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醫學院畢業的時候,實際上應該算是結業,因為我尚未完成實習,就選擇結束了我的學業。
因為沒有什麽特別有能力的技能,加上也不是一個能吃苦的人。所以基本上隻能找一些不需要太多腦力的工作。
比如圖書館管理員。酒店接待員之類的工作。工資很微薄,好在我的生活能力很強,懂得如何節約必要的開支。比如我曾經租用過一個車庫居住,裏麵隻有一盞燈。沒有水龍頭和廁所。更要命的是這個車庫還漏水。下雨的時候,外麵下小雨,屋子裏下中雨。外麵下中雨的時候,裏麵就下大雨,又一次上海鬧台風,雨實在太大了。我就拿了一把椅子在外麵談笑風生。
為了解決用水問題,我就會去附近的公共廁所接水。沒錢吃飯,我就去撿肯德基麥當勞裏別人吃剩的漢堡薯條吃,把薯條從中間撕開當麵條。
晚上盡量不吃東西,因為公共廁所離我住的地方比較遠。隔夜的食物容易拉肚子。有時候實在憋不住了,就會找張報紙攤開,然後蹲在上麵。解決後包好,第二天丟到垃圾桶裏。
有一次因為太匆忙。我出門直接把包好的報紙拿在手裏去趕車,結果在馬路上遇到了飛車黨搶東西。看著那輛消失在遠方的摩托車。我站在路邊糾結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報警。報警了怎麽說,會不會認為我是瘋子,無法想象那個飛車賊打開時的表情。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收集靈異故事的專欄。每一個故事錄用,會有10元左右的報酬。大概是我平時比較衰,經常能遇到許多千奇百怪的事。我就試著寫了幾個以前的經曆寄過去。(當時網絡還不發達。)
沒想到反響不錯,靠著這一個個10元,我終於不用去蹭薯條吃了,買得起早飯,吃得起沙縣。還喝到了夢寐以求的農夫山泉。整整2元一品。我一口氣買了兩瓶,喝一瓶倒一瓶,報複以前沒錢的生活。
有天我收到了雜誌社的電話,根據地址我來到了這家雜誌社。
雜誌社的老板姓鄧,叫鄧長榮。長的矮胖挫,遠看就像一個柏油桶。眉毛很淡,唇色也很淺,開口說話時嚇了我一跳,那張嘴出奇的寬。幾乎要到耳根,真怕他大笑的時候,上半個頭掉下來。
最有特色的還要屬他標誌性的無比光亮的腦袋。在陽光下,甚至可以在他的後腦勺上看到自己的臉。
我給他取了個綽號,叫燈泡。
雜誌社並不大,大概隻有七八個人。當時雜誌社正在主辦一期刊物,以形形色色的中短篇靈異故事為主,叫道聽途說。因為迎合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加上當時的網絡還不發達,沒有智能手機。閱讀是一種十分便捷的獲取信息和消遣的渠道,特別是在學生間廣為流行。
道聽途說,故事會,知音和讀者文摘,成為了學生間的四大名著。
火爆的銷量讓鄧老板一度有了讓雜誌社衝擊五百強的想法。特地定做了套西服,打算接受時代雜誌采訪時穿著。為此還修改了幾個月的演講稿。當然,這個想法估計現在隻有在他老家澆花的時候偶爾才會迴想起。
雖然雜誌的銷量火爆,但隨著智能機的興起,手遊和網上閱讀,開始代替原來的傳統閱讀。道聽途說做了三年後停刊了。雜誌社最終輸給了時代。
鄧老板賣掉了雜誌社後迴到了自己的老家,在老家買了房。一晃已經好幾年沒有聯係,這次莫名收到他的信息,還是挺意外的。
我打開老鄧發來的地址,很詫異,鄧老板約我見麵的地方竟是在我老家附近的一座古刹。
旃檀禪院。
旃檀禪院位於我的家鄉劉港村東北五公裏處。周圍沒有什麽住戶,坐南望北。寺廟的東側靠著金錢河,北側是一片密林。幾條條人工河穿過林中匯入金錢河。南側的廟門口是一條小路,在遠處就是廣袤的農田。
