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張軏和談?”黎宜民有些不明白宋誠的意思。
宋誠解釋道:“對,找張軏和談。”
“他是大軍統帥,也是知道這件事情,雖然他沒有提到過,但是我猜測最終從你手中接收四州之地的人還是他,畢竟你的旨意隻能讓大軍接收四州之地的時候輕鬆一些,估計有些地方還得派人攻打,所以找他和談,以四州之地為代價請大明停戰,這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好吧,也隻能如此了。”黎宜民考慮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宋誠的計劃很不錯。
不過他所謀劃的事情最終還是出了問題。
次日,黎宜民在早朝上當眾宣布了向大明求和的想法,並且準備派人過去和談,隻不過和宋誠所預想的不太一樣,被派出去和談的並非是最適合的儒生一係,而是世家大族中陳氏一族的官員陳元慶和鄭氏一族的鄭蘊。
陳元慶是陳氏一族在朝廷中重點培養的目標,如今擔任的是鴻臚寺少卿這個閑差,而按照一文一武的使團習慣,鄭氏一族的鄭蘊也被黎宜民丟進了使團之中。
至於為什麽沒有派遣宗室出去,原因很簡單,這次和談主要麵對的是張軏,沒必要弄一個皇族宗親過去受辱。
這個配置在早朝上便決定了下來,等宋誠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
對於這個使團,宋誠極為不滿,他從這裏麵完全沒有感覺到黎宜民的誠意。
看看這兩個使臣吧,陳元慶是世家大族出身,鄭蘊也是世家大族出身,而且鄭蘊原本還是忠於小皇帝黎邦基的人,黎宜民選擇他們兩個,明顯沒安什麽好心,完全就是衝著坑人去的。
如果和談失敗,張軏很有可能不會繼續等下去,而是直接發動進攻,出使的陳元慶和鄭蘊肯定是要承擔責任的,黎宜民就可以順勢將他們兩個人罷官。
即便和談成功了,安南要交出四州之地,黎宜民一樣可以給陳元慶和鄭蘊這兩個倒黴蛋安一個賣國求榮的罪名,一樣要罷官去職,說不準還要下獄問罪。
所以,黎宜民派遣這兩個人過去,其目的壓根不是去和談的,而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標而使用的手段,宋誠對於這次和談已經完全不抱什麽希望了。
宋誠連忙給張軏送去書信,詳細介紹了一下這兩個使臣的來曆,並且告訴他,黎宜民已經有了自己的心思,到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他並沒有交出北境四州的想法,張軏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隨便談,隻要提前做好進攻的準備就行了。
不過宋誠不知道的是,張軏其實也沒抱著和安南和談成功的想法,他是知道朱祁鈺全套計劃的,明白區區四州之地不可能喂飽朱祁鈺的胃口,整個安南還差不多,否則朱祁鈺為什麽要派安遠侯柳溥過來,還讓他帶著新式火炮和剛剛打造的海軍,這不就是想要徹底擊敗安南人,將整個安南全部收入大明的意思麽!
兩天之後,陳元慶和鄭蘊打著全套使團旗牌,敲鑼打鼓地來到了北江城求見張軏。
這時候的張軏已經收到了宋誠的消息,自然不會拒絕安南使團,立刻讓人把他們帶進了城主府改造成的帥府之中,張軏就坐在帥府正堂的主衛上把玩著一柄如意。
“本官陳元慶、鄭蘊,見過大帥。”陳元慶和鄭蘊一見到張軏,便立刻恭敬行禮。
“你們是來求和的?”張軏也沒讓他們起來,而是直接問道。
陳元慶連忙答道:“正是,本官奉我家皇帝的旨意,來向張大帥求和。”
張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玩著手裏的一柄如意,眼皮都沒抬一下地問道:“你家皇帝?可是原本的那個諒山王黎宜民?”
