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親自上京
從紅樓開始的名著之旅 作者:終南野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佶在心裏暗罵一聲滑頭,他其實很想答應下來,但又不願隨意開了這個先例,畢竟大宋就是在結束軍閥割據的基礎上建立的,國策也是重文抑武,而穆栩所求偏偏是成為一方藩鎮。
目光掃過殿內一幹重臣,趙佶此刻格外想念已經致仕的蔡京,若是其今日在場的話,說不得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罷了,今日就議到這裏。童愛卿,你暫且穩住雲州來人,不可過於怠慢。”
說著,趙佶又看向王黼,中間停頓了下,到底還是覺得蔡攸更得自己心意後,便道,“蔡愛卿,就由你負責出麵,與穆栩使節談判。”
童貫二人互相對視一眼,急忙各自躬身領命。
從宮裏出來,蔡攸自然而然緊隨童貫腳步,向其打聽道,
“樞密,你給我個實在話,那穆栩此番可信嗎?若是再像上次那般擺朝廷一道,咱們二人可無法給官家交差啊!”
童貫猶豫片刻,見四下沒有旁人後,才如實迴道,“老夫正是擔心這點,所以才不敢在官家那裏直言,要不然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老夫豈能錯過?”
蔡攸點了點頭,隨即眼珠一轉,出了個損招,“那穆栩派來的使節為人如何,可有被我們收買的可能?”
“這…此人頗為牙尖嘴利,怕是不好對付啊。”童貫遲疑道。
蔡攸以己度人,可不認可此話,他極為自信道,“這天下還有無欲無求之人嗎?本官可不信!明日我就請穆栩使節去礬樓赴宴,好生試探他一番。”
果然,蔡攸說到做到。接下來七八日間,每日都要宴請樂和,期間除了有美人相伴,還贈了不少金銀珠寶,更是暗示樂和,隻要樂和願意與朝廷合作,將來高官厚祿不在話下。
樂和第一次赴約時,便猜到了蔡攸的打算,隻略一盤算,便幹脆一邊陪蔡攸演戲,一邊虛與委蛇。
麵對蔡攸的送來的好處,樂和那是來者不拒,直到見火候差不多了,他才故意借著醉意,透露了一些似是非的內幕給他。
蔡攸不疑有他,得到這些消息後,自是如獲至寶,當日就入宮覲見趙佶,向其信誓旦旦的表示。
穆栩之所以會有如此反常舉動,那是因為自身兵力嚴重不足,擔心不能應付遼人反撲,所以才想拉大宋下水,減輕一些壓力。
趙佶聽後深感有理,隨即便再次召見群臣商議。
這一次趙佶的態度堅決了許多,話裏話外都流露出,要趁此良機,出兵北伐之意。
趙佶這個皇帝怎麽說呢,治國雖然無能,但玩弄權術卻是一等一好手,從蔡京幾次罷相,又幾次起複,就可以窺見一絲端倪。
再加上趙佶在位期間,朝堂充塞著阿諛奉承之輩,因此他這個皇帝的掣肘很少,不似仁宗、神宗朝時,那些宰相可以動不動就敢和皇帝頂牛。
如此一來,往往趙佶一旦打定主意,群臣基本毫無辦法,隻得老實遵從。
一夥人商量來商量去,還是先前的老問題,都覺得別的條件尚可,唯獨穆栩要求成為一方諸侯這點,胃口未免過大,害怕答應此等要求,容易引起非議,給天下造反之人開一個壞頭。
趙佶自己也是搖擺不定,最終還是梁師成的話打動了他,梁師成是這般說的,
“臣覺得就算答應穆栩所求也是無妨,雲州本就不是我大宋所有,今日穆栩隻要願意稱臣,那就代表著朝廷有了大義在手,日後可以光明正大插手雲州政事。
再者,與其擔心穆栩做大,還不如想想,若是其頂不住遼國壓力,投向彼方又該如何?到了那時,朝廷不止會失去收複幽雲的機會,河東怕也永無寧日!”