旃檀禪院始建於南宋時期。院內建築為中軸式古建築風格,禪院在寺院西側中軸處開有一山門殿,殿門口上懸掛“皆大歡喜”四字橫匾,山門殿內供奉有彌勒佛祖。
過了山門殿為圓通寶殿,大殿單簷歇山頂黑瓦建築,共三間麵寬,紅門黃牆,飛簷翹角,圓通寶殿內供奉有燃燈古佛。在圓通寶殿南側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建在台基之上,單簷黑瓦歇山頂,前有複簷圍廊,大雄寶殿內供釋迦牟尼佛,在大雄寶殿的西側有一排配殿,東側為一排兩層樓的僧寮。大雄寶殿後是藏經樓。
旃檀禪院如今建築麵積共有1800多平方米,占地3畝左右。院內有兩棵古檀樹,立東西兩側,樹粗大茂盛,樹齡距今已有八百餘年。
阿輩長以前曾經講起過旃檀禪院,當時還叫旃檀禪林。
旃檀,是一種珍稀的檀木。香味醇和,曆久彌香。聞之讓人心神寧靜,不過如果久聞其香,就會讓人產生幻覺。
旃檀禪林明清時期,鄉間信奉教徒者眾多,當時的旃檀禪林比現在要宏偉數倍,院內種滿了幾百年以上的旃檀樹,積木成林。每日清晨和黃昏,林間仙霧繚繞。隱約中,能見到彌勒佛現身坐談說法。因此香火鼎盛。
劉家莊的鎮民和過往的商旅那些年都會去旃檀禪林上香祈福,旃檀禪林當時有近百名僧眾修行,旃檀禪林裏的僧侶與其他寺廟的和尚不同,以白色僧袍穿著,雖然忌口,卻可留發。還允許俗家子弟在寺中共同修行。
後來原本的古寺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之後把幾座受損較輕的主殿加以修複,變成了如今的旃檀禪院。
旃檀禪林隨著時代變遷開始沒落。如今隻是一座藏於荒野農郊的小廟。
走過山門的時候,我抬頭看了一眼,“江南名刹”的橫額早已褪色,雖經過修補,早已沒了當年的風光。
我很奇怪,鄧長榮怎麽會知道我家鄉的這座小廟。
一個女僧尼走了過來。衝我雙手叩首。那女僧尼戴著僧帽。帽延露出頭發。身穿淺白色長袍,看模樣隻有20多歲,麵目清秀。體態輕盈,麵帶笑容。我急忙雙手合掌迴禮。
“施主可是夏施主。”
我還不知道如何開口,女尼姑先開口了。我點點頭。
“鄧施主在裏麵恭候了。”
女尼姑領著我走進前殿,我看著女尼的背影,心中讚歎。這樣年輕漂亮的女子出家,真是可惜了。
旃檀禪院之前有兩名師太在此修行,一位法號上行下根,另一名法號原成。兩名師太都以耄耋之年,多年前都以圓寂。因得道多年,送行之日,附近鄉民都來送別。之後閑置許久,
看這女尼的年紀應該是後來才來到的這裏。
傳說這古寺曾經來有過一個年輕女子來出家。女子在寺中呆了數年,一直青燈伴古佛,有天她受不了寺中的苦寒,想要還俗,但又怕佛祖怪罪,就在寺門外寫下一對子。許下隻要有人對出下聯,無論對方是何身份,都願還俗為妻。可惜直到女尼病逝,都沒人對出下聯,百年後,有一書生趕考,借宿此廟,看到門口隱約的字跡,問其緣故,歎息佳人已逝,這才對出了下聯。此後高中榮歸故裏,重新了旃檀寺。
故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對聯卻印象很深。
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
下聯:伶仃作伴俏佳人。
我跟在女尼身後,心想要是能和這美尼姑夜夜在佛前嘿嘿,真是。我抬腿時卡在門檻差點跌倒,急忙合手。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嚇出我一身冷汗,還以為報應來了。
走進山門殿,殿中的彌勒佛身高幾丈,金身披紗。大肚盤坐於蓮花上,麵目和善。張口而望。喜笑顏開。
兩側的垂簾上畫著朵朵蓮花。走過時,我迴頭又看了看。
穿過大雄寶殿,我和女尼來到了後院。走進後殿時。我愣在門口,一口棺材擺在後殿的正中央,鄧長榮一臉疲態的抬頭看看我,我點了點頭。走進時,發現棺材裏擺著一副白骨。