“正是。”陳元慶繼續恭敬迴答道:“前些日子我家皇帝起兵勤王,誅殺妖後阮氏,無奈先帝也命喪亂軍之中,大越皇位不能後繼無人,於是滿朝文武推舉,請他繼位的。”
張軏點點頭,出聲評價道:“他誅殺了你們那個阮太後的確是對的,要是沒有她,我也不用來這破地方,熱死個人了。”
陳元慶尷尬地笑了笑,沒敢反駁。
一來是他對於阮氏英阮太後一樣沒什麽好感,因為阮太後掌權的時候,為了提拔阮氏一族的人,沒少對其他世家大族的人進行打壓,陳元慶自然也不例外,否則他不可能來擔任這個毫無實權的鴻臚寺卿。
二來則是他對張軏有些畏懼。
張軏帶兵在安南鏖戰了這一年時間,他的背景早就被所有人調查清楚了,知道這位張軏張大帥就是那位打下了整個安南的大明英國公張輔的親弟弟,再加上這一年裏死在他手上的安南人數不勝數,陳元慶害怕哪句話沒說好,直接被張軏拉出去砍了,那就劃不來了。
畢竟張軏是武勳一脈,是否會遵守兩國相交不斬來使的規矩,這一點誰都不知道。
不過他雖然慫了,鄭蘊卻沒有慫,立刻出聲提醒道:“張大帥慎言,阮太後畢竟是我朝太後,身份是君,你雖然是大軍主帥,卻仍舊是臣,還是不要說這種以下犯上的言語比較好。”
張軏見居然有人敢訓斥自己,眉頭皺了一下,說道:“我是大明的臣子,又不是你們大越的臣子,你們的君管不到本帥頭上。”
陳元慶也是有些詫異地看向鄭蘊,不明白這個鄭蘊為什麽會突然維護起阮太後的尊嚴。
鄭蘊仿佛感受到了陳元慶的視線,不過卻沒有理睬,而是對著張軏說道:“阮太後是先帝的生母,容不得旁人評判,大帥還是慎言比較好,否則傳迴你們大明,不知道大明的太後是否會有意見。”
陳元慶這才明白過來,鄭蘊維護的其實不是阮太後的尊嚴,而是小皇帝黎邦基的尊嚴。
不過張軏卻不在乎鄭蘊的提醒,而是饒有興趣地看向了鄭蘊,笑著說道:“你叫鄭蘊是吧?你的膽量可比你們的正使大多了。”
陳元慶有些不悅,自己可是陳氏一族的天之驕子,哪裏比不過已經破落的鄭氏一族的一個旁支,想著打算給他點教訓,於是介紹道:“張大帥果真是慧眼如炬,這位鄭蘊乃是我家先帝的親信,統領五千禦龍直守衛皇城,膽量自然要比本官大。”
“哦?”張軏聽了陳元慶的介紹,頓時來了興趣,出聲問道:“你就是負責守衛升龍皇城的將領?來和我說說,那一夜黎宜民到底是如何打進升龍城的?據我所知,你們的升龍城還是比較堅固的。”
鄭蘊臉色一黑,閉上嘴巴不想迴答。
陳元慶卻是在一旁催促道:“張大帥問你呢,趕緊迴答大帥的問話。”
黎宜民起兵攻進升龍皇城這件事兒,是鄭蘊最近引以為畢生之恥的事情,即便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鄭蘊卻仍舊沉浸在那一夜的懊悔之中,如果他能率軍在城牆上多抵擋一陣子,說不定他的恩人小皇帝黎邦基就不會死了。
不過鄭蘊也知道,陳元慶讓自己說也是為了讓張軏開心些,至少這樣有可能會讓張軏在某些時候選擇讓步。
於是,鄭蘊不得不不情不願地將那一夜的經曆說了一遍,尤其是自己退守乾成殿想要保護黎邦基的安全,黎邦基卻跑去了延壽宮,這也導致他沒有機會率人衝殺到延壽宮保護皇帝。
張軏邊聽邊感慨道:“原來如此,黎宜民麵對升龍城,居然會選擇偷襲。”
“他急行軍殺過來,隻要你的禦龍直堅守到天亮,那黎宜民肯定就沒有什麽機會了。”
“你們這個阮太後死的也太便宜了,至少要給她個開館曝屍的處罰,否則就對不起你們那麽多死在大明的將士們。”
等到鄭蘊黑著臉將事情經過說完,張軏不由得連連點頭,評價道:“黎宜民的確做得不錯,在那種情況下,他能選擇困住你再派人去追殺阮太後,這種應變能力真是少見啊。”
鄭蘊的臉色更加黑了,立刻出聲反駁道:“大帥,我提醒您一句,黎宜民如今是我家皇帝,您再這麽評價的話,小心我們不再求和!”
