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朱祁鈺將這個事情和政務院首理王直一說,王直便立刻同意了下來。
對於這方麵的政治敏感度,王直還是極為合格的,朱祁鈺剛把將禮部打造成朝廷喉舌的事情一說,王直便敏銳地感覺到,這件事可以讓禮部成為政務院手中的一柄利劍,在施政的時候會有極大的助力。
當然,對於儀銘來執掌這個位置,王直也沒有什麽反對的意思。
朝廷喉舌,朱祁鈺自然要掌握在手裏,王直對這一點沒有任何異議。
而且禮部現在是個什麽德行,大家誰不知道,早就有人上疏朝廷,要求取締禮部了,隻是今年政務院的重心在開征商稅上,王直不想在朝廷掀起太大的波瀾,也就沒有搭理那些人。
但是如何處理禮部,王直也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現在看起來,自己的那點手段和皇帝是沒辦法相比的,差距太大了。
按照他原來的想法,禮部並入鴻臚寺,將外事方麵的事情全部交給禮部打理,鴻臚寺卿楊善立了這麽多功勞,早就該晉升了,現在升到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不會有人有異議。
但是,這麽做遠不如將禮部打造成朝廷喉舌來的巧啊!
王直是政務院首理,掌握天下文政,他沒意見,政務院也就沒有意見了,政務院沒有意見,文官自然不會有意見,當然,也不敢有意見。
況且儀銘調出學部,這個位置讓誰填補,朱祁鈺就交給政務院來決定了,對於朱祁鈺來說,學部隻是六部中普通的一部,但是對於政務院來說,那可是個香餑餑,可以決定未來家族數十年呢!
畢竟學部尚書是天下公認的大宗師,哪一年的進士不得尊稱一句恩師,有這些進士在,自己家裏人即便犯了什麽錯誤,大家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的。
不過朱祁鈺也提前聲明了,禮部掌握朝野輿論,隻能對文政方麵的事情點評,大都督府的事兒,禮部還是不能說三道四,至於宗室方麵,更是不能點評。
用朱祁鈺的話來說就是,大明宗室藩王已經沒什麽權力了,上麵還有都察院和大理寺盯著,文官們就還是先管好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再說吧。
什麽時候朝廷歲入超過十億,到時候在談宗室藩王的事兒。
不過去年大明的歲入不過兩千多萬,想要達到十億,還不知道要幾百年呢。
禮部重新崛起是件大事,滿朝官員的目光全都被吸引了過來,尤其是朝廷喉舌的這個定位,文官們立刻就認識到了其中的權力有多大。
畢竟文官手裏掌握的風評就是他們手裏最大的殺器,對付所有人都極為有效,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不過風評這個東西,以前是掌握在全體文人手裏的,文人說好,那就是好,文人說不好,那就是不好,即便是好事,在文人口中,也能說成不好的事情,這就是風評輿論的威力。
但是現在,禮部這個朝廷喉舌的建立,毫無疑問會掌握至少一半的風評,以朝廷如今的權威來看,遇到什麽問題讓禮部出來解釋一番,那麽這個問題所造成的負麵影響必然會極大降低。
不客氣的說,誰是禮部尚書,誰就有對風評的掌控權,他說是對的,那就是對的,不容任何人反駁。
而儀銘從學部調任禮部,毫無疑問會是掌握朝野風評的那個人,再加上他是學部創始人的身份,未來二十年之內,儀銘必定會登上政務院首理的位置,這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於是,許多人開始想方設法地調任禮部這個清水衙門,儀銘甚至因為人選太多沒辦法挑選而求助於王直。
好在王老大人威信極高,又執掌吏部多年,三下五除二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將禮部重新充實起來,不過和之前不同的是,重建起來的禮部還是隻有兩個清吏司,隻不過原本的祠祭清吏司和精膳清吏司徹底剝離了出去,分給了太常寺和光祿寺,而禮部又重新設立了兩個清吏司。
第一個清吏司名曰文報清吏司,負責朝廷邸報、內參等刊物的撰寫和刊印,基本上都是老家夥,官場上比較聽話的那種,上了衙就是一杯茶坐一天。
第二個清吏司名曰宣政清吏司,負責朝廷邸報的發行,需要出差,所以以年富力強身體好的官員為主,讓這些人全國各地到處跑,宣傳和解釋朱祁鈺的旨意和政務院的政令,當然,這都是有統一口徑的,不得隨意解釋。
文報清吏司還好,隻是負責抄抄寫寫的活計,而宣政清吏司則是鬧出了些亂子。
畢竟大明在各省都是有布政使的,原本宣傳和解釋朝廷政令都是布政使的事情,現在禮部多出來個宣政清吏司,這在外人看來,毫無疑問是搶了各省布政使司的權力。
好在朱祁鈺提前預料到了這種情況,隻用了一招便解決了所有的問題。
九月初,禮部改製完成,人員齊備,朱祁鈺立刻讓宣政清吏司的官員分赴天下各地,宣傳朝廷開征商稅的好處,並且帶著戶部統計出來的數據作為證據,在各省宣布起了開征商稅的好處。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宣政清吏司的官員秉承了一個原則,那就是隻宣傳事情,絕不對當地政務做任何幹涉,即便是有人上告某些政務的不合理之處,宣政司的官員也隻是讓那些人去地方衙門或者分布在各省的監察禦史反應。
各地布政使一看沒有搶走自己的核心權力,這才放心下來,紛紛配合起了宣政司的官員宣傳朝廷政令。
畢竟布政使們也要完成政務院交代的任務,有了宣政司這個中央機構的宣傳,對他們完成任務也是有好處的。
但是,朱祁鈺失算了。
他原以為這次加強禮部的事情可以將朝野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去,這樣開建海軍的事情可以小些。
最開始的時候,朝野的注意力的確被吸引過去了,但是隨著事情的平息,開建海軍之事重由登上朝堂,越來越多的官員繼續為東南的豪商大賈說話,直到.......
