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俠這麵開始操作讓太上皇朱祁鎮迴京的計劃,而如今的大明天子朱祁鈺則是在為文武衝突再次升級頭疼。
起因在於昌平伯楊洪的長子楊俊,也不知道昌平候怎麽教育的,這家夥幾乎占據了所有惡劣性格,貪婪、暴虐、橫恣,一名武將所有的缺點在他的身上都可以發現,先是在瓦剌入侵的時候放棄獨石堡逃命,而後又冒領擒殺喜寧的功勞,但是這家夥的確是弓馬嫻熟,朱祁鈺沒舍得殺,隻是簡單懲罰過之後讓他繼續領兵巡邊,允其戴罪立功。
然後貴州總兵都督同知宮聚因為收受賄賂被人發現,受到彈劾,朱祁鈺也是高起輕落,以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為理由壓下了彈劾,隻是降為指揮僉事留用。
就在今天,也許是上一次群臣齊諫朱祁鈺見到了效果,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禦史聯合上奏,言說昌平伯楊洪、武清伯石亨、安遠侯柳溥和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張軏以宣大防線吃緊需要調宮聚等有罪武官防守的名義替宮聚等人脫罪,乞將宮聚等人仍照先次法司所奏罪之,並將石亨楊洪等人執付法司,治其黨邪撓法之罪。
在朱祁鈺看來,這是文官對武將集團的一次總攻。
看看他們彈劾的都是什麽人吧!
昌平伯楊洪,宣府守將,太宗朱棣親口稱讚的將領之一,在對蒙古的數次戰爭中屢立戰功,目前軍方的核心將領之一。
武清伯石亨,五軍營都督,京師保衛戰時孤軍深入大漠,奇襲瓦剌留守大營,斬殺數千,解救被俘官兵數萬,乃是朱祁鈺最倚重的大將。
安遠侯柳溥,曾任廣西總兵、甘肅總兵,武勳一脈的代表性人物。
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張軏,剛剛參與鎮壓了麓川土司,打贏了第四次征討麓川的戰鬥,是除去靖遠伯王驥、都督宮聚之外的最大功臣之一。
在土木堡之役諸多大將戰死之後,這四人是目前武勳一係的中堅力量,是未來十年之後最有資格統領武勳一脈的人物。
彈劾他們,那就是打擊武勳的未來發展空間,遏製住武勳的再次崛起。
不過朱祁鈺怎能讓他們得逞,平衡雙方的實力才是政治,任何一方占據絕對優勢都是對自身權利的威脅,所以,在早朝上,朱祁鈺果斷駁迴了言官的上奏,仍然以宣大不寧為理由拒絕了言官的提議。
但是,事情不能總是這樣反複,因此,朱祁鈺在下朝之後便召見了各衙門負責人商議此事。
“王文,你先說說吧,今天這事兒到底是怎麽迴事?為何六科郎會與你們都察院一同上奏?”朱祁鈺怒氣衝衝地將聯名奏疏丟到左都禦史王文的麵前,厲聲道。
王文站出來,反問道:“敢問陛下,石亨等人舉薦罪臣,是否有錯?”
“朕在問你!”朱祁鈺一聽,火氣便升騰起來。
王文也沒怵,直接迴答道:“我等以為,石亨等人舉薦宮聚,乃是為了私誼,而非為大明江山,宮聚貪腐,乃有明證,有司已經定罪,有罪之臣怎能簡拔統兵?”
