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多個計劃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作者:顏醜文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方源源不斷的糧食不斷運入延壽教在冕州的糧店,最近終於停止了運輸。青黃不接的時間要到了,有剩餘糧食可以賣的地主們已經把能賣的糧都換了錢,現在留下的要麽儲蓄起來等夏收和秋收,要麽等糧價再高一些再賣。
因此,大家看著原本降到300文的糧價,現在又漲到了400文。等到夏收之前,糧食最緊張的時候,農民們為了有力氣收糧食,就算明知道糧價貴,也咬著牙去跟地主借貸錢或者糧食。
今年延壽教出了個糧食貸,專門放糧給青黃不接時期的農民們,讓他們有糧吃,好度過夏收甚至秋收。
等到收獲了之後再把新糧還給延壽教,利息低廉。
五月中旬,兩艘向鳥渡島運輸物資的海船出發了。而這邊上木健一的一家人也和連東雲見過麵,一同登上了一艘前往倭國進行貿易的海船。
和他們一起前去的,還有5名延壽教的前任教兵。
這5名教兵因為一些意外受了傷已經從教兵隊伍中退伍,他們不暈船所以周宇最終派他們去倭國作為護衛工作一段時間。
上木一家三口加上連東雲和一個通譯,這5個人加上5個教兵護衛,一共10人。
這一行人一共帶了400兩銀子、100枚價值1貫錢的壽字幣和250貫錢。
上木健一一開始隻能拿200兩銀子,等到他將他口中的武士雇傭來之後,才能支取剩下的200兩銀子。
連東雲一開始不知道為什麽要帶250貫錢,那麽沉重,還進行了一番抱怨。
通譯告訴他:“連先生,這倭國的銅錢貴,金銀反而要比咱們國內更賤些,沒辦法。帶些銅錢過去,更值錢不說,人家也更願意收。”
連東雲奇怪地說:“怎會如此。金銀賤,這倭國難道大家都用金銀不成?”
通譯:“怎麽會,他們底下的人窮的很,金銀都是上等人用的。他們是國內沒多少銅,鑄不起銅錢。”
連東雲半真半假地笑道:“那豈不是直接拿錢換錢,來迴一趟就能掙到不少?”
琢磨這種歪門邪道時,他的腦袋轉得倒是快,隻是通譯打消了他發財的念頭,因為早就有聰明人在走這條路了。
“連先生,咱們南方的1兩銀換不到一貫錢,您可能不知道吧?也就咱們這兒的金銀堅挺些,南方各地的銅錢不夠用,錢荒,銅錢變貴了。就是有不少人用倭國的金銀做買賣,賺錢之餘又收集了許多銅錢,然後一股腦地運去倭國買東西。”
這麽一說連東雲就明白了,這是賺了一筆之後,用兩國的金銀、銅錢的差價再賺一筆,是暴利啊。
他熄了心思。就算手裏有銀子,他找誰去平價拿大量銅錢?人家就算有憑什麽原價兌換給你?錢莊可是要收火耗的。
路上運錢也是個心累的活,一個不小心就被人起意動手搶了,雞飛蛋打可能連命都不剩下。
連東雲想到了延壽教的銀行,銀行裏肯定收了不少民間的銅錢,畢竟教主都發行鐵錢了嘛。或許隻有教主有這種實力來做這種事吧?要不要跟教主建議一下,說不定教主能計自己一功呢。
上木健一一家卻不知道連東雲在想什麽,雙方的交流因為要通過通譯來,所以比較有限。
之前連東雲拿出有限的幾句倭語和上木健一說話的時候,上木健一還以為對方是貴人派來的會倭語的負責人。
結果幾句下來連東雲就露餡了,屬實是會的不多。
連東雲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本來是會的,可是那些倭女教他的可能是自家當地方言,所以和這位的發音不同,大家雞同鴨講。