景泰三年八月初,大都督府收到軍報,福建漳州府捕獲海商嚴啟盛,被漳州府衙下獄問罪,以通番之罪判處秋後問斬,誰料漳州府刑房書吏鄭孔目與其勾結,私自帶人殺入大牢,放出嚴啟盛,平海衛都指揮僉事王雄率兵阻截,戰敗被俘,請求皇帝治都指揮趙鋼、陳信臨陣怯敵之罪,並且要求都察院查問提督海道的福建布政使司右參政陳瑊,因為據陳信所言,漳州府刑房書吏鄭孔目正是陳瑊小妾的弟弟,屬於他的小舅子。
朱祁鈺收到消息大怒,立刻就要下旨處置都指揮趙鋼和陳信,並且追封王雄為都督僉事,還順帶著用這件事情反駁那些上疏勸諫的官員,暫時堵住了東南官員的嘴。
但是誰能想到,大都督府的軍令還沒有發到福建呢,那個被俘的都指揮僉事王雄便活著迴來了,還帶迴了嚴啟盛和鄭孔目的口信。
鎮守福建的崇信伯費釗麵對大都督府的軍令和還在喘氣的王雄,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麽好,想了半天才最終決定,將大都督府的軍令暫且擱置,王雄則是送去京師,讓皇帝和大都督府的人頭疼去。
於是,九月初的時候,王雄一路快馬,帶著費釗的親筆信,來到了大明京師。
王雄的到來毫無疑問讓大都督府的人全都非常意外,誰都沒有想過,一個被海賊俘虜的人能活著迴來,於是立刻上報朱祁鈺。
畢竟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是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不過現在還好,所以實際上的大都督就是朱祁鈺,他又是大明天子,所以需要他來做出最後決斷。
不出意外,朱祁鈺立刻召見了他。
奉天殿裏,朱祁鈺端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的王雄問道:“你就是福建平海衛的都指揮僉事王雄?”
王雄點頭道:“迴陛下的話,臣正是王雄。”
朱祁鈺問道:“你是怎麽迴來的?”
王雄跪在地上,恭敬答道:“迴稟陛下,臣是被海賊嚴啟盛送迴來的。”
“那他為何要放你迴來?”朱祁鈺追問道。
王雄恭敬答道:“嚴賊希望我替他們傳個話,說是嚴賊這次謀逆之舉,並非真心實意,乃是被漳州府衙逼的,隻要朝廷答應不追究他們的罪過,那嚴賊願意俯首而降。”
朱祁鈺點點頭,看著跪在底下的王雄,問道:“王雄,那你是如何被俘的呢?”
王雄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為難之色,但還是答道:“此乃臣的錯誤,與趙鋼趙指揮和陳信陳指揮無關。”
趙鋼和陳信都是費釗的人,臨來之時費釗特意叮囑過他,希望他能把所有責任全都承擔下來,畢竟這次戰敗的確都是他的責任,趙鋼和陳信隻是吃掛勞而已。
王雄與這二人的關係也不錯,便答應了下來,如今皇帝問起,他便立刻將所有的責任全都攬到了自己身上。
朱祁鈺皺眉,不悅道:“朕不是在問誰犯了錯誤,而是在問你如何被俘,不要東拉西扯的。”
“大都督府已經派人南下調查了,若是他們沒責任,那朕自然會饒了他們,但是若他們真的畏敵不前,那朕也不會客氣。”
“是。”王雄見趙鋼和陳信有機會脫罪,便順著朱祁鈺的意思迴答道:“其實這也沒什麽,哪日臣收到消息,嚴賊脫獄得逃,一路向北逃竄,直奔臣的平海衛而來。”
“麵對這種局麵,臣自然要帶人攔截,結果在路上遇到了漳州府刑房書吏鄭孔目。”
“那時候臣還不知道這鄭孔目和嚴賊是同黨,便順著他的指引一路東進,試圖抓住嚴賊。”
“誰能想到,這鄭孔目和嚴賊是一夥的,臣一時不察,便......”
