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勃然大怒
開局就獻六良策給朱元璋 作者:糖醋豬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等了半天,隻等到朱允炆這種是個人都能給出的答案,失落之情溢於言表。
與已經去世的太子朱標相比,太孫朱允炆簡直幼稚到家了!
就連一旁的方孝孺在聽到了他的話後,都忍不住輕輕搖了搖頭。
涼國公藍玉如今官拜總兵,總領天下兵馬,豈是說殺就能殺的?
眼下,人家還隻是意圖謀反。
若是按照朱允炆這般行事,那藍玉還不直接起兵?
神州大地戰亂數十年,剛剛迎來太平,無論是誰都不願意再看見刀兵四起。
身為儲君,更應該明白這一點。
然而,朱允炆卻根本沒有這種意識。
在他看來,天下蒼生皆為芻狗。
無論是誰,膽敢忤逆,必將其碎屍萬段。
“允炆,有些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藍玉目前正在建昌平叛,即便鐵證如山,也該先將其召迴京師再做打算!你還是再仔細看看那第二封奏折!”
對待其他人,朱元璋從來就沒有這樣的耐性。
可朱允炆畢竟是他欽定的皇位繼承人。
治國理政之道,該教還是得教。
這本來是太子朱標的工作,可誰讓他英年早逝了呢!
朱允炆根本沒把第二份奏折放在心上,此刻聽皇爺爺重點提起,這才仔細端詳了起來。
可是他前前後後看了三遍,仍舊沒弄明白區區一個商人遷離京師的小事,如何比藍玉謀反還要重要。
實在想不出所以然,朱允炆隻好將奏折交給了一旁的方孝孺。
後者隻看了一眼,臉色頓時凝重起來。
等看到其中出現了朱高熙的名字,方孝孺更是麵如土色,兩條眉毛直接擰在了一起。
“殿下,大事不妙啊!”
聲音雖輕,但卻足以讓龍案後的朱元璋聽到。
而方孝孺的本意,也並非是對朱允炆說的。
他和齊泰、黃子澄二人對當前的形勢早有評估,均認為阻礙朱允炆的首要目標並非藍玉,而是遍布天下的朱姓藩王。
這一點,就連朱元璋都沒有意識到。
在朱標死後,沒有了束縛的藍玉早就成了洪武帝的心腹大患。
即便他沒有謀反之意,收拾他也是遲早的事。
因此在朱允炆陣營中,藍玉壓根不足為懼。
可以燕王朱棣為首的各路藩王則不同,他們都是洪武血脈。
虎毒不食子!
隻要沒有特別嚴重的過錯,洪武帝都不可能對自己的兒子起殺心。
哪怕他明知這些兒子心裏都有爭奪帝位之意。
畢竟,誰也不願在史書上留下個殘暴無情的名聲。
這也造成了當前各路藩王尾大不掉的局麵。
洪武帝在位,這些藩王還能安分守己。
太子朱標活著,他們或許也不會生出異心。
可龍椅上的人要是變成了朱允炆,局麵可就大不相同了!
天下有幾人願意被自己的侄子指手畫腳?
更何況這個侄子還是出了名的驕蠻無情!
方孝孺故意讓朱元璋聽見,其實就是想提醒洪武帝這一點。
然而,聖心難測。
他顯然沒能領會朱元璋讓朱允炆看這份奏折的意圖。
“沈萬三,江南巨富!若能安心經商,朕自當對其睜一眼閉一眼!可近幾年,這家夥卻愈發狂妄,不但與藍玉私下勾連,還與多位藩王暗中往來!如今可能是感覺到了朕要動手懲戒,竟主動攀上了高熙!允炆,這件事你怎麽看?”
在前幾次猜忌未果之後,朱元璋對朱高熙的信任與日俱增。
即便這次他與沈萬三聯係在了一起,洪武帝也並未懷疑,反倒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結到了沈萬三身上。
以為是這商人單方麵想要拉攏炙手可熱的朱高熙。
方孝孺聞聽此言,心中就暗叫一聲不好。
看來聖上並未聽懂自己的示警。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若是朱高熙並無此意,沈萬三就算登門一百次,兩人也不會見麵。
可這話該怎麽與聖上說呢?
