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英國人的大炮威脅下,鎮邊軍的運兵船非但沒有躲避,反而硬著英軍軍艦開了過去,穿過英國艦隊繼續向西航行。
實際上三艘英國內河軍艦根本無法給鎮邊軍七十多艘運兵船真正的威脅,他們不過是在恐嚇罷了,隻可惜他們的恐嚇沒有什麽用,鎮邊軍我行我素地走了,鬧得英國佬灰頭土臉,頭一次感覺到自己受了傷,被一口氣差點吐了血。
李士銳看得出來英國佬隻是虛張聲勢罷了,雖然他不知道英國人在歐洲與德國人束兵秣馬準備大打出手,但是他卻知道鎮邊軍去川邊就是收拾那些受到英國人蠱惑的臧人軍隊。既然遲早都要得罪英國佬,這時候麵對英國佬慫蛋,鎮邊軍的軍威何在。
得益於江北係軍隊的連續戰勝,給他們帶來了常勝軍的威名,而正因為江北係軍隊屢戰屢勝,英國佬才有所忌憚。這一次的強奸未遂案件中,四個被打的英國水兵並沒有受很嚴重的傷,但是英國佬丟了麵子。可是為了四個英國水兵直接炮擊對方運兵艦,如果引起雙方的戰爭,那麽這個罪名如何承擔?
英國政府立即給湖北地方政府施加壓力,最後湖北都督黎元洪不得不出麵給英國人賠禮道歉,並奉上兩千英鎊的療養費,此時才算平息。不過在這一係列的博弈之中,很多百姓隻看到了鎮邊軍的骨氣,這是一支硬骨頭部隊,甚至敢於打漢口五租界的老大英國人,簡直太牛太帥了,無數武漢革命黨裏對江北係黑轉粉……
王永安在得知此事之後已經是第九師出發的第二天了,但是他也不能批評李士銳,畢竟如果李士銳表現了軟弱的話,則讓鎮邊軍未戰先怯,進入四川也變得灰頭土臉。但是王永安也不能表揚李士銳,因為李士銳的種種行為並沒有經過鎮邊軍司令部,而是擅自做主。對於李士銳這種擅自行動,王永安隱隱約約覺得有可能會給未來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李士銳有一些驕傲了,是的,李士銳的確有一些驕傲了,他並不是不支持王永安,也並非要叛變江北係,而是坐擁江北四鎮戰鬥力最強的第九師,李士銳的影響力隱隱約約已經超過了其他人。驕傲與自滿讓他甚至在次日才向王永安進行了匯報,而此時他早就接到袁世凱的敕電,勒令他對鎮邊軍嚴加管束。
全天下都知道漢口衝突,李士銳卻最後一個告訴他,豈能讓王永安安下心來?
大軍繼續西進,受到漢口英租界衝突的影響,漢口的所有租界全部禁止鎮邊軍士兵在武漢三鎮休息時進入租界,而外國老師甚至不願意賣給他們東西。王永安感覺到了外國佬的傲慢與偏見,勒令軍隊不得招惹,但也勒令部隊不得采購外國佬的東西,雙方的冷顫在鎮邊軍後衛部隊全部離開武漢之後才宣告結束,但說起來這大軍經過需要采購的花銷極大,那些支持鎮邊軍的中國店鋪與商家賺得瓢盆缽滿,而外國商店卻一分錢沒賺到,很多人開始埋怨起了英國人,認為他們拉著自己“製裁”鎮邊軍純屬胡鬧,非但沒有影響鎮邊軍,反而讓自己的生意一落千丈。
且不說雙方的爭執,鎮邊軍一步一個腳印地徐徐西進著,絲毫未見停止的腳步,因為宣傳效果很好,沿途百姓和官府積極支持。而鎮邊軍軍紀很嚴苛,王永安下令不得隱私騷擾百姓,違令者殺無赦,使得鎮邊軍西征沿途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1913年的元旦來了,但鎮邊軍絲毫沒有感覺到什麽特別之處,他們頂著嚴寒向川邊繼續前行。在春節前三天,鎮邊軍終於過了重慶來到了宜賓,而宜賓正是進入川邊特別區的最前站。
前鋒部隊第九師師長李士銳對宜賓的川軍士兵提出聘請一些熟悉川邊的人做向導,沒想到報名者非常多,他們表示自己願意參加國防軍。川軍之所以這麽踴躍積極,是因為袁世凱隻給川軍一個國防軍陸軍師的編製。