說到這裏,王雄實在是有些說不下去了。
這件事情他感覺實在有些丟臉,原本他和鄭孔目就認識,偶爾還在一起喝過酒,在王雄的記憶裏,鄭孔目就是仗著他姐夫陳瑊的權力混日子的普通小吏,但是誰能想到,這鄭孔目居然有一身不錯的功夫。
王雄著急抓捕嚴啟盛,想著他從大牢中逃出來,肯定隻有他一個人,便甩開大隊,隻帶著幾名親兵快馬追了過去。
路上遇到無意中遇到了鄭孔目,王雄還以為他也是來抓嚴啟盛的,彼此又是認識,於是便合兵一處,一起追擊。
結果這鄭孔目趁他不備,直接對他下手,將他抓了起來,王雄這才知道,鄭孔目和嚴啟盛是一夥的。
朱祁鈺也是聽得尷尬,堂堂平海衛都指揮僉事,手底下也有幾百號人,結果被一個海賊一個文吏抓了起來,實在是太過丟人了。
不過這不是重點,朱祁鈺其實最關心的是他為什麽會被放迴來,於是問道:“那你是如何被放迴來的?詳細說說你和嚴啟盛鄭孔目經曆的事情,說了什麽,做了什麽,盡量都說出來,越詳細越好。”
“是。”
王雄繼續說道:“臣一時不察,被鄭孔目打落下馬,然後被他的手下人綁了起來。”
“臣當時便義憤填膺地斥責鄭孔目,教訓他不知皇恩,忘恩負義,罵了整整一路。”
“後來他們帶臣去了海邊,登上了一條船,出海一直向東,行了整整一夜,最後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島上登岸。”
“等等,你說你們是上了一條船?一條海船嗎?”朱祁鈺有些驚喜,急忙問道。
王雄點點頭道:“對,就是一條可以出海的海船,應該是按照當年三寶太監的坐船打造的,大小差不多,都是二十多丈的樣子。”
“穩定性怎麽樣?能裝載多少貨物?”見的確是海船,朱祁鈺大喜,連忙追問道。
王雄有些為難地道:“穩定性肯定是不行的,東海風浪頗大,臣又是第一次出海,路上暈了一路,苦膽差點沒吐出來,因而那海船能裝載多少貨物,臣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朱祁鈺一捂額頭,問道:“你一個平海衛的都指揮僉事,居然沒下過海?還暈船?”
王雄點頭道:“陛下,臣之前一直跟隨崇信伯鎮守甘肅,打的都是陸戰,後來才調到福建的,若是說騎兵,臣不怕什麽人,但是這海上......”
說到這裏,王雄的臉上突然浮現出後怕的神色,繼續道:“這海上的風浪實在是太大了,臣站都站不穩,胃裏翻江倒海的,上船沒多久就開始吐了,一直吐了半個時辰才停住,而且不是臣適應了海船,而是臣沒有什麽可吐的了。”
朱祁鈺點點頭。
他也是坐過海船的,知道海上的顛簸有多強烈,王雄一個打陸戰的騎兵,突然去了海上,肯定適應不了,沒吐死他也是他底子好而已。
“你繼續說上島之後的事情吧。”朱祁鈺吩咐道。
“上島之後......”王雄迴憶了一下,繼續說道:“臣被他們帶上了島,嚴賊當時就想砍了我報仇,因為他在漳州府的時候沒少挨板子,所以想拿我出出氣,好在鄭孔目攔住了他,所以隻是打了三十棍子,臣身子硬,所以沒什麽大礙。”
說著,王雄跪在地上還特意比劃一下,表示自己身體不錯。
“後來他們把我關在一間木屋裏,然後就走了,一直到第三天,嚴賊和鄭孔目突然過來,和臣說,他隻是出海走貨,卻無緣無故被人扣了個通番的罪名,差點丟掉性命,這才不得不殺出漳州,實際上並不想反抗朝廷。”
“臣當時就訓斥了他們一番,直言道若是不想反抗朝廷,那就立刻放了臣,讓朝廷看到其心跡。”
“嚴賊畏懼朝廷威勢,故而同意了此事,言說隻要朝廷不追究他們的罪過,那他們就願意接受朝廷的招安。”
“再然後,臣就被他們用一條小船送迴來了。”
朱祁鈺點點頭,問道:“那他們那座小島你可還認得?出海之後能否找到?”
