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緩緩說道:“朕招他們進來,是想將他們分封到大明之外,讓他們獨立建國。”
“獨立建國?”王直低頭沉思了一下,雙眼瞬間閃出一道精芒,驚喜道:“對啊,獨立建國,當年太祖怎麽就沒想到呢!”
大明藩王向來是朝廷的累贅,太祖朱元璋生下了整整二十六個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和幼子朱楠沒有分封、趙王朱杞早夭之外,剩下的全部分封到了國內,也就是說,從太祖那會兒分封出去的藩王就有二十三位。
建文帝削藩,逼死了潭王朱梓,太宗朱棣起兵靖難,奪了朱標一脈的皇位,藩王減少了一個,變成了二十一位。
朱棣還好,隻有三個兒子,其中漢王朱高煦起兵謀逆,被侄子朱瞻基活生生烤死,趙王朱高燧老實一些,於是大明的藩王又變成了二十二位。
仁宗朱高熾雖然隻在位八個月,但是他的年紀可不小,所以有整整十個兒子,登基之後自然將除了好聖孫朱瞻基之外的其他人也都分封為了藩王,大明的藩王舒良一下子變成了三十一位。
朱瞻基生前南征北戰,再加上死的早,隻生下了兩個兒子,分別是英宗朱祁鎮和如今的皇帝朱祁鈺,倒是沒有再增加藩王數量。
但問題是,現在說的這三十一位藩王全部都是親王,而這些親王在封地裏沒有什麽權力,閑來無事隻能生孩子玩,像是比較少的穀王朱橞、齊王朱榑之類隻有六七個,多一些的如遼王朱植甚至生下了整整二十個兒子,所以如今大明又增加了一大批郡王和鎮國將軍等等。
既為大明親王,自然要接受朝廷供養,太祖欽定,親王每年的俸祿一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這樣一來,朝廷每年需要付出的俸祿就要上百萬石,雖然不多,但這些俸祿在政務院諸理看來,都是白白花掉的糧食,壓根沒有必要出。
現在朱祁鈺想要將這些藩王分封出去獨立建國,那這些藩王就不再是大明的地方藩王,和朝廷的關係也就變成了宗藩關係,大明朝廷自然就不用繼續支付給他們俸祿了。
相信這個消息一定可以讓金濂興奮不已。
隻是這樣分封出去的話,也不是沒有問題。
首先就是這些人的身份都是皇親國戚,若是起兵謀逆的話,在身份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也更容易召集各地將領,在形成一個穩定平衡之前,大明的邊境可能會亂上一段時間。
另外一個就是,這些皇親國戚還有一個用處,就是在皇室絕嗣的時候可以快速挑選出新皇繼位,確保天下的穩定,如果全都分封出去的話,那肯定會產生一些麻煩的。
不過這一點王直倒是不太擔心,畢竟朱祁鈺有兒子,而且還這麽年輕,過兩年再給他采納一些繡女入宮生孩子就行了。
朱祁鈺看著臉色變幻不定,但仍舊有些興奮的王直,笑著問道:“怎麽?王首理對朕的這個想法沒有什麽意見嗎?”
王直立刻道:“倒是沒有太大的意見,畢竟分封諸王於境外,這也是一件好事,隻是臣擔心會有人行不軌之事,引起天下波動。”
朱祁鈺點點頭,說道:“這個問題朕也想到了,不過朕以為,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
“如果朕的後代占據中央,手握天下大義,卻仍舊被人推翻,那就說明他是個廢物,既然是廢物,還有什麽必要坐在皇位上?”
“而且即便是那些藩王舉兵反抗,學太宗皇帝起兵靖難,那至少也能說明他們有足夠的膽識,這樣的人即便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有這樣的人坐上皇位,我朱家的社稷江山也能更穩固一些。”
王直點點頭。
對於這一點,他是理解的。
一個人能以偏僻之地起兵,擊敗大明中央,那至少說明他也是個太宗那樣的明君,這樣的明君不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不嫌多的。
但是王直還是有些擔憂,不禁問道:“那如果那些藩王引異族入侵,到時候要怎麽辦?”
朱祁鈺笑道:“那是你們政務院的事情。”
“啊?”王直一愣,這事兒怎麽就成了政務院的事情了?
朱祁鈺看他不明白,解釋道:“隻要你們將引異族入華夏和叛國牽連起來,再多說說異族入主中原之後屠殺的事兒,朕相信到時候一定不會有人能容忍此事,區區一個藩王,引天下藩王攻之,是什麽很難的事情麽?”