張軏笑道:“不求和就不求和唄,大不了我就統率大軍直接把升龍城打下來,說不準我還能混上一個爵位呢。”
“大帥,鄭蘊糊塗了,您不必在意,不必在意,迴去之後我就讓我家皇帝處置他。”陳元慶立刻站出來打圓場,說道:“咱們還是先說說求和的事情吧。”
張軏倒是也不生氣,而是淡淡問道:“那你就說說吧,你們這次打算開出什麽條件,也讓本帥考慮考慮。”
宋誠解釋道:“對,找張軏和談。”
“他是大軍統帥,也是知道這件事情,雖然他沒有提到過,但是我猜測最終從你手中接收四州之地的人還是他,畢竟你的旨意隻能讓大軍接收四州之地的時候輕鬆一些,估計有些地方還得派人攻打,所以找他和談,以四州之地為代價請大明停戰,這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好吧,也隻能如此了。”黎宜民考慮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宋誠的計劃很不錯。
不過他所謀劃的事情最終還是出了問題。
次日,黎宜民在早朝上當眾宣布了向大明求和的想法,並且準備派人過去和談,隻不過和宋誠所預想的不太一樣,被派出去和談的並非是最適合的儒生一係,而是世家大族中陳氏一族的官員陳元慶和鄭氏一族的鄭蘊。
陳元慶是陳氏一族在朝廷中重點培養的目標,如今擔任的是鴻臚寺少卿這個閑差,而按照一文一武的使團習慣,鄭氏一族的鄭蘊也被黎宜民丟進了使團之中。
至於為什麽沒有派遣宗室出去,原因很簡單,這次和談主要麵對的是張軏,沒必要弄一個皇族宗親過去受辱。
這個配置在早朝上便決定了下來,等宋誠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
對於這個使團,宋誠極為不滿,他從這裏麵完全沒有感覺到黎宜民的誠意。
看看這兩個使臣吧,陳元慶是世家大族出身,鄭蘊也是世家大族出身,而且鄭蘊原本還是忠於小皇帝黎邦基的人,黎宜民選擇他們兩個,明顯沒安什麽好心,完全就是衝著坑人去的。
如果和談失敗,張軏很有可能不會繼續等下去,而是直接發動進攻,出使的陳元慶和鄭蘊肯定是要承擔責任的,黎宜民就可以順勢將他們兩個人罷官。
即便和談成功了,安南要交出四州之地,黎宜民一樣可以給陳元慶和鄭蘊這兩個倒黴蛋安一個賣國求榮的罪名,一樣要罷官去職,說不準還要下獄問罪。
所以,黎宜民派遣這兩個人過去,其目的壓根不是去和談的,而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標而使用的手段,宋誠對於這次和談已經完全不抱什麽希望了。
宋誠連忙給張軏送去書信,詳細介紹了一下這兩個使臣的來曆,並且告訴他,黎宜民已經有了自己的心思,到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他並沒有交出北境四州的想法,張軏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隨便談,隻要提前做好進攻的準備就行了。
不過宋誠不知道的是,張軏其實也沒抱著和安南和談成功的想法,他是知道朱祁鈺全套計劃的,明白區區四州之地不可能喂飽朱祁鈺的胃口,整個安南還差不多,否則朱祁鈺為什麽要派安遠侯柳溥過來,還讓他帶著新式火炮和剛剛打造的海軍,這不就是想要徹底擊敗安南人,將整個安南全部收入大明的意思麽!
兩天之後,陳元慶和鄭蘊打著全套使團旗牌,敲鑼打鼓地來到了北江城求見張軏。
這時候的張軏已經收到了宋誠的消息,自然不會拒絕安南使團,立刻讓人把他們帶進了城主府改造成的帥府之中,張軏就坐在帥府正堂的主衛上把玩著一柄如意。
“本官陳元慶、鄭蘊,見過大帥。”陳元慶和鄭蘊一見到張軏,便立刻恭敬行禮。
“你們是來求和的?”張軏也沒讓他們起來,而是直接問道。
陳元慶連忙答道:“正是,本官奉我家皇帝的旨意,來向張大帥求和。”
張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玩著手裏的一柄如意,眼皮都沒抬一下地問道:“你家皇帝?可是原本的那個諒山王黎宜民?”