王雄立刻迴答道:“自臣的平海衛一路向東,繞過南日島便是。”
“若是陛下想要進剿嚴賊,臣願意帶兵親自去,以報被擄之仇。”
“去什麽去!”朱祁鈺嗬斥道:“就憑你一個上了船就暈船的旱鴨子嗎?今後你就不要想著迴福建了,朕和大都督府的人說一聲,還是調你迴甘肅比較好。”
“一個不會水的,去沿海帶什麽兵。”
“謝陛下。”王雄大喜,他早就想迴甘肅了,那地方多好,一馬平川的,平日裏又沒有什麽雨水,哪裏像福建,到處都是山,夏秋兩季下起雨就沒完沒了的,實在是太難受了。
朱祁鈺看看他,再次問道:“你就這麽想迴甘肅?”
王雄頓時有點尷尬,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朱祁鈺笑笑,說道:“想迴甘肅也可以,你得先迴福建給朕辦一件事,若是辦好了,朕給你一個都指揮使的位置,迴甘肅帶兵。”
“若是辦砸了,朕就會命人把你綁在桅杆上,什麽時候下海不暈船了,什麽時候朕再放了你。”
“啊?不要啊!”王雄頓時大驚。
皇帝要是真這麽幹,那不如直接殺了他痛快呢!
那次乘船的經曆對他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搞得他現在看到船就害怕,即便是從福建入京,他也是走的陸路,沒敢從南通州坐船北上。
王雄立刻道:“陛下請吩咐,臣一定全力以赴,絕不負陛下托付之事。”
朱祁鈺直截了當地道:“朕要你迴福建去找嚴啟盛,就說朕可以招安他了,但是朕想親自見見他,要求他必須北上入京拜見朕。”
“若是他敢來,朕就親自下旨招安。”
“若是不敢來,那就不要怪朕不客氣了。”
王雄驚異道:“陛下同意招安他?”
朱祁鈺點點頭,道:“對。”
“但是陛下,北上入京之事,恐怕他不敢吧。”王雄提醒道。
朱祁鈺看著王雄,輕聲問道:“他為何不敢來?莫不是來了京師,朕會殺了他?”
王雄沒說話,但表情明顯就是這個意思。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這點你放心,一個海賊而已,朕不會殺他,而是要用他。”
“用他?”王雄不明白。
朱祁鈺問道:“王雄,你可是聽說了,最近朕撥了三百萬兩銀子打造海軍?”
王雄點點頭,迴答道:“臣略有耳聞。”
朱祁鈺說道:“所以朕很快就會有一批海船,但是朕卻沒有知海懂海之人,既然他下過海,還不止一次,那朕就不會放過他。”
“要麽他拒絕朕,朕派錦衣衛把於他勾結的地方士紳全都翻出來,徹底斷掉他的進貨渠道,等海軍建好之後,就立刻派大軍過去,拿他先練練兵。”
“要麽他歸順朕,朕會將他和他的部署收編,賜他一個官職,讓他替朕守衛大明萬裏海疆,當然,今後如無朕的旨意,他不得在私自下海走貨了。”
“原來如此。”王雄想了想,道:“陛下,若是您這麽安排,那臣就有把握說服嚴啟盛接受招安了。”
王雄也是個機靈人,自然聽懂了皇帝話裏的意思。
其實皇帝就是在說,如果嚴啟盛拒絕北上,那就是拒絕招安,皇帝肯定會先派人斷掉他的貨源,斷掉他在陸上的一切關係,再派海軍過去將他剿滅。
如果嚴啟盛敢北上,那皇帝也不會出爾反爾,一定會將他招安,給他個一官半職的,讓他從一介商賈直接成為大都督府的官員。
而且最關鍵的那句,王雄也聽懂了。
什麽叫如無皇帝旨意,不得私自下海走貨,這豈不是說,如果有了皇帝的旨意,他嚴啟盛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走貨了嗎?
這可是嚴啟盛這些海商夢寐以求的東西啊!