梁師成這一番另辟蹊徑的話,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不單是趙佶覺得言之有理,就連反對聲最大的鄭居中幾人,也找不出話來反駁。
趙佶眼見於此,當即拍板決定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不必再議,朕就封穆栩為應國公,雲州節度使,許他開府建牙之權。”
鄭居中聞言,不甘心道,“官家,按照朝廷舊例,此等封疆大吏的冊封,需要本人親自入朝謝恩,不知可要穆栩本人前來?”
趙佶情不自禁道,“那穆栩怕是不敢孤身犯險吧?”
不想鄭居中卻冷笑道,“哼!官家此乃明旨,又是金口玉言,若是穆栩不敢前來,那就說明他心裏有鬼,正好讓天下人看清其狼子野心。”
和穆栩過節極深的高求眼前一亮,立即出班讚同道,“鄭侍郎此言大善,那穆栩不來最好,日後朝廷抓住他的把柄,出兵征伐時,也能借此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有了鄭居中、高求挑頭,李綱等人紛紛附議。
說到底,在這些人眼裏,穆栩不過是區區一介草寇頭目,即便眼下擁兵自重,可照樣上不得台麵。
但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和朝廷來講條件,實在是罪大惡極。而按鄭居中的主意,既能給他添堵,又可為將來未雨綢繆,何樂而不為呢?
趙佶當下就從善如流,甚至在王黼的提議下,還假惺惺的下旨,給穆栩在京裏賜了一座府邸,以及宮中侍女若幹。
當樂和從童貫口中得知此事之後,自是滿心的不情願,當場就進行了駁斥。
“遼人必不甘心失去西京道,隨時都會發兵複奪那裏,如此關鍵時刻,我家寨主自要留下主持大局,怎可隨意離開?”
但童貫也有話說,“此乃大宋朝廷禮儀規矩所在,若獨為你家寨主破例,國朝威儀何在?
且你家寨主曾言,要彷錢王舊事,那他想來也應該清楚,昔日錢王舉國歸順大宋,不照樣來京朝拜天子。
若是你家寨主真心向大宋稱臣,就該屈尊前來京城,而不是隻派出使節,這是對朝廷和官家的不尊重。”
樂和待要與童貫再爭辯一番,卻被其突然告知,趙官家已經當朝下了旨意,將這件事過了明路。
他頓時眉頭大皺,知道想要再改變此事,怕是千難萬難,隻好強忍不快修書一封,將事情來龍去脈附上,差人快馬加鞭送去雲州,交給穆栩親自審閱。
這般一來一迴,等樂和收到穆栩迴信,已過去一月有餘,隻是令其萬萬沒想到的是,穆栩竟然在信上迴複,他可以入京朝拜大宋天子,但必須是在王慶招安之後。
雖不知穆栩怎會有此決議,但事已至此,遠在東京城的樂和也是毫無辦法,隻能就此事正式知會了童貫。
連樂和都為穆栩的決定感到驚訝,就更不用說趙佶君臣了。他們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自是滿頭霧水,最後經過一番討論,才得出結論。
穆栩開出這個條件,或許有三方麵原因。
一是穆栩和王慶私下有著協議,此舉是為了給王慶撐腰,讓朝廷不敢輕視王慶,這從穆栩可以輕鬆說服王慶招安,就能看出來兩個人私下勾結頗深。
二是穆栩或許是想借王慶招安一事,來試探下朝廷的底線和誠意,為之後他是否來京,以及要不要與朝廷合作攻遼,做一個明確判斷。
三是若朝廷對王慶的安置不妥,那穆栩很有可能會以此為由,為拒絕來京找一個借口。
自覺看破了其中的算計所在,趙佶君臣當然不願留給穆栩話柄,讓他再有獅子大開口的機會。
當下趙佶就給童貫下旨,命他加快落實王慶招安的事情。
其實趙佶君臣完全就是想多了,穆栩會提出這個條件,隻不過是由於他和王慶事先有過約定,所以才想借著去東京的機會,將此事做個了結而已。
話說在收到樂和急信之後,就穆栩是否上京一事,梁山內部也是吵成了一團,大家各抒己見。
大體來說,以阮氏兄弟為首的平民派,以及方臘那邊投奔過來的眾位好漢,皆是言辭激烈的反對,直言他們信不過朝廷。
而以唿延灼、關勝等朝廷出身派,卻建議穆栩同意下來。他們給出的理由是,趙官家既然發了明旨,那就不怕朝廷出爾反爾,要不然天子威儀何在,今後還如何統禦天下?