川省督軍胡景伊與王永安在重慶的時候分開了,胡景伊迴到成都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宣布川軍整編為國防軍第十七陸軍師,因而未來的川軍裁軍名額非常多。四川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地方,很多底層士兵即便放下槍也沒有土地耕種,所以他們希望能夠進入待遇非常好的鎮邊軍中來謀生。
李士銳到底還是沒有完全昏了頭,發電給王永安詢問是否可以招募熟悉川邊地形的川軍加入鎮邊軍,以避免鎮邊軍進入川邊之後迷路。
王永安很快做出迴複,允許招募川軍加入鎮邊軍,但是他提出三條要求:
第一、招募川籍士兵必須無不良嗜好(吸食鴉片),身體強壯,熟悉川邊地形與方言。
第二、每班組招募一名川籍士兵,不得設立單獨川籍士兵班組。
第三、募集川籍士兵需要得到川軍部隊的同意,不得收留逃兵。
雖然王永安考慮的並不周全,但是他最大地做到了照顧川軍的顏麵,李士銳雖然覺得麻煩,但總歸是聽話的。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川軍士兵還沒有抗日戰爭時期的“雙槍兵”的威名(一手長槍,一手抽鴉片的煙槍),畢竟雙槍兵的出現是因為二十年的川省內戰導致川省經濟嚴重倒退,各軍閥用鴉片當做軍餉發給士兵,使得很多川軍士兵們成了人們眼中的雙槍兵,並被很多人看不起。抗日戰爭前,川軍雙槍兵名聲實在太差,導致川軍出省抗日屢屢遭到嫌棄,無人願意接收川軍部隊增援,生怕他們吸大煙的陋習影響自己的軍隊。不過現在川省雖然依舊軍閥林立,卻因為中央政府強勢,小軍閥們隻會勾心鬥角,還沒有發生川省內戰,所以川軍士兵極少抽鴉片,李士銳募兵工作非常順利。
隻招募了一千二百人,每個班組的人數增加到了14人的滿編狀態。考慮到兄弟部隊的關係,李士銳又繼續招募了兩千兩百人,為第八師和第十師做好了增兵準備。
實際上三艘英國內河軍艦根本無法給鎮邊軍七十多艘運兵船真正的威脅,他們不過是在恐嚇罷了,隻可惜他們的恐嚇沒有什麽用,鎮邊軍我行我素地走了,鬧得英國佬灰頭土臉,頭一次感覺到自己受了傷,被一口氣差點吐了血。
李士銳看得出來英國佬隻是虛張聲勢罷了,雖然他不知道英國人在歐洲與德國人束兵秣馬準備大打出手,但是他卻知道鎮邊軍去川邊就是收拾那些受到英國人蠱惑的臧人軍隊。既然遲早都要得罪英國佬,這時候麵對英國佬慫蛋,鎮邊軍的軍威何在。
得益於江北係軍隊的連續戰勝,給他們帶來了常勝軍的威名,而正因為江北係軍隊屢戰屢勝,英國佬才有所忌憚。這一次的強奸未遂案件中,四個被打的英國水兵並沒有受很嚴重的傷,但是英國佬丟了麵子。可是為了四個英國水兵直接炮擊對方運兵艦,如果引起雙方的戰爭,那麽這個罪名如何承擔?
英國政府立即給湖北地方政府施加壓力,最後湖北都督黎元洪不得不出麵給英國人賠禮道歉,並奉上兩千英鎊的療養費,此時才算平息。不過在這一係列的博弈之中,很多百姓隻看到了鎮邊軍的骨氣,這是一支硬骨頭部隊,甚至敢於打漢口五租界的老大英國人,簡直太牛太帥了,無數武漢革命黨裏對江北係黑轉粉……
王永安在得知此事之後已經是第九師出發的第二天了,但是他也不能批評李士銳,畢竟如果李士銳表現了軟弱的話,則讓鎮邊軍未戰先怯,進入四川也變得灰頭土臉。但是王永安也不能表揚李士銳,因為李士銳的種種行為並沒有經過鎮邊軍司令部,而是擅自做主。對於李士銳這種擅自行動,王永安隱隱約約覺得有可能會給未來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李士銳有一些驕傲了,是的,李士銳的確有一些驕傲了,他並不是不支持王永安,也並非要叛變江北係,而是坐擁江北四鎮戰鬥力最強的第九師,李士銳的影響力隱隱約約已經超過了其他人。驕傲與自滿讓他甚至在次日才向王永安進行了匯報,而此時他早就接到袁世凱的敕電,勒令他對鎮邊軍嚴加管束。
全天下都知道漢口衝突,李士銳卻最後一個告訴他,豈能讓王永安安下心來?