“有信心就好。”朱祁鈺點點頭,對著王雄吩咐道:“你先下去吧。”
“明日朕會讓人給你一道旨意,你拿著旨意迴去,也好取信於他。”
“臣遵旨,臣告退。”王雄恭敬道。
朱祁鈺想了想,突然又補了一句:“如果嚴啟盛北上,你可以讓他開船直接過來,到天津登岸,朕會安排人在天津城接他的。”
對於這方麵的政治敏感度,王直還是極為合格的,朱祁鈺剛把將禮部打造成朝廷喉舌的事情一說,王直便敏銳地感覺到,這件事可以讓禮部成為政務院手中的一柄利劍,在施政的時候會有極大的助力。
當然,對於儀銘來執掌這個位置,王直也沒有什麽反對的意思。
朝廷喉舌,朱祁鈺自然要掌握在手裏,王直對這一點沒有任何異議。
而且禮部現在是個什麽德行,大家誰不知道,早就有人上疏朝廷,要求取締禮部了,隻是今年政務院的重心在開征商稅上,王直不想在朝廷掀起太大的波瀾,也就沒有搭理那些人。
但是如何處理禮部,王直也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現在看起來,自己的那點手段和皇帝是沒辦法相比的,差距太大了。
按照他原來的想法,禮部並入鴻臚寺,將外事方麵的事情全部交給禮部打理,鴻臚寺卿楊善立了這麽多功勞,早就該晉升了,現在升到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不會有人有異議。
但是,這麽做遠不如將禮部打造成朝廷喉舌來的巧啊!
王直是政務院首理,掌握天下文政,他沒意見,政務院也就沒有意見了,政務院沒有意見,文官自然不會有意見,當然,也不敢有意見。
況且儀銘調出學部,這個位置讓誰填補,朱祁鈺就交給政務院來決定了,對於朱祁鈺來說,學部隻是六部中普通的一部,但是對於政務院來說,那可是個香餑餑,可以決定未來家族數十年呢!
畢竟學部尚書是天下公認的大宗師,哪一年的進士不得尊稱一句恩師,有這些進士在,自己家裏人即便犯了什麽錯誤,大家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的。
不過朱祁鈺也提前聲明了,禮部掌握朝野輿論,隻能對文政方麵的事情點評,大都督府的事兒,禮部還是不能說三道四,至於宗室方麵,更是不能點評。
用朱祁鈺的話來說就是,大明宗室藩王已經沒什麽權力了,上麵還有都察院和大理寺盯著,文官們就還是先管好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再說吧。
什麽時候朝廷歲入超過十億,到時候在談宗室藩王的事兒。
不過去年大明的歲入不過兩千多萬,想要達到十億,還不知道要幾百年呢。
禮部重新崛起是件大事,滿朝官員的目光全都被吸引了過來,尤其是朝廷喉舌的這個定位,文官們立刻就認識到了其中的權力有多大。
畢竟文官手裏掌握的風評就是他們手裏最大的殺器,對付所有人都極為有效,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不過風評這個東西,以前是掌握在全體文人手裏的,文人說好,那就是好,文人說不好,那就是不好,即便是好事,在文人口中,也能說成不好的事情,這就是風評輿論的威力。
但是現在,禮部這個朝廷喉舌的建立,毫無疑問會掌握至少一半的風評,以朝廷如今的權威來看,遇到什麽問題讓禮部出來解釋一番,那麽這個問題所造成的負麵影響必然會極大降低。
不客氣的說,誰是禮部尚書,誰就有對風評的掌控權,他說是對的,那就是對的,不容任何人反駁。
而儀銘從學部調任禮部,毫無疑問會是掌握朝野風評的那個人,再加上他是學部創始人的身份,未來二十年之內,儀銘必定會登上政務院首理的位置,這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於是,許多人開始想方設法地調任禮部這個清水衙門,儀銘甚至因為人選太多沒辦法挑選而求助於王直。
好在王老大人威信極高,又執掌吏部多年,三下五除二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將禮部重新充實起來,不過和之前不同的是,重建起來的禮部還是隻有兩個清吏司,隻不過原本的祠祭清吏司和精膳清吏司徹底剝離了出去,分給了太常寺和光祿寺,而禮部又重新設立了兩個清吏司。
第一個清吏司名曰文報清吏司,負責朝廷邸報、內參等刊物的撰寫和刊印,基本上都是老家夥,官場上比較聽話的那種,上了衙就是一杯茶坐一天。
第二個清吏司名曰宣政清吏司,負責朝廷邸報的發行,需要出差,所以以年富力強身體好的官員為主,讓這些人全國各地到處跑,宣傳和解釋朱祁鈺的旨意和政務院的政令,當然,這都是有統一口徑的,不得隨意解釋。
文報清吏司還好,隻是負責抄抄寫寫的活計,而宣政清吏司則是鬧出了些亂子。
畢竟大明在各省都是有布政使的,原本宣傳和解釋朝廷政令都是布政使的事情,現在禮部多出來個宣政清吏司,這在外人看來,毫無疑問是搶了各省布政使司的權力。
好在朱祁鈺提前預料到了這種情況,隻用了一招便解決了所有的問題。
九月初,禮部改製完成,人員齊備,朱祁鈺立刻讓宣政清吏司的官員分赴天下各地,宣傳朝廷開征商稅的好處,並且帶著戶部統計出來的數據作為證據,在各省宣布起了開征商稅的好處。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宣政清吏司的官員秉承了一個原則,那就是隻宣傳事情,絕不對當地政務做任何幹涉,即便是有人上告某些政務的不合理之處,宣政司的官員也隻是讓那些人去地方衙門或者分布在各省的監察禦史反應。
各地布政使一看沒有搶走自己的核心權力,這才放心下來,紛紛配合起了宣政司的官員宣傳朝廷政令。
畢竟布政使們也要完成政務院交代的任務,有了宣政司這個中央機構的宣傳,對他們完成任務也是有好處的。
但是,朱祁鈺失算了。
他原以為這次加強禮部的事情可以將朝野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去,這樣開建海軍的事情可以小些。
最開始的時候,朝野的注意力的確被吸引過去了,但是隨著事情的平息,開建海軍之事重由登上朝堂,越來越多的官員繼續為東南的豪商大賈說話,直到.......
