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偕老
李信冷哼起來,現在哪裏能顧得上渾身的病痛,他開口道:“既然是老夫所為,敢作敢當,老夫絕對不會不承認的,隻是皇上您捫心自問,當真要做那周幽王和紂王等同的昏君,任由那妖後禍亂朝綱,胡作非為嗎?”
李信此話一出,景玨便麵色冷凝,目露寒意,“你口口聲聲稱皇後為妖後,那你倒是與朕說一說,她做過何等大逆不道之事,能有此殊榮,能有這樣稱謂的?”
外麵雨勢沒有停下來的趨勢,聽著聲音仿佛還大了一些,但屋子裏麵的聲音卻是清清楚楚的。李信拱手朝上,一副問心無愧模樣,“妖後寧氏魅惑君主,擾亂後宮前朝秩序,難道這些還不夠嗎?微臣在朝中一日,便見不得她繼續在後宮隻手遮天。”
景玨起身,站在李信麵前,眸子漆黑,滿含怒氣,聲音錚然,“那朕今日就再告訴你一遍,虛設後宮,獨寵皇後一人,是朕所為,與皇後一點關係也沒有,朕也不管你信還是不信,這話就在這裏,容不得旁人質疑。”
隨後,他轉身便朝外麵走去,一邊說道:“如今首輔大人既已伏法,賀光,命你今晚將所有涉案之人抓捕,帶去大理寺,全權交由大理寺卿陳文軒負責。”
屋中,李信整個人癱倒在地,他仰頭歎息,細細追溯其一生,莫不是令人臣服崇敬的,豈料到了最後時候,半隻腳都踏進了鬼門關裏,落得了這樣的下場,隻怕等到了地下,是沒什麽臉麵去見他的兒子兒媳了。
雨聲在窗外“嘩嘩”作響,不斷拍打窗欞,寧雨宣沒敢入睡,她在床上躺了許久,可是一直都沒等到宮外傳來消息,心中焦慮不已。但想來如今他們已經掌控了幾乎所有的證據,這次定能將李信等人一網打盡,應該不會出什麽意外的。
正想著的時候,忽然外麵響起一陣聲音,寧雨宣沒有多想,當即便走了出去,便看到景玨正在外麵,春雪正伺候著他將外麵濕淋淋的披風脫下,見寧雨宣出來,便主動退了下去。
寧雨宣走到他旁邊去,雖然那身黑色並不能看出來什麽,但是景玨的腳下是一灘水漬,他額角的碎發還在往下滴著水。她拿了旁邊的幹淨帕子,給他擦拭著,一邊皺著眉頭道:“你這是特意出去淋雨去了?怎麽也不注意一些,外麵天這樣冷,最容易受風寒了。”
景玨卻並不當迴事,他看著寧雨宣的眼中,帶著些許笑意和暖意,“無礙,是騎馬出宮的,路上自然會淋些雨,我身子好,b這點雨並不要緊。”隻不過這秋雨本就寒涼,他話音剛落,鼻子一癢,便狠狠地打了一個噴嚏。
寧雨宣隻抬眸看了他一眼,繼續幫他擦拭著,什麽也沒有問,一邊對外麵宮女吩咐著去打些熱水來。若是平時麵對著勸告自己的宮人,景玨必定是不當迴事的,但是看著寧雨宣的神情,他便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在景玨去沐浴的時候,寧雨宣望著他的身影在屏風之後,無奈歎氣,轉而去了小廚房那邊,用熱水煮了一碗熱氣騰騰的薑茶。
待洗完澡,換了件幹淨衣裳,景玨走出來,便看見寧雨宣手中端著薑茶等著他,薑的味道極重,他隔的老遠的時候就能聞得到,他從來都不喜歡味道重的東西,但是在寧雨宣遞過來的時候,也是二話未說,便一口氣喝完。
兩人坐在寢殿中,屋子裏暖和極了,那一碗薑茶將所有寒氣都驅散,渾身都是熱乎乎的,景玨開口道:“今日去李府的時候,李信沒有任何狡辯,便將所有罪責都認了下來,朕已經派人將所有涉案人員全抓去了大理寺,等明日早朝之上,想來沒有人再會攔著朕遷都了。”
寧雨宣倒了一杯熱茶擺在景玨麵前笑著道:“那我就在此恭祝你得償所願了,李信一除,朝政大權都掌握在你手中,六部當中又都有你的心腹,往後改革新政,也都會便利許多。”
是啊,等到遷都金陵之後,那時手握淮水南北山河,勢必要推行新政,才能坐穩這江山,景玨心血澎湃,等過不了多久,離他想要得到的,就更近了些。
隻不過……他看向寧雨宣,心中悸動,將她的柔荑緊緊抓在手中,問著她:“宣兒,如今這天下,都為我所有,你留在朕的身邊可好,朕從來不想辜負你,也沒有誰能逼朕廢除你的皇後之位,你留下來,便永遠都是朕的皇後。”
似一股暖流從心間淌過,景玨就坐在她對麵,那灼熱的目光,似乎要逼得她無處遁形,原先想要離開的念頭越來越淡了,但是她還沒有做好確定留下來的準備,現在這樣的情形,她隻能避而不談,索性繞過這個話題,“李信倒台之後,朝中定是大多數官員都牽扯其中,看樣子春闈也要盡快開始了。”
