因為阿圖什市除了是“無花果之鄉”外,還是“木納格葡萄之鄉”。
他們原計劃從這裏離開後,就去阿圖什市絲路葡萄小鎮—阿紮克鎮,那裏有個“阿圖什木納格葡萄生態文化旅遊景區”。
據說阿紮克鎮的木納格葡萄產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有名的木納格葡萄之鎮,也是真正的“木納格葡萄之鄉”。
現在這裏一次看完,就沒有必要再過去了。
所以,他們第二站直接來到了阿圖什市阿紮克鄉庫木沙克村,這裏有個“喀喇汗王朝王庭遺址”。
遺址位於庫木沙克村外的戈壁灘上,與莫爾佛塔隔河相望。
據度娘介紹,該遺址距今約有1500年的曆史,是1000多年前“西域三十六國”中疏勒國佛教徒的遺址。
眼前的遺址長約3公裏,寬約1公裏,土城牆殘存,城內陶片遍布。
城外山坡下有廢棄的坎兒井,說明古代已運用了鑿井引水技術。
據說這裏還是公元10-13世紀宋代喀喇汗王朝王廷遺址。
這裏傲然屹立的是漢代古塔和烽火台;已經傾廢的宋代喀喇汗王朝王廷的斷壁殘垣;元代蒙古人的寺廟和佛塔殘跡;還依稀可辨的清代碉堡和哨所遺址。
虎永剛和劉偉民相視而笑,隻怪自己讀書太少,分不清子醜寅卯。
劉太說得更直接,還辨個鬼啊,風大沙多的,趕緊走吧。
小嘀嘀也是奶聲奶氣地“汪汪”兩聲,仿佛也在讚同她的提議。
好吧,那就去下一站——阿圖什天門景區。
該景區位於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距離阿圖什市區有50多公裏。
到了景區,買了門票45元\/人。
聽說從遊客中心到“天門”還有3公裏,為照顧兩大一小三位女士,虎永剛還是購買了20元\/人的遊覽觀光車票。
進到景區,坐上觀光車,這才知道,這是最坑爹的景點!
三公裏的路程,才走了一公裏,觀光車就不再前行,剩下的兩公裏還是要靠兩條腿走路過去。
下了觀光車,就進入了天門峽穀,一路上都是碎石,硌得腳底生疼。
加上此處海拔不高也有2800米,稍微走快一點,就會氣喘籲籲,也難怪所有的遊客罵罵咧咧(其中不包括虎永剛,因為他覺得罵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不過沿途可見約260萬年前經風雨侵蝕形成的象形山體,山上還有文字說明,如金猴守歲、日月門、天地輪迴、一線天、小天門等自然景觀。
轉過一個山體,眼前豁然開朗,天門突然出現在眾人眼前,那種感覺太驚喜了。
不過,所謂“望山跑死馬”,此處要爬到天門觀景台還需要一段距離,而且越來越陡。
好在路上有繩子,可以拉著繩子往上爬。
當眾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登上天門觀景台的那一刻,就感覺剛才走過的所有崎嶇坎坷都是值得的!
絕美的景致,總是在人跡罕至,難以到達的地方!
阿圖什天門,聳立在帕米爾高原上,呈“ n”字型,寬約120米,高約500米,厚度無法丈量。
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門,從下往上看,真如通往天堂的大門,屹立在曠野中,“欲與天公試比高”!
雖在藍天之下,大多時又在雲霧之中,形成一道天然的自然景觀,真可謂鬼斧神工、天造地設。
天門右壁上有像蜂巢的石穴,任何人在它跟前講話,都能聽到迴音;
左壁表麵像一張千姿百態的壁畫,也不知是人為斧鑿還是渾然天成。
據說這裏最早是在1932年,美國記者夏合拉格歐,在當地維吾爾族向導烏斯曼阿洪的陪同下發現的。
後來英國探險家希普頓,在1947年的時候曾遊獵於此。
他曾試圖三次登上拱頂,都以失敗告終,目前還未曾有人登頂成功。
虎永剛幾人,站在觀景台上,隻見石拱門下方是幽深狹窄的峽穀,溝壑縱橫,深不見底;
透過天門,可以看見對麵一座光禿禿的石頭山,山體猶如斧劈刀削,壁立千仞!
這一刻,再也聽不到抱怨聲,所有人都沉醉於這神奇的大自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