周宇當時就想事已至此,還能如何,反正目前也隻有連東雲一個學過倭語、願意學倭語而且願意去倭國冒險的人選了。
本來就是一個因為意外而產生後續的一時興起隨手投資的計劃,所以教主大人也懶得抽調精兵強將,直接就拿這些拚湊的人選試一試吧。
從延壽教內部挖潛挖掘出的人才本來就不夠用,捉襟見肘的。連東雲這種有過“前科”的人才,丟到倭國去就算折損了也不心疼。
上木健一不知道他和連東雲兩人都隻是周宇眼裏的閑子,對連東雲還十分恭敬,在船上每天早晚都要和連東雲問候。
連東雲有些暈船的時候,更是跑前跑後的,還讓自己的妻子惠子照料身體不舒服的連東雲。幫忙伺候吃喝和清理衛生。
倒是讓連東雲有了學習倭語的環境,讓他溫習了以前學到的一些倭語,迴憶起來不少,還新學了一些。
而上木健一則和自己的兒子上木三男在船上就迫不及待練起了武藝,做著計劃。
他們信心滿滿,因為“仙人”不僅有玄妙的法術,更是有錢、有人、有勢力。
既然自己抱到的大腿這麽粗,他們當然恨不得明天船就到港,他們立刻召集窮困的武士,雇傭他們去殺死自己的仇人。
到時候自己就可以為大人服務了。不就是一些低賤的農民嘛,把他們騙上船運送到興漢國,到時候肯定比在家裏拚命種地,然後收成全被大名的狗腿子們搶走,最終餓死的好。
而倭語通譯則看著1貫麵值的銀質壽字幣,在思考周宇交給他的任務。
這100枚1貫麵值的銀質壽字幣,周宇希望通譯找機會在倭國看看能不能進行使用和流通。
雖然它是銀質的,倭國的銀價低不少,但畢竟它製作精美,鍛造技術不凡,不能用普通的銀子來看待。
或許倭國的人會將它當成藝術品來看,到時候能兌換到1貫銅錢的價值就行。
那樣的話,未來周宇就可以不付銀子了,用1貫麵值的壽字銀幣去倭國買東西,讓延壽教鑄的錢幣在倭國流行起來。
屆時不生鏽的鐵錢如果能“出口”到倭國被他們接受,反而能達到一種“出口轉內銷”的效果。讓延壽教的鐵錢壽字幣在南方也能順利流通。
這也是周宇又一次大膽的嚐試。
一事不勞二主,去一趟倭國怎麽能隻辦一兩件事情呢?三四件甚至四五件事情同時並行才是周宇的優良“習慣”。
因此,大家看著原本降到300文的糧價,現在又漲到了400文。等到夏收之前,糧食最緊張的時候,農民們為了有力氣收糧食,就算明知道糧價貴,也咬著牙去跟地主借貸錢或者糧食。
今年延壽教出了個糧食貸,專門放糧給青黃不接時期的農民們,讓他們有糧吃,好度過夏收甚至秋收。
等到收獲了之後再把新糧還給延壽教,利息低廉。
五月中旬,兩艘向鳥渡島運輸物資的海船出發了。而這邊上木健一的一家人也和連東雲見過麵,一同登上了一艘前往倭國進行貿易的海船。
和他們一起前去的,還有5名延壽教的前任教兵。
這5名教兵因為一些意外受了傷已經從教兵隊伍中退伍,他們不暈船所以周宇最終派他們去倭國作為護衛工作一段時間。
上木一家三口加上連東雲和一個通譯,這5個人加上5個教兵護衛,一共10人。
這一行人一共帶了400兩銀子、100枚價值1貫錢的壽字幣和250貫錢。
上木健一一開始隻能拿200兩銀子,等到他將他口中的武士雇傭來之後,才能支取剩下的200兩銀子。
連東雲一開始不知道為什麽要帶250貫錢,那麽沉重,還進行了一番抱怨。
通譯告訴他:“連先生,這倭國的銅錢貴,金銀反而要比咱們國內更賤些,沒辦法。帶些銅錢過去,更值錢不說,人家也更願意收。”
連東雲奇怪地說:“怎會如此。金銀賤,這倭國難道大家都用金銀不成?”
通譯:“怎麽會,他們底下的人窮的很,金銀都是上等人用的。他們是國內沒多少銅,鑄不起銅錢。”
連東雲半真半假地笑道:“那豈不是直接拿錢換錢,來迴一趟就能掙到不少?”