好吧,王直算是服了。
朱祁鈺這個皇帝到底是怎麽想出來的這種主意?這絕對可以阻止那些藩王引入異族,要知道,這年頭可不是蒙元那會兒,更不是五胡亂華那會兒,天下是以漢人為主的,隻要多宣傳宣傳那些異族屠殺漢人的事情,那肯定就不會有人敢做這樣的事兒,因為誰敢做,誰就是幾千萬漢人的敵人,即便是搶到了皇位也不可能坐穩,早晚得被人推翻。
朱祁鈺繼續道:“而且最關鍵的是,朕將他們分封出去,也是為了咱們漢人的疆土,所以很有可能不會出現外族入侵的事情。”
“為了漢人的疆土?”王直想了想,突然問道:“陛下說的是周天子分封?”
朱祁鈺笑著點頭道:“對,正是周天子行分封之事。”
對於這件事情,王直自然清楚得很。
當年周朝擊敗商朝,定都鎬京,為了鞏固天下,周武王姬發論功行賞,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先後分封了魯、齊、燕、衛、宋、晉、虢等七十一個諸侯國,這些地方基本上都不是漢人的地盤,但是經過了周天子的分封,由各地諸侯國獨立管理,移民實邊,漢人的土地瞬間擴大了一倍有餘,而後經過了數百年的戰爭融合,彼此合並,最終由秦國一統天下,徹底奠定了如今漢人的版圖。
如果朱祁鈺將天下藩王分封天下,那麽下一次再次統一的時候,分封出去的地盤就會徹底成為漢人的土地。
王直都有些不敢想,那時候的大明得有多強。
王直忍不住恭敬行了個禮,然後道:“陛下聖明,臣為天下漢人,多謝陛下的謀劃。”
朱祁鈺笑著說道:“瞧王首理這話說的,好像朕不是漢人一樣。”
王直也是嗬嗬笑道:“對,對,臣糊塗,說錯話了,請陛下恕罪。”
朱祁鈺擺擺手,道:“王老愛卿多替朕操持一下朝廷政務就好了。”
“陛下放心。”王直麵對這種情況,如今已經激動萬分,立刻點頭迴答道。
朱祁鈺想了想,又補充道:“還有一件事情,朕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去做,不過眼下時機已到,朕打算動手了,還希望王老愛卿帶頭支持朕,替朕分擔一些壓力。”
王直麵帶笑容說道:“陛下盡管吩咐。”
朱祁鈺收斂起笑容,緩緩道:“朕打算動一動這嫡長子繼承的法子。”
“動什麽?”王直還以為是什麽事情呢,聽進了耳朵裏,腦子卻沒反應過來。
朱祁鈺再次確認道:“朕打算動一動嫡長子繼承製。”
王直這才聽清楚朱祁鈺具體說了什麽,臉上露出大驚之色,說道:“陛下,您為什麽要動這件事情?這可是要掀起軒然大波的。”
縱觀整個中國曆史,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製下實行的一種繼承製度,是維係朝廷禮法的核心製度之一。
先秦時候,嫡長子繼承製已經出現了雛形,隻是主要表現王位的繼承上,但是自從周公治禮作樂之後,嫡長子繼承製就被徹底確立了下來,並且隨著儒家而發展壯大,如今早已深入人心,朱祁鈺對這個製度動手,毫無疑問是要與天下儒生為敵啊,不掀起軒然大波才怪呢。
不過朱祁鈺卻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驚訝,而是淡淡道:“王老愛卿何必驚慌,朕又不是要廢了這嫡長子繼承製,而是進行簡單的修補,主要是針對皇位傳承之事的。”
王直這才鬆了口氣,不過旋即又反應過來。
皇位傳承那可是涉及到了太子之位啊,難道皇帝有意向要廢太子了?
雖說立誰為太子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但是王直身為朝臣,肯定也是要在這件事情上發表意見的,作為文臣領袖的他,隻要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便是朱祁鈺也不得不考慮,或許這就是朱祁鈺今天要和自己說這件事兒的目的吧。
王直直接問道:“陛下可是要換太子?”
朱祁鈺搖搖頭,說道:“換太子之事朕暫時沒有考慮,朕考慮的是朕的繼任之人能否勝任這個皇位,是否會是一個好皇帝。”
王直這下子又懵了,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鈺卻沒有迴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王老愛卿,你說句心裏話,若是當年父皇傳位之人是朕,那如今的大明會是個什麽樣子?”