見寧雨宣並沒有迴答自己問題,他眸子裏的熱意漸漸消退下去,心中也冷了下去,他輕笑了一聲,迴應道:“你說得沒錯,金陵和江南多才子,等去了金陵,年初的時候,朕便會頒布春闈的告示。”
寧雨宣抿了一口茶,隻“嗯 一聲,便不再說話。
兩人對坐著,許久都沉默不語,景玨看著她臉上神情淡淡,情緒從未外露過,心中漸漸荒蕪一片,他起身就要朝外走去,“夜已經深了,難為你等這麽久了,早點睡吧,朕先走了。”
寧雨宣並未出聲挽留,看著他背影消失在門外。她如今也隻能等著西狄那邊的消息能盡快傳來,否則長此以往下去,她真的怕,怕景玨沒有了耐心,怕自己會錯過,怕她不能及時看透自己的心。
這下了一夜的雨,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變小了,成了那纏綿如絲的細雨朦朧,將遠處青山都擋在了薄霧之後,嵐氣叢生。雖然寧雨宣昨晚是到了後半夜才睡著,但她早上依舊是起得早,吩咐了下麵的小黃門去打聽著今天早朝的動向。
今日早朝倒是到了快要午時才結束,有了昨日景玨的話,寧雨宣這一上午等得倒並不是很急,聽到李信黨羽都已認罪伏法,心中替景玨很是高興,而那確實是受了賄賂的劉永正,此番是戴罪立功,但也功過相抵,將他調去了京外做一個縣丞,也算是全了他。
早朝一結束之後,景玨多少也有些好心情的,但是沒過多久,秦一便給他遞了一個消息,是一封書信,卻是綁在黑鷹之上的。
那黑鷹雖然同之前孟千機的那隻並不大像,但是身上都帶著他獨有的標識,而那書信,卻是寫給寧雨宣的,他一個人坐在案前,看著麵前擺著的書信,過了許久,終是將那封信打開。
或許景玨此生後悔過許多事情,但是戴他迴首這一生的時候,最不後悔的,便是這一次了吧,若是他沒有打開這封信,才是叫後悔終生。原來寧雨宣在失憶症痊愈之後的那些冷漠模樣,竟然是她失去了感情所致,而現在她的感情也迴來了……
可是,景玨想到昨晚寧雨宣麵對自己的時候,對她是否留下之事閉口不談的模樣,他又漸漸冷靜下來。
隨後,他將那信放在案上燭台上,火焰遇到了紙張,一下子吐出舌頭來,將那信燃成了灰燼。既然她對自己是否恢複感情並不知情。或許要自己逼一逼,她才能徹底看清楚自己的心。
心中揣著沉甸甸的心事,景玨獨子一人,撐傘冒著細如絲的秋雨,去了乾坤殿,不像往常一樣,兩個孩子不知被宮人帶去哪裏玩了,殿中隻剩寧雨宣坐在窗邊看書,宮女行動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擾了主子的清靜。
景玨將宮人支走,自己悄無聲息走到她的旁邊坐下,隻見她手中的書並不是以往所看的醫書,而是一本詩經,他忽然出聲道:“你怎麽看起這本書來了?”
寧雨宣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驚,抬頭便見景玨就落座在自己對麵,她迴道:“總是看醫書也疲乏得很,看這詩經,倒也有些趣味的。”
景玨沒有說話,直接拿了她手中的書,自己看了起來,那書中正是寫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目光在上麵停留了半天,眉頭越皺越緊,許久之後,開口說道:“你……這是在要朕明年春闈之時,選舉人才?”
青青子衿,指的便是那些文人才子們,詩經中的這一篇,也正是強調了君主的求賢若渴,放在這個時候的景玨身上,還真是合適不過了。
寧雨宣卻將他手中的書奪了迴來,笑著道:“往日裏見皇上聰明機智,這一次倒是猜錯了我的意圖了。”
除了這個,難道還有別的意思嗎?景玨費解之時,卻聽見眼前女子言笑晏晏,“皇上你。莫不是忘了,昨晚問我的問題,那時我沒來得及作答,這便是我的答案了,”她將書頁翻了一頁,推到景玨麵前。
那滿含墨香的書頁之上,恰是《擊鼓》那一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李信冷哼起來,現在哪裏能顧得上渾身的病痛,他開口道:“既然是老夫所為,敢作敢當,老夫絕對不會不承認的,隻是皇上您捫心自問,當真要做那周幽王和紂王等同的昏君,任由那妖後禍亂朝綱,胡作非為嗎?”
