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小李廣花榮
從紅樓開始的名著之旅 作者:終南野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花榮帶著一營人馬,方一進寨門,就看到滿是血漿斷肢的殺戮場。虧得他在來時的路上,已從抓住的嘍囉口中得知了事情經過,因而也不驚慌,隻抬手喝令手下止步,便邁著步伐向裏行來。
路過慘嚎的王英,花榮隻是撇了一眼,就並未再理會,徑自來到穆栩身前,抱拳詢問道,“好漢姓甚名誰,今除此大害,請受花榮一拜。”
穆栩看到來人的瞬間,就猜到了花榮身份,此時聽其自承身份,當即笑著迴道,“我乃梁山泊穆栩,花知寨無需多禮。”
花榮一聽這話,頓時驚喜交加,口中叫道,“哎呀,可是江湖人稱擎天柱的穆栩哥哥?小弟近日聞得哥哥大名,心下好生佩服,隻恨緣鏗一麵,不想今日竟在此地遇上,實在是三生有幸!”說罷,又朝穆栩拜了四拜。
穆栩迴了一禮,順著花榮的話,問道,“花知寨怎的來了此地?”
花榮指了下王英,解釋道,“小弟今日恰在不遠處練兵,忽有手下都頭來報,言他的家卷被王英那廝所擄。小弟急忙帶兵前來營救,到了山下,正遇到被擄女卷,從她們口中得知了哥哥的義舉,小弟怕哥哥有個閃失,便帶人前來支援。”
說到這裏,花榮又感歎道,“往日小弟總以為,自家武藝非凡,不想今日見了哥哥,才知道什麽是井底觀天,哥哥真乃神人也!”
“花賢弟謬讚了,我不過是途徑此地,遇上了那些賊廝欺辱殺害無辜百姓,一時出於義憤,才不得不出手罷了。”
穆栩自謙道,他知道花榮這個人,雖然出身官場,卻一副江湖好漢的做派,所以先前就沒有隱瞞身份,此刻說話還帶上了隨意。
果然花榮聽穆栩稱他賢弟,麵上更喜,笑道,“哥哥何必自謙,花榮自問還有些眼力,如哥哥今日這番壯舉,試問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
穆栩擺了擺手,一副絲毫沒放在心上的模樣,還道,“這些人皆是土雞瓦狗之輩,又何足道哉!憑賢弟的本事,想必也能輕易做到。”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花榮心下清楚,這不過是穆栩在高抬他而已。以他的本事殺散幾十人不難,難的是殺的數百人膽寒,先不說武藝如何,就這份悠長的體力,便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花榮也不和穆栩爭辯,又問,“哥哥不在梁山泊納福,如何來了青州?”
“我近日靜極思動,便出門拜訪好漢,聞得賢弟大名,特意前來一會。”
花榮聽了這話,心中自是歡喜莫名,急忙出言道,“既是這般,那哥哥快隨我去清風寨安坐。”
穆栩卻道,“賢弟休急,方才有幾十個嘍囉,躲到了賊巢深處,這些人跟著王英一夥,殘害無辜,又喜食人肉,實在是罪大惡極,萬不可讓他們走脫,以免害了附近百姓。”
“嗨,見了哥哥一時激動,竟忘了眼前大事!”花榮拍了下大腿,忙喊來手下校官,傳令搜捕賊營。
一切布置妥當,花榮看向柱上奄奄一息的王英,問道,“這廝該如何處置?”
穆栩笑道,“送與賢弟做個晉身之資如何?”
花榮搖了搖頭,正色迴絕道,“這是哥哥的功勞,小弟怎敢貪功。”
“賢弟怕是忘了我的身份,我要這幾個賊廝人頭又無用,難道去領賞不成?”
