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好了六名閣臣的職責,內閣之事也算是暫時結束了。
不過朱祁鈺還是沒有放王直離開,而是對王直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既然內閣掌握了朝政的決斷,那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對此王直並無異議。
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一份權力對應著一份責任,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既然進了內閣,那就要對整個大明江山負責,必然是要盡心竭力,學諸葛武侯鞠躬盡瘁的。
但是當王直將自己的見解當做誓言說出來之後,卻沒有得到朱祁鈺的認可。
“王愛卿以為朕將朝政委托給內閣,就是希望你們學諸葛武侯那樣累死自己?朕可沒有蜀漢懷帝那麽昏庸。”朱祁鈺不屑道。
蜀漢懷帝就是劉禪劉阿鬥,朱祁鈺對於這位亡國之君一直頗為鄙視,雖然後世有人洗白劉禪,說即便是劉備死了之後,劉禪還在位四十年,不過仔細研究過曆史就知道,公元235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曹魏也一直被各種事情牽扯精力,先是和公孫淵開戰,而後曹叡病逝,曹爽與司馬懿內鬥,直到司馬家徹底掌握曹魏大權,方才繼續和蜀漢全力開戰,一戰滅掉了蜀漢政權。
簡單說來,劉禪隻是運氣好,繼位之後曹魏內部一直有問題,並沒有整合好,沒時間搭理他而已。
而且劉禪的用人也是一大問題,雖然後世評價劉禪聽話,但是他不會用人也是真的,除了後世的那群資本家,哪裏還有人將臣子往死裏用的,如果劉禪能早點將蔣琬等人提拔起來分擔諸葛亮的工作,相信諸葛亮最起碼能再活十年,那時候天下估計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所以,朱祁鈺並不讚成什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相反,他的用人原則是,到歲數退休,迴家頤養天年,同時也給新人讓出位置來。
所以朱祁鈺直接便對王直說道:“王愛卿,朕和你交代個實話,朕並不打算讓內閣閣員一直掌權,而是五年一換,缺額即補,一方麵避免內閣閣員做的時間長了尾大不掉,另一方麵也要隨時引入新人,替換掉不能任事的老臣。”
“你如今已經七十一了,朕不希望你死在任上,所以朕隻打算讓你幹一屆,隻有五年。”
“這五年裏,朕會任命你為內閣首輔,由你領導內閣,你可以全力施展自己的治國理念,朕會全力支持你,但是五年之後,朕不會再讓你繼續在朝為官,而會讓你迴泰和老家養老,給其他有識之人讓出位置來。”
王直從沒想過朱祁鈺居然會對自己如此推心置腹,也沒想過朱祁鈺敢直接告訴自己隻剩下五年的仕途,更沒有想過朱祁鈺居然對於內閣有這樣的設計,他現在腦子裏隻有朱祁鈺那句,五年裏,你可以全力施展自己的治國理念,這可是天下文人都夢寐以求的機遇啊。
“臣多謝陛下恩典。”王直現在已經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隻能對著朱祁鈺謝恩。”
“好了,好了,事情已經說到這裏,朕感覺已經足夠了,再有什麽細節上的問題,咱們遇到了再調整,你先迴去休息吧,朕今天給你放假了,不必迴衙門辦差。”朱祁鈺大度地給王直放了一天假,讓他迴去好好休息一下,畢竟這位老臣是自己手裏唯一的內閣首輔人選,他要是出點意外,自己可就麻爪了。
王直搖搖頭,道:“不必,老臣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想請問陛下,不知陛下打算何時發布此詔?”
“這個不急,朕還要和其他幾位閣員談談,看看他們是否會願意入閣理政,所以朕打算在年底的大朝會上正式宣布,給新年開個頭,讓朝局在新的一年能有一個新的局麵,這段時間你也要考慮一下吏部尚書繼任者的人選問題,挑一個配合起來舒心的,免得你進了內閣之後督管起來麻煩。”朱祁鈺正色迴答道。
“臣明白了,多謝陛下解惑。”王直點點頭,道:“臣告退。”
“等等。”朱祁鈺突然開口道。
王直疑惑地抬起頭看向朱祁鈺,道:“陛下還有何吩咐?”