景泰三年八月初,大都督府收到軍報,福建漳州府捕獲海商嚴啟盛,被漳州府衙下獄問罪,以通番之罪判處秋後問斬,誰料漳州府刑房書吏鄭孔目與其勾結,私自帶人殺入大牢,放出嚴啟盛,平海衛都指揮僉事王雄率兵阻截,戰敗被俘,請求皇帝治都指揮趙鋼、陳信臨陣怯敵之罪,並且要求都察院查問提督海道的福建布政使司右參政陳瑊,因為據陳信所言,漳州府刑房書吏鄭孔目正是陳瑊小妾的弟弟,屬於他的小舅子。
朱祁鈺收到消息大怒,立刻就要下旨處置都指揮趙鋼和陳信,並且追封王雄為都督僉事,還順帶著用這件事情反駁那些上疏勸諫的官員,暫時堵住了東南官員的嘴。
但是誰能想到,大都督府的軍令還沒有發到福建呢,那個被俘的都指揮僉事王雄便活著迴來了,還帶迴了嚴啟盛和鄭孔目的口信。
鎮守福建的崇信伯費釗麵對大都督府的軍令和還在喘氣的王雄,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麽好,想了半天才最終決定,將大都督府的軍令暫且擱置,王雄則是送去京師,讓皇帝和大都督府的人頭疼去。
於是,九月初的時候,王雄一路快馬,帶著費釗的親筆信,來到了大明京師。
王雄的到來毫無疑問讓大都督府的人全都非常意外,誰都沒有想過,一個被海賊俘虜的人能活著迴來,於是立刻上報朱祁鈺。
畢竟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是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不過現在還好,所以實際上的大都督就是朱祁鈺,他又是大明天子,所以需要他來做出最後決斷。
不出意外,朱祁鈺立刻召見了他。
奉天殿裏,朱祁鈺端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的王雄問道:“你就是福建平海衛的都指揮僉事王雄?”
王雄點頭道:“迴陛下的話,臣正是王雄。”
朱祁鈺問道:“你是怎麽迴來的?”
王雄跪在地上,恭敬答道:“迴稟陛下,臣是被海賊嚴啟盛送迴來的。”
“那他為何要放你迴來?”朱祁鈺追問道。
王雄恭敬答道:“嚴賊希望我替他們傳個話,說是嚴賊這次謀逆之舉,並非真心實意,乃是被漳州府衙逼的,隻要朝廷答應不追究他們的罪過,那嚴賊願意俯首而降。”
朱祁鈺點點頭,看著跪在底下的王雄,問道:“王雄,那你是如何被俘的呢?”
王雄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為難之色,但還是答道:“此乃臣的錯誤,與趙鋼趙指揮和陳信陳指揮無關。”
趙鋼和陳信都是費釗的人,臨來之時費釗特意叮囑過他,希望他能把所有責任全都承擔下來,畢竟這次戰敗的確都是他的責任,趙鋼和陳信隻是吃掛勞而已。
王雄與這二人的關係也不錯,便答應了下來,如今皇帝問起,他便立刻將所有的責任全都攬到了自己身上。
朱祁鈺皺眉,不悅道:“朕不是在問誰犯了錯誤,而是在問你如何被俘,不要東拉西扯的。”
“大都督府已經派人南下調查了,若是他們沒責任,那朕自然會饒了他們,但是若他們真的畏敵不前,那朕也不會客氣。”
“是。”王雄見趙鋼和陳信有機會脫罪,便順著朱祁鈺的意思迴答道:“其實這也沒什麽,哪日臣收到消息,嚴賊脫獄得逃,一路向北逃竄,直奔臣的平海衛而來。”
“麵對這種局麵,臣自然要帶人攔截,結果在路上遇到了漳州府刑房書吏鄭孔目。”
“那時候臣還不知道這鄭孔目和嚴賊是同黨,便順著他的指引一路東進,試圖抓住嚴賊。”
“誰能想到,這鄭孔目和嚴賊是一夥的,臣一時不察,便......”
