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還要幾天*。


    濕地內的氣候與東北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有些不同。


    這裏入春之後的氣候比外界更冷一些。


    最顯著的特點是風大。


    人站在地裏,被風吹得有些站不住腳。


    已經是四月中的時分,大拿濕地內的景色是十裏一重天,入口處白鷺迴旋、綠蔭滿眼、小河流水,濕地深處卻依舊暗藏冰雪。


    所以濕地內的耕地選擇在一處有林木圍著的平地上。


    這裏是冰雪和綠色的交匯處,除了春天開地的時候有些累,對於麥子的長勢還是挺有利的。


    “唯一不好的是夏天,”王鳳誌一邊揮舞著鋤頭一邊在同張宏城講話,“這裏的夏天太熱,而且短促,旱的地方能旱死,澇的地方能澇死。”


    他指著遠方一片已經沒人打理的田地說。


    “部隊撤走之前,我問過他們,咱們這片洲島需要防澇,麥子可不能泡在水裏。”


    “每年因為泡水和炎熱,麥子的收成總是不太好,哎,這鬼地方!”


    張宏城也放下鋤頭,死勁的捶了捶腰。


    幹農活真特麽累!


    幾天下來,他發現自己的兩個膀子和腰都快廢了。


    手上的血泡是天天要挑。


    “說起來,東北也是可以種水稻的,”他抓起腳邊的水壺大大的灌了一口,“你們就沒考慮過?”


    王鳳誌搖搖頭:“貓冬的時候大家也討論過,雖然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吃稻米,但卻沒人懂怎麽種稻米,旗口村和黑嶺子村的人也不懂。”


    “加上當時的隊長不管事,所以隻能不了了之。”


    說到這裏王鳳誌忽然發起愁來。


    “隊長,昨天小莫幾個去隊部領麥種,結果那邊說麥種不夠,隊部準備向公社申請,讓我們等消息,會不會......出事?”


    張宏城對著遠方的幾個知青揮揮手,大喊一聲:“開始吧。”


    幾個知青利落的挖開渠道,洲島旁邊水澤裏的水緩緩的流入了知青點的這片田地。


    張宏城笑著對周邊幾個知青說:“紅旗屯成立的時間是在入冬的時候,有些人完全可以說沒有留下我們知青點需要的麥種。”


    “申請肯定是會申請的,但發到我們手裏的會是什麽,那就說不好了。”


    王鳳誌不可置信的抬頭看著張宏城。


    “他們不會敢在生產上動手腳吧?”


    張宏城嗬嗬一聲。


    “我們中間有人認識麥種和糧食的區別麽?”


    “就是欺負我們是一群沒下過地的,到最後出了問題,公社是懷疑我們這群五穀不分的,還是懷疑隊部?”


    於楷的迴憶錄裏寫的很清楚。


    公社最後的論斷是知青點的知青自己弄混了糧食和種子,把種子糧給吃了。


    要不是忽如其來的那場造化,知青點的人還不知會憋屈成什麽樣子。


    張宏城看著腳下流過的水流,信心滿滿的說道:“我上次給良種場簡副場長捎的信,就是申請配合良種場的新稻種推廣實驗。”


    “咱們不種麥子,咱們就種稻子!”


    “良種場四處推廣他們新研發出來的四號稻種,可東北這塊種稻子的到底是少數,各個生產隊都不願意。”


    “正好,咱們知青點這一百畝地不是容易上澇嗎,就種他們的四號稻。”


    “稻種不用錢,技術方麵也有技術員幫扶,隻要秋收後還給人家足夠的稻種就行。”


    有人憂心的問:“要是隊部不同意......,畢竟生產這塊歸大隊長管。”


    張宏城嗬嗬一笑,對於這點他早就想好了。


    “別堵上,多放水進來!把田地好好泡上幾天。”


    張宏城把缺了口的鋤頭交給於楷,嘴裏念叨著一定要找隊部申請幾把好鋤頭來的話,起身領著王鳳誌往部隊留下的那片田地走去。


    原來駐軍留下的田地足有四百多畝,分散在五個大小洲島上。


    雖然張宏城看不出麥田與稻田的區別,但是胖子告訴過他。


    在八十年代,這裏可是極為出色的稻田。


    直到這裏成立自然保護區,田地才從這片濕地中消失。


    王鳳誌看著張宏城的臉色,忽然心裏冒出一個念頭。


    “隊長,你該不會是看上部隊的這些地了吧?”


    “嘿嘿嘿嘿。”


    張宏城笑而不答。


    包括部隊留下的那片營房,遲早都是老子的。


    地裏又泡了兩天水,一輛良種場的拖拉機開到了知青點。


    簡副場長帶著幾個技術員親自過來教大家種水稻。


    良種場正副場長都非常重視這件事。


    四號稻種已經研發出來一年,但是良種場的內部種植結果上頭不是很認可,就需要推廣到生產隊來驗證。


    可這幫東北老爺們倔起來能把人急死。


    國營農場那邊還好說,肯出幾百畝地給他們推廣,但中間的手續和扯皮的事太多了。


    輪到生產隊,幾乎都是搖頭。


    膽子再大的隊幹部都變成了老鼠膽子。


    水稻東北確實能種,可風險太大了。


    趁著良種場的技術員教知青們種水稻的這幾天,張宏城跑去隊部找佟全良申請換一批農具。


    就知青點的那些破銅爛鐵,也不知是佟全良當初從哪裏找來的。


    佟全良自然是一推二五六,就連管倉庫的範躍民也拍著胸脯說倉庫裏確實沒有多餘的農具。


    最後張宏城隻拿到了一張隊部開具的證明條子。


    看著張宏城似乎有些喪氣地走出隊部,佟全良的老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可他並不知道張宏城要的就是這張條子。


    張宏城轉身拿著條子去了公社。


    他也沒麻煩公社給自己解決農具的問題,而是讓公社給自己開一張條子,自己去縣裏解決。


    對於張宏城這個要求,公社自然是滿口答應。


    張宏城拿到條子開開心心的長途跋涉跑到縣裏。


    他第一步去了人bao處。


    拍照辦證、領手槍和手銬——治安特派員的專用物品。


    小手槍拿在手裏確實很威風,但張宏城的心思全放在口袋裏的兩張條子上。


    散了半包煙,他輕鬆的摸到縣裏對口辦公室裏。


    他甚至都沒麻煩辦公室裏的領導,靠著兩張條子和兩包大生產,成功拿到了一張含糊不清的批複。


    讓他自己拿著批複,找縣裏的各相關單位洽談解決。


    幾十把農具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靠著這種檔次的批複想解決,根本沒戲!


    這種皮球式的批複,每個單位都不知積壓了多少。


    人家把批複開出來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看著張宏城拿著批複歡天喜地的走了,辦公室裏的人都憐憫的搖搖頭。


    真是太年輕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2,紅旗招展的青春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若寺小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若寺小妖並收藏1972,紅旗招展的青春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