朱祁鈺正色道:“方才朕忘記說了,你這段時間抽空也想想你的治國理念,迴頭和朕詳細說說,這五年時間,你想做哪些事情,如何去做,多久可以做到,都要給朕一份計劃,朕也會給愛卿你提一些要求,到時候再詳談。”
“朕是想試試垂拱而治,並非是想搞亂了大明,所以朕不會完全放手,任命之前的查問還是要有的,相信王愛卿可以理解這一點。”
“臣理解,那臣告退了?”王直點點頭,問道。
“愛卿迴去好好休息吧,朕等著你的好消息。”朱祁鈺笑著道。
他此刻的笑容極為燦爛,笑得好像是偷雞快要得逞的黃鼠狼,亦或是搶到個富家小姐的山大王。
好吧,這兩個都不是什麽好事,但是朱祁鈺要垂拱而治,對於王直來說卻是極好的事情。
文臣的春天即將來臨。
之後幾天,朱祁鈺不斷召見幾位預備閣員和其他朝廷重臣,挨個與他們溝通這件事,取得的結果也很是不錯,幾乎所有人聽到此事,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隻有於謙表達了有限的反對,主要還是在太祖那句後世子孫不得預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斬的祖製上,因為在於謙看來,內閣閣員權勢極大,已經不次於宋朝時候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參知政事了,相當於李唐時期的中書令、侍中和尚書省左右仆射,聯起手來完全可以架空任意一位皇帝,這必然會因此皇帝與文臣之間的爭鬥,對天下百姓和朝局穩定都頗為不利。
朱祁鈺最終還是說服了他,理由簡單且充分,大明不能保證每一任天子都是英明神武的,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跳出來個昏君,但是可以保證每一任內閣都是合格的,這樣便可以最大程度上確保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這個理由讓心懷大明的於謙也同意了此事,不過朱祁鈺認為,於謙同意的原因主要還是他承諾這隻是一次試探,若是不行,那就取消好了,反正在於謙看來,朱祁鈺也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即便這次垂拱而治的試探最終失敗了,朱祁鈺也能承擔起治理大明江山的重擔,百姓最多苦五年。
和大明江山永固,天下百姓永遠安居樂業相比,百姓苦五年,向來以江山社稷為重的他還是勉強能接受的,隻是叮囑朱祁鈺要隨時關注內閣施政,如果有錯誤,要及時叫停。
朱祁鈺自然答應了下來,因為他也是這樣想的。
隨著朱祁鈺與朝廷重臣的商談溝通,消息便如同五月的花香一樣蔓延開來,逐漸遍布大明的朝野,朝廷上下開始對此事議論紛紛。
文臣們對於朱祁鈺要垂拱而治這件事毫無異議,私底下已經將朱祁鈺的稱唿從陛下逐步替換成了聖天子,畢竟聖天子才會垂拱而治嘛,這樣才能眾正盈朝,別的不說,自己不就在朝嗎?那自己一定就是那個眾正之一嘍,況且幾位大佬進入內閣,尚書的位置就必然要讓出來了,下麵的人也會逐級提拔,自己豈不是有升官的機會了?這種事情怎麽能反對,誰敢反對,誰就是和滿朝文官作對。
天下文人更是對於朱祁鈺的這個決定高唿萬歲,原因很簡單,不是他們真的以為天下即將太平了,而是明年開春就要開始院試了嘛,朱祁鈺極為重視科舉,朝局剛剛穩定下來便將科舉之事從禮部剝離出來,單獨成立了學部這個衙門,這不足以證明朱祁鈺就是那位文人心目中的聖天子了嗎?如此重視科舉的,曆朝曆代哪裏有過,即便是大明那位極度親近文臣、被文臣們視為聖主的建文帝,也沒有特意成立衙門來管理科舉之事嘛。
武將勳貴們對於這件事則是沒什麽反應,也不容他們有反應。武人想要幹涉朝政,那是想幹嘛?謀反嗎?再說了,朱祁鈺成立大都督府,從那之後都察院和五科就再也沒有幹涉過軍方的事情,軍方深惡痛絕的監軍製度也已經名存實亡了,如今的大都督府,隻要管好自己手下那群丘八,防禦好零星跑來大明解決的蒙古人,鎮壓完地方叛亂,剩下的日子要多舒心有多舒心,如今石亨柳溥這群人整日裏就在大都督府研究瓦剌和韃靼的戰事,一方模擬也先,另一方模擬脫脫不花,偶爾還有人模擬大明,尋找突襲草原的路線,玩得不亦樂乎,哪裏還有時間去管自己插不上手也不應該插手的事情。
倒是地方上的藩王對此表示了反對,不過他們反對有什麽用?要兵沒兵,要錢沒錢,隻能在自己的王府裏叫嚷兩句,反對聲連封地都出不去,剛想跳出來反對一下,就被文臣們想方設法壓了迴去,朱祁鈺壓根沒有在意他們。