說到這裏,王雄實在是有些說不下去了。
這件事情他感覺實在有些丟臉,原本他和鄭孔目就認識,偶爾還在一起喝過酒,在王雄的記憶裏,鄭孔目就是仗著他姐夫陳瑊的權力混日子的普通小吏,但是誰能想到,這鄭孔目居然有一身不錯的功夫。
王雄著急抓捕嚴啟盛,想著他從大牢中逃出來,肯定隻有他一個人,便甩開大隊,隻帶著幾名親兵快馬追了過去。
路上遇到無意中遇到了鄭孔目,王雄還以為他也是來抓嚴啟盛的,彼此又是認識,於是便合兵一處,一起追擊。
結果這鄭孔目趁他不備,直接對他下手,將他抓了起來,王雄這才知道,鄭孔目和嚴啟盛是一夥的。
朱祁鈺也是聽得尷尬,堂堂平海衛都指揮僉事,手底下也有幾百號人,結果被一個海賊一個文吏抓了起來,實在是太過丟人了。
不過這不是重點,朱祁鈺其實最關心的是他為什麽會被放迴來,於是問道:“那你是如何被放迴來的?詳細說說你和嚴啟盛鄭孔目經曆的事情,說了什麽,做了什麽,盡量都說出來,越詳細越好。”
“是。”
王雄繼續說道:“臣一時不察,被鄭孔目打落下馬,然後被他的手下人綁了起來。”
“臣當時便義憤填膺地斥責鄭孔目,教訓他不知皇恩,忘恩負義,罵了整整一路。”
“後來他們帶臣去了海邊,登上了一條船,出海一直向東,行了整整一夜,最後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島上登岸。”
“等等,你說你們是上了一條船?一條海船嗎?”朱祁鈺有些驚喜,急忙問道。
王雄點點頭道:“對,就是一條可以出海的海船,應該是按照當年三寶太監的坐船打造的,大小差不多,都是二十多丈的樣子。”
“穩定性怎麽樣?能裝載多少貨物?”見的確是海船,朱祁鈺大喜,連忙追問道。
王雄有些為難地道:“穩定性肯定是不行的,東海風浪頗大,臣又是第一次出海,路上暈了一路,苦膽差點沒吐出來,因而那海船能裝載多少貨物,臣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朱祁鈺一捂額頭,問道:“你一個平海衛的都指揮僉事,居然沒下過海?還暈船?”
王雄點頭道:“陛下,臣之前一直跟隨崇信伯鎮守甘肅,打的都是陸戰,後來才調到福建的,若是說騎兵,臣不怕什麽人,但是這海上......”
說到這裏,王雄的臉上突然浮現出後怕的神色,繼續道:“這海上的風浪實在是太大了,臣站都站不穩,胃裏翻江倒海的,上船沒多久就開始吐了,一直吐了半個時辰才停住,而且不是臣適應了海船,而是臣沒有什麽可吐的了。”
朱祁鈺點點頭。
他也是坐過海船的,知道海上的顛簸有多強烈,王雄一個打陸戰的騎兵,突然去了海上,肯定適應不了,沒吐死他也是他底子好而已。
“你繼續說上島之後的事情吧。”朱祁鈺吩咐道。
“上島之後......”王雄迴憶了一下,繼續說道:“臣被他們帶上了島,嚴賊當時就想砍了我報仇,因為他在漳州府的時候沒少挨板子,所以想拿我出出氣,好在鄭孔目攔住了他,所以隻是打了三十棍子,臣身子硬,所以沒什麽大礙。”
說著,王雄跪在地上還特意比劃一下,表示自己身體不錯。
“後來他們把我關在一間木屋裏,然後就走了,一直到第三天,嚴賊和鄭孔目突然過來,和臣說,他隻是出海走貨,卻無緣無故被人扣了個通番的罪名,差點丟掉性命,這才不得不殺出漳州,實際上並不想反抗朝廷。”
“臣當時就訓斥了他們一番,直言道若是不想反抗朝廷,那就立刻放了臣,讓朝廷看到其心跡。”
“嚴賊畏懼朝廷威勢,故而同意了此事,言說隻要朝廷不追究他們的罪過,那他們就願意接受朝廷的招安。”
“再然後,臣就被他們用一條小船送迴來了。”
朱祁鈺點點頭,問道:“那他們那座小島你可還認得?出海之後能否找到?”