“但是朕已經下旨處罰過他們了,難道朕的旨意就不是旨意了嗎?”朱祁鈺大怒道。
“微臣不敢,隻是天下人都看得出來,石亨等人舉薦有罪之臣,隻有私心,並無公義,其心可罪,都察院與六科乃是言官,本就是針對政務拾遺補缺,糾其弊誤,此乃本職。”王文迴答道。
他是左都禦史,是言官們的老大,自然要護著他們,這是他權力的基礎,怎麽都不能丟了,即使因為觸怒皇帝丟冠去職,那也可以賺到名聲,哪怕迴鄉也不怕別人報複,如果丟掉了言官,那在文人中的名聲可就臭了,迴頭真有點事情,朝廷裏連個聲援的人都沒有。
而且他向來看石亨就不順眼,這次逮到機會,當然要再次嚐試一下。
所以,這次他麵對朱祁鈺底氣十足,說起話來頗具直臣風采。
朱祁鈺見他還在頑抗,不由大怒道:“難道你們是公義,他們就是私心嗎?宣大防線的重要性你們不知道嗎?丟掉宣大防線,江山社稷危矣,沒有他們,難道靠你們去守衛宣大嗎?你們有那個本事嗎?”
“守衛江山社稷乃武人之事,我文人要做的是輔佐君王治理天下,戍守邊陲非是我文人之責。”王文仍然嘴硬道。
“合著在你的嘴裏,文人怎麽都沒有責任是嗎?戍邊是武人的事,治理天下是朕的事,你們文人隻是輔佐監督,出了問題就是武人貪生怕死,君王昏聵無能,文人對天下大亂沒有一絲責任。”朱祁鈺的語氣突然冰冷了下來,一字一頓地道:“那朕還要文人有何用?”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吏部尚書王直立刻起身道:“陛下慎言。”
胡濙於謙等人也都起身道:“陛下慎言。”
滿屋子的文官跪了一地,氣氛立時緊張起來。
“為何要朕慎言?按照王文的意思,朕說錯了什麽嗎?”朱祁鈺反問道,語氣仍然陰冷。
禮部尚書胡濙迴答道:“王大人此言差矣,文人也是需要戍守邊疆為國效力,軍中監軍便多為文官,都察院多位監察禦史也是奉旨巡視衛所,怎能說文人不需要守邊呢?”
朱祁鈺聽出了胡濙話裏的意思,這是明著指點王文的錯誤,暗地裏還是在為他開脫,心中極為不爽,道:“胡尚書說的有些道理,但是朕想問一句,監軍能否帶兵?能,或者不能,胡尚書需要給朕一個確切答案。”
胡濙對著朱祁鈺拱手道:“依太祖旨意,監軍負責監察軍中動向,監督統兵之人是否貪生怕死、畏縮不前,隻有監督之權,並無統兵之事,自然也沒有統兵之能。”
“那麽何時貪生怕死,何時畏縮不前,就是由監軍一人說了算了?”朱祁鈺繼續問道。
“還有內官監軍。”胡濙迴答道。
這也是大明監軍製度的特點,各地監軍不隻是文官監軍,也有宦官監軍,兩個人都有獨立上奏的權力,並不是一個人說什麽就是什麽。
朱祁鈺沒想到胡濙居然提到了宦官監軍,頓時愣了一下才道:“內官監軍先不提,單說文官監軍,我朝文官監軍基本都是從都察院提拔出來的,從未帶過兵,本身並也不知兵,戰事瞬息萬變,一個不知兵之人如何判斷何時是畏縮不前,何時是靜待時機?”
