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幽幽地道:“當然是朕,是嗎?”
“臣不敢。”石璞連忙跪倒。
他這個猜測雖然是現在朝野上下的共識,但是並沒有實證來證明此事,朱祁鈺隨時可以用誹謗君王的罪名處理他。
“那換個人就敢了?”朱祁鈺問道,語氣奇怪。
石璞想了想,答道:“迴陛下的話,那要看是什麽人。”
“若是宗親,那就要宗人府來管,臣如果管了,那就是僭越,不符合朝廷規製。”
“如果是太皇太後呢?”朱祁鈺又問道。
不過這個問題將三人問得一愣,俞士悅不禁問道:“太上皇遇刺,與孫太後有關?不可能吧。”
這的確很讓人難以置信,孫太後可是太上皇朱祁鎮的親媽啊,一身富貴又係於朱祁鎮,孫太後為什麽要殺他呢?
石璞和王文對此也是露出驚訝的神情,明顯不相信這個說法。
石璞立刻道:“陛下慎言,太皇太後乃是陛下的長輩,如此荒謬之事按在太皇太後身上,於禮不合,還請陛下收迴此言。”
王文出來打圓場:“石大人,陛下隻是在說笑而已,不必當真的。”
“王大人這是說的什麽話?”石璞本來就有點看不上王文這個左都禦史,自己資格又比他老,於是毫不客氣地訓斥道:“陛下身為天子,口含天憲,太皇太後又是長輩,怎能隨意拿長輩說笑?你身為左都禦史,本就是要佐朝綱,正人心,順禮法,陛下此舉,你居然不進言勸諫,本官迴去就寫一封奏疏,明日在早朝上彈劾你王文屍位素餐,阿諛獻媚。”
“你怎麽不識好歹呢?”王文頓時氣急,他就是出來打個圓場而已,你石璞至於要彈劾我嗎?
“好了,別吵了。”王文還待再說,卻被朱祁鈺出聲打斷。
隻聽朱祁鈺緩緩道:“王愛卿說朕是在說笑,此事的確不對。”
石璞揚起臉看向王文,仿佛在說,你看吧,這次不是本官說你錯了,而是皇帝說你錯了,你還不趕緊認錯?
王文自然知道石璞那幅欠揍的表情裏有什麽意思,不過皇帝都說自己錯了,自己還能怎麽樣?於是彎下腰,道:“臣知......”
話剛說到一半,卻聽到朱祁鈺繼續道:“朕沒有說笑,隻是在說事實。”
啥玩意?三人立刻就看向朱祁鈺,臉上全是震驚的表情。
怎麽就事實了?事實是啥?難道真是像你說的那樣,此案與孫太後有關,罪魁禍首是孫太後?那我們手中拿著的這個是啥?廁紙嗎?
石璞立刻出聲道:“陛下慎言。”
俞士悅和王文也一齊幫腔道:“陛下慎言。”
朱祁鈺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道:“朕也想是說笑,但這確實是事實,這是證據,諸位愛卿都看看吧。”
說著,從案幾上又拿起一張紙,命人遞給了他們。
三人拿過這張紙,又湊在一起看了看,發現這上麵隻是一些獨立的線索,並沒有提到孫太後就是幕後之人,石璞立刻道:“陛下,這些線索並沒有明確指向孫太後,臣鬥膽,請問陛下,這些線索是否是東廠和錦衣衛調查到的?”
朱祁鈺點點頭,道:“這些線索是前幾日興安和盧忠交給朕的。”
“那臣要彈劾司禮監太監兼東廠督公興安和錦衣衛指揮使盧忠,此二人挑撥太皇太後與太上皇的關係,居心叵測,心懷不軌,請陛下將其下詔獄治罪。”石璞彈劾道。
這時候俞士悅卻是偷偷拉了一下他,小聲道:“石大人莫急,先看完再說。”說著還指了指手上那一摞證據。
石璞疑惑俞士悅為什麽這麽說,但還是順從了他的意思,開始看了起來。
朱祁鈺也沒說什麽,隻是輕輕拿起一封奏疏看了起來,耐心地等著他們看完再說。
石璞拿過那一摞證據,仔細翻看,越看越心驚。
隻要拋開宮娥芳瑜的那些證據,其他所有證據全都指向了孫太後,宮娥甯兒是仁壽宮的人,試毒的吳寧也是仁壽宮的人,被太上皇砸死的徐安更是仁壽宮的人,朱祁鈺安排在南台的人幾乎都是後來被孫太後打死的,那些侍衛更是沒有踏上南台一步,所以,單從證據來看,這一切都是孫太後指使的,沒有別人的可能。
但是這上麵沒有寫,孫太後為什麽要毒殺太上皇,那麽這就是整個調查結果的一個漏洞,石璞立刻道:“陛下,這上麵的證據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宮中都有記錄,石愛卿若是不信,朕可下特旨,準許石愛卿入內宮查驗。”朱祁鈺麵無表情道。
“臣不敢。”石璞連忙迴答道。
他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但畢竟還是個男人,內宮那種地方,不是他輕易能去的,即便是去,也得和幾個大臣一起去,例如王直、胡濙等人,自己去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石璞還是問出了最關鍵的那個問題:“陛下,若是這份證據都是真的,那線索的確指向了仁壽宮,但是也沒有明確說是孫太後指使的,況且孫太後乃是太上皇生母,為什麽要去毒殺太上皇呢?”