花榮一愣,這才想起穆栩身上還背著官司,正被京裏高太尉捉拿,當下也不再推辭,就道,“那小弟就多謝哥哥美意,不過隻需燕順、鄭天壽人頭便可,至於王英這廝,就讓他留在此地,自生自滅吧。”
待花榮帶來的廂軍,將餘下賊人全部捉拿,再將屍首就地掩埋,在大寨放了一把火後,一行人便下了山,向著清風寨而去。
清風寨位於青州三岔路口,跟前有座鎮子,名叫清風鎮,鎮上有五千多人家。之所以將清風寨設立在此處,那是因為這條三岔路口,直通著三座惡山,是哪三座惡山?
正是那清風山,二龍山,以及桃花山,這三山皆地處青州境內,地勢險要,山路難行,自來就是強人盤踞之地。就拿清風山來說,別看今日被一把火燒了,可要不了多久,又會被強人占據,行那剪徑劫掠之事。
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宋王朝那裏,據後世文獻記載,從宋王朝建立到滅亡的近三百一十九年,共發生了四百三十三次農民起義,平均每年就有一點四次,這種頻率在曆朝曆代,都實屬罕見。
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宋朝是古代王朝中,唯一一個不抑製土地兼並的。這就使土地大量集中於富人之手,導致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再加上宋朝商業發達,在征收高額商稅的同時,對農民也征收高額農稅,如此一來,百姓沒有了活路,隻能挺而走險。
第二,是宋朝的國策所致,宋朝采用的是內緊外鬆之策。除宋太祖、宋仁宗比較寬鬆外,其他幾代統治者都推行對內殘酷掠奪、對外屈膝投降的反動統治,這就更加助長了百姓起義之心。
所以,隻要宋朝還存在一日,這些盜匪是永遠不能禁絕的。
卻說穆栩隨著花榮來到清風鎮,路過一處營寨時,花榮卻過門不入,穆栩奇道,“賢弟為何不進寨裏?”
花榮迴道,“哥哥有所不知,我們這清風寨有兩處營寨,此處是南寨,由文官劉高做知寨。小弟所居是北寨,並不在此間。”
穆栩聽到這,當即想起一事,原文裏,那劉知寨的夫人被王英擄到山上,後被宋江所救,不想那婦人恩將仇報,反誣告宋江是賊首,若不是花榮舍命相救,宋江那黑廝差點在此了賬。
穆栩這邊剛想到宋江,那邊花榮好巧不巧就提到了那廝,隻聽花榮道,“哥哥所處的梁山泊,正位於鄆城縣外,不知哥哥可識得宋公明兄長?”
“這倒是不識,我來梁山泊不過半年有餘,還不曾與四下英雄走動,因此隻是聽過其大名,卻並不曾見過。”
穆栩不動聲色的迴道,他知道花榮對宋江有種迷弟心態,自然不會那麽不識趣,說那黑廝閑話。
果然隨即就聽花榮連連歎道,“可惜,可惜!二位兄長皆是義氣過人之輩,住的又近,竟然不曾相識,真是天大的憾事!”
穆栩打了個哈哈,“賢弟這麽一說,確實挺遺憾的,若有閑暇,定往鄆城縣走一遭,去拜訪下宋公明。”
這當然是穆栩的麵子話,其實他的真實想法是,“要是宋黑炭敢單獨出現在我麵前,看我不把他的狗頭揪下來當球踢!”
花榮自不知穆栩所想,他還以為穆栩真想結識宋江,於是便大包大攬道,“這有何難,我明日就托人給宋江兄長去信,好好跟他提一下哥哥,似哥哥這般英雄,宋江兄長定然很高興認識。”
穆栩一聽這還了得,如果他卻不過花榮的情麵,與宋江有了交情,那以後再對其下手,可就有背信棄義的嫌疑,對他的名聲大大不利,因此忙拒絕道,
“賢弟萬萬不可,自來英雄識英雄,我雖不敢自比英雄,但也聽過宋公明及時雨,唿保義的名頭,既要結識他,自該親自登門才對,怎可經他人書信介紹,這豈不是太過失禮?”
“誰若說兄長不是英雄,我花某人第一個不答應!”