“臣知道陛下想說是的越權指揮之事,但我朝監軍對兵事並非一無所知,而且在戰時也沒有指揮權,何須做出判斷?”胡濙迴答道。
“無權指揮?”朱祁鈺嗬嗬冷笑了一下,道:“遠的不說,隻說去年也先打破紫荊關,就是副都禦史孫祥幹的好事,瓦剌騎兵偷襲紫荊關,都指揮通知韓青舍命堵住城門,並命關內軍士出城救援,但是副都禦使孫祥害怕紫荊關失守,不許關內出兵救援,眼睜睜地看著韓青戰死,結果紫荊關還是失守了,瓦剌大軍突破太行八陘,進逼京師,相信胡大人還沒有忘了吧。”
“若孫祥真的無權指揮,那又怎能禁止紫荊關出兵呢?這是當時逃出生天的士卒說的,乃是其親身經曆之事,不要和我說士卒說謊。”
“額。”胡濙無奈,這事兒的確是真的,當時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派人收集了紫荊關的戰報,明晃晃記著呢,他也沒法反駁,隻得道:“孫大人已經為國捐軀,還請陛下恕罪。”
死人當然是沒辦法追究責任的,朱祁鈺也是搖搖頭,道:“朕並沒有想追究他的責任,朕隻是想說,監軍不知兵,卻有權插手指揮戰事,此非常理,卻是常事,朕不想北宋好水川之敗在我大明重現。”
胡濙頓時無語。
好水川之戰是北宋康定二年發生在宋朝與西夏國之間的一場戰事,這一戰以西夏的大勝告終,宋軍戰死人數過萬,最終導致西夏成功立國,就此攻守易勢,而這一戰的總指揮就是大名鼎鼎的韓琦。
是的,就是那個說出東華門唱名者方為好男兒的韓琦,後世稱之為好水川戰神。
韓琦的名聲在文臣中非常好,歐陽修稱讚他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王安石則稱之為德量才智,心期高遠,諸公皆莫及計也,甚至在宋徽宗的時候被追封為魏郡王,但是,他以小錯殺悍將焦勇,以手段累死狄青的事情也讓他在武人中沒什麽好印象。
胡濙身為文臣,自然知道韓琦,但是他也知道好水川一戰的結果,自然無言以對。
眼下朱祁鈺提到韓琦,暗地裏就是在說這群文臣打算像韓琦一樣做事,以小事殺大將,最終導致數十年後金人南侵,徽欽二帝被擄。
老尚書王直一直沒有說話,這會兒突然出聲道:“陛下,您具體有什麽想法,請陛下明示。”
可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朱祁鈺鬆了口氣,堅定道:“朕決定,將兵部並入五軍都督府,從今之後,文官隻管理政,武官隻管軍伍,兩者各行其是。”
“朕沒那麽多耐心去處理你們文武之間的事兒。”
起因在於昌平伯楊洪的長子楊俊,也不知道昌平候怎麽教育的,這家夥幾乎占據了所有惡劣性格,貪婪、暴虐、橫恣,一名武將所有的缺點在他的身上都可以發現,先是在瓦剌入侵的時候放棄獨石堡逃命,而後又冒領擒殺喜寧的功勞,但是這家夥的確是弓馬嫻熟,朱祁鈺沒舍得殺,隻是簡單懲罰過之後讓他繼續領兵巡邊,允其戴罪立功。
然後貴州總兵都督同知宮聚因為收受賄賂被人發現,受到彈劾,朱祁鈺也是高起輕落,以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為理由壓下了彈劾,隻是降為指揮僉事留用。
就在今天,也許是上一次群臣齊諫朱祁鈺見到了效果,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禦史聯合上奏,言說昌平伯楊洪、武清伯石亨、安遠侯柳溥和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張軏以宣大防線吃緊需要調宮聚等有罪武官防守的名義替宮聚等人脫罪,乞將宮聚等人仍照先次法司所奏罪之,並將石亨楊洪等人執付法司,治其黨邪撓法之罪。
在朱祁鈺看來,這是文官對武將集團的一次總攻。
看看他們彈劾的都是什麽人吧!