王直想了想,迴答道:“不瞞陛下,臣以為,陛下勝先皇遠矣。”
朱祁鈺點點頭,說道:“是啊,若是繼位的是朕,那就不會有奸宦王振亂政,也不會有土木堡之慘敗,三大營會完好無損,甚至英國公也不會慘死在土木堡那個地方,這是先皇最讓人詬病的地方。”
“但是,為什麽繼位的是先皇,而不是朕呢?”
王直剛想說話,朱祁鈺卻是自問自答道:“很簡單,正是這嫡長子繼承製造成了這樣的局麵,幾十萬人戰死,數十位文武官員殉國,我大明,不,是我漢人損失慘重啊!”
王直立刻插話道:“陛下所言甚是,但是這嫡長子繼承製也確保了家族傳承有序,否則早已天下大亂,世間再無禮法了。”
朱祁鈺搖了搖頭,道:“不,王首理錯了。”
“管晏列傳上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簡單說來就是,百姓要家有存糧才會去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遵守禮節,要吃飽穿暖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受辱。”
“但凡是亂世,倉廩一定是不實的,所以百姓才會賣兒賣女,易子而食,起兵造反,天下才會有那麽多違逆禮法的事情發生。”
“衣食一定是不足的,所以才會有衣不蔽體的事情發生,才會有可以任人欺辱的乞丐出現。”
“這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因為隻有活下去,才會有希望,有未來,不然太祖當年為何要跟著滁陽王起兵造反,還不是蒙元太過殘暴,鬧得天下生靈塗炭,太祖沒飯吃了,那些所謂的救萬民於水火,都是太祖拿來糊弄百姓的,歸根結底還是太祖沒有飯吃。”
“那麽,朕如果不希望後世再出現個吃不飽飯的太祖皇帝,就必須確保皇位上的皇帝有足夠的能力掌控朝政,給百姓一口熱飯吃,一間屋子住,一套衣服穿,免得再出現趙高那樣的權臣蒙蔽皇帝那樣的事情。”
“臣以為這樣的權臣不會出現吧?”王直猜測道。
朱祁鈺看了他一眼,直接說道:“王老愛卿要是想蒙蔽朕,難道真的做不到嗎?”
王直大驚,立刻翻身下跪,道:“陛下,臣絕不敢行此不忠不義之事。”
“朕當然知道你不會做這種蒙蔽聖聽之事。”朱祁鈺說道:“不過你不會做,你能保證以後的政務院首理都不會做嗎?”
王直沉默,這一點他是真的沒辦法保證。
唐朝太宗時候有長孫無忌,但是玄宗時候也有李林甫。
宋朝神宗時候有過王安石,但是徽宗時候也有過蔡京。
繼任者到底是什麽人,這個誰都不敢保證。
朱祁鈺繼續說道:“王首理不必擔心朕會裁撤了這政務院,因為即便不用這政務院,天下文人也有辦法做到蒙蔽聖聽。”
“這不太可能吧?”王直有些不敢置信地問道。
文臣內鬥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宋朝開始,文臣之間的內鬥又上了一個台階,即便是養望三十年人望天下無敵的王安石,最終都沒有熬過黨爭,不得不落下一個黯然致仕的下場,更別提其他人了,在如今的大明,王直認為這種事情更加不可能發生,即便是現在的自己都沒辦法一統所有文臣呢!
“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朱祁鈺說道:“隻要天下文人將各地的政務全都把控在自己手上,就可以輕鬆做到此事。”
“別的不說,就是現在,你們這些文臣也都在借著太祖給讀書人的免稅田偷逃賦稅,這些事情朕都知道,隻不過不願意揭穿罷了。”
“在這件事情上,你們這些文臣已經做到了蒙蔽聖聽,從來沒有人上奏過朕這類的事情,一次都沒有!”
王直被朱祁鈺說得無言以對,隻得重複道:“陛下恕罪。”
朱祁鈺搖頭道:“王老愛卿,自古法不責眾,所以朕暫時也不會在這種事情上出手,但是朕必須要確保,未來的皇帝對於天下大事都有個基本的了解,一個愚鈍懶惰的昏君肯定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這才是朕想要調整嫡長子繼承製的根本目的。”
朱祁鈺將自己的目的說出來,王直頓時冷汗直冒,麵前這位皇帝實在有些可怕,即便是在大明這種政治製度之下都想出來如何做到蒙蔽聖聽這件事情,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王直不敢繼續在這個話題上再糾纏下去,立刻問道:“那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對嫡長子繼承製進行調整,需要臣做什麽呢?”