穆栩本人則是傾向於後者,他倒不怕大宋朝廷耍什麽手段,以他目前的身手,一人敵一軍可能辦不到,但如果隻是想單純的逃出東京城,那簡直是輕而易舉之事。
眼見大夥吵的越發厲害,但穆栩又一時沒有表態,作為軍師的許貫忠不得不站出來製止道,
“諸位兄弟莫要傷了和氣,且靜聽小生意言。”
等眾人冷靜下來,許貫忠朝穆栩拱了拱手,接著說道,
“以小生之見,寨主還是應該走上一遭,正如唿延兄弟幾人所說,今番大宋朝廷下的可是明旨,是要給天下人看的。
於情於理,他們都不敢作出過分舉動。如若不然,以後誰還敢相信朝廷?”
說到這裏,許貫忠又麵向眾人,嘴裏繼續解釋道,
“我力勸寨主入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事關名分問題,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咱們如今雖然勢力不小,可在周邊列國眼中,依舊隻是一幫草寇,入不得人家法眼。
但若有了大宋朝廷認可背書,那就代表我等可以擺脫現下尷尬身份,日後與各國打起交道,也會方便許多。當然,此乃小生淺見,至於去或不去,還請寨主自家定奪。”
穆栩笑著拍了拍手,說道,“軍師之言,甚合吾意。大宋君臣給出這般難題,那是篤定我不敢前去,想以此逼迫我降低雙方合作條件,可我偏不讓他們如意。”
“那寨主打算何時起行,不知點哪幾位兄弟同行?”林衝問道。
穆栩擺了擺手道,“不急,我曾經答應過王慶,在他招安後要上書朝廷,為其壯壯聲威,使大宋君臣不敢輕易過河拆橋。今番正是個機會,索性此次一並辦了這事,也算是一舉兩得。”
說罷,他眼睛餘光忽然瞧見林衝一副欲言又止之色,不由奇道,“教頭可是有事要說?”
林衝不好意思道,“當日流配出京,一時走的匆忙,以至和許多朋友不曾打過招唿,所以…”
穆栩搖頭失笑,如何還猜不出林衝的心思,這家夥哪裏是要去和朋友敘舊,分明是見穆栩開牙建府在即,他身份必定水漲船高,因此動了衣錦還鄉的念頭。
對這種小要求,穆栩自不會拒絕,滿口應了不說,還笑著問在場諸人道,“還有哪位兄弟想同去京城,就速速道來,若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幾人都露出意動神色,卻不想被柴進搶先道,“柴某對東京頗為熟悉,就由小可為寨主做個向導,如何?”
被搶了先機的幾人,暗自後悔晚了一步,可又無可奈何,隻能眼睜睜看著穆栩點頭答應,又點了武鬆、石秀二人隨行。
以上就是穆栩收到樂和急報後,所作出的反應。
可朝廷一方不知道啊,為了讓穆栩無話可說,在接到趙佶旨意之後,童貫那是一刻都不敢耽擱,第一時間就派出使臣去見王慶,本人更是去了洛陽坐鎮,以便隨時和王慶談判。
終於在童貫的一番努力下,隻用時不到兩月,雙方就迅速敲定了招安的一切事宜,王慶也同意將麾下兵馬交割完畢,再遣散一眾不願當官的部下後,就入京朝見天子。
又等了十餘日,方一得到王慶起行的確切消息,童貫就迫不及待的命人告訴樂和,催促他給穆栩發信,讓其早日來京。
樂和當然知道童貫不會拿此事說笑,但還是故意轉模作樣驗證了一番真偽,這才在童貫恨得牙癢癢的表情裏,派人向雲州傳去訊息。
而穆栩在得報之後,當即就將軍務委托給許貫忠等幾個心腹,帶上林衝、武鬆、石秀三位頭領,並一百鐵騎,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途中,他在太原停留了三日,和李師師等女卷團聚一番,又關心了一下田虎的現狀後,才一路南下,改道相州進入京畿路,待過了黃河便是東京在望。
目光掃過殿內一幹重臣,趙佶此刻格外想念已經致仕的蔡京,若是其今日在場的話,說不得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罷了,今日就議到這裏。童愛卿,你暫且穩住雲州來人,不可過於怠慢。”
說著,趙佶又看向王黼,中間停頓了下,到底還是覺得蔡攸更得自己心意後,便道,“蔡愛卿,就由你負責出麵,與穆栩使節談判。”
童貫二人互相對視一眼,急忙各自躬身領命。
從宮裏出來,蔡攸自然而然緊隨童貫腳步,向其打聽道,
“樞密,你給我個實在話,那穆栩此番可信嗎?若是再像上次那般擺朝廷一道,咱們二人可無法給官家交差啊!”