正在方孝孺思慮之際,旁邊的朱允炆卻開口了:“高熙不是說了,他就想經商,與江南巨富結交再正常不過,皇爺爺若是不願他與沈萬三有往來,直接下旨便可!”
朱元璋這麽想也就算了。
讓方孝孺沒想到的是,朱允炆居然也把此事想得如此簡單!
方孝孺真想掰開這位太孫殿下的腦殼好好看看,裏麵究竟裝的都是什麽東西!
“陛下,臣以為此事並非表麵上那般簡單!皇孫殿下與沈萬三暗通款曲,難道就隻是生意上的往來?”
一時情急,方孝孺竟沒忍住。
他這話說得十分露骨,就差明說朱高熙也有謀反之意了。
“方愛卿想多了吧?他們倆除了生意上的往來,還能做什麽?”
朱元璋明顯有些不高興。
若是換成藍玉,突然多了一個富可敵國的盟友,那朱元璋或許還會有所戒備。
可這人是朱高熙就另當別論了。
無論朱高熙也好,沈萬三也罷,兩人都是無兵無權之人,就算有再多錢,也不可能動搖朝廷根基。
不得不說,朱高熙之前那招以退為進,推掉督辦火繩槍的差事,當真是一步妙棋。
徹底打消了朱元璋對他的猜忌。
哪怕現在很多事情都被查證,可朱元璋依舊不認為他有多大的野心。
“陛下……”
方孝孺還想再說什麽,卻見朱元璋擺了擺手。
一旁的朱允炆好像對此也並不感興趣,依舊皺著眉頭,應該是思考著藍玉。
混官場的,這點眼力還是有。
方孝孺自知多說無用,隻好將話重新咽迴了肚子裏,想著等迴到東宮之後,才提醒朱允炆。
“啟稟聖上,負責監督沈萬三的錦衣衛再次傳來密報!”
就在殿內三人各懷心事之際,太監突然再次遞來一份奏折。
朱元璋隻看了一眼,便勃然大怒!
“他們都是幹什麽吃的!人跑了,不會阻攔嗎?!”
直接將手中密報摔在了太監身上,朱元璋的臉色漲紅,顯然被氣得不輕。
下麵方孝孺謹慎地將奏折撿起,展開一看,也不由得大吃一驚。
奏折上隻有短短數字‘沈連夜潛逃,現已不知所蹤’!
與已經去世的太子朱標相比,太孫朱允炆簡直幼稚到家了!
就連一旁的方孝孺在聽到了他的話後,都忍不住輕輕搖了搖頭。
涼國公藍玉如今官拜總兵,總領天下兵馬,豈是說殺就能殺的?
眼下,人家還隻是意圖謀反。
若是按照朱允炆這般行事,那藍玉還不直接起兵?
神州大地戰亂數十年,剛剛迎來太平,無論是誰都不願意再看見刀兵四起。
身為儲君,更應該明白這一點。
然而,朱允炆卻根本沒有這種意識。
在他看來,天下蒼生皆為芻狗。
無論是誰,膽敢忤逆,必將其碎屍萬段。
“允炆,有些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藍玉目前正在建昌平叛,即便鐵證如山,也該先將其召迴京師再做打算!你還是再仔細看看那第二封奏折!”
對待其他人,朱元璋從來就沒有這樣的耐性。
可朱允炆畢竟是他欽定的皇位繼承人。
治國理政之道,該教還是得教。
這本來是太子朱標的工作,可誰讓他英年早逝了呢!
朱允炆根本沒把第二份奏折放在心上,此刻聽皇爺爺重點提起,這才仔細端詳了起來。
可是他前前後後看了三遍,仍舊沒弄明白區區一個商人遷離京師的小事,如何比藍玉謀反還要重要。
實在想不出所以然,朱允炆隻好將奏折交給了一旁的方孝孺。
後者隻看了一眼,臉色頓時凝重起來。
等看到其中出現了朱高熙的名字,方孝孺更是麵如土色,兩條眉毛直接擰在了一起。
“殿下,大事不妙啊!”
聲音雖輕,但卻足以讓龍案後的朱元璋聽到。
而方孝孺的本意,也並非是對朱允炆說的。
他和齊泰、黃子澄二人對當前的形勢早有評估,均認為阻礙朱允炆的首要目標並非藍玉,而是遍布天下的朱姓藩王。
這一點,就連朱元璋都沒有意識到。
在朱標死後,沒有了束縛的藍玉早就成了洪武帝的心腹大患。
即便他沒有謀反之意,收拾他也是遲早的事。
因此在朱允炆陣營中,藍玉壓根不足為懼。
可以燕王朱棣為首的各路藩王則不同,他們都是洪武血脈。
虎毒不食子!