朱祁鈺緩緩道:“自古以來,嫡長子繼承製講究立長不立賢,這樣可以保證家國天下的有序傳承,降低了出現叛亂的事情發生,但是這樣做,也注定了一個朝代不會一直傳承下去,總是會在前幾任明君之後出現幾個昏君,快速消耗掉本朝國力,等朝廷沒錢了,便再也壓製不住野心之輩,繼而出現朝代更替的情況發生。”
“而且朕觀讀史書,發現絕大多數明君都有在民間生活的經曆,太祖起於民間,太宗也被分封到京師,知道民間情況,仁宗在位時間雖然短,但是他也在太宗靖難之時居於民間,朕的父皇宣宗皇帝雖然出生便是受人矚目,但是也對民間的事情極為了解。”
“後來先皇登基,雖然他有大儒教導,但自他小時候就生活在宮中,幾乎對民間一無所知,這才有了王振亂政的情況發生,自己也是翻下了彌天大錯,早早便追隨曆代先帝而去。”
“所以,朕決定,將十位近親藩王世子接入京師,陪伴太子讀書,接受和太子一樣的教育,然後待其出師之時定下繼位的順序,太子不賢,直接更換掉便是,再招其他藩王之子補位即可。”
“如此一來,皇位傳承仍舊有序,而且還可以避免太子頑劣的事情發生,畢竟有了競爭就有壓力,有了壓力就有讀書上進的動力,還能讓那些藩王有一些盼頭,減少一些舉兵謀逆的事情發生。”
王直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說道:“那這樣一來,皇家的競爭會不會太過殘酷了一些,到時候恐怕會有人行什麽不軌的舉動吧?”
朱祁鈺大手一揮,道:“那又如何,一朝天子,若是連自己都保不住,那憑什麽讓人相信他能保住大明的江山社稷?再說了,小時候見識一下陰暗的手段,總比長大了沒辦法識別出陰暗手段要強得多吧。”
王直點點頭。
朱祁鈺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在養蠱,通過競爭養出來的太子,其自身素質肯定不會太差,一定能在最大程度上保住大明的社稷江山。
不過王直還是有些不放心,不由得問道:“那若是最後出現的是隋煬帝那樣的人物呢?”
朱祁鈺冷笑一聲道:“隋煬帝怎麽了?他的所做所為不過是太過心急了一些,其本質也是為了大隋好,別的不說,就是這大運河,就不是一個昏君可以做得出來的。”
“如果出現了這種人物,天下人再奉迎一位天子不就行了?反正外麵那些原本就在繼續序列裏的藩王還活著,手裏還有權有兵,不是隋朝那幾位藩王可以比擬的,他們可不會束手就擒。”
“隻要他們不死,難道政務院能眼睜睜看著楊廣那樣的昏君攪亂天下嗎?”
“此事萬萬不可。”王直立刻道:“若是如此,那豈不是說,政務院也有了廢立皇帝的權力?這不就是讓政務院成為權臣嗎?”
朱祁鈺笑道:“王老愛卿莫不是忘記了,政務院之人一任五年,最多兩任,十年之後就必須上疏致仕,告老還鄉,政務院之中還有副理數人,即便政務院首理想要做權臣,又如何做得了呢?”
好吧,王直這迴是徹底理解了。
朱祁鈺說的對,如果自己這個政務院首理想要做權臣,那估計金濂高穀等人也絕對不會同意,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資曆,憑什麽都聽你一個人的,自己手裏又沒有兵權,也沒有三法司,沒辦法強逼其他人聽從自己,這樣的首理即便想要做權臣,那恐怕也是做不到的吧。
“那陛下是要臣做什麽事情呢?”王直出聲問道。
朱祁鈺緩緩道:“朕過陣子會大宴藩王,分封諸王出國之事,朕會當著所有人的麵說清楚,相信他們不會不答應的。”
“但是,如果他們全都分封出去,那朕建立繼承序列的事情就泡湯了,因為他們出國就藩的時候,肯定是要帶著自己全家的。”
“所以,朕希望王首理到時候出麵,要求合適的藩王將符合繼承序列的子嗣留在京師作為質子,陪伴太子讀書。”
王直點點頭,旋即道:“陛下,既然這些藩王都要分封到國外了,那他們的家產要不要貢獻給朝廷?”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還是算了吧,這個要求不要提。”
“他們畢竟是出國,到了那些地方屬於外人,人生地不熟的,手裏怎麽都要有些資本,否則連立足都做不到,朕還分封他們幹嘛!”