童貫猶豫片刻,見四下沒有旁人後,才如實迴道,“老夫正是擔心這點,所以才不敢在官家那裏直言,要不然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老夫豈能錯過?”
蔡攸點了點頭,隨即眼珠一轉,出了個損招,“那穆栩派來的使節為人如何,可有被我們收買的可能?”
“這…此人頗為牙尖嘴利,怕是不好對付啊。”童貫遲疑道。
蔡攸以己度人,可不認可此話,他極為自信道,“這天下還有無欲無求之人嗎?本官可不信!明日我就請穆栩使節去礬樓赴宴,好生試探他一番。”
果然,蔡攸說到做到。接下來七八日間,每日都要宴請樂和,期間除了有美人相伴,還贈了不少金銀珠寶,更是暗示樂和,隻要樂和願意與朝廷合作,將來高官厚祿不在話下。
樂和第一次赴約時,便猜到了蔡攸的打算,隻略一盤算,便幹脆一邊陪蔡攸演戲,一邊虛與委蛇。
麵對蔡攸的送來的好處,樂和那是來者不拒,直到見火候差不多了,他才故意借著醉意,透露了一些似是非的內幕給他。
蔡攸不疑有他,得到這些消息後,自是如獲至寶,當日就入宮覲見趙佶,向其信誓旦旦的表示。
穆栩之所以會有如此反常舉動,那是因為自身兵力嚴重不足,擔心不能應付遼人反撲,所以才想拉大宋下水,減輕一些壓力。
趙佶聽後深感有理,隨即便再次召見群臣商議。
這一次趙佶的態度堅決了許多,話裏話外都流露出,要趁此良機,出兵北伐之意。
趙佶這個皇帝怎麽說呢,治國雖然無能,但玩弄權術卻是一等一好手,從蔡京幾次罷相,又幾次起複,就可以窺見一絲端倪。
再加上趙佶在位期間,朝堂充塞著阿諛奉承之輩,因此他這個皇帝的掣肘很少,不似仁宗、神宗朝時,那些宰相可以動不動就敢和皇帝頂牛。
如此一來,往往趙佶一旦打定主意,群臣基本毫無辦法,隻得老實遵從。
一夥人商量來商量去,還是先前的老問題,都覺得別的條件尚可,唯獨穆栩要求成為一方諸侯這點,胃口未免過大,害怕答應此等要求,容易引起非議,給天下造反之人開一個壞頭。
趙佶自己也是搖擺不定,最終還是梁師成的話打動了他,梁師成是這般說的,
“臣覺得就算答應穆栩所求也是無妨,雲州本就不是我大宋所有,今日穆栩隻要願意稱臣,那就代表著朝廷有了大義在手,日後可以光明正大插手雲州政事。
再者,與其擔心穆栩做大,還不如想想,若是其頂不住遼國壓力,投向彼方又該如何?到了那時,朝廷不止會失去收複幽雲的機會,河東怕也永無寧日!”
梁師成這一番另辟蹊徑的話,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不單是趙佶覺得言之有理,就連反對聲最大的鄭居中幾人,也找不出話來反駁。
趙佶眼見於此,當即拍板決定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不必再議,朕就封穆栩為應國公,雲州節度使,許他開府建牙之權。”
鄭居中聞言,不甘心道,“官家,按照朝廷舊例,此等封疆大吏的冊封,需要本人親自入朝謝恩,不知可要穆栩本人前來?”