當然,這些都是明麵上的風聲,暗地裏的風聲則是另一種評價,朱祁鈺對此並不知情。
不過朱祁鈺還是沒有放王直離開,而是對王直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既然內閣掌握了朝政的決斷,那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對此王直並無異議。
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一份權力對應著一份責任,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既然進了內閣,那就要對整個大明江山負責,必然是要盡心竭力,學諸葛武侯鞠躬盡瘁的。
但是當王直將自己的見解當做誓言說出來之後,卻沒有得到朱祁鈺的認可。
“王愛卿以為朕將朝政委托給內閣,就是希望你們學諸葛武侯那樣累死自己?朕可沒有蜀漢懷帝那麽昏庸。”朱祁鈺不屑道。
蜀漢懷帝就是劉禪劉阿鬥,朱祁鈺對於這位亡國之君一直頗為鄙視,雖然後世有人洗白劉禪,說即便是劉備死了之後,劉禪還在位四十年,不過仔細研究過曆史就知道,公元235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曹魏也一直被各種事情牽扯精力,先是和公孫淵開戰,而後曹叡病逝,曹爽與司馬懿內鬥,直到司馬家徹底掌握曹魏大權,方才繼續和蜀漢全力開戰,一戰滅掉了蜀漢政權。
簡單說來,劉禪隻是運氣好,繼位之後曹魏內部一直有問題,並沒有整合好,沒時間搭理他而已。
而且劉禪的用人也是一大問題,雖然後世評價劉禪聽話,但是他不會用人也是真的,除了後世的那群資本家,哪裏還有人將臣子往死裏用的,如果劉禪能早點將蔣琬等人提拔起來分擔諸葛亮的工作,相信諸葛亮最起碼能再活十年,那時候天下估計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所以,朱祁鈺並不讚成什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相反,他的用人原則是,到歲數退休,迴家頤養天年,同時也給新人讓出位置來。
所以朱祁鈺直接便對王直說道:“王愛卿,朕和你交代個實話,朕並不打算讓內閣閣員一直掌權,而是五年一換,缺額即補,一方麵避免內閣閣員做的時間長了尾大不掉,另一方麵也要隨時引入新人,替換掉不能任事的老臣。”
“你如今已經七十一了,朕不希望你死在任上,所以朕隻打算讓你幹一屆,隻有五年。”
“這五年裏,朕會任命你為內閣首輔,由你領導內閣,你可以全力施展自己的治國理念,朕會全力支持你,但是五年之後,朕不會再讓你繼續在朝為官,而會讓你迴泰和老家養老,給其他有識之人讓出位置來。”
王直從沒想過朱祁鈺居然會對自己如此推心置腹,也沒想過朱祁鈺敢直接告訴自己隻剩下五年的仕途,更沒有想過朱祁鈺居然對於內閣有這樣的設計,他現在腦子裏隻有朱祁鈺那句,五年裏,你可以全力施展自己的治國理念,這可是天下文人都夢寐以求的機遇啊。
“臣多謝陛下恩典。”王直現在已經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隻能對著朱祁鈺謝恩。”
“好了,好了,事情已經說到這裏,朕感覺已經足夠了,再有什麽細節上的問題,咱們遇到了再調整,你先迴去休息吧,朕今天給你放假了,不必迴衙門辦差。”朱祁鈺大度地給王直放了一天假,讓他迴去好好休息一下,畢竟這位老臣是自己手裏唯一的內閣首輔人選,他要是出點意外,自己可就麻爪了。
王直搖搖頭,道:“不必,老臣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想請問陛下,不知陛下打算何時發布此詔?”
“這個不急,朕還要和其他幾位閣員談談,看看他們是否會願意入閣理政,所以朕打算在年底的大朝會上正式宣布,給新年開個頭,讓朝局在新的一年能有一個新的局麵,這段時間你也要考慮一下吏部尚書繼任者的人選問題,挑一個配合起來舒心的,免得你進了內閣之後督管起來麻煩。”朱祁鈺正色迴答道。
“臣明白了,多謝陛下解惑。”王直點點頭,道:“臣告退。”
“等等。”朱祁鈺突然開口道。
王直疑惑地抬起頭看向朱祁鈺,道:“陛下還有何吩咐?”