“獨立建國?”王直低頭沉思了一下,雙眼瞬間閃出一道精芒,驚喜道:“對啊,獨立建國,當年太祖怎麽就沒想到呢!”
大明藩王向來是朝廷的累贅,太祖朱元璋生下了整整二十六個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和幼子朱楠沒有分封、趙王朱杞早夭之外,剩下的全部分封到了國內,也就是說,從太祖那會兒分封出去的藩王就有二十三位。
建文帝削藩,逼死了潭王朱梓,太宗朱棣起兵靖難,奪了朱標一脈的皇位,藩王減少了一個,變成了二十一位。
朱棣還好,隻有三個兒子,其中漢王朱高煦起兵謀逆,被侄子朱瞻基活生生烤死,趙王朱高燧老實一些,於是大明的藩王又變成了二十二位。
仁宗朱高熾雖然隻在位八個月,但是他的年紀可不小,所以有整整十個兒子,登基之後自然將除了好聖孫朱瞻基之外的其他人也都分封為了藩王,大明的藩王舒良一下子變成了三十一位。
朱瞻基生前南征北戰,再加上死的早,隻生下了兩個兒子,分別是英宗朱祁鎮和如今的皇帝朱祁鈺,倒是沒有再增加藩王數量。
但問題是,現在說的這三十一位藩王全部都是親王,而這些親王在封地裏沒有什麽權力,閑來無事隻能生孩子玩,像是比較少的穀王朱橞、齊王朱榑之類隻有六七個,多一些的如遼王朱植甚至生下了整整二十個兒子,所以如今大明又增加了一大批郡王和鎮國將軍等等。
既為大明親王,自然要接受朝廷供養,太祖欽定,親王每年的俸祿一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這樣一來,朝廷每年需要付出的俸祿就要上百萬石,雖然不多,但這些俸祿在政務院諸理看來,都是白白花掉的糧食,壓根沒有必要出。
現在朱祁鈺想要將這些藩王分封出去獨立建國,那這些藩王就不再是大明的地方藩王,和朝廷的關係也就變成了宗藩關係,大明朝廷自然就不用繼續支付給他們俸祿了。
相信這個消息一定可以讓金濂興奮不已。
隻是這樣分封出去的話,也不是沒有問題。
首先就是這些人的身份都是皇親國戚,若是起兵謀逆的話,在身份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也更容易召集各地將領,在形成一個穩定平衡之前,大明的邊境可能會亂上一段時間。
另外一個就是,這些皇親國戚還有一個用處,就是在皇室絕嗣的時候可以快速挑選出新皇繼位,確保天下的穩定,如果全都分封出去的話,那肯定會產生一些麻煩的。
不過這一點王直倒是不太擔心,畢竟朱祁鈺有兒子,而且還這麽年輕,過兩年再給他采納一些繡女入宮生孩子就行了。
朱祁鈺看著臉色變幻不定,但仍舊有些興奮的王直,笑著問道:“怎麽?王首理對朕的這個想法沒有什麽意見嗎?”
王直立刻道:“倒是沒有太大的意見,畢竟分封諸王於境外,這也是一件好事,隻是臣擔心會有人行不軌之事,引起天下波動。”
朱祁鈺點點頭,說道:“這個問題朕也想到了,不過朕以為,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
“如果朕的後代占據中央,手握天下大義,卻仍舊被人推翻,那就說明他是個廢物,既然是廢物,還有什麽必要坐在皇位上?”
“而且即便是那些藩王舉兵反抗,學太宗皇帝起兵靖難,那至少也能說明他們有足夠的膽識,這樣的人即便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有這樣的人坐上皇位,我朱家的社稷江山也能更穩固一些。”
王直點點頭。
對於這一點,他是理解的。
一個人能以偏僻之地起兵,擊敗大明中央,那至少說明他也是個太宗那樣的明君,這樣的明君不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不嫌多的。
但是王直還是有些擔憂,不禁問道:“那如果那些藩王引異族入侵,到時候要怎麽辦?”
朱祁鈺笑道:“那是你們政務院的事情。”
“啊?”王直一愣,這事兒怎麽就成了政務院的事情了?
朱祁鈺看他不明白,解釋道:“隻要你們將引異族入華夏和叛國牽連起來,再多說說異族入主中原之後屠殺的事兒,朕相信到時候一定不會有人能容忍此事,區區一個藩王,引天下藩王攻之,是什麽很難的事情麽?”