趙佶情不自禁道,“那穆栩怕是不敢孤身犯險吧?”
不想鄭居中卻冷笑道,“哼!官家此乃明旨,又是金口玉言,若是穆栩不敢前來,那就說明他心裏有鬼,正好讓天下人看清其狼子野心。”
和穆栩過節極深的高求眼前一亮,立即出班讚同道,“鄭侍郎此言大善,那穆栩不來最好,日後朝廷抓住他的把柄,出兵征伐時,也能借此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有了鄭居中、高求挑頭,李綱等人紛紛附議。
說到底,在這些人眼裏,穆栩不過是區區一介草寇頭目,即便眼下擁兵自重,可照樣上不得台麵。
但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和朝廷來講條件,實在是罪大惡極。而按鄭居中的主意,既能給他添堵,又可為將來未雨綢繆,何樂而不為呢?
趙佶當下就從善如流,甚至在王黼的提議下,還假惺惺的下旨,給穆栩在京裏賜了一座府邸,以及宮中侍女若幹。
當樂和從童貫口中得知此事之後,自是滿心的不情願,當場就進行了駁斥。
“遼人必不甘心失去西京道,隨時都會發兵複奪那裏,如此關鍵時刻,我家寨主自要留下主持大局,怎可隨意離開?”
但童貫也有話說,“此乃大宋朝廷禮儀規矩所在,若獨為你家寨主破例,國朝威儀何在?
且你家寨主曾言,要彷錢王舊事,那他想來也應該清楚,昔日錢王舉國歸順大宋,不照樣來京朝拜天子。
若是你家寨主真心向大宋稱臣,就該屈尊前來京城,而不是隻派出使節,這是對朝廷和官家的不尊重。”
樂和待要與童貫再爭辯一番,卻被其突然告知,趙官家已經當朝下了旨意,將這件事過了明路。
他頓時眉頭大皺,知道想要再改變此事,怕是千難萬難,隻好強忍不快修書一封,將事情來龍去脈附上,差人快馬加鞭送去雲州,交給穆栩親自審閱。
這般一來一迴,等樂和收到穆栩迴信,已過去一月有餘,隻是令其萬萬沒想到的是,穆栩竟然在信上迴複,他可以入京朝拜大宋天子,但必須是在王慶招安之後。
雖不知穆栩怎會有此決議,但事已至此,遠在東京城的樂和也是毫無辦法,隻能就此事正式知會了童貫。
連樂和都為穆栩的決定感到驚訝,就更不用說趙佶君臣了。他們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自是滿頭霧水,最後經過一番討論,才得出結論。
穆栩開出這個條件,或許有三方麵原因。
一是穆栩和王慶私下有著協議,此舉是為了給王慶撐腰,讓朝廷不敢輕視王慶,這從穆栩可以輕鬆說服王慶招安,就能看出來兩個人私下勾結頗深。
二是穆栩或許是想借王慶招安一事,來試探下朝廷的底線和誠意,為之後他是否來京,以及要不要與朝廷合作攻遼,做一個明確判斷。
三是若朝廷對王慶的安置不妥,那穆栩很有可能會以此為由,為拒絕來京找一個借口。
自覺看破了其中的算計所在,趙佶君臣當然不願留給穆栩話柄,讓他再有獅子大開口的機會。
當下趙佶就給童貫下旨,命他加快落實王慶招安的事情。
其實趙佶君臣完全就是想多了,穆栩會提出這個條件,隻不過是由於他和王慶事先有過約定,所以才想借著去東京的機會,將此事做個了結而已。
話說在收到樂和急信之後,就穆栩是否上京一事,梁山內部也是吵成了一團,大家各抒己見。
大體來說,以阮氏兄弟為首的平民派,以及方臘那邊投奔過來的眾位好漢,皆是言辭激烈的反對,直言他們信不過朝廷。
而以唿延灼、關勝等朝廷出身派,卻建議穆栩同意下來。他們給出的理由是,趙官家既然發了明旨,那就不怕朝廷出爾反爾,要不然天子威儀何在,今後還如何統禦天下?