“正是。”陳元慶繼續恭敬迴答道:“前些日子我家皇帝起兵勤王,誅殺妖後阮氏,無奈先帝也命喪亂軍之中,大越皇位不能後繼無人,於是滿朝文武推舉,請他繼位的。”
張軏點點頭,出聲評價道:“他誅殺了你們那個阮太後的確是對的,要是沒有她,我也不用來這破地方,熱死個人了。”
陳元慶尷尬地笑了笑,沒敢反駁。
一來是他對於阮氏英阮太後一樣沒什麽好感,因為阮太後掌權的時候,為了提拔阮氏一族的人,沒少對其他世家大族的人進行打壓,陳元慶自然也不例外,否則他不可能來擔任這個毫無實權的鴻臚寺卿。
二來則是他對張軏有些畏懼。
張軏帶兵在安南鏖戰了這一年時間,他的背景早就被所有人調查清楚了,知道這位張軏張大帥就是那位打下了整個安南的大明英國公張輔的親弟弟,再加上這一年裏死在他手上的安南人數不勝數,陳元慶害怕哪句話沒說好,直接被張軏拉出去砍了,那就劃不來了。
畢竟張軏是武勳一脈,是否會遵守兩國相交不斬來使的規矩,這一點誰都不知道。
不過他雖然慫了,鄭蘊卻沒有慫,立刻出聲提醒道:“張大帥慎言,阮太後畢竟是我朝太後,身份是君,你雖然是大軍主帥,卻仍舊是臣,還是不要說這種以下犯上的言語比較好。”
張軏見居然有人敢訓斥自己,眉頭皺了一下,說道:“我是大明的臣子,又不是你們大越的臣子,你們的君管不到本帥頭上。”
陳元慶也是有些詫異地看向鄭蘊,不明白這個鄭蘊為什麽會突然維護起阮太後的尊嚴。
鄭蘊仿佛感受到了陳元慶的視線,不過卻沒有理睬,而是對著張軏說道:“阮太後是先帝的生母,容不得旁人評判,大帥還是慎言比較好,否則傳迴你們大明,不知道大明的太後是否會有意見。”
陳元慶這才明白過來,鄭蘊維護的其實不是阮太後的尊嚴,而是小皇帝黎邦基的尊嚴。
不過張軏卻不在乎鄭蘊的提醒,而是饒有興趣地看向了鄭蘊,笑著說道:“你叫鄭蘊是吧?你的膽量可比你們的正使大多了。”
陳元慶有些不悅,自己可是陳氏一族的天之驕子,哪裏比不過已經破落的鄭氏一族的一個旁支,想著打算給他點教訓,於是介紹道:“張大帥果真是慧眼如炬,這位鄭蘊乃是我家先帝的親信,統領五千禦龍直守衛皇城,膽量自然要比本官大。”
“哦?”張軏聽了陳元慶的介紹,頓時來了興趣,出聲問道:“你就是負責守衛升龍皇城的將領?來和我說說,那一夜黎宜民到底是如何打進升龍城的?據我所知,你們的升龍城還是比較堅固的。”
鄭蘊臉色一黑,閉上嘴巴不想迴答。
陳元慶卻是在一旁催促道:“張大帥問你呢,趕緊迴答大帥的問話。”
黎宜民起兵攻進升龍皇城這件事兒,是鄭蘊最近引以為畢生之恥的事情,即便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鄭蘊卻仍舊沉浸在那一夜的懊悔之中,如果他能率軍在城牆上多抵擋一陣子,說不定他的恩人小皇帝黎邦基就不會死了。
不過鄭蘊也知道,陳元慶讓自己說也是為了讓張軏開心些,至少這樣有可能會讓張軏在某些時候選擇讓步。
於是,鄭蘊不得不不情不願地將那一夜的經曆說了一遍,尤其是自己退守乾成殿想要保護黎邦基的安全,黎邦基卻跑去了延壽宮,這也導致他沒有機會率人衝殺到延壽宮保護皇帝。
張軏邊聽邊感慨道:“原來如此,黎宜民麵對升龍城,居然會選擇偷襲。”
“他急行軍殺過來,隻要你的禦龍直堅守到天亮,那黎宜民肯定就沒有什麽機會了。”
“你們這個阮太後死的也太便宜了,至少要給她個開館曝屍的處罰,否則就對不起你們那麽多死在大明的將士們。”
等到鄭蘊黑著臉將事情經過說完,張軏不由得連連點頭,評價道:“黎宜民的確做得不錯,在那種情況下,他能選擇困住你再派人去追殺阮太後,這種應變能力真是少見啊。”
鄭蘊的臉色更加黑了,立刻出聲反駁道:“大帥,我提醒您一句,黎宜民如今是我家皇帝,您再這麽評價的話,小心我們不再求和!”
張軏笑道:“不求和就不求和唄,大不了我就統率大軍直接把升龍城打下來,說不準我還能混上一個爵位呢。”
“大帥,鄭蘊糊塗了,您不必在意,不必在意,迴去之後我就讓我家皇帝處置他。”陳元慶立刻站出來打圓場,說道:“咱們還是先說說求和的事情吧。”
張軏倒是也不生氣,而是淡淡問道:“那你就說說吧,你們這次打算開出什麽條件,也讓本帥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