好吧,王直算是服了。
朱祁鈺這個皇帝到底是怎麽想出來的這種主意?這絕對可以阻止那些藩王引入異族,要知道,這年頭可不是蒙元那會兒,更不是五胡亂華那會兒,天下是以漢人為主的,隻要多宣傳宣傳那些異族屠殺漢人的事情,那肯定就不會有人敢做這樣的事兒,因為誰敢做,誰就是幾千萬漢人的敵人,即便是搶到了皇位也不可能坐穩,早晚得被人推翻。
朱祁鈺繼續道:“而且最關鍵的是,朕將他們分封出去,也是為了咱們漢人的疆土,所以很有可能不會出現外族入侵的事情。”
“為了漢人的疆土?”王直想了想,突然問道:“陛下說的是周天子分封?”
朱祁鈺笑著點頭道:“對,正是周天子行分封之事。”
對於這件事情,王直自然清楚得很。
當年周朝擊敗商朝,定都鎬京,為了鞏固天下,周武王姬發論功行賞,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先後分封了魯、齊、燕、衛、宋、晉、虢等七十一個諸侯國,這些地方基本上都不是漢人的地盤,但是經過了周天子的分封,由各地諸侯國獨立管理,移民實邊,漢人的土地瞬間擴大了一倍有餘,而後經過了數百年的戰爭融合,彼此合並,最終由秦國一統天下,徹底奠定了如今漢人的版圖。
如果朱祁鈺將天下藩王分封天下,那麽下一次再次統一的時候,分封出去的地盤就會徹底成為漢人的土地。
王直都有些不敢想,那時候的大明得有多強。
王直忍不住恭敬行了個禮,然後道:“陛下聖明,臣為天下漢人,多謝陛下的謀劃。”
朱祁鈺笑著說道:“瞧王首理這話說的,好像朕不是漢人一樣。”
王直也是嗬嗬笑道:“對,對,臣糊塗,說錯話了,請陛下恕罪。”
朱祁鈺擺擺手,道:“王老愛卿多替朕操持一下朝廷政務就好了。”
“陛下放心。”王直麵對這種情況,如今已經激動萬分,立刻點頭迴答道。
朱祁鈺想了想,又補充道:“還有一件事情,朕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去做,不過眼下時機已到,朕打算動手了,還希望王老愛卿帶頭支持朕,替朕分擔一些壓力。”
王直麵帶笑容說道:“陛下盡管吩咐。”
朱祁鈺收斂起笑容,緩緩道:“朕打算動一動這嫡長子繼承的法子。”
“動什麽?”王直還以為是什麽事情呢,聽進了耳朵裏,腦子卻沒反應過來。
朱祁鈺再次確認道:“朕打算動一動嫡長子繼承製。”
王直這才聽清楚朱祁鈺具體說了什麽,臉上露出大驚之色,說道:“陛下,您為什麽要動這件事情?這可是要掀起軒然大波的。”
縱觀整個中國曆史,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製下實行的一種繼承製度,是維係朝廷禮法的核心製度之一。
先秦時候,嫡長子繼承製已經出現了雛形,隻是主要表現王位的繼承上,但是自從周公治禮作樂之後,嫡長子繼承製就被徹底確立了下來,並且隨著儒家而發展壯大,如今早已深入人心,朱祁鈺對這個製度動手,毫無疑問是要與天下儒生為敵啊,不掀起軒然大波才怪呢。
不過朱祁鈺卻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驚訝,而是淡淡道:“王老愛卿何必驚慌,朕又不是要廢了這嫡長子繼承製,而是進行簡單的修補,主要是針對皇位傳承之事的。”
王直這才鬆了口氣,不過旋即又反應過來。
皇位傳承那可是涉及到了太子之位啊,難道皇帝有意向要廢太子了?
雖說立誰為太子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但是王直身為朝臣,肯定也是要在這件事情上發表意見的,作為文臣領袖的他,隻要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便是朱祁鈺也不得不考慮,或許這就是朱祁鈺今天要和自己說這件事兒的目的吧。
王直直接問道:“陛下可是要換太子?”
朱祁鈺搖搖頭,說道:“換太子之事朕暫時沒有考慮,朕考慮的是朕的繼任之人能否勝任這個皇位,是否會是一個好皇帝。”
王直這下子又懵了,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鈺卻沒有迴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王老愛卿,你說句心裏話,若是當年父皇傳位之人是朕,那如今的大明會是個什麽樣子?”