穆栩本人則是傾向於後者,他倒不怕大宋朝廷耍什麽手段,以他目前的身手,一人敵一軍可能辦不到,但如果隻是想單純的逃出東京城,那簡直是輕而易舉之事。
眼見大夥吵的越發厲害,但穆栩又一時沒有表態,作為軍師的許貫忠不得不站出來製止道,
“諸位兄弟莫要傷了和氣,且靜聽小生意言。”
等眾人冷靜下來,許貫忠朝穆栩拱了拱手,接著說道,
“以小生之見,寨主還是應該走上一遭,正如唿延兄弟幾人所說,今番大宋朝廷下的可是明旨,是要給天下人看的。
於情於理,他們都不敢作出過分舉動。如若不然,以後誰還敢相信朝廷?”
說到這裏,許貫忠又麵向眾人,嘴裏繼續解釋道,
“我力勸寨主入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事關名分問題,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咱們如今雖然勢力不小,可在周邊列國眼中,依舊隻是一幫草寇,入不得人家法眼。
但若有了大宋朝廷認可背書,那就代表我等可以擺脫現下尷尬身份,日後與各國打起交道,也會方便許多。當然,此乃小生淺見,至於去或不去,還請寨主自家定奪。”
穆栩笑著拍了拍手,說道,“軍師之言,甚合吾意。大宋君臣給出這般難題,那是篤定我不敢前去,想以此逼迫我降低雙方合作條件,可我偏不讓他們如意。”
“那寨主打算何時起行,不知點哪幾位兄弟同行?”林衝問道。
穆栩擺了擺手道,“不急,我曾經答應過王慶,在他招安後要上書朝廷,為其壯壯聲威,使大宋君臣不敢輕易過河拆橋。今番正是個機會,索性此次一並辦了這事,也算是一舉兩得。”
說罷,他眼睛餘光忽然瞧見林衝一副欲言又止之色,不由奇道,“教頭可是有事要說?”
林衝不好意思道,“當日流配出京,一時走的匆忙,以至和許多朋友不曾打過招唿,所以…”
穆栩搖頭失笑,如何還猜不出林衝的心思,這家夥哪裏是要去和朋友敘舊,分明是見穆栩開牙建府在即,他身份必定水漲船高,因此動了衣錦還鄉的念頭。
對這種小要求,穆栩自不會拒絕,滿口應了不說,還笑著問在場諸人道,“還有哪位兄弟想同去京城,就速速道來,若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幾人都露出意動神色,卻不想被柴進搶先道,“柴某對東京頗為熟悉,就由小可為寨主做個向導,如何?”
被搶了先機的幾人,暗自後悔晚了一步,可又無可奈何,隻能眼睜睜看著穆栩點頭答應,又點了武鬆、石秀二人隨行。
以上就是穆栩收到樂和急報後,所作出的反應。
可朝廷一方不知道啊,為了讓穆栩無話可說,在接到趙佶旨意之後,童貫那是一刻都不敢耽擱,第一時間就派出使臣去見王慶,本人更是去了洛陽坐鎮,以便隨時和王慶談判。
終於在童貫的一番努力下,隻用時不到兩月,雙方就迅速敲定了招安的一切事宜,王慶也同意將麾下兵馬交割完畢,再遣散一眾不願當官的部下後,就入京朝見天子。
又等了十餘日,方一得到王慶起行的確切消息,童貫就迫不及待的命人告訴樂和,催促他給穆栩發信,讓其早日來京。
樂和當然知道童貫不會拿此事說笑,但還是故意轉模作樣驗證了一番真偽,這才在童貫恨得牙癢癢的表情裏,派人向雲州傳去訊息。
而穆栩在得報之後,當即就將軍務委托給許貫忠等幾個心腹,帶上林衝、武鬆、石秀三位頭領,並一百鐵騎,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途中,他在太原停留了三日,和李師師等女卷團聚一番,又關心了一下田虎的現狀後,才一路南下,改道相州進入京畿路,待過了黃河便是東京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