朱祁鈺放下手中的奏疏,反問道:“誰去問?怎麽問?”
石璞立時無言以對。
這事兒就沒法問。
孫太後是太皇太後,宣宗皇帝的皇後,太上皇朱祁鎮的生母,當今天子朱祁鈺的大母,身份在大明已經是頂尖的存在,除了朱祁鈺這個大明天子勉強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外,剩下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沒資格去質問孫太後,而且還是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
現在的線索雖然全都指向仁壽宮,但是沒有任何一條證據可以說明,刺殺太上皇這件事是孫太後指使的,壓根就沒法問,反正人家不承認,你拿她也沒辦法不是?
朱祁鈺歎了一口氣,道:“朕是依照孫太後懿旨才登基的,原本也不願意相信此事是她所為,但是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仁壽宮,朕也沒有辦法。”
“這裏麵每一條證據都可以查實,除了不知道孫太後為何要殺朕的大兄,剩下的一條不差。”
“如果不是孫太後,其他人壓根做不到這些事,也沒資格指使得了這些人。”
“所以陛下才命廠衛提出了一個因愛生恨的罪名,除了有些過於滑稽之外,也可以將孫太後從此案之中徹底摘出去?”王文接著問道。
朱祁鈺點點頭,歎道:“朕也是實在沒有辦法,除了這個結果之外,朕想不到其他辦法可以將孫太後從此案中摘出去,一旦被天下人知道了此案的真相......”
後麵的話朱祁鈺並沒有說出來,但是幾人都知道,這件事一旦爆發,那是會衝擊到朱家江山社稷的根基的,這也是文官們不想看到的。
石璞已經徹底無語了,俞士悅也沒好到哪兒去,這種和皇帝聯手作假的事情,別說做過,他們這輩子聽都沒聽說過,心中一時間有個紛亂如麻。
好在還有個喜歡順著朱祁鈺意思的左都禦史王文在,隻見他平靜地道:“陛下英明,此案處置的正恰當好處。”
石璞和俞士悅這才清醒過來,齊聲道:“陛下英明。”
他們這下徹底知道了朱祁鈺的苦心,這是真的不能按照線索去判吧,判了就是一場大亂,最後怎麽都要有一群人的人頭要落地,最起碼孫太後的母家一脈肯定是逃不掉的了。
最關鍵的是,朱家的名聲也徹底毀了。
他們身為大明官員,食君之祿自然要忠君之事,凡事都要以大明社稷為主,要是有需要,有些人甚至可以犧牲自己和全家,更別提冤枉區區一個宮娥了。
現在看來,一個宮娥因愛生恨才意圖謀殺太上皇這個罪名更適合如今的大明,遠比天家母子相殘要好得多。
石璞躬身道:“陛下,臣理解了,此案就按照您的意思來判,我大理寺並無異議。”
“我刑部也無異議。”俞士悅也是出聲道。
倒是王文沒有立刻承諾下來,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陛下,現在要緊的不是怎麽判,而是要說服朝廷百官接受這個結果。”
朱祁鈺點點頭,道:“所以朕先找你們過來,如果連你們都說服不了,那朕如何說服朝廷百官?”