王雄立刻迴答道:“自臣的平海衛一路向東,繞過南日島便是。”
“若是陛下想要進剿嚴賊,臣願意帶兵親自去,以報被擄之仇。”
“去什麽去!”朱祁鈺嗬斥道:“就憑你一個上了船就暈船的旱鴨子嗎?今後你就不要想著迴福建了,朕和大都督府的人說一聲,還是調你迴甘肅比較好。”
“一個不會水的,去沿海帶什麽兵。”
“謝陛下。”王雄大喜,他早就想迴甘肅了,那地方多好,一馬平川的,平日裏又沒有什麽雨水,哪裏像福建,到處都是山,夏秋兩季下起雨就沒完沒了的,實在是太難受了。
朱祁鈺看看他,再次問道:“你就這麽想迴甘肅?”
王雄頓時有點尷尬,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朱祁鈺笑笑,說道:“想迴甘肅也可以,你得先迴福建給朕辦一件事,若是辦好了,朕給你一個都指揮使的位置,迴甘肅帶兵。”
“若是辦砸了,朕就會命人把你綁在桅杆上,什麽時候下海不暈船了,什麽時候朕再放了你。”
“啊?不要啊!”王雄頓時大驚。
皇帝要是真這麽幹,那不如直接殺了他痛快呢!
那次乘船的經曆對他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搞得他現在看到船就害怕,即便是從福建入京,他也是走的陸路,沒敢從南通州坐船北上。
王雄立刻道:“陛下請吩咐,臣一定全力以赴,絕不負陛下托付之事。”
朱祁鈺直截了當地道:“朕要你迴福建去找嚴啟盛,就說朕可以招安他了,但是朕想親自見見他,要求他必須北上入京拜見朕。”
“若是他敢來,朕就親自下旨招安。”
“若是不敢來,那就不要怪朕不客氣了。”
王雄驚異道:“陛下同意招安他?”
朱祁鈺點點頭,道:“對。”
“但是陛下,北上入京之事,恐怕他不敢吧。”王雄提醒道。
朱祁鈺看著王雄,輕聲問道:“他為何不敢來?莫不是來了京師,朕會殺了他?”
王雄沒說話,但表情明顯就是這個意思。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這點你放心,一個海賊而已,朕不會殺他,而是要用他。”
“用他?”王雄不明白。
朱祁鈺問道:“王雄,你可是聽說了,最近朕撥了三百萬兩銀子打造海軍?”
王雄點點頭,迴答道:“臣略有耳聞。”
朱祁鈺說道:“所以朕很快就會有一批海船,但是朕卻沒有知海懂海之人,既然他下過海,還不止一次,那朕就不會放過他。”
“要麽他拒絕朕,朕派錦衣衛把於他勾結的地方士紳全都翻出來,徹底斷掉他的進貨渠道,等海軍建好之後,就立刻派大軍過去,拿他先練練兵。”
“要麽他歸順朕,朕會將他和他的部署收編,賜他一個官職,讓他替朕守衛大明萬裏海疆,當然,今後如無朕的旨意,他不得在私自下海走貨了。”
“原來如此。”王雄想了想,道:“陛下,若是您這麽安排,那臣就有把握說服嚴啟盛接受招安了。”
王雄也是個機靈人,自然聽懂了皇帝話裏的意思。
其實皇帝就是在說,如果嚴啟盛拒絕北上,那就是拒絕招安,皇帝肯定會先派人斷掉他的貨源,斷掉他在陸上的一切關係,再派海軍過去將他剿滅。
如果嚴啟盛敢北上,那皇帝也不會出爾反爾,一定會將他招安,給他個一官半職的,讓他從一介商賈直接成為大都督府的官員。
而且最關鍵的那句,王雄也聽懂了。
什麽叫如無皇帝旨意,不得私自下海走貨,這豈不是說,如果有了皇帝的旨意,他嚴啟盛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走貨了嗎?
這可是嚴啟盛這些海商夢寐以求的東西啊!
“有信心就好。”朱祁鈺點點頭,對著王雄吩咐道:“你先下去吧。”
“明日朕會讓人給你一道旨意,你拿著旨意迴去,也好取信於他。”
“臣遵旨,臣告退。”王雄恭敬道。
朱祁鈺想了想,突然又補了一句:“如果嚴啟盛北上,你可以讓他開船直接過來,到天津登岸,朕會安排人在天津城接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