我感覺脖子上一陣刺痛,整個人暈了過去。
因為沒有什麽特別有能力的技能,加上也不是一個能吃苦的人。所以基本上隻能找一些不需要太多腦力的工作。
比如圖書館管理員。酒店接待員之類的工作。工資很微薄,好在我的生活能力很強,懂得如何節約必要的開支。比如我曾經租用過一個車庫居住,裏麵隻有一盞燈。沒有水龍頭和廁所。更要命的是這個車庫還漏水。下雨的時候,外麵下小雨,屋子裏下中雨。外麵下中雨的時候,裏麵就下大雨,又一次上海鬧台風,雨實在太大了。我就拿了一把椅子在外麵談笑風生。
為了解決用水問題,我就會去附近的公共廁所接水。沒錢吃飯,我就去撿肯德基麥當勞裏別人吃剩的漢堡薯條吃,把薯條從中間撕開當麵條。
晚上盡量不吃東西,因為公共廁所離我住的地方比較遠。隔夜的食物容易拉肚子。有時候實在憋不住了,就會找張報紙攤開,然後蹲在上麵。解決後包好,第二天丟到垃圾桶裏。
有一次因為太匆忙。我出門直接把包好的報紙拿在手裏去趕車,結果在馬路上遇到了飛車黨搶東西。看著那輛消失在遠方的摩托車。我站在路邊糾結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報警。報警了怎麽說,會不會認為我是瘋子,無法想象那個飛車賊打開時的表情。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收集靈異故事的專欄。每一個故事錄用,會有10元左右的報酬。大概是我平時比較衰,經常能遇到許多千奇百怪的事。我就試著寫了幾個以前的經曆寄過去。(當時網絡還不發達。)
沒想到反響不錯,靠著這一個個10元,我終於不用去蹭薯條吃了,買得起早飯,吃得起沙縣。還喝到了夢寐以求的農夫山泉。整整2元一品。我一口氣買了兩瓶,喝一瓶倒一瓶,報複以前沒錢的生活。
有天我收到了雜誌社的電話,根據地址我來到了這家雜誌社。
雜誌社的老板姓鄧,叫鄧長榮。長的矮胖挫,遠看就像一個柏油桶。眉毛很淡,唇色也很淺,開口說話時嚇了我一跳,那張嘴出奇的寬。幾乎要到耳根,真怕他大笑的時候,上半個頭掉下來。
最有特色的還要屬他標誌性的無比光亮的腦袋。在陽光下,甚至可以在他的後腦勺上看到自己的臉。
我給他取了個綽號,叫燈泡。
雜誌社並不大,大概隻有七八個人。當時雜誌社正在主辦一期刊物,以形形色色的中短篇靈異故事為主,叫道聽途說。因為迎合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加上當時的網絡還不發達,沒有智能手機。閱讀是一種十分便捷的獲取信息和消遣的渠道,特別是在學生間廣為流行。
道聽途說,故事會,知音和讀者文摘,成為了學生間的四大名著。
火爆的銷量讓鄧老板一度有了讓雜誌社衝擊五百強的想法。特地定做了套西服,打算接受時代雜誌采訪時穿著。為此還修改了幾個月的演講稿。當然,這個想法估計現在隻有在他老家澆花的時候偶爾才會迴想起。
雖然雜誌的銷量火爆,但隨著智能機的興起,手遊和網上閱讀,開始代替原來的傳統閱讀。道聽途說做了三年後停刊了。雜誌社最終輸給了時代。
鄧老板賣掉了雜誌社後迴到了自己的老家,在老家買了房。一晃已經好幾年沒有聯係,這次莫名收到他的信息,還是挺意外的。
我打開老鄧發來的地址,很詫異,鄧老板約我見麵的地方竟是在我老家附近的一座古刹。
旃檀禪院。
旃檀禪院位於我的家鄉劉港村東北五公裏處。周圍沒有什麽住戶,坐南望北。寺廟的東側靠著金錢河,北側是一片密林。幾條條人工河穿過林中匯入金錢河。南側的廟門口是一條小路,在遠處就是廣袤的農田。
旃檀禪院始建於南宋時期。院內建築為中軸式古建築風格,禪院在寺院西側中軸處開有一山門殿,殿門口上懸掛“皆大歡喜”四字橫匾,山門殿內供奉有彌勒佛祖。