朱祁鈺正色道:“方才朕忘記說了,你這段時間抽空也想想你的治國理念,迴頭和朕詳細說說,這五年時間,你想做哪些事情,如何去做,多久可以做到,都要給朕一份計劃,朕也會給愛卿你提一些要求,到時候再詳談。”
“朕是想試試垂拱而治,並非是想搞亂了大明,所以朕不會完全放手,任命之前的查問還是要有的,相信王愛卿可以理解這一點。”
“臣理解,那臣告退了?”王直點點頭,問道。
“愛卿迴去好好休息吧,朕等著你的好消息。”朱祁鈺笑著道。
他此刻的笑容極為燦爛,笑得好像是偷雞快要得逞的黃鼠狼,亦或是搶到個富家小姐的山大王。
好吧,這兩個都不是什麽好事,但是朱祁鈺要垂拱而治,對於王直來說卻是極好的事情。
文臣的春天即將來臨。
之後幾天,朱祁鈺不斷召見幾位預備閣員和其他朝廷重臣,挨個與他們溝通這件事,取得的結果也很是不錯,幾乎所有人聽到此事,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隻有於謙表達了有限的反對,主要還是在太祖那句後世子孫不得預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斬的祖製上,因為在於謙看來,內閣閣員權勢極大,已經不次於宋朝時候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參知政事了,相當於李唐時期的中書令、侍中和尚書省左右仆射,聯起手來完全可以架空任意一位皇帝,這必然會因此皇帝與文臣之間的爭鬥,對天下百姓和朝局穩定都頗為不利。
朱祁鈺最終還是說服了他,理由簡單且充分,大明不能保證每一任天子都是英明神武的,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跳出來個昏君,但是可以保證每一任內閣都是合格的,這樣便可以最大程度上確保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這個理由讓心懷大明的於謙也同意了此事,不過朱祁鈺認為,於謙同意的原因主要還是他承諾這隻是一次試探,若是不行,那就取消好了,反正在於謙看來,朱祁鈺也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即便這次垂拱而治的試探最終失敗了,朱祁鈺也能承擔起治理大明江山的重擔,百姓最多苦五年。
和大明江山永固,天下百姓永遠安居樂業相比,百姓苦五年,向來以江山社稷為重的他還是勉強能接受的,隻是叮囑朱祁鈺要隨時關注內閣施政,如果有錯誤,要及時叫停。
朱祁鈺自然答應了下來,因為他也是這樣想的。
隨著朱祁鈺與朝廷重臣的商談溝通,消息便如同五月的花香一樣蔓延開來,逐漸遍布大明的朝野,朝廷上下開始對此事議論紛紛。
文臣們對於朱祁鈺要垂拱而治這件事毫無異議,私底下已經將朱祁鈺的稱唿從陛下逐步替換成了聖天子,畢竟聖天子才會垂拱而治嘛,這樣才能眾正盈朝,別的不說,自己不就在朝嗎?那自己一定就是那個眾正之一嘍,況且幾位大佬進入內閣,尚書的位置就必然要讓出來了,下麵的人也會逐級提拔,自己豈不是有升官的機會了?這種事情怎麽能反對,誰敢反對,誰就是和滿朝文官作對。
天下文人更是對於朱祁鈺的這個決定高唿萬歲,原因很簡單,不是他們真的以為天下即將太平了,而是明年開春就要開始院試了嘛,朱祁鈺極為重視科舉,朝局剛剛穩定下來便將科舉之事從禮部剝離出來,單獨成立了學部這個衙門,這不足以證明朱祁鈺就是那位文人心目中的聖天子了嗎?如此重視科舉的,曆朝曆代哪裏有過,即便是大明那位極度親近文臣、被文臣們視為聖主的建文帝,也沒有特意成立衙門來管理科舉之事嘛。
武將勳貴們對於這件事則是沒什麽反應,也不容他們有反應。武人想要幹涉朝政,那是想幹嘛?謀反嗎?再說了,朱祁鈺成立大都督府,從那之後都察院和五科就再也沒有幹涉過軍方的事情,軍方深惡痛絕的監軍製度也已經名存實亡了,如今的大都督府,隻要管好自己手下那群丘八,防禦好零星跑來大明解決的蒙古人,鎮壓完地方叛亂,剩下的日子要多舒心有多舒心,如今石亨柳溥這群人整日裏就在大都督府研究瓦剌和韃靼的戰事,一方模擬也先,另一方模擬脫脫不花,偶爾還有人模擬大明,尋找突襲草原的路線,玩得不亦樂乎,哪裏還有時間去管自己插不上手也不應該插手的事情。
倒是地方上的藩王對此表示了反對,不過他們反對有什麽用?要兵沒兵,要錢沒錢,隻能在自己的王府裏叫嚷兩句,反對聲連封地都出不去,剛想跳出來反對一下,就被文臣們想方設法壓了迴去,朱祁鈺壓根沒有在意他們。
當然,這些都是明麵上的風聲,暗地裏的風聲則是另一種評價,朱祁鈺對此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