李信此話一出,景玨便麵色冷凝,目露寒意,“你口口聲聲稱皇後為妖後,那你倒是與朕說一說,她做過何等大逆不道之事,能有此殊榮,能有這樣稱謂的?”
外麵雨勢沒有停下來的趨勢,聽著聲音仿佛還大了一些,但屋子裏麵的聲音卻是清清楚楚的。李信拱手朝上,一副問心無愧模樣,“妖後寧氏魅惑君主,擾亂後宮前朝秩序,難道這些還不夠嗎?微臣在朝中一日,便見不得她繼續在後宮隻手遮天。”
景玨起身,站在李信麵前,眸子漆黑,滿含怒氣,聲音錚然,“那朕今日就再告訴你一遍,虛設後宮,獨寵皇後一人,是朕所為,與皇後一點關係也沒有,朕也不管你信還是不信,這話就在這裏,容不得旁人質疑。”
隨後,他轉身便朝外麵走去,一邊說道:“如今首輔大人既已伏法,賀光,命你今晚將所有涉案之人抓捕,帶去大理寺,全權交由大理寺卿陳文軒負責。”
屋中,李信整個人癱倒在地,他仰頭歎息,細細追溯其一生,莫不是令人臣服崇敬的,豈料到了最後時候,半隻腳都踏進了鬼門關裏,落得了這樣的下場,隻怕等到了地下,是沒什麽臉麵去見他的兒子兒媳了。
雨聲在窗外“嘩嘩”作響,不斷拍打窗欞,寧雨宣沒敢入睡,她在床上躺了許久,可是一直都沒等到宮外傳來消息,心中焦慮不已。但想來如今他們已經掌控了幾乎所有的證據,這次定能將李信等人一網打盡,應該不會出什麽意外的。
正想著的時候,忽然外麵響起一陣聲音,寧雨宣沒有多想,當即便走了出去,便看到景玨正在外麵,春雪正伺候著他將外麵濕淋淋的披風脫下,見寧雨宣出來,便主動退了下去。
寧雨宣走到他旁邊去,雖然那身黑色並不能看出來什麽,但是景玨的腳下是一灘水漬,他額角的碎發還在往下滴著水。她拿了旁邊的幹淨帕子,給他擦拭著,一邊皺著眉頭道:“你這是特意出去淋雨去了?怎麽也不注意一些,外麵天這樣冷,最容易受風寒了。”
景玨卻並不當迴事,他看著寧雨宣的眼中,帶著些許笑意和暖意,“無礙,是騎馬出宮的,路上自然會淋些雨,我身子好,b這點雨並不要緊。”隻不過這秋雨本就寒涼,他話音剛落,鼻子一癢,便狠狠地打了一個噴嚏。
寧雨宣隻抬眸看了他一眼,繼續幫他擦拭著,什麽也沒有問,一邊對外麵宮女吩咐著去打些熱水來。若是平時麵對著勸告自己的宮人,景玨必定是不當迴事的,但是看著寧雨宣的神情,他便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在景玨去沐浴的時候,寧雨宣望著他的身影在屏風之後,無奈歎氣,轉而去了小廚房那邊,用熱水煮了一碗熱氣騰騰的薑茶。
待洗完澡,換了件幹淨衣裳,景玨走出來,便看見寧雨宣手中端著薑茶等著他,薑的味道極重,他隔的老遠的時候就能聞得到,他從來都不喜歡味道重的東西,但是在寧雨宣遞過來的時候,也是二話未說,便一口氣喝完。
兩人坐在寢殿中,屋子裏暖和極了,那一碗薑茶將所有寒氣都驅散,渾身都是熱乎乎的,景玨開口道:“今日去李府的時候,李信沒有任何狡辯,便將所有罪責都認了下來,朕已經派人將所有涉案人員全抓去了大理寺,等明日早朝之上,想來沒有人再會攔著朕遷都了。”
寧雨宣倒了一杯熱茶擺在景玨麵前笑著道:“那我就在此恭祝你得償所願了,李信一除,朝政大權都掌握在你手中,六部當中又都有你的心腹,往後改革新政,也都會便利許多。”
是啊,等到遷都金陵之後,那時手握淮水南北山河,勢必要推行新政,才能坐穩這江山,景玨心血澎湃,等過不了多久,離他想要得到的,就更近了些。
隻不過……他看向寧雨宣,心中悸動,將她的柔荑緊緊抓在手中,問著她:“宣兒,如今這天下,都為我所有,你留在朕的身邊可好,朕從來不想辜負你,也沒有誰能逼朕廢除你的皇後之位,你留下來,便永遠都是朕的皇後。”
似一股暖流從心間淌過,景玨就坐在她對麵,那灼熱的目光,似乎要逼得她無處遁形,原先想要離開的念頭越來越淡了,但是她還沒有做好確定留下來的準備,現在這樣的情形,她隻能避而不談,索性繞過這個話題,“李信倒台之後,朝中定是大多數官員都牽扯其中,看樣子春闈也要盡快開始了。”
