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宜民頓時驚訝道:“這個六科居然這麽厲害,為什麽當初我在大明的時候沒有聽到過?”


    “那是因為你的事情主要是鴻臚寺在負責,與六科的業務沒有什麽關係。”宋誠笑著說道:“況且六科督查的主要是六部,那些二三品的大員被一群七品官為難,他們怎麽好意思說出來?”


    “這倒也是。”黎宜民頓時也是笑了出來。


    “不過六科最大的權力並不是督查六部,那群七品官手裏還有更大的權力。”宋誠繼續說道。


    “還有更大的權力?”黎宜民這次是徹底驚訝了。


    他知道,大明如今最高的文政機構是政務院,六部屬於執行機構,隻有六部尚書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這已經是大明數一數二的位置了,這個六科居然還有更大的權力,難道是督查政務院?


    宋誠點點頭,說道:“對,還有更大的權力,那就是......”


    說到這裏,宋誠頓了一下,然後才緩緩說道:“太祖允許六科的給事中聯手封駁聖旨!”


    黎宜民頓時瞪大了眼睛,驚訝問道:“你們大明太祖當時糊塗了?”


    “你懂什麽!”宋誠臉色一黑,出聲嗬斥道:“這才是太祖皇帝英明神武的地方。”


    “六科可以封駁聖旨,但是那畢竟是皇帝發出的聖旨,誰敢輕易封駁,還得是六科聯手,如果不是那種昏聵到極點的聖旨,沒人會冒著惹怒皇帝的風險去封駁,所以大明立國至今,六科從來沒有使用過這想權力。”


    “不過雖然六科沒有使用過封駁之權,但是有這個權力在,他們在彈劾朝廷官員的時候就可以更加大膽,畢竟滿朝文武有一個算一個,不管是誰都沒有皇帝重要,他們連皇帝的聖旨都能封駁,想要彈劾一個官員還有什麽需要顧忌的?”


    “而且太祖皇帝本就英明神武,所發下的每一道旨意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本就不需要他們封駁,這項權力為的是抑製後世子孫中出現昏君,亦或是有阮太後那樣的奸佞借皇帝之手攪亂朝政,到時候這種封駁之權可就有大用處了。”


    “原來如此。”宋誠的解釋讓黎宜民瞬間醒悟。


    如果大越國國內真的有這麽一群給事中,那阮太後絕對沒辦法做到把持朝政,畢竟讓一個女人踩到自己頭上,是誰都不想遇到的一件事情,當初的鄭可估計就是這麽想的吧。


    “這麽說,隻要我設立了六科,那群太學生就可以輕易被我收為己用?”黎宜民問道。


    宋誠點頭,迴答道:“對,全部都收為己用估計費勁,但是絕大多數收為己用應該沒有什麽問題,要知道,這群文人儒生最是無恥,說一套做一套都是常事,所行之事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名利為主。”


    “以前阮太後隻不過是給了他們一些微不足道的官位,就可以讓他們效忠了,但是現在你卻給了他們真正的權力,我相信那群文人儒生隻要不是傻子,那肯定是立刻投效於你的。”


    黎宜民想了想,點頭說道:“好,那就這麽定了。”


    “若是沒有什麽事情的話,那我就先下去休息了。”宋誠問道。


    黎宜民看著宋誠,嘴唇蠕動了兩下,卻仍舊什麽都沒有說出來,隻是點了點頭而已。


    他實在是太想把這個宋誠留下來了,無奈不知道什麽原因,宋誠卻是一直忠於那個大明皇帝朱祁鈺,黎宜民已經沒有了多少成為大越皇帝的喜悅,心中隻有惋惜。


    要是這個宋誠是他們大越的人該多好啊!


    但是,如果他知道了現在宋誠的所作所為之後,就肯定不會這麽想了。


    宋誠出了皇城,迴到他們以前居住的客棧,那裏他們隻是離開了幾天而已,房錢還有結餘,而且宋誠也沒有什麽行李,皇城裏又沒有適合他居住的宮殿,所以他也隻能迴到這裏。


    當然,最重要的是,客棧的其中一個夥計是錦衣衛的人。


    宋誠迴到客棧,提筆直接寫了一封書信,然後找到夥計,將書信交給他,小聲吩咐道:“這封信交給張大帥,讓他自己看一遍,然後用最快速度送去京師,請陛下定奪。”


    夥計將書信小心收好,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轉身離開。


    宋誠這才鬆了口氣,看著升龍皇城的方向,平靜凝視了許久,歎了口氣小聲說道:“黎宜民,希望你不要找理由拖延交付四州之事,否則到時候我也救不了你。”


    是的,其實宋誠一直有種感覺,黎宜民並不希望將四州之地交給朱祁鈺,其實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那幾乎是半個安南,黎宜民不想給也很正常,但是最近黎宜民的行為卻讓他的這個感覺越來越強烈了。


    黎宜民想方設法說服自己留下輔佐他,說白了就是想借自己的手拖延交付四州之地的時間,甚至能取消不給,因為隻有宋誠知道該如何做到這一點。


    但是,宋誠能給他出這種主意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不行。


    誰會願意去投靠一個注定要失敗的主子呢?