王直想了想,迴答道:“不瞞陛下,臣以為,陛下勝先皇遠矣。”
朱祁鈺點點頭,說道:“是啊,若是繼位的是朕,那就不會有奸宦王振亂政,也不會有土木堡之慘敗,三大營會完好無損,甚至英國公也不會慘死在土木堡那個地方,這是先皇最讓人詬病的地方。”
“但是,為什麽繼位的是先皇,而不是朕呢?”
王直剛想說話,朱祁鈺卻是自問自答道:“很簡單,正是這嫡長子繼承製造成了這樣的局麵,幾十萬人戰死,數十位文武官員殉國,我大明,不,是我漢人損失慘重啊!”
王直立刻插話道:“陛下所言甚是,但是這嫡長子繼承製也確保了家族傳承有序,否則早已天下大亂,世間再無禮法了。”
朱祁鈺搖了搖頭,道:“不,王首理錯了。”
“管晏列傳上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簡單說來就是,百姓要家有存糧才會去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遵守禮節,要吃飽穿暖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受辱。”
“但凡是亂世,倉廩一定是不實的,所以百姓才會賣兒賣女,易子而食,起兵造反,天下才會有那麽多違逆禮法的事情發生。”
“衣食一定是不足的,所以才會有衣不蔽體的事情發生,才會有可以任人欺辱的乞丐出現。”
“這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因為隻有活下去,才會有希望,有未來,不然太祖當年為何要跟著滁陽王起兵造反,還不是蒙元太過殘暴,鬧得天下生靈塗炭,太祖沒飯吃了,那些所謂的救萬民於水火,都是太祖拿來糊弄百姓的,歸根結底還是太祖沒有飯吃。”
“那麽,朕如果不希望後世再出現個吃不飽飯的太祖皇帝,就必須確保皇位上的皇帝有足夠的能力掌控朝政,給百姓一口熱飯吃,一間屋子住,一套衣服穿,免得再出現趙高那樣的權臣蒙蔽皇帝那樣的事情。”
“臣以為這樣的權臣不會出現吧?”王直猜測道。
朱祁鈺看了他一眼,直接說道:“王老愛卿要是想蒙蔽朕,難道真的做不到嗎?”
王直大驚,立刻翻身下跪,道:“陛下,臣絕不敢行此不忠不義之事。”
“朕當然知道你不會做這種蒙蔽聖聽之事。”朱祁鈺說道:“不過你不會做,你能保證以後的政務院首理都不會做嗎?”
王直沉默,這一點他是真的沒辦法保證。
唐朝太宗時候有長孫無忌,但是玄宗時候也有李林甫。
宋朝神宗時候有過王安石,但是徽宗時候也有過蔡京。
繼任者到底是什麽人,這個誰都不敢保證。
朱祁鈺繼續說道:“王首理不必擔心朕會裁撤了這政務院,因為即便不用這政務院,天下文人也有辦法做到蒙蔽聖聽。”
“這不太可能吧?”王直有些不敢置信地問道。
文臣內鬥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宋朝開始,文臣之間的內鬥又上了一個台階,即便是養望三十年人望天下無敵的王安石,最終都沒有熬過黨爭,不得不落下一個黯然致仕的下場,更別提其他人了,在如今的大明,王直認為這種事情更加不可能發生,即便是現在的自己都沒辦法一統所有文臣呢!
“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朱祁鈺說道:“隻要天下文人將各地的政務全都把控在自己手上,就可以輕鬆做到此事。”
“別的不說,就是現在,你們這些文臣也都在借著太祖給讀書人的免稅田偷逃賦稅,這些事情朕都知道,隻不過不願意揭穿罷了。”
“在這件事情上,你們這些文臣已經做到了蒙蔽聖聽,從來沒有人上奏過朕這類的事情,一次都沒有!”
王直被朱祁鈺說得無言以對,隻得重複道:“陛下恕罪。”
朱祁鈺搖頭道:“王老愛卿,自古法不責眾,所以朕暫時也不會在這種事情上出手,但是朕必須要確保,未來的皇帝對於天下大事都有個基本的了解,一個愚鈍懶惰的昏君肯定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這才是朕想要調整嫡長子繼承製的根本目的。”
朱祁鈺將自己的目的說出來,王直頓時冷汗直冒,麵前這位皇帝實在有些可怕,即便是在大明這種政治製度之下都想出來如何做到蒙蔽聖聽這件事情,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王直不敢繼續在這個話題上再糾纏下去,立刻問道:“那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對嫡長子繼承製進行調整,需要臣做什麽呢?”