花榮極不認同穆栩自謙之語,但幸好他卻認同了後半句話,“哥哥說得對,你二人都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好漢,想來自有相識的一日,自然無需小弟多此一舉。”
“賢弟也是一番好心。”穆栩違心的讚了句,心裏卻很是膩味,他實在是不喜,將宋江那陰險小人,與自家相提並論。
路過慘嚎的王英,花榮隻是撇了一眼,就並未再理會,徑自來到穆栩身前,抱拳詢問道,“好漢姓甚名誰,今除此大害,請受花榮一拜。”
穆栩看到來人的瞬間,就猜到了花榮身份,此時聽其自承身份,當即笑著迴道,“我乃梁山泊穆栩,花知寨無需多禮。”
花榮一聽這話,頓時驚喜交加,口中叫道,“哎呀,可是江湖人稱擎天柱的穆栩哥哥?小弟近日聞得哥哥大名,心下好生佩服,隻恨緣鏗一麵,不想今日竟在此地遇上,實在是三生有幸!”說罷,又朝穆栩拜了四拜。
穆栩迴了一禮,順著花榮的話,問道,“花知寨怎的來了此地?”
花榮指了下王英,解釋道,“小弟今日恰在不遠處練兵,忽有手下都頭來報,言他的家卷被王英那廝所擄。小弟急忙帶兵前來營救,到了山下,正遇到被擄女卷,從她們口中得知了哥哥的義舉,小弟怕哥哥有個閃失,便帶人前來支援。”
說到這裏,花榮又感歎道,“往日小弟總以為,自家武藝非凡,不想今日見了哥哥,才知道什麽是井底觀天,哥哥真乃神人也!”
“花賢弟謬讚了,我不過是途徑此地,遇上了那些賊廝欺辱殺害無辜百姓,一時出於義憤,才不得不出手罷了。”
穆栩自謙道,他知道花榮這個人,雖然出身官場,卻一副江湖好漢的做派,所以先前就沒有隱瞞身份,此刻說話還帶上了隨意。
果然花榮聽穆栩稱他賢弟,麵上更喜,笑道,“哥哥何必自謙,花榮自問還有些眼力,如哥哥今日這番壯舉,試問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
穆栩擺了擺手,一副絲毫沒放在心上的模樣,還道,“這些人皆是土雞瓦狗之輩,又何足道哉!憑賢弟的本事,想必也能輕易做到。”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花榮心下清楚,這不過是穆栩在高抬他而已。以他的本事殺散幾十人不難,難的是殺的數百人膽寒,先不說武藝如何,就這份悠長的體力,便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花榮也不和穆栩爭辯,又問,“哥哥不在梁山泊納福,如何來了青州?”
“我近日靜極思動,便出門拜訪好漢,聞得賢弟大名,特意前來一會。”
花榮聽了這話,心中自是歡喜莫名,急忙出言道,“既是這般,那哥哥快隨我去清風寨安坐。”
穆栩卻道,“賢弟休急,方才有幾十個嘍囉,躲到了賊巢深處,這些人跟著王英一夥,殘害無辜,又喜食人肉,實在是罪大惡極,萬不可讓他們走脫,以免害了附近百姓。”
“嗨,見了哥哥一時激動,竟忘了眼前大事!”花榮拍了下大腿,忙喊來手下校官,傳令搜捕賊營。
一切布置妥當,花榮看向柱上奄奄一息的王英,問道,“這廝該如何處置?”
穆栩笑道,“送與賢弟做個晉身之資如何?”
花榮搖了搖頭,正色迴絕道,“這是哥哥的功勞,小弟怎敢貪功。”
“賢弟怕是忘了我的身份,我要這幾個賊廝人頭又無用,難道去領賞不成?”
花榮一愣,這才想起穆栩身上還背著官司,正被京裏高太尉捉拿,當下也不再推辭,就道,“那小弟就多謝哥哥美意,不過隻需燕順、鄭天壽人頭便可,至於王英這廝,就讓他留在此地,自生自滅吧。”
待花榮帶來的廂軍,將餘下賊人全部捉拿,再將屍首就地掩埋,在大寨放了一把火後,一行人便下了山,向著清風寨而去。
清風寨位於青州三岔路口,跟前有座鎮子,名叫清風鎮,鎮上有五千多人家。之所以將清風寨設立在此處,那是因為這條三岔路口,直通著三座惡山,是哪三座惡山?