昌平伯楊洪,宣府守將,太宗朱棣親口稱讚的將領之一,在對蒙古的數次戰爭中屢立戰功,目前軍方的核心將領之一。
武清伯石亨,五軍營都督,京師保衛戰時孤軍深入大漠,奇襲瓦剌留守大營,斬殺數千,解救被俘官兵數萬,乃是朱祁鈺最倚重的大將。
安遠侯柳溥,曾任廣西總兵、甘肅總兵,武勳一脈的代表性人物。
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張軏,剛剛參與鎮壓了麓川土司,打贏了第四次征討麓川的戰鬥,是除去靖遠伯王驥、都督宮聚之外的最大功臣之一。
在土木堡之役諸多大將戰死之後,這四人是目前武勳一係的中堅力量,是未來十年之後最有資格統領武勳一脈的人物。
彈劾他們,那就是打擊武勳的未來發展空間,遏製住武勳的再次崛起。
不過朱祁鈺怎能讓他們得逞,平衡雙方的實力才是政治,任何一方占據絕對優勢都是對自身權利的威脅,所以,在早朝上,朱祁鈺果斷駁迴了言官的上奏,仍然以宣大不寧為理由拒絕了言官的提議。
但是,事情不能總是這樣反複,因此,朱祁鈺在下朝之後便召見了各衙門負責人商議此事。
“王文,你先說說吧,今天這事兒到底是怎麽迴事?為何六科郎會與你們都察院一同上奏?”朱祁鈺怒氣衝衝地將聯名奏疏丟到左都禦史王文的麵前,厲聲道。
王文站出來,反問道:“敢問陛下,石亨等人舉薦罪臣,是否有錯?”
“朕在問你!”朱祁鈺一聽,火氣便升騰起來。
王文也沒怵,直接迴答道:“我等以為,石亨等人舉薦宮聚,乃是為了私誼,而非為大明江山,宮聚貪腐,乃有明證,有司已經定罪,有罪之臣怎能簡拔統兵?”
“但是朕已經下旨處罰過他們了,難道朕的旨意就不是旨意了嗎?”朱祁鈺大怒道。
“微臣不敢,隻是天下人都看得出來,石亨等人舉薦有罪之臣,隻有私心,並無公義,其心可罪,都察院與六科乃是言官,本就是針對政務拾遺補缺,糾其弊誤,此乃本職。”王文迴答道。
他是左都禦史,是言官們的老大,自然要護著他們,這是他權力的基礎,怎麽都不能丟了,即使因為觸怒皇帝丟冠去職,那也可以賺到名聲,哪怕迴鄉也不怕別人報複,如果丟掉了言官,那在文人中的名聲可就臭了,迴頭真有點事情,朝廷裏連個聲援的人都沒有。
而且他向來看石亨就不順眼,這次逮到機會,當然要再次嚐試一下。
所以,這次他麵對朱祁鈺底氣十足,說起話來頗具直臣風采。
朱祁鈺見他還在頑抗,不由大怒道:“難道你們是公義,他們就是私心嗎?宣大防線的重要性你們不知道嗎?丟掉宣大防線,江山社稷危矣,沒有他們,難道靠你們去守衛宣大嗎?你們有那個本事嗎?”
“守衛江山社稷乃武人之事,我文人要做的是輔佐君王治理天下,戍守邊陲非是我文人之責。”王文仍然嘴硬道。
“合著在你的嘴裏,文人怎麽都沒有責任是嗎?戍邊是武人的事,治理天下是朕的事,你們文人隻是輔佐監督,出了問題就是武人貪生怕死,君王昏聵無能,文人對天下大亂沒有一絲責任。”朱祁鈺的語氣突然冰冷了下來,一字一頓地道:“那朕還要文人有何用?”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吏部尚書王直立刻起身道:“陛下慎言。”
胡濙於謙等人也都起身道:“陛下慎言。”
滿屋子的文官跪了一地,氣氛立時緊張起來。
“為何要朕慎言?按照王文的意思,朕說錯了什麽嗎?”朱祁鈺反問道,語氣仍然陰冷。
禮部尚書胡濙迴答道:“王大人此言差矣,文人也是需要戍守邊疆為國效力,軍中監軍便多為文官,都察院多位監察禦史也是奉旨巡視衛所,怎能說文人不需要守邊呢?”