“臣鬥膽,請問陛下,您打算如何說服朝廷百官?”王文問道。
“這個嘛,朕還沒有考慮好,王愛卿應該也知道,此事不宜擴散,知道實情的人越少越好,但是不說清楚,總會有人刨根問底,朕現在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朱祁鈺解釋道。
“那臣給陛下出個主意吧。”王文微笑道。
“你說!”朱祁鈺見王文有辦法,連忙讓他說出來,自己看看有沒有用。
王文笑著道:“以勢壓人便可。”
“你是說朕下旨,不許百官議論?”朱祁鈺問道。
王文搖搖頭,道:“不是,此事陛下不能出麵,臣推薦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和工部尚書高穀,由此三人來壓製百官就足矣了。”
“臣不敢。”石璞連忙跪倒。
他這個猜測雖然是現在朝野上下的共識,但是並沒有實證來證明此事,朱祁鈺隨時可以用誹謗君王的罪名處理他。
“那換個人就敢了?”朱祁鈺問道,語氣奇怪。
石璞想了想,答道:“迴陛下的話,那要看是什麽人。”
“若是宗親,那就要宗人府來管,臣如果管了,那就是僭越,不符合朝廷規製。”
“如果是太皇太後呢?”朱祁鈺又問道。
不過這個問題將三人問得一愣,俞士悅不禁問道:“太上皇遇刺,與孫太後有關?不可能吧。”
這的確很讓人難以置信,孫太後可是太上皇朱祁鎮的親媽啊,一身富貴又係於朱祁鎮,孫太後為什麽要殺他呢?
石璞和王文對此也是露出驚訝的神情,明顯不相信這個說法。
石璞立刻道:“陛下慎言,太皇太後乃是陛下的長輩,如此荒謬之事按在太皇太後身上,於禮不合,還請陛下收迴此言。”
王文出來打圓場:“石大人,陛下隻是在說笑而已,不必當真的。”
“王大人這是說的什麽話?”石璞本來就有點看不上王文這個左都禦史,自己資格又比他老,於是毫不客氣地訓斥道:“陛下身為天子,口含天憲,太皇太後又是長輩,怎能隨意拿長輩說笑?你身為左都禦史,本就是要佐朝綱,正人心,順禮法,陛下此舉,你居然不進言勸諫,本官迴去就寫一封奏疏,明日在早朝上彈劾你王文屍位素餐,阿諛獻媚。”
“你怎麽不識好歹呢?”王文頓時氣急,他就是出來打個圓場而已,你石璞至於要彈劾我嗎?
“好了,別吵了。”王文還待再說,卻被朱祁鈺出聲打斷。
隻聽朱祁鈺緩緩道:“王愛卿說朕是在說笑,此事的確不對。”
石璞揚起臉看向王文,仿佛在說,你看吧,這次不是本官說你錯了,而是皇帝說你錯了,你還不趕緊認錯?
王文自然知道石璞那幅欠揍的表情裏有什麽意思,不過皇帝都說自己錯了,自己還能怎麽樣?於是彎下腰,道:“臣知......”
話剛說到一半,卻聽到朱祁鈺繼續道:“朕沒有說笑,隻是在說事實。”
啥玩意?三人立刻就看向朱祁鈺,臉上全是震驚的表情。
怎麽就事實了?事實是啥?難道真是像你說的那樣,此案與孫太後有關,罪魁禍首是孫太後?那我們手中拿著的這個是啥?廁紙嗎?
石璞立刻出聲道:“陛下慎言。”
俞士悅和王文也一齊幫腔道:“陛下慎言。”
朱祁鈺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道:“朕也想是說笑,但這確實是事實,這是證據,諸位愛卿都看看吧。”
說著,從案幾上又拿起一張紙,命人遞給了他們。
三人拿過這張紙,又湊在一起看了看,發現這上麵隻是一些獨立的線索,並沒有提到孫太後就是幕後之人,石璞立刻道:“陛下,這些線索並沒有明確指向孫太後,臣鬥膽,請問陛下,這些線索是否是東廠和錦衣衛調查到的?”
朱祁鈺點點頭,道:“這些線索是前幾日興安和盧忠交給朕的。”
“那臣要彈劾司禮監太監兼東廠督公興安和錦衣衛指揮使盧忠,此二人挑撥太皇太後與太上皇的關係,居心叵測,心懷不軌,請陛下將其下詔獄治罪。”石璞彈劾道。
這時候俞士悅卻是偷偷拉了一下他,小聲道:“石大人莫急,先看完再說。”說著還指了指手上那一摞證據。
石璞疑惑俞士悅為什麽這麽說,但還是順從了他的意思,開始看了起來。
朱祁鈺也沒說什麽,隻是輕輕拿起一封奏疏看了起來,耐心地等著他們看完再說。
石璞拿過那一摞證據,仔細翻看,越看越心驚。
隻要拋開宮娥芳瑜的那些證據,其他所有證據全都指向了孫太後,宮娥甯兒是仁壽宮的人,試毒的吳寧也是仁壽宮的人,被太上皇砸死的徐安更是仁壽宮的人,朱祁鈺安排在南台的人幾乎都是後來被孫太後打死的,那些侍衛更是沒有踏上南台一步,所以,單從證據來看,這一切都是孫太後指使的,沒有別人的可能。
但是這上麵沒有寫,孫太後為什麽要毒殺太上皇,那麽這就是整個調查結果的一個漏洞,石璞立刻道:“陛下,這上麵的證據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宮中都有記錄,石愛卿若是不信,朕可下特旨,準許石愛卿入內宮查驗。”朱祁鈺麵無表情道。
“臣不敢。”石璞連忙迴答道。
他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但畢竟還是個男人,內宮那種地方,不是他輕易能去的,即便是去,也得和幾個大臣一起去,例如王直、胡濙等人,自己去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石璞還是問出了最關鍵的那個問題:“陛下,若是這份證據都是真的,那線索的確指向了仁壽宮,但是也沒有明確說是孫太後指使的,況且孫太後乃是太上皇生母,為什麽要去毒殺太上皇呢?”
朱祁鈺放下手中的奏疏,反問道:“誰去問?怎麽問?”
石璞立時無言以對。
這事兒就沒法問。
孫太後是太皇太後,宣宗皇帝的皇後,太上皇朱祁鎮的生母,當今天子朱祁鈺的大母,身份在大明已經是頂尖的存在,除了朱祁鈺這個大明天子勉強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外,剩下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沒資格去質問孫太後,而且還是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
現在的線索雖然全都指向仁壽宮,但是沒有任何一條證據可以說明,刺殺太上皇這件事是孫太後指使的,壓根就沒法問,反正人家不承認,你拿她也沒辦法不是?
朱祁鈺歎了一口氣,道:“朕是依照孫太後懿旨才登基的,原本也不願意相信此事是她所為,但是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仁壽宮,朕也沒有辦法。”
“這裏麵每一條證據都可以查實,除了不知道孫太後為何要殺朕的大兄,剩下的一條不差。”
“如果不是孫太後,其他人壓根做不到這些事,也沒資格指使得了這些人。”
“所以陛下才命廠衛提出了一個因愛生恨的罪名,除了有些過於滑稽之外,也可以將孫太後從此案之中徹底摘出去?”王文接著問道。
朱祁鈺點點頭,歎道:“朕也是實在沒有辦法,除了這個結果之外,朕想不到其他辦法可以將孫太後從此案中摘出去,一旦被天下人知道了此案的真相......”
後麵的話朱祁鈺並沒有說出來,但是幾人都知道,這件事一旦爆發,那是會衝擊到朱家江山社稷的根基的,這也是文官們不想看到的。
石璞已經徹底無語了,俞士悅也沒好到哪兒去,這種和皇帝聯手作假的事情,別說做過,他們這輩子聽都沒聽說過,心中一時間有個紛亂如麻。
好在還有個喜歡順著朱祁鈺意思的左都禦史王文在,隻見他平靜地道:“陛下英明,此案處置的正恰當好處。”
石璞和俞士悅這才清醒過來,齊聲道:“陛下英明。”
他們這下徹底知道了朱祁鈺的苦心,這是真的不能按照線索去判吧,判了就是一場大亂,最後怎麽都要有一群人的人頭要落地,最起碼孫太後的母家一脈肯定是逃不掉的了。
最關鍵的是,朱家的名聲也徹底毀了。
他們身為大明官員,食君之祿自然要忠君之事,凡事都要以大明社稷為主,要是有需要,有些人甚至可以犧牲自己和全家,更別提冤枉區區一個宮娥了。
現在看來,一個宮娥因愛生恨才意圖謀殺太上皇這個罪名更適合如今的大明,遠比天家母子相殘要好得多。
石璞躬身道:“陛下,臣理解了,此案就按照您的意思來判,我大理寺並無異議。”
“我刑部也無異議。”俞士悅也是出聲道。
倒是王文沒有立刻承諾下來,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陛下,現在要緊的不是怎麽判,而是要說服朝廷百官接受這個結果。”
朱祁鈺點點頭,道:“所以朕先找你們過來,如果連你們都說服不了,那朕如何說服朝廷百官?”
“臣鬥膽,請問陛下,您打算如何說服朝廷百官?”王文問道。
“這個嘛,朕還沒有考慮好,王愛卿應該也知道,此事不宜擴散,知道實情的人越少越好,但是不說清楚,總會有人刨根問底,朕現在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朱祁鈺解釋道。
“那臣給陛下出個主意吧。”王文微笑道。
“你說!”朱祁鈺見王文有辦法,連忙讓他說出來,自己看看有沒有用。
王文笑著道:“以勢壓人便可。”
“你是說朕下旨,不許百官議論?”朱祁鈺問道。
王文搖搖頭,道:“不是,此事陛下不能出麵,臣推薦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和工部尚書高穀,由此三人來壓製百官就足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