見寧雨宣並沒有迴答自己問題,他眸子裏的熱意漸漸消退下去,心中也冷了下去,他輕笑了一聲,迴應道:“你說得沒錯,金陵和江南多才子,等去了金陵,年初的時候,朕便會頒布春闈的告示。”
寧雨宣抿了一口茶,隻“嗯 一聲,便不再說話。
兩人對坐著,許久都沉默不語,景玨看著她臉上神情淡淡,情緒從未外露過,心中漸漸荒蕪一片,他起身就要朝外走去,“夜已經深了,難為你等這麽久了,早點睡吧,朕先走了。”
寧雨宣並未出聲挽留,看著他背影消失在門外。她如今也隻能等著西狄那邊的消息能盡快傳來,否則長此以往下去,她真的怕,怕景玨沒有了耐心,怕自己會錯過,怕她不能及時看透自己的心。
這下了一夜的雨,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變小了,成了那纏綿如絲的細雨朦朧,將遠處青山都擋在了薄霧之後,嵐氣叢生。雖然寧雨宣昨晚是到了後半夜才睡著,但她早上依舊是起得早,吩咐了下麵的小黃門去打聽著今天早朝的動向。
今日早朝倒是到了快要午時才結束,有了昨日景玨的話,寧雨宣這一上午等得倒並不是很急,聽到李信黨羽都已認罪伏法,心中替景玨很是高興,而那確實是受了賄賂的劉永正,此番是戴罪立功,但也功過相抵,將他調去了京外做一個縣丞,也算是全了他。
早朝一結束之後,景玨多少也有些好心情的,但是沒過多久,秦一便給他遞了一個消息,是一封書信,卻是綁在黑鷹之上的。
那黑鷹雖然同之前孟千機的那隻並不大像,但是身上都帶著他獨有的標識,而那書信,卻是寫給寧雨宣的,他一個人坐在案前,看著麵前擺著的書信,過了許久,終是將那封信打開。
或許景玨此生後悔過許多事情,但是戴他迴首這一生的時候,最不後悔的,便是這一次了吧,若是他沒有打開這封信,才是叫後悔終生。原來寧雨宣在失憶症痊愈之後的那些冷漠模樣,竟然是她失去了感情所致,而現在她的感情也迴來了……
可是,景玨想到昨晚寧雨宣麵對自己的時候,對她是否留下之事閉口不談的模樣,他又漸漸冷靜下來。
隨後,他將那信放在案上燭台上,火焰遇到了紙張,一下子吐出舌頭來,將那信燃成了灰燼。既然她對自己是否恢複感情並不知情。或許要自己逼一逼,她才能徹底看清楚自己的心。
心中揣著沉甸甸的心事,景玨獨子一人,撐傘冒著細如絲的秋雨,去了乾坤殿,不像往常一樣,兩個孩子不知被宮人帶去哪裏玩了,殿中隻剩寧雨宣坐在窗邊看書,宮女行動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擾了主子的清靜。
景玨將宮人支走,自己悄無聲息走到她的旁邊坐下,隻見她手中的書並不是以往所看的醫書,而是一本詩經,他忽然出聲道:“你怎麽看起這本書來了?”
寧雨宣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驚,抬頭便見景玨就落座在自己對麵,她迴道:“總是看醫書也疲乏得很,看這詩經,倒也有些趣味的。”
景玨沒有說話,直接拿了她手中的書,自己看了起來,那書中正是寫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目光在上麵停留了半天,眉頭越皺越緊,許久之後,開口說道:“你……這是在要朕明年春闈之時,選舉人才?”
青青子衿,指的便是那些文人才子們,詩經中的這一篇,也正是強調了君主的求賢若渴,放在這個時候的景玨身上,還真是合適不過了。
寧雨宣卻將他手中的書奪了迴來,笑著道:“往日裏見皇上聰明機智,這一次倒是猜錯了我的意圖了。”
除了這個,難道還有別的意思嗎?景玨費解之時,卻聽見眼前女子言笑晏晏,“皇上你。莫不是忘了,昨晚問我的問題,那時我沒來得及作答,這便是我的答案了,”她將書頁翻了一頁,推到景玨麵前。
那滿含墨香的書頁之上,恰是《擊鼓》那一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