隻要沒有特別嚴重的過錯,洪武帝都不可能對自己的兒子起殺心。
哪怕他明知這些兒子心裏都有爭奪帝位之意。
畢竟,誰也不願在史書上留下個殘暴無情的名聲。
這也造成了當前各路藩王尾大不掉的局麵。
洪武帝在位,這些藩王還能安分守己。
太子朱標活著,他們或許也不會生出異心。
可龍椅上的人要是變成了朱允炆,局麵可就大不相同了!
天下有幾人願意被自己的侄子指手畫腳?
更何況這個侄子還是出了名的驕蠻無情!
方孝孺故意讓朱元璋聽見,其實就是想提醒洪武帝這一點。
然而,聖心難測。
他顯然沒能領會朱元璋讓朱允炆看這份奏折的意圖。
“沈萬三,江南巨富!若能安心經商,朕自當對其睜一眼閉一眼!可近幾年,這家夥卻愈發狂妄,不但與藍玉私下勾連,還與多位藩王暗中往來!如今可能是感覺到了朕要動手懲戒,竟主動攀上了高熙!允炆,這件事你怎麽看?”
在前幾次猜忌未果之後,朱元璋對朱高熙的信任與日俱增。
即便這次他與沈萬三聯係在了一起,洪武帝也並未懷疑,反倒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結到了沈萬三身上。
以為是這商人單方麵想要拉攏炙手可熱的朱高熙。
方孝孺聞聽此言,心中就暗叫一聲不好。
看來聖上並未聽懂自己的示警。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若是朱高熙並無此意,沈萬三就算登門一百次,兩人也不會見麵。
可這話該怎麽與聖上說呢?
正在方孝孺思慮之際,旁邊的朱允炆卻開口了:“高熙不是說了,他就想經商,與江南巨富結交再正常不過,皇爺爺若是不願他與沈萬三有往來,直接下旨便可!”
朱元璋這麽想也就算了。
讓方孝孺沒想到的是,朱允炆居然也把此事想得如此簡單!
方孝孺真想掰開這位太孫殿下的腦殼好好看看,裏麵究竟裝的都是什麽東西!
“陛下,臣以為此事並非表麵上那般簡單!皇孫殿下與沈萬三暗通款曲,難道就隻是生意上的往來?”
一時情急,方孝孺竟沒忍住。
他這話說得十分露骨,就差明說朱高熙也有謀反之意了。
“方愛卿想多了吧?他們倆除了生意上的往來,還能做什麽?”
朱元璋明顯有些不高興。
若是換成藍玉,突然多了一個富可敵國的盟友,那朱元璋或許還會有所戒備。
可這人是朱高熙就另當別論了。
無論朱高熙也好,沈萬三也罷,兩人都是無兵無權之人,就算有再多錢,也不可能動搖朝廷根基。
不得不說,朱高熙之前那招以退為進,推掉督辦火繩槍的差事,當真是一步妙棋。
徹底打消了朱元璋對他的猜忌。
哪怕現在很多事情都被查證,可朱元璋依舊不認為他有多大的野心。
“陛下……”
方孝孺還想再說什麽,卻見朱元璋擺了擺手。
一旁的朱允炆好像對此也並不感興趣,依舊皺著眉頭,應該是思考著藍玉。
混官場的,這點眼力還是有。
方孝孺自知多說無用,隻好將話重新咽迴了肚子裏,想著等迴到東宮之後,才提醒朱允炆。
“啟稟聖上,負責監督沈萬三的錦衣衛再次傳來密報!”
就在殿內三人各懷心事之際,太監突然再次遞來一份奏折。
朱元璋隻看了一眼,便勃然大怒!
“他們都是幹什麽吃的!人跑了,不會阻攔嗎?!”
直接將手中密報摔在了太監身上,朱元璋的臉色漲紅,顯然被氣得不輕。
下麵方孝孺謹慎地將奏折撿起,展開一看,也不由得大吃一驚。
奏折上隻有短短數字‘沈連夜潛逃,現已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