朱祁鈺聽出了胡濙話裏的意思,這是明著指點王文的錯誤,暗地裏還是在為他開脫,心中極為不爽,道:“胡尚書說的有些道理,但是朕想問一句,監軍能否帶兵?能,或者不能,胡尚書需要給朕一個確切答案。”
胡濙對著朱祁鈺拱手道:“依太祖旨意,監軍負責監察軍中動向,監督統兵之人是否貪生怕死、畏縮不前,隻有監督之權,並無統兵之事,自然也沒有統兵之能。”
“那麽何時貪生怕死,何時畏縮不前,就是由監軍一人說了算了?”朱祁鈺繼續問道。
“還有內官監軍。”胡濙迴答道。
這也是大明監軍製度的特點,各地監軍不隻是文官監軍,也有宦官監軍,兩個人都有獨立上奏的權力,並不是一個人說什麽就是什麽。
朱祁鈺沒想到胡濙居然提到了宦官監軍,頓時愣了一下才道:“內官監軍先不提,單說文官監軍,我朝文官監軍基本都是從都察院提拔出來的,從未帶過兵,本身並也不知兵,戰事瞬息萬變,一個不知兵之人如何判斷何時是畏縮不前,何時是靜待時機?”
“臣知道陛下想說是的越權指揮之事,但我朝監軍對兵事並非一無所知,而且在戰時也沒有指揮權,何須做出判斷?”胡濙迴答道。
“無權指揮?”朱祁鈺嗬嗬冷笑了一下,道:“遠的不說,隻說去年也先打破紫荊關,就是副都禦史孫祥幹的好事,瓦剌騎兵偷襲紫荊關,都指揮通知韓青舍命堵住城門,並命關內軍士出城救援,但是副都禦使孫祥害怕紫荊關失守,不許關內出兵救援,眼睜睜地看著韓青戰死,結果紫荊關還是失守了,瓦剌大軍突破太行八陘,進逼京師,相信胡大人還沒有忘了吧。”
“若孫祥真的無權指揮,那又怎能禁止紫荊關出兵呢?這是當時逃出生天的士卒說的,乃是其親身經曆之事,不要和我說士卒說謊。”
“額。”胡濙無奈,這事兒的確是真的,當時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派人收集了紫荊關的戰報,明晃晃記著呢,他也沒法反駁,隻得道:“孫大人已經為國捐軀,還請陛下恕罪。”
死人當然是沒辦法追究責任的,朱祁鈺也是搖搖頭,道:“朕並沒有想追究他的責任,朕隻是想說,監軍不知兵,卻有權插手指揮戰事,此非常理,卻是常事,朕不想北宋好水川之敗在我大明重現。”
胡濙頓時無語。
好水川之戰是北宋康定二年發生在宋朝與西夏國之間的一場戰事,這一戰以西夏的大勝告終,宋軍戰死人數過萬,最終導致西夏成功立國,就此攻守易勢,而這一戰的總指揮就是大名鼎鼎的韓琦。
是的,就是那個說出東華門唱名者方為好男兒的韓琦,後世稱之為好水川戰神。
韓琦的名聲在文臣中非常好,歐陽修稱讚他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王安石則稱之為德量才智,心期高遠,諸公皆莫及計也,甚至在宋徽宗的時候被追封為魏郡王,但是,他以小錯殺悍將焦勇,以手段累死狄青的事情也讓他在武人中沒什麽好印象。
胡濙身為文臣,自然知道韓琦,但是他也知道好水川一戰的結果,自然無言以對。
眼下朱祁鈺提到韓琦,暗地裏就是在說這群文臣打算像韓琦一樣做事,以小事殺大將,最終導致數十年後金人南侵,徽欽二帝被擄。
老尚書王直一直沒有說話,這會兒突然出聲道:“陛下,您具體有什麽想法,請陛下明示。”
可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朱祁鈺鬆了口氣,堅定道:“朕決定,將兵部並入五軍都督府,從今之後,文官隻管理政,武官隻管軍伍,兩者各行其是。”
“朕沒那麽多耐心去處理你們文武之間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