    是的,在宋誠眼中,黎宜民是注定要失敗的,基本上沒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宋誠也不知道,黎宜民哪裏來的自信,連自己都不如的家夥,居然敢想撕毀和朱祁鈺的協議,難道他真以為自己隻要登基之後就可以安全了嗎?要知道,大明的滿朝文武現在可都是支持朱祁鈺的,如果大明朝廷真的將自己的精力放到安南,那不說他黎宜民了,整個安南還能存在多久都說不準的。


    畢竟,宋誠可是知道朱祁鈺對於安南的減丁計劃的,這可比當初金人對蒙古人施行的減丁計劃要有效得多呢!


    書信很快送到了張軏的手裏,然後又被快馬加鞭送迴了國內,隨著一個又一個信使的傳遞,隻用了十天時間便迴到了京師。


    紫禁城,奉天殿內。


    朱祁鈺坐在龍椅上一臉凝重,一眾大臣則是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巴巴看著上麵的朱祁鈺,等待著他的決斷。


    最近遼東的戰局還在持續,王驥和也先打得有來有往,損耗頗多,南麵的張軏則是上奏,安南人在諒山城設下了計謀,土人狼兵中計損失慘重。


    當然,這些事情都沒有超出朱祁鈺的預料,所以不算什麽壞消息,但問題是,底下的官員不知道啊。


    在他們眼中,朝廷在遼東抵抗蒙古人的進攻,王驥率領四營兵力卻無法驅逐也先,這毫無疑問是不合格的,朝廷應當盡快換到統兵之人,首推的當然是武清侯石亨。


    另外安南的進展也讓他們不滿,先是張軏雖然率軍過去驅逐了入侵大明的安南人,但緊接著又變得拖拖拉拉,不再迅速南進,其實這倒是沒什麽,現在底層官員議論的重心是,為什麽朱祁鈺一直不下旨,讓張軏撤迴大明,朝廷和安南的合約都簽了,十萬大軍為什麽還一直在安南逗留。


    要知道,從今年開始,張軏這十萬大軍的糧餉已經開始需要依靠朝廷支援一部分了,因為張軏一直在安南的北部山區停駐不前,這地方又因為戰事的原因人口流矢嚴重,明軍已經沒有什麽地方可以劫掠了。


    如今張軏又傳來廣西衛所一戰損失近萬的消息,朝廷中不知內情的官員頓時喧囂沸騰起來,紛紛叫嚷著請朱祁鈺下旨,命令張軏趕緊撤軍,不要繼續在安南那個破地方逗留了,當年宣宗皇帝英明神武,定是看出了安南天生就不應該歸屬大明,這才果斷放棄了安南,要求朱祁鈺向宣宗皇帝學習,不要再糾結在安南那一畝三分地上,平白損耗了國庫裏的銀子。


    那些銀子花在什麽地方不好,就不能用來減免一部分地方的賦稅,或者用來修築黃河河堤嗎?


    於是,這群官員一個接一個地上疏朱祁鈺,要求朱祁鈺采納他們的建議,不過朱祁鈺卻懶得搭理他們,而是將這群人的奏疏全部丟到政務院來處理。


    官員們見狀,隻得千方百計地找到各種理由去政務院找王直他們,請求王直能夠出麵說服朱祁鈺納諫,甚至還有膽大妄為的去威脅金濂石璞等人,要求他們必須說出朱祁鈺納諫,否則就要聯合其他人一起彈劾他們,結果便被金濂石璞等人哪裏忍得了,直接將這群憨貨趕了出去。


    不過話說迴來,王直等人對於南北兩場戰事的確有自己的想法。


    在政務院諸理之中,督管戶部的金濂和督管工部的高穀是反對南北兩場戰事一同進行的,畢竟大明國庫剛剛好轉沒多久,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遼東那麵沒辦法,也先主動入侵,他們不能置之不理,但是安南那麵完全可以停下來,先把十萬大軍撤迴來,等迴頭朝廷寬裕再打過去,反正安南已經被打服了,大明想什麽時候收拾他們就可以什麽時候收拾他們。


    當然,這與王驥的文臣身份和張軏的武勳身份沒有什麽關係,反正金濂和高穀是這麽說的。


    而另一方的王直和石璞則是支持朱祁鈺的策略,理由也大差不差,遼東那麵沒辦法,安南那麵也是遇到了這個機會,可以一舉拿下,要知道,他們都是永樂年間的進士,對安南並非一無所知,再加上這次朱祁鈺的絕戶計的確有可能徹底拿下安南,那麽王直和石璞絕對不願意放過。


    至於王文這個牆頭草,基本上不用考慮他,他現在正在和左都禦史蕭維禎整理都察院呢,沒功夫搭理這事兒。


    雖然王直是首理,但是因為這件事兒涉及到了大都督府,決斷權在朱祁鈺那裏,因此王直這個首理的身份在這件事情上並沒有什麽用處,雙方隻能來找朱祁鈺裁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景泰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百二十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百二十斤並收藏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