過了山門殿為圓通寶殿,大殿單簷歇山頂黑瓦建築,共三間麵寬,紅門黃牆,飛簷翹角,圓通寶殿內供奉有燃燈古佛。在圓通寶殿南側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建在台基之上,單簷黑瓦歇山頂,前有複簷圍廊,大雄寶殿內供釋迦牟尼佛,在大雄寶殿的西側有一排配殿,東側為一排兩層樓的僧寮。大雄寶殿後是藏經樓。
旃檀禪院如今建築麵積共有1800多平方米,占地3畝左右。院內有兩棵古檀樹,立東西兩側,樹粗大茂盛,樹齡距今已有八百餘年。
阿輩長以前曾經講起過旃檀禪院,當時還叫旃檀禪林。
旃檀,是一種珍稀的檀木。香味醇和,曆久彌香。聞之讓人心神寧靜,不過如果久聞其香,就會讓人產生幻覺。
旃檀禪林明清時期,鄉間信奉教徒者眾多,當時的旃檀禪林比現在要宏偉數倍,院內種滿了幾百年以上的旃檀樹,積木成林。每日清晨和黃昏,林間仙霧繚繞。隱約中,能見到彌勒佛現身坐談說法。因此香火鼎盛。
劉家莊的鎮民和過往的商旅那些年都會去旃檀禪林上香祈福,旃檀禪林當時有近百名僧眾修行,旃檀禪林裏的僧侶與其他寺廟的和尚不同,以白色僧袍穿著,雖然忌口,卻可留發。還允許俗家子弟在寺中共同修行。
後來原本的古寺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之後把幾座受損較輕的主殿加以修複,變成了如今的旃檀禪院。
旃檀禪林隨著時代變遷開始沒落。如今隻是一座藏於荒野農郊的小廟。
走過山門的時候,我抬頭看了一眼,“江南名刹”的橫額早已褪色,雖經過修補,早已沒了當年的風光。
我很奇怪,鄧長榮怎麽會知道我家鄉的這座小廟。
一個女僧尼走了過來。衝我雙手叩首。那女僧尼戴著僧帽。帽延露出頭發。身穿淺白色長袍,看模樣隻有20多歲,麵目清秀。體態輕盈,麵帶笑容。我急忙雙手合掌迴禮。
“施主可是夏施主。”
我還不知道如何開口,女尼姑先開口了。我點點頭。
“鄧施主在裏麵恭候了。”
女尼姑領著我走進前殿,我看著女尼的背影,心中讚歎。這樣年輕漂亮的女子出家,真是可惜了。
旃檀禪院之前有兩名師太在此修行,一位法號上行下根,另一名法號原成。兩名師太都以耄耋之年,多年前都以圓寂。因得道多年,送行之日,附近鄉民都來送別。之後閑置許久,
看這女尼的年紀應該是後來才來到的這裏。
傳說這古寺曾經來有過一個年輕女子來出家。女子在寺中呆了數年,一直青燈伴古佛,有天她受不了寺中的苦寒,想要還俗,但又怕佛祖怪罪,就在寺門外寫下一對子。許下隻要有人對出下聯,無論對方是何身份,都願還俗為妻。可惜直到女尼病逝,都沒人對出下聯,百年後,有一書生趕考,借宿此廟,看到門口隱約的字跡,問其緣故,歎息佳人已逝,這才對出了下聯。此後高中榮歸故裏,重新了旃檀寺。
故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對聯卻印象很深。
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
下聯:伶仃作伴俏佳人。
我跟在女尼身後,心想要是能和這美尼姑夜夜在佛前嘿嘿,真是。我抬腿時卡在門檻差點跌倒,急忙合手。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嚇出我一身冷汗,還以為報應來了。
走進山門殿,殿中的彌勒佛身高幾丈,金身披紗。大肚盤坐於蓮花上,麵目和善。張口而望。喜笑顏開。
兩側的垂簾上畫著朵朵蓮花。走過時,我迴頭又看了看。
穿過大雄寶殿,我和女尼來到了後院。走進後殿時。我愣在門口,一口棺材擺在後殿的正中央,鄧長榮一臉疲態的抬頭看看我,我點了點頭。走進時,發現棺材裏擺著一副白骨。
我感覺脖子上一陣刺痛,整個人暈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