正是那清風山,二龍山,以及桃花山,這三山皆地處青州境內,地勢險要,山路難行,自來就是強人盤踞之地。就拿清風山來說,別看今日被一把火燒了,可要不了多久,又會被強人占據,行那剪徑劫掠之事。
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宋王朝那裏,據後世文獻記載,從宋王朝建立到滅亡的近三百一十九年,共發生了四百三十三次農民起義,平均每年就有一點四次,這種頻率在曆朝曆代,都實屬罕見。
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宋朝是古代王朝中,唯一一個不抑製土地兼並的。這就使土地大量集中於富人之手,導致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再加上宋朝商業發達,在征收高額商稅的同時,對農民也征收高額農稅,如此一來,百姓沒有了活路,隻能挺而走險。
第二,是宋朝的國策所致,宋朝采用的是內緊外鬆之策。除宋太祖、宋仁宗比較寬鬆外,其他幾代統治者都推行對內殘酷掠奪、對外屈膝投降的反動統治,這就更加助長了百姓起義之心。
所以,隻要宋朝還存在一日,這些盜匪是永遠不能禁絕的。
卻說穆栩隨著花榮來到清風鎮,路過一處營寨時,花榮卻過門不入,穆栩奇道,“賢弟為何不進寨裏?”
花榮迴道,“哥哥有所不知,我們這清風寨有兩處營寨,此處是南寨,由文官劉高做知寨。小弟所居是北寨,並不在此間。”
穆栩聽到這,當即想起一事,原文裏,那劉知寨的夫人被王英擄到山上,後被宋江所救,不想那婦人恩將仇報,反誣告宋江是賊首,若不是花榮舍命相救,宋江那黑廝差點在此了賬。
穆栩這邊剛想到宋江,那邊花榮好巧不巧就提到了那廝,隻聽花榮道,“哥哥所處的梁山泊,正位於鄆城縣外,不知哥哥可識得宋公明兄長?”
“這倒是不識,我來梁山泊不過半年有餘,還不曾與四下英雄走動,因此隻是聽過其大名,卻並不曾見過。”
穆栩不動聲色的迴道,他知道花榮對宋江有種迷弟心態,自然不會那麽不識趣,說那黑廝閑話。
果然隨即就聽花榮連連歎道,“可惜,可惜!二位兄長皆是義氣過人之輩,住的又近,竟然不曾相識,真是天大的憾事!”
穆栩打了個哈哈,“賢弟這麽一說,確實挺遺憾的,若有閑暇,定往鄆城縣走一遭,去拜訪下宋公明。”
這當然是穆栩的麵子話,其實他的真實想法是,“要是宋黑炭敢單獨出現在我麵前,看我不把他的狗頭揪下來當球踢!”
花榮自不知穆栩所想,他還以為穆栩真想結識宋江,於是便大包大攬道,“這有何難,我明日就托人給宋江兄長去信,好好跟他提一下哥哥,似哥哥這般英雄,宋江兄長定然很高興認識。”
穆栩一聽這還了得,如果他卻不過花榮的情麵,與宋江有了交情,那以後再對其下手,可就有背信棄義的嫌疑,對他的名聲大大不利,因此忙拒絕道,
“賢弟萬萬不可,自來英雄識英雄,我雖不敢自比英雄,但也聽過宋公明及時雨,唿保義的名頭,既要結識他,自該親自登門才對,怎可經他人書信介紹,這豈不是太過失禮?”
“誰若說兄長不是英雄,我花某人第一個不答應!”
花榮極不認同穆栩自謙之語,但幸好他卻認同了後半句話,“哥哥說得對,你二人都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好漢,想來自有相識的一日,自然無需小弟多此一舉。”
“賢弟也是一番好心。”穆栩違心的讚了句,心裏卻很是膩味,他實在是不喜,將宋江那陰險小人,與自家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