朱祁鈺緩緩道:“自古以來,嫡長子繼承製講究立長不立賢,這樣可以保證家國天下的有序傳承,降低了出現叛亂的事情發生,但是這樣做,也注定了一個朝代不會一直傳承下去,總是會在前幾任明君之後出現幾個昏君,快速消耗掉本朝國力,等朝廷沒錢了,便再也壓製不住野心之輩,繼而出現朝代更替的情況發生。”
“而且朕觀讀史書,發現絕大多數明君都有在民間生活的經曆,太祖起於民間,太宗也被分封到京師,知道民間情況,仁宗在位時間雖然短,但是他也在太宗靖難之時居於民間,朕的父皇宣宗皇帝雖然出生便是受人矚目,但是也對民間的事情極為了解。”
“後來先皇登基,雖然他有大儒教導,但自他小時候就生活在宮中,幾乎對民間一無所知,這才有了王振亂政的情況發生,自己也是翻下了彌天大錯,早早便追隨曆代先帝而去。”
“所以,朕決定,將十位近親藩王世子接入京師,陪伴太子讀書,接受和太子一樣的教育,然後待其出師之時定下繼位的順序,太子不賢,直接更換掉便是,再招其他藩王之子補位即可。”
“如此一來,皇位傳承仍舊有序,而且還可以避免太子頑劣的事情發生,畢竟有了競爭就有壓力,有了壓力就有讀書上進的動力,還能讓那些藩王有一些盼頭,減少一些舉兵謀逆的事情發生。”
王直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說道:“那這樣一來,皇家的競爭會不會太過殘酷了一些,到時候恐怕會有人行什麽不軌的舉動吧?”
朱祁鈺大手一揮,道:“那又如何,一朝天子,若是連自己都保不住,那憑什麽讓人相信他能保住大明的江山社稷?再說了,小時候見識一下陰暗的手段,總比長大了沒辦法識別出陰暗手段要強得多吧。”
王直點點頭。
朱祁鈺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在養蠱,通過競爭養出來的太子,其自身素質肯定不會太差,一定能在最大程度上保住大明的社稷江山。
不過王直還是有些不放心,不由得問道:“那若是最後出現的是隋煬帝那樣的人物呢?”
朱祁鈺冷笑一聲道:“隋煬帝怎麽了?他的所做所為不過是太過心急了一些,其本質也是為了大隋好,別的不說,就是這大運河,就不是一個昏君可以做得出來的。”
“如果出現了這種人物,天下人再奉迎一位天子不就行了?反正外麵那些原本就在繼續序列裏的藩王還活著,手裏還有權有兵,不是隋朝那幾位藩王可以比擬的,他們可不會束手就擒。”
“隻要他們不死,難道政務院能眼睜睜看著楊廣那樣的昏君攪亂天下嗎?”
“此事萬萬不可。”王直立刻道:“若是如此,那豈不是說,政務院也有了廢立皇帝的權力?這不就是讓政務院成為權臣嗎?”
朱祁鈺笑道:“王老愛卿莫不是忘記了,政務院之人一任五年,最多兩任,十年之後就必須上疏致仕,告老還鄉,政務院之中還有副理數人,即便政務院首理想要做權臣,又如何做得了呢?”
好吧,王直這迴是徹底理解了。
朱祁鈺說的對,如果自己這個政務院首理想要做權臣,那估計金濂高穀等人也絕對不會同意,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資曆,憑什麽都聽你一個人的,自己手裏又沒有兵權,也沒有三法司,沒辦法強逼其他人聽從自己,這樣的首理即便想要做權臣,那恐怕也是做不到的吧。
“那陛下是要臣做什麽事情呢?”王直出聲問道。
朱祁鈺緩緩道:“朕過陣子會大宴藩王,分封諸王出國之事,朕會當著所有人的麵說清楚,相信他們不會不答應的。”
“但是,如果他們全都分封出去,那朕建立繼承序列的事情就泡湯了,因為他們出國就藩的時候,肯定是要帶著自己全家的。”
“所以,朕希望王首理到時候出麵,要求合適的藩王將符合繼承序列的子嗣留在京師作為質子,陪伴太子讀書。”
王直點點頭,旋即道:“陛下,既然這些藩王都要分封到國外了,那他們的家產要不要貢獻給朝廷?”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還是算了吧,這個要求不要提。”
“他們畢竟是出國,到了那些地方屬於外人,人生地不熟的,手裏怎麽都要有些資本,否則連立足都做不到,朕還分封他們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