大軍繼續西進,受到漢口英租界衝突的影響,漢口的所有租界全部禁止鎮邊軍士兵在武漢三鎮休息時進入租界,而外國老師甚至不願意賣給他們東西。王永安感覺到了外國佬的傲慢與偏見,勒令軍隊不得招惹,但也勒令部隊不得采購外國佬的東西,雙方的冷顫在鎮邊軍後衛部隊全部離開武漢之後才宣告結束,但說起來這大軍經過需要采購的花銷極大,那些支持鎮邊軍的中國店鋪與商家賺得瓢盆缽滿,而外國商店卻一分錢沒賺到,很多人開始埋怨起了英國人,認為他們拉著自己“製裁”鎮邊軍純屬胡鬧,非但沒有影響鎮邊軍,反而讓自己的生意一落千丈。
且不說雙方的爭執,鎮邊軍一步一個腳印地徐徐西進著,絲毫未見停止的腳步,因為宣傳效果很好,沿途百姓和官府積極支持。而鎮邊軍軍紀很嚴苛,王永安下令不得隱私騷擾百姓,違令者殺無赦,使得鎮邊軍西征沿途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1913年的元旦來了,但鎮邊軍絲毫沒有感覺到什麽特別之處,他們頂著嚴寒向川邊繼續前行。在春節前三天,鎮邊軍終於過了重慶來到了宜賓,而宜賓正是進入川邊特別區的最前站。
前鋒部隊第九師師長李士銳對宜賓的川軍士兵提出聘請一些熟悉川邊的人做向導,沒想到報名者非常多,他們表示自己願意參加國防軍。川軍之所以這麽踴躍積極,是因為袁世凱隻給川軍一個國防軍陸軍師的編製。
川省督軍胡景伊與王永安在重慶的時候分開了,胡景伊迴到成都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宣布川軍整編為國防軍第十七陸軍師,因而未來的川軍裁軍名額非常多。四川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地方,很多底層士兵即便放下槍也沒有土地耕種,所以他們希望能夠進入待遇非常好的鎮邊軍中來謀生。
李士銳到底還是沒有完全昏了頭,發電給王永安詢問是否可以招募熟悉川邊地形的川軍加入鎮邊軍,以避免鎮邊軍進入川邊之後迷路。
王永安很快做出迴複,允許招募川軍加入鎮邊軍,但是他提出三條要求:
第一、招募川籍士兵必須無不良嗜好(吸食鴉片),身體強壯,熟悉川邊地形與方言。
第二、每班組招募一名川籍士兵,不得設立單獨川籍士兵班組。
第三、募集川籍士兵需要得到川軍部隊的同意,不得收留逃兵。
雖然王永安考慮的並不周全,但是他最大地做到了照顧川軍的顏麵,李士銳雖然覺得麻煩,但總歸是聽話的。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川軍士兵還沒有抗日戰爭時期的“雙槍兵”的威名(一手長槍,一手抽鴉片的煙槍),畢竟雙槍兵的出現是因為二十年的川省內戰導致川省經濟嚴重倒退,各軍閥用鴉片當做軍餉發給士兵,使得很多川軍士兵們成了人們眼中的雙槍兵,並被很多人看不起。抗日戰爭前,川軍雙槍兵名聲實在太差,導致川軍出省抗日屢屢遭到嫌棄,無人願意接收川軍部隊增援,生怕他們吸大煙的陋習影響自己的軍隊。不過現在川省雖然依舊軍閥林立,卻因為中央政府強勢,小軍閥們隻會勾心鬥角,還沒有發生川省內戰,所以川軍士兵極少抽鴉片,李士銳募兵工作非常順利。
隻招募了一千二百人,每個班組的人數增加到了14人的滿編狀態。考慮到兄弟部隊的關係,李士銳又繼續招募了兩千兩百人,為第八師和第十師做好了增兵準備。