琢磨這種歪門邪道時,他的腦袋轉得倒是快,隻是通譯打消了他發財的念頭,因為早就有聰明人在走這條路了。
“連先生,咱們南方的1兩銀換不到一貫錢,您可能不知道吧?也就咱們這兒的金銀堅挺些,南方各地的銅錢不夠用,錢荒,銅錢變貴了。就是有不少人用倭國的金銀做買賣,賺錢之餘又收集了許多銅錢,然後一股腦地運去倭國買東西。”
這麽一說連東雲就明白了,這是賺了一筆之後,用兩國的金銀、銅錢的差價再賺一筆,是暴利啊。
他熄了心思。就算手裏有銀子,他找誰去平價拿大量銅錢?人家就算有憑什麽原價兌換給你?錢莊可是要收火耗的。
路上運錢也是個心累的活,一個不小心就被人起意動手搶了,雞飛蛋打可能連命都不剩下。
連東雲想到了延壽教的銀行,銀行裏肯定收了不少民間的銅錢,畢竟教主都發行鐵錢了嘛。或許隻有教主有這種實力來做這種事吧?要不要跟教主建議一下,說不定教主能計自己一功呢。
上木健一一家卻不知道連東雲在想什麽,雙方的交流因為要通過通譯來,所以比較有限。
之前連東雲拿出有限的幾句倭語和上木健一說話的時候,上木健一還以為對方是貴人派來的會倭語的負責人。
結果幾句下來連東雲就露餡了,屬實是會的不多。
連東雲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本來是會的,可是那些倭女教他的可能是自家當地方言,所以和這位的發音不同,大家雞同鴨講。
周宇當時就想事已至此,還能如何,反正目前也隻有連東雲一個學過倭語、願意學倭語而且願意去倭國冒險的人選了。
本來就是一個因為意外而產生後續的一時興起隨手投資的計劃,所以教主大人也懶得抽調精兵強將,直接就拿這些拚湊的人選試一試吧。
從延壽教內部挖潛挖掘出的人才本來就不夠用,捉襟見肘的。連東雲這種有過“前科”的人才,丟到倭國去就算折損了也不心疼。
上木健一不知道他和連東雲兩人都隻是周宇眼裏的閑子,對連東雲還十分恭敬,在船上每天早晚都要和連東雲問候。
連東雲有些暈船的時候,更是跑前跑後的,還讓自己的妻子惠子照料身體不舒服的連東雲。幫忙伺候吃喝和清理衛生。
倒是讓連東雲有了學習倭語的環境,讓他溫習了以前學到的一些倭語,迴憶起來不少,還新學了一些。
而上木健一則和自己的兒子上木三男在船上就迫不及待練起了武藝,做著計劃。
他們信心滿滿,因為“仙人”不僅有玄妙的法術,更是有錢、有人、有勢力。
既然自己抱到的大腿這麽粗,他們當然恨不得明天船就到港,他們立刻召集窮困的武士,雇傭他們去殺死自己的仇人。
到時候自己就可以為大人服務了。不就是一些低賤的農民嘛,把他們騙上船運送到興漢國,到時候肯定比在家裏拚命種地,然後收成全被大名的狗腿子們搶走,最終餓死的好。
而倭語通譯則看著1貫麵值的銀質壽字幣,在思考周宇交給他的任務。
這100枚1貫麵值的銀質壽字幣,周宇希望通譯找機會在倭國看看能不能進行使用和流通。
雖然它是銀質的,倭國的銀價低不少,但畢竟它製作精美,鍛造技術不凡,不能用普通的銀子來看待。
或許倭國的人會將它當成藝術品來看,到時候能兌換到1貫銅錢的價值就行。
那樣的話,未來周宇就可以不付銀子了,用1貫麵值的壽字銀幣去倭國買東西,讓延壽教鑄的錢幣在倭國流行起來。
屆時不生鏽的鐵錢如果能“出口”到倭國被他們接受,反而能達到一種“出口轉內銷”的效果。讓延壽教的鐵錢壽字幣在南方也能順利流通。
這也是周宇又一次大膽的嚐試。
一事不勞二主,去一趟倭國怎麽能隻辦一兩件事情呢?三四件甚至四五